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华西列夫斯基个人资料简介,华西列夫斯基人物事迹,华西列夫斯基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240 评论:0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Alexander Mikhaylovich Vasilevsky, 1895—1977),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军总参谋长、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 战功显赫, 在苏军将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华西列夫斯基1895年9月18 日出生于俄国新戈利奇哈镇的神职人员家庭。受家庭的影响,他最初进入神学校学习。步入军事领域则是在转到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后。在军事学校,他开始接触到军事知识, 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习期间, 对军人职业的浓厚兴趣和对军事统帅的崇敬驱使他阅读俄国许多著名将帅的著作。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米柳京等人的军事生涯深深地吸引着他。从此, 他立志献身于军事领域。

1915 年9月, 华西列夫斯基从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 立即被派往前线。战争期间他曾任连长、代理营长。十月革命后, 华西列夫斯基参加红军, 从此开始他的革命军人生涯。在此期间, 曾任副排长、连长和营长, 参加过剿匪。1920年至1931年先后任某部副团长、师属军事学校校长和团长。通过长期的基层指挥员工作, 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以后在更高职位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时起, 他已表现出军事领导人所具备的素质: 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有着丰富的军事知识、突出的指挥与领导才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

华西列夫斯基勤奋好学, 善于吸取新的理论知识, 丰富和加强自己的素养。30 年代初,图哈切夫斯基、特里安达菲洛夫等著名军事理论家提出大纵深战役理论, 军事理论界对此展开过热烈讨论。华西列夫斯基从他们的著作中接触到大纵深战役和战斗理论, 对他日后的作战指挥有着极大的影响。1931 年5月, 经工农红军副参谋长特里安达菲洛夫推荐, 华西列夫斯基被调到红军军事训练部工作。在此期间, 他的战役理论与实践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他参加了许多战役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参与过司令部勤务教令和“大纵深战斗” 战术教材的编纂,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论文。1936 年,华西列夫斯基被送到培养高级将领的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因学习成绩优异, 毕业后即被调到总参谋部工作。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在总参谋部工作, 充分施展其卓越的指挥与参谋才能。他以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复杂作战行动的发展、结局的出色预见能力, 很快步入苏军高级将帅的行列。在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日盛的时候, 为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苏联军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华西列夫斯基工作伊始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之中。在1939 年至1940 年的苏芬战争中, 华西列夫斯基直接参与拟制反突击计划的工作, 停战后又担任负责善后工作的联合委员会苏方负责人。

华西列夫斯基在苏芬战争中经受了考验。

1940 年5月, 华西列夫斯基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主管西方防务, 参加制定苏联武装力量在北方向、西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战略展开计划的战役部分。1941 年8月, 华西列夫斯基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42 年5月升任总参谋长。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 华西列夫斯基主持苏军重大战役计划的制定及其详细拟制工作, 领导解决各方面军所需人员和物资技术器材的保障问题, 协调多个方面军的战役行动。从1942 年10月起华西列夫斯基还同时担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任职期间, 几乎经历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所有重大战役, 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莫斯科会战(1941 年9月30 日至1942 年4月20 日) 是华西列夫斯基参与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战役期间, 他领导留守莫斯科的总参工作小组, 负责了解战场形势, 研究对策,制定粉碎德军进攻的计划, 与沙波什尼科夫一起组织并集中主要预备队, 对取得会战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1 年底, 苏军在莫斯科外围发动了反攻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 由于战区辽阔, 战线漫长, 部队的指挥极为困难。最高统帅部在各个方向设立总指挥部, 通过它们实施战略领导。当战局稳定后, 即撤销总指挥部而改由大本营对方面军实施直接领导。但是,由于战线漫长和战场形势变幻莫测,直接指挥仍有一定困难。从1942 年起, 最高统帅部在组织几个方面军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时, 经常派出大本营代表,协调各参战方面军的行动。大本营代表的级别很高, 权力很大, 他们做出的决定直接影响着战役的实施。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伏罗希洛夫等人都曾担任过大本营代表。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 华西列夫斯基更多的时间不是作为总参谋长坐镇后方, 而是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亲临前线, 往来于大本营和各方面军之间, 及时将了解的战场情况向大本营汇报, 传达大本营的指示和训令,并组织各方面军具体实施。哪个方向的作战最激烈,他就被派到哪个方向。华西列夫斯基总是受命于战斗进行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刻, 而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2 年7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时, 华西列夫斯基就被派往斯大林格勒, 与斯大林格勒军民一起抗击德军的进攻。经过几个月的防御苦战, 苏军准备反攻。华西列夫斯基同斯大林、朱可夫一起计划实施“乌兰” 反攻计划。为保障计划的顺利进行, 他曾先后到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调查、讨论。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华西列夫斯基同朱可夫做了战前双方兵力及布防情况的报告。华西列夫斯基认为反击计划有把握取得成功, 并提出其作战方案, 主张在战役中加强突破防御及在敌防御纵深行动时诸军兵种的协同, 强调加强两翼的保障和各阶段的指挥。他们的报告坚定了联共(布) 中央的作战决心。进攻战役开始后, 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指挥参战的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行动, 指挥部队同被围的德军保卢斯所部第6 集团军及第4 装甲集团军一部激战, 最后予以歼灭。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 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此, 德军被迫停止战略进攻而转为战略防御。

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 华西列夫斯基奉命前往沃罗涅日方面军, 协调该方面军1943 年在顿河上游进行的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充分体现出他的作战风格: 决心果断, 采取合围方式, 各个击破敌军。他把参战的苏军分成3 个突击集团, 利用中部集团钳制德军并吸引其战役预备队, 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实施合围。经过半个月的作战, 苏军向前推进140 公里, 歼灭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和罗索地域的德军15 个师, 重创6 个师。1943 年夏季,华西列夫斯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组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协同作战。1943 年秋季, 华西列夫斯基领导并实施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解放顿巴斯的战役计划, 以及第4 乌克兰方面军在北塔夫里亚的战役计划。

1943 年, 华西列夫斯基荣获苏联元帅军衔。1944 年1月至2 月华西列夫斯基在克里沃罗格—尼科波尔战役中指挥第3 乌克兰方面军、第4 乌克兰方面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全歼盘踞在克里米亚的德军。华西列夫斯基在此役中负伤。1944 年6月, 华西列夫斯基又指挥第1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和第3 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白俄罗斯战役。

华西列夫斯基强调优秀的军事将领应该在组织和保障战役中把参战的各军兵种最合理地结合起来, 并在战斗中运用自如。他在1945 年2月实施的东普鲁士战役正体现了这一点。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第3 白俄罗斯方面军, 向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半岛的德军发起进攻。他采取正面突击的战法, 利用强大的炮兵火力和轰炸航空兵火力, 从地面和空中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 实施炮兵与航空兵、地面部队与波罗的海舰队的协同, 成功地歼灭德军东普鲁士集团, 占领柯尼斯堡。

强调进攻是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作战原则中的主要特点。他认为即使防御也不应该是消极的, 而是要积极防御, 并选择时机, 以反突击的方式转守为攻。在进攻时, 强调快速、果断。

指挥员要迅速准确地对战斗和战役中发生的各种极为复杂的变化做出反应,要判断准确,时机得当, 措施坚决。华西列夫斯基认为最坚决的进攻样式是合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苏军的远东战役就是在这些原则下进行的。

根据雅尔塔协定, 苏军在西线战争基本结束之后, 准备参加对日作战。早在1944 年春天,苏军即已注意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东普鲁士战役后, 华西列夫斯基着手战役的准备工作。1945年4月, 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制定出对日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 苏军开始自西向东调运部队和作战物资。6月, 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负责指挥所有的参战部队。远东战役作战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十分复杂, 交通不便, 极大地限制了善于采用大范围机动、迂回战术的苏军的行动。同时, 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100 多万人, 而且训练有素。

苏军根据雅尔塔协定, 向东方集结兵力

华西列夫斯基深感责任重大, 为使拟定的作战计划更全面、准确而进行反复调查、讨论,最后确定了对日作战原则。他命令参战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第1 远东方面军和第2 远东方面军从3 个方向即后贝加尔、滨海和哈巴罗夫斯克发动迅猛进攻, 对日军主力实施合围, 同时阻断其预备队增援。由于作战计划切实可行, 苏军的进展相当顺利。在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 关东军很快就全线溃败。苏军从3 个方向直插日军纵深。为加快战役的发展, 华西列夫斯基当机立断, 命令各方面军组成快速部队, 深入敌后, 占领重要的军事和工业目标, 与此同时, 又向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等城市派出空降兵, 占领这些军事要地。此举大胆果断, 不仅保护了这些重要目标, 而且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甚至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未能逃脱, 做了苏军俘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在24 天之内全部被歼, 与华西列夫斯基的出色指挥是分不开的。远东战役是华西列夫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最后一次战役。战后初期,华西列夫斯基继续在军中担任要职, 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 为苏军的改革和训练做了大量工作。40 年代末至50 年代初, 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 年起先后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主管军事科学研究的副部长。1959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

华西列夫斯基荣获两次“苏联英雄” 称号, 8 枚列宁勋章, 苏联“胜利” 最高功勋章及许多其他勋章。著有《毕生的事业》。

1977 年12 月5 日, 华西列夫斯基在莫斯科去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6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