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罗科索夫斯基个人资料简介,罗科索夫斯基人物事迹,罗科索夫斯基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36 评论:0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 1896—1968)在苏军将帅中素以勇猛善战和敢于冒险著称, 被人们誉为“能征善战的将军”。

1896 年12月9 日, 罗科索夫斯基出生于大卢基市。像许多苏联元帅一样, 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生涯也是从士兵开始的。1914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 1919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俄国内战争期间, 罗科索夫斯基在骑兵部队, 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 作战勇猛顽强, 多次受到嘉奖。后来, 罗科索夫斯基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之后, 1930年任第7 骑兵师师长, 后改任第15 骑兵师师长。1936 年出任第5 骑兵军军长。

30 年代后期, 军事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 以坦克进攻的作战样式得到重视。苏联为应付可能到来的战争而组建机械化军。1940 年, 罗科索夫斯基被任命为第9 机械化军军长。

战争既是对将帅的严峻考验, 又是将帅施展才华的绝好时机。1941 年6月22 日, 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苏军被迫仓促应战。战争伊始, 罗科索夫斯基就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过人胆略。罗科索夫斯基所部第9 机械化军(属西方方面军) 与德军的第一次交战是在卢茨克以南进行的。当时, 罗科索夫斯基奉命组织强有力的进攻以抑制德军的攻势。命令是针对装备齐全且供应充足的机械化部队下达的。由于第9 机械化军正处于筹建阶段, 装备奇缺, 总共只有200 辆坦克, 而且大多是旧式坦克。在德军的强劲攻势之下, 罗科索夫斯基与方面军司令部及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络, 很快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但是罗科索夫斯基临危不乱, 镇静自若, 面对复杂的局势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交战对方是装备精良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6 集团军, 在人员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因而, 第9 机械化军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保存实力, 将部队带出包围圈。罗科索夫斯基果断地做出决定, 改变方面军司令部下达的计划, 由进攻转为防御, 以坚强的防御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他利用部分部队牵制德军的大部分力量, 并伺机将主力调出包围圈。罗科索夫斯基在卢茨克以南的作战行动, 为苏军组织基辅防御战赢得了时间, 因而获红旗勋章。

1941 年7月11 日, 罗科索夫斯基调任西方方面军第16 集团军司令, 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 年7月10 日至9月10 日), 再次显露出他的指挥才华。在这次交战中, 罗科索夫斯基所进行的反坦克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科索夫斯基将火炮布置在德军坦克难以到达的地方, 以强大的侧翼火力打击进攻中的敌人。同时, 利用坦克和大炮构成防御据点, 直接向突破前沿防御后进入纵深地区的德军坦克开火, 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防御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德军坦克遭受惨重损失后被迫后退。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种反坦克防御战在莫斯科会战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并在战后制定的战斗条令中得到了反映。

1941年9月初,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并在基辅以东的西南战场上取得成功。在此情况下,德国最高统帅部制定“台风” 计划, 准备在10月初开始实施结束东线战役的作战行动。为达此目的,德军集结100多万人的部队,企图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完全消灭守卫莫斯科的苏军。莫斯科会战开始后, 德军坦克集群在步兵部队的协同下突破苏军的防御, 合围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的苏军主力, 实现了“台风” 计划的第一步。10月初, 西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在莫斯科河至鲁扎河一带组织防御。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后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一带进行战役部署。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的战役成为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所进行的著名战役之一。罗科索夫斯基共有21 个步兵旅, 6 个骑兵团, 没有坦克, 所拥有的惟一能制服德军坦克的武器是大炮, 但这种力量也非常有限, 仅有73 门反坦克炮和125 门野战炮, 而他的防区却宽达100多公里, 平均每公里防线只有2 门大炮。以这样的大炮密度来对付德军的坦克进攻是绝对不行的,当时想再增加部队也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如何部署有限的火炮。罗科索夫斯基擅长运用大炮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他在对炮弹弹道和大炮的机动性进行仔细研究后, 将部队纵深梯次配置, 设置3 个防御带, 主要的大炮都集中在那些受坦克威胁大的地方。这样从战斗警戒线到炮火防御边界都布置有大炮, 公路两侧有反坦克炮阵地。这种布置充分发挥了有限火炮的最大效能, 在没有增加大炮数量的情况下, 提高了重要方向大炮的密度。前沿阵地每公里平均有5 门大炮, 沃洛科拉姆斯克至伊斯特拉方向达到每公里有10 至12 门大炮。与此同时, 他还组织了坦克歼击小组, 利用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打击德军。10月中旬,德军的2 个步兵师、1 个摩托化师和1 个坦克师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发起进攻。持续10 天的作战进行得紧张激烈, 纵深梯次布置的大炮发挥了威力, 德军无论是从正面进攻还是迂回进攻都遭到了失败。10月底, 罗科索夫斯基有了自己的坦克, 虽然数量极为有限, 但在他看来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他立即将坦克投入到主要方向。在加强反坦克防御的同时,积极准备反突击。他对坦克的运用也是颇具匠心的。他打破常规(在当时, 坦克一般是作为反突击中的独立突击力量作用), 创造性地将坦克和步兵结合起来, 共同构成截击火力。在他出色的指挥下, 无论德军的攻势多么猛烈, 投入的部队数量多么大, 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始终掌握在苏军手中。

1942年7月,罗科索夫斯基担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他平易近人,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在做出决定前总是同有关人员反复讨论。在他看来, 只有善于听取士兵的言谈, 才能够吸取指挥部队的力量和新的思想。他对属下是如此熟悉,即使是在担任方面军司令时,勿需翻阅文件,就能够对每个团指挥员做出评定。

7 月中旬, 德国第6 集团军在强大的空中力量掩护下, 突进了顿河大转弯处。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 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在这次战役中, 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1942 年末到1943 年初对战局起主要影响的人物。10月初, 罗科索夫斯基任顿河方面军司令, 带领方面军同保卢斯所部第6 集团军展开激战。在防御阶段, 他采取积极行动,经常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德军,使其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总觉得有发生重大战役的可能。这一守中有攻、被动中争取主动的战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德军被拖得疲惫不堪。11月下旬, 苏军由守转攻, 包围了德国第6 集团军和第4 坦克集团军的一部。为顺利地歼灭被围德军, 苏联最高统帅部对部队进行了重新部署, 取消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并将其部队划归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罗科索夫斯基以德军防御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 集中了大量的大炮, 从两个方面分割德军, 从1943 年1月中旬开始, 经过20 天的激战, 全歼被围德军30 多万, 俘虏保卢斯元帅。

科索夫斯基在指挥作战

伏尔加河包围战结束后, 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改为中央方面军。他马不停蹄, 立即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起开始了歼灭德军奥廖尔集群的战役。1943年3月,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形成了突向德军的库尔斯克弧线。4月, 希特勒下达实施“堡垒” 进攻计划的命令, 企图集中兵力包围并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 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夏季大战随之开始。罗科索夫斯基深入分析局势之后, 建议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协同动作, 共同御敌。中央方面军进行了积极的准备。罗科索夫斯基建立了纵深梯次的反坦克和反步兵防御配系, 仅在2 个月时间里, 他的部队就挖掘了354 公里的堑壕和通道。30 至50 公里的反坦克防御纵深工事成了连德军最新式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都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最主要方向上的兵力部署, 更显出了他的自信和突出的判断能力。他在此“犯” 兵家之忌, 进行了大胆的冒险。在左翼95 公里的防御地带内, 集中了方面军58%的步兵师, 70% 的大炮和87% 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最主要的方向上, 每公里竟有92 门火炮。不仅如此,他还将第二梯队和预备队也布置在这里。在如此狭窄的区域部署众多的兵力兵器的决心,基于他相当正确的判断力。因为他对德军的打法了如指掌, 认为德军此役仍将采取惯用的进攻方式, 以主力进攻突出的部位, 因此, 左翼的作战行动必将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在德军进攻前的半小时, 他又一反常规, 进行了反炮火准备, 密集的炮火破坏了德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 使其出师不利, 德军的进攻果然像罗科索夫斯基所预料的那样以主力部队进攻他的左翼。双方重兵集团展开了激战, 作战行动异常激烈。在波内里车站, 德军在四天之中, 以每公里损失4 千人的代价前进了10 公里, 即使是这么高昂的代价, 他们也无法再向前推进一步而被迫转入防御。在随后进行的坦克大战中,德军遭到了彻底失败, “堡垒”计划也随之破产了。

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苏军, 将国旗插到中央广场的高层建筑上

1943 年10月, 罗科索夫斯基任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 年2月, 罗科索夫斯基任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 指挥部队参加了一次最复杂又最出色的战役。在巴拉格季昂战役中, 他的新贡献是同时实施两次强大的向心突击, 而不像以往那样只实施一次突击。这体现了军事指挥艺术的发展趋势, 表明在战略性战役中, 特别是在进行包围的战略性战役中, 各突击方向的效果是相互影响的, 总的胜利取决于各个方向的突破结果。一个方向突破不利会影响整个进攻的进展和效果,反之,则将加快胜利的进程。罗科索夫斯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造,在两个突破地段使用强大的、力量均等的部队, 全歼了被围之敌。为表彰他在这次战役中的新构思, 最高统帅部授予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

1944 年11月, 罗科索夫斯基任第2 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5 年6月22 日, 罗科索夫斯基奉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

1945 年至1949 年, 罗科索夫斯基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49 年至1956 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 罗科索夫斯基出任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又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总监察长等职。

罗科索夫斯基曾获7 枚列宁勋章, 1 枚“胜利” 最高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军人的天职》。

1968 年8月3 日, 罗科索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6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