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著名画家刘文清先生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351 评论:0

刘文清 (1918—1980),云南昆明人。其父亲喜欢绘画与收藏,得于家庭影响,刘文清少时酷爱绘画、木刻。
 抗日战争时期,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当时任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先生对他的绘画才能十分赏识,经常以书画作品相赠并给予勉励。因在校期间成绩优秀,1942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由于当时抗战混乱,学校一度被迫停课,无奈回昆明,先后在护国中学、云端中学、临安中学教美术,其英语和法语也相当好。1943年在昆明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引起美术界的瞩目。1945年,他当选为云南地区木刻创作团体理事。1947年考取了云南人民企业公司提供的公费留学资格,前往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和肖米埃学院学习,专攻油画。留学期间,也曾举办个人花鸟画展,作品有 《伊尔哈的傍晚》等。
 1949年,参加法国“独立沙龙”美展获奖,此时新中国成立,当得知这一消息,刘文清欣喜若狂,连奖金都未顾领取,便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回国后,直接到了兰州受聘为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教授,历任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副主任、教授,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等职,期间还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文革”期间回云南养病,“文革”以后回到兰州,但未安排工作。1979年,熊秉明回国省亲,早年与刘文清一起留学法国时任教的法国老师,时已90高龄,曾嘱托熊秉明到昆明后代他去看望刘文清,时隔30多年,还在惦念,可见师生之间的情意。然而,遗憾的是,只隔一年,刘文清先生因患多种疾病,不幸于1980年8月2日去世,享年62岁。他终身刻苦自励,钻研绘画艺术,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对后人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文革”期间,刘文清在甘肃师范大学任教,因为有过海外留学经历,被打成“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又被诬陷为混入党内的“特务”。最使他伤心的是:一个曾由他精心培养留校的学生,为了表示与他划清界限,竟然在批判会上动手打了他并带人抄了他的家,把徐悲鸿先生早年送给他的书画占为己有。受到人格的侮辱,对“文革”的不理解,这使得先生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自1970年5月回昆明养病,他一直住在弟弟的家里。
 “文革”中遭受打击迫害并没有使刘文清放弃对绘画的热爱,《户县农民画展》在昆明展出期间,他一进展室就跪在那幅《老书记》的画前,自愧不如。他每天都去看,中午不闭馆,他就自带干粮,整天在展室里学习与揣摩。开馆闭馆,他都要执意帮助展室工作人员搞卫生,抢着倒痰盂。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花鸟画不能反映时代的气息,决意要改画人物。画展之后,他开始以红色娘子军为创作题材,在屋子里挂满红色娘子军的剧照,以红棉树为背景,开始构图。创作初期,刘文清又感到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红色生活,连真正的红棉树都没有见过,这样凭想象的创作是不足以表达的。为了深入生活,他专门买了去开远的火车票,深入到山区,终于看到了开花的红棉树。他高兴至极,便花5元钱,请人爬上去摘了一朵红棉花,然后严肃地捧护着这朵红棉花登上了返昆明的列车……刘文清对艺术的执著是每一位学者的榜样,更使我们为之感动。
 


 刘文清擅长油画、中国画、水彩画、书法、木刻等。在油画方面,他受法国画家米勒、莫奈、杜米埃影响较多,后期印象派对他影响更大。在法期间,他与早年在昆明一起组织过“榖风画社” 的熊秉明过从甚密,经常一起探讨油画技法与创作思想。刘文清也曾在巴黎画院布拉贡先生画室专门学习油画。他的油画色调浓郁深沉,淳朴浑厚,很有个性特色。从他回国后所作的 《毛主席会晤斯大林》油画中可以看出,用色浓重深稳,庄重雅致,充分展现了领导人的神采。
 在国画方面,刘文清推崇同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张书,艺术风格受其很大影响。花鸟画构思新奇,随意点染,笔墨灵巧,初取法任伯年,后又得益于高奇峰,喜以勾勒、泼墨、写意参用,笔墨交融,着色艳郁相宜,清新活泼,生动传神。刘文清的作品留存很少,传世作品有 《海棠飞燕》《芭蕉墨竹图》《墨荷图》《飞燕迎春》《青藤双鸾图轴》等。
 刘文清的水彩幅面不大,大概就是20厘米×30厘米,还有15厘米×10厘米的,但很有特色。他曾画过兰州安宁区十里店邮局,淡绿色调,色彩轻快透明,颇具水彩特有的水味。
 除了绘画,刘文清在书法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特别推崇一本宋拓颜真卿影印本 《麻姑仙坛记》,认为是颜书的精品,有空就揣摩研究。他的画落款不多,只写文清两个字。他认为要成为大家,就必须像郑板桥、吴昌硕那样重视书法才行。刘文清刻苦练习,勤奋钻研,他的书法平和蕴藉,端庄婉丽,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风流潇洒之态。
 刘文清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为西北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任甘肃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期间,为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培养年轻老师,曾经举办过一个教师进修班,专门将教师召集起来进行素描、油画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他不仅进行指导,同时也与教师们一起作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年轻老师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西北地区美术教育事业和美术人才的培养与继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文清教学十分严谨,他不推崇苏联的教学模式,认为苏联契斯恰科夫的素描过分强调造型的刻画,容易把绘画者培养成匠人或者是技术能人,反之,认为法国的教学模式相对灵活、松动,更适合我国美术教育现状,且有利于我国学者借鉴学习。
 刘文清重视学习交流,曾带学生去上海参观英国水彩画展览,回来后及时组织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与研究。1958年,他与祁伟一同带学生赴天祝县艺术实践,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讲评。之后又多次带学生去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进行艺术实践。在这些教授过程中,他自己也创作出了大量的油画及速写作品。其中,《草原之晨》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校期间,刘文清常到兰州安宁堡桃花园进行写生,有时画得太过投入,中午就在十里店、安宁堡的小店里吃饭,吃完紧接着又投入到创作当中。这种对艺术的执著与热爱,影响着他所教授的每一个学生。据唐俊卿老师回忆:“刘先生上课时,先用木炭条打轮廓,形象非常准确,他对神态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学生把神态画得很好,在形准的基础上表现一种精神面貌。并陪着学生一起画。” 1963年,刘文清为每位毕业生赠送了一幅自己创作的国画作品,给予了他们无比的激励与鼓舞。
 刘文清的学生在 《心灵深处的吟唱》 中回忆:“一次,我去初地巷看望他,当他给我倒茶的时候,我见桌上有个本子,便好奇地一看,只见上面这样写着:‘……沿石阶而上,月光洒在松林中间,留下了斑驳的笔触;一阵阵松脂的清香,看见夜游的松鼠在跳跃,听到幽禽在低鸣;我仿佛回到了慈母的怀抱……’,他发现我在看他写的东西时,急忙阻止说: ‘不能看,那是病中写的东西。’ 于是就把本子收起来。我们相对无言地静坐着,各人在思索着对方心里的世界。这是多么清丽的文笔,简直就是优美的散文诗,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比这还精彩的记叙。”可见,刘文清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又有着诸多痛苦的经历,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感怀和体会。
 刘文清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无不令我们钦佩。唐俊卿曾这样回忆的:“刘文清当系主任一二十年,其治学和绘画思想我也十分敬佩。一次刘文清先生到孔家崖去写生,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幅作品,题目是 《春风杨柳万千条,燕子姑娘拖拉机》。过一个礼拜拿来一幅同样的画让我托裱,我才知道他将这幅画前后画了29次,画不满意决不放过。”可见对绘画认真严谨的态度。他的作品格调高雅,有很深的传统功夫,一件小品在动笔前要画很多的速写手稿,然后进行比较揣摩。从他那些大大小小的速写本上可以看到,上面不仅画着人物的各种姿态与生活场景,还有鸟雀鱼虫等多种动物以及各种花卉的枝干形态,部分还标示着色彩、大小比例,时而还配有一首小诗。他的作品构图布局执笔用墨都十分考究,注重画面的情趣。
 终其一生,刘文清的灵魂深处充满着对艺术的热爱,他的艺术风格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刘文清 书法


 


 

刘文清 国画
 《月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