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27日,丘吉尔在回答议会有关英军在北非的败绩的质询时颇不情愿地说: “我们有一位非常有魄力、有才干的敌手, 如果避开战争的浩劫不谈, 这可是一位卓越的将才。”此人就是“沙漠之狐” 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 mel, 1891—1944), 1891 年11月15 日生于德国乌尔姆附近的海登海姆的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学教师, 母亲是高级官员的女儿。中学期间, 他的理想是当工程师, 可是命运却使他成为军人。
隆美尔1910 年应征入伍, 不久即进入军校学习, 9月后重返部队, 晋升为少尉。1916年与露西·莫林结婚。隆美尔在军队服役34 年, 但实际经受炮火洗礼仅有七年。假如没有战争, 他或许会默默无闻。从1914 年至1917 年, 隆美尔参加世界大战, 由少尉晋升为上尉。从1940 年5月到1944 年10月, 隆美尔先以少将军衔率部为希特勒闪击西欧冲锋陷阵, 但最终作为德军元帅却被希特勒“赐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隆美尔转战西、东战场,很少呆在战壕中, “我一再发现在遭遇战中,胜利总是属于首先用火力重创对手的一方”。隆美尔偏爱快速机动、出奇制胜的战术原则。事实上, 这是他成功的诀窍。大战期间他曾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和普鲁士高级勋章。
战后, 隆美尔当了12 年的上尉。长期没有晋升, 足以使任何有雄心的人感到失望, 可是他没有。他潜心研究战史, 在调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后, 根据亲身经历和研究所得,写成《步兵进攻》一书,反复强调进攻和更多更快地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0年,他晋升为少校,调任步兵营长。1935 年晋升为中校。不久, 他的书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希特勒任命他为希特勒青年团上校军训教官。尽管他因看不惯这些傲慢青年而很快卸任, 但这却成为他以后担任指挥要职的进阶。此后, 他担任过新维也纳市军校校长和元首警卫营营长。德波战争前夕, 希特勒又任命他为大本营少将指挥官。1940 年2月15 日, 调任第7 装甲师师长。
1940 年5月10 日, 德国发动对西欧国家的突然袭击。隆美尔的第7 装甲师作为闪击法国的“箭头” 而独放异彩。进攻命令一下达, 隆美尔指挥第7 装甲师如脱弦之箭, 迅速突破对方的防线, 两天后强渡马斯河。5月19 日攻克康布雷。6月7 日, 突破法军索姆河防线。接着,隆美尔率领部队绕过前进道路上的设防据点,一鼓作气渡过塞纳河,急转向西,跃进80 英里,抵达第厄普海岸。此举切断了法国第10 集团军左翼5 个师的退路, 迫使他们向隆美尔投降。6月18 日, 隆美尔率部队攻占瑟堡, 结束了他在德军横扫西欧中的主要战斗。他的出敌不意的闪电式攻击, 使第7 装甲师赢得了“魔鬼师” 的称号。他本人也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
在西欧战役中, 隆美尔的指挥车总是出现在靠近最前线的地方。他不是靠地图和遥控来指挥作战, 而总是坚持在前线指挥。他还经常率领10 来辆坦克和部分摩托化步兵在前面为部队开路。在突破法军的防线后, 隆美尔心中只有攻击两字。他从不把注意力放在估价法军重新集结、进行反击、威胁翼侧和后方上, 从而不断使他的部队突出在整个战线之前。隆美尔以极小的代价, 抓获97000 多名俘虏, 缴获485 辆坦克和装甲车、4000 辆卡车和数百门炮。
现在的人们已经对使用快速机动的装甲力量进行的闪击战见惯不惊了。但在1940年, 人们无不为隆美尔四天中前进220 英里的神奇速度和超人胆略而感到吃惊。这就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萌芽对人们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
隆美尔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北非战役。
1941 年初, 希特勒应墨索里尼之请而同意派兵北非, 解救危难。2月10 日, 希特勒指派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两天后隆美尔飞抵的黎波里。经过对敌情的分析, 隆美尔不顾上级要他等待5月底2 个装甲师运到后才进攻的命令, 决定在3月底以1 个德国轻装师和2 个意大利师突袭昔兰尼加。为了虚张声势,他用德国的大众牌汽车做了许多假坦克, 还用卡车扬起漫天尘埃来掩盖缺乏坦克的真相。在隆美尔的突袭下, 英军仓促溃退。4月4 日, 德意军进入班加西, 英军两个装甲旅投降。10月,隆美尔又占领离埃及边境只有几英里的巴尔迪亚, 并在塞卢姆越过埃及国界线, 直接威胁英国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地位。英军被迫退守埃及。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与将领交谈
初战获胜后, 隆美尔于5月3 日攻打英军在昔兰尼加的孤立要塞托布鲁克, 失败后转入防御。11月21 日, 隆美尔决定二打托布鲁克。为了争夺托布鲁克防线的战略要地西迪拉杰格,他决心集中德意军队的坦克部队与英军进行殊死争战。双方的1 千多辆坦克在大量飞机火炮支援下, 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沙漠坦克战。德意军队虽然占领了西迪拉杰格, 但托布鲁克守军也顺利突围。隆美尔虽然达到了战役目的, 终因损失过大而放弃空城, 于1942 年1月将坦克群撤到卜雷加休整。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韦维尔因战事失利而被撤职, 由奥金莱克接任。
在得到补给、恢复实力后, 隆美尔决定对不熟悉沙漠战的英国第1 装甲师实施围歼。为了达到突然性, 他既不把意图通报北非意军总部, 也不报告德国最高统帅部, 而是独自组成两个突击群, 亲率先头部队挺进阿杰达比亚。1月22 日夜, 德意军队开始包围该部, 经过激战,英军主力溜出了封锁线。25 日, 隆美尔向姆苏斯进攻, 要彻底歼灭该部。德军快速挺进, 缴获12架飞机、96辆坦克。隆美尔决定继续进攻。这时意军总参谋长卡瓦列罗飞抵前线予以阻止。为此, 还剥夺了隆美尔继续指挥意军的权力。但隆美尔不为所动, 以佯动欺骗对手, 同时亲率突击队冒倾盆大雨, 越过难行地段, 从东面攻打班加西, 使英军大感意外。29 日, 隆美尔第二次拿下班加西, 俘虏第4 印度师1 千多人。这一胜利使隆美尔晋升为上将。英军退守贾扎拉防线, 德军占领昔兰尼加突出部。此后, 北非德军扩编为坦克集团军, 隆美尔升任坦克集团军司令。
1942 年4月, 德意首脑在上萨尔茨堡商讨非洲作战的战略问题, 隆美尔强烈要求最高统帅部拿下盟军攻击他运输生命线的基地马耳他岛, 以便攻击贾扎拉, 拿下托布鲁克。得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同意。
隆美尔制定了大胆而简明的计划。他决定以意军第10、第21 军为主向贾扎拉发动正面进攻, 自己亲率非洲军和意军第20 军夜间迂回贾扎拉, 从后方向英军发动进攻。5月, 隆美尔认为有充分迹象表明, 英军正在作进攻准备, 决定先发制人。5月26 日夜, 隆美尔率部迂回敌后, 第二天拂晓发动进攻, 一举夺占雷特马据点, 给英国第7装甲师以毁灭性打击。此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旋风般的混战, 德国装甲集团军司令部也被英军冲散。29 日晚, 非洲军的弹药和汽油告急, 隆美尔决定后撤, 打通供应线。次日, 隆美尔以重兵夺取西迪穆夫塔, 生俘英军3000 人。6月11 日, 隆美尔在击毁英军坦克100多辆、粉碎英军反攻后, 率部向骑士桥据点以南推进, 从后面攻击英国第2 装甲旅和第22 装甲旅, 击毁英军坦克120 辆, 拿下莱格岭。当晚, 骑士桥守军被迫突围, 弃守贾扎拉防线。
6月15 日, 隆美尔又把主攻点指向防守托布鲁克的关键之所在阿德姆高地, 迫使阿德姆守军次日晚突围, 使托布鲁克本身的防御无足轻重。6月20 日, 隆美尔部以猛烈的火力打入托布鲁克, 第二天, 英军升起白旗, 33000名官兵投降。隆美尔的一再成功, 主要依靠机动作战,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攻击被分割的敌军,审时度势,不断地由进攻转入退却,由退却转入进攻。6月22 日, 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元帅。
隆美尔的胜利使英国舆论哗然, 丘吉尔政府面临信任危机。隆美尔随后争取到希特勒的同意, 把攻打马耳他推迟到9月, 为他入侵埃及让路。
隆美尔总是在前线指挥作战
6月23 日, 隆美尔率部进入埃及, 企图把英军赶出阿拉曼, 征服尼罗河三角洲。26 日, 隆美尔向马特鲁港发动进攻, 29 日占领该港。隆美尔命令经过连续作战而已疲惫的军队跟踪追击, 攻打精兵把守的筑垒防线阿拉曼。他再次采用穿插迂回的战术, 企图迫使英军再次仓皇逃窜, 然而历史没有重演,穿插受到坚决阻击。从此, 隆美尔陷入注定要失败的消耗战, 不再能依靠灵巧的机动制胜。到7月1 日, 隆美尔只有12 辆可供战斗使用的坦克了。隆美尔的补给线太长, 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有效攻击。隆美尔开始为没有事先占领马耳他而受到惩罚。
8月30 日, 隆美尔决定作进军尼罗河的最后尝试。他故伎重演, 在对英军正面进行牵制性攻击的同时,亲率突击群迂回英防线左翼。如此举成功,则分兵向亚历山大里亚和开罗进攻。德意军队的进攻一开始, 英军第8 集团军新任司令蒙哥马利率部进行了有效阻击。次日, 隆美尔迂回成功,向阿拉曼的战略要地阿拉姆哈勒法岭发动进攻,损失惨重,预定计划成为一纸空谈。两天后, 由于补给困难, 隆美尔只得率突击群, 扔掉50 辆坦克、400 辆汽车, 全速向东撤退,回到原地。9月23 日, 隆美尔因病回国休养。10月23 日, 蒙哥马利发动反攻, 希特勒立即将隆美尔派回非洲, 但大势已去。惟一值得称道的是他指挥了有条不紊的远程大撤退。退抵突尼斯之后, 隆美尔升任德意“非洲集团军群” 司令。
1943 年3月, 希特勒同意隆美尔免职疗养, 还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隆美尔从此永远离开他已经失去信心的北非战场。同年8月, 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驻意大利B 集团军群司令。9月, 隆美尔获悉意大利与同盟国签署了秘密停战协定, 立刻同凯塞林一起解除了80 万意军的武装。1943 年12月, 隆美尔调任驻法国的B 集团军群司令, 但他对成功阻止盟军登陆作战缺乏信心。
1944 年6月6 日, 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当时, 隆美尔已离开司令部而回到自己家里,庆祝夫人的50岁生日。作为集团军群司令的隆美尔在诺曼底战役打响之际竟成了“旁观者”,因而深感痛心疾首。隆美尔多次提议撤退部队收缩防线的建议, 都遭到希特勒的拒绝。7月,盟军登陆部队已达100 万人, 他对西线的战争完全失去了信心, 主张与盟军议和。7月17 日,隆美尔在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到空袭,头部受伤,只得住院治疗。暗杀希特勒未遂事件发生后,希特勒认为隆美尔涉嫌其中, 决心除掉他。1944 年10月14 日, 希特勒派人迫使隆美尔自杀。10月18 日, 希特勒为隆美尔举行了国葬。希特勒还向隆美尔夫人发去唁电: “谨对贵夫君逝世表示至为沉痛的哀悼。元帅英名将和非洲军的英雄业绩一样永垂不朽。”
从根本上考察, 隆美尔的战术特点是向敌人战线后方迂回穿插, 不论何时何地都尽可能地以毫不犹豫的不间断行动的攻击敌人的后方, 尽可能地集中装甲部队攻击战略要地。他总是假定, 在这种突然打击下, 敌人将会被击溃或投降, 进而在敌人防线中引起连锁反应。隆美尔作为北非德意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相对地说, 比其他战场的高级将领有较大的独立指挥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他两次率军穿越沙漠东进1500 英里, 又两次西退。为了与兵力兵器通常比他多一倍以上的对手抗衡, 隆美尔总是以攻为守, 在对手发动进攻之前, 先发制人。沙漠战争的战略核心是后勤问题。隆美尔每次被迫急速后撤的原因, 就是补给不继。他有时远离补给线300 英里~ 400 英里作战, 而任何一支沙漠军队离补给基地这么远都不可能作战。从另一个角度看, 英德双方的沙漠战都仰仗于海上供应, 但海上运输线和供给补充本身并不在战地指挥官的控制中, 英国能使第8 集团军随时得到兵力兵器的迅速补充, 隆美尔却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