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甄载明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214 评论:0

甄载明 (1912—2001),甘肃天水人。毕业于中华民国陆军兽医大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新中国成立前,历任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秘书,邓宝珊将军秘书,陆军兽医学校西北分校教官兼实验牧场场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秘书等职。1949年4月在榆林参加起义后,任西北军区军牧部马政处副处长。1955年转业后任省畜牧厅技术室负责人。1962年以后,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文史专员。是甘肃省政治协商委员会五、六届委员,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 《西北名畜禽》《 农业社养猪手册》,撰有 《记西安绥署驻甘行署和新一军概况》《邓宝珊在榆林与中共团结抗日片段》等文史资料。善诗词,诗词杂文散见于省内外报纸、书刊。出版有《甄载明诗存》《临孙过庭书谱》。甄载明先生去世后,家人为缅怀纪念,编辑出版了 《甄载明书画遗作集》。

抗日战争期间因参加抗战群众运动,担任兰州救国会成员,曾遭到国民党特务三次逮捕,入狱三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营救中共陇南地下党主要负责人,变卖家产,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甄载明先生是甘肃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功力沉厚,气势雄浑,既遵守传统规范又有创新,结构严谨自成一体,深为人们所喜爱。兰州市几个比较知名的碑文,都出自甄老先生之手。如五泉山公园孙中山铜像下的 《总理遗嘱》《兰山公园修建碑文》徐家山公园的《张心一教授纪念碑》和 《中正山碑》等,都是他的手笔。著名道观白云观的牌匾,“白云观”三个大字,就是甄老26岁任邓宝珊将军秘书时,为将军代写的。国内还有一些名胜景点,都藏有他的书法作品,可见其书法艺术之价值。

甄老书法功底深厚,远近闻名,但最令人敬仰的还是他淡泊名利、忠厚谦逊的高尚人格与道德风貌。甘肃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何裕先生曾多次说过:“甄老的书法固然精湛,但最令人敬仰的还是他的人品”。何老说过这样一件事:兰山公园建成后,要写一块修建碑文,并决定凡捐助500元以上的人,都要在碑文后面勒石留名。但让谁写这块碑文呢?当时主管部门考虑了三个人,一个是何老,一个是另位名家,再一个就是甄老。如果让何老写,另位名家会有想法;而让另位名家写,何老也会有想法。最后,这块碑文请甄老写了,他们俩都心服口服。这块碑文写得端庄秀美,被人称为兰州碑石中的一绝。已故书法家王之玮说过,他游兰山公园时,在甄老书写的碑文前,整整站了两个多钟头,精湛的书艺使他入了神,越看越不想离开。

甄老写字写得最多的,当属 “文革” 时期。“文革”中,甄老被遣送回了老家关子镇。“红海洋”一开始,甄老先是提着红油漆桶,将“大海航行……”等诸如此类的政治口号,写满了镇子街面上所有的白墙。紧接着,将一张八仙桌倒过来,甄老站上去被吊到四五层楼高的北堡子山墙上,写出每个字四五米大的一条政治标语,从镇子里一抬头便清晰可见。这对当时狂热的“革命者”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公社“革委会”负责人的策划下,甄老又被遣上了北堡子山对面的烟雾嘴山上,一把铁锹当笔,几十亩荒山作纸,五个十几米大的“农业学大寨”就写出来了。随后农民们背着白石头,将一个个字填筑出来。这以后所有关子镇的外来车辆、人员,数里地外便看清楚了这苍劲有力、气势雄浑的鸿篇巨作。按时下的流行说法,这应该是当时关子公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甄老写字写得最舒畅的,还是落实政策回到兰州以后。每天清晨,甄老从当时的贤后街、后来的广武门住所,步行到统办一号楼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上班。打扫完卫生,便在旧报纸上淋漓酣畅地写上几篇。每每遇友求字,便自购笔墨宣纸,有求必应。改革开放以后,书法艺术也进入了市场,书法家们大都收取润笔。但是甄老为人写字,不论对公对私,原则上都是分文不取。偶尔有人求了字送上润笔,都被他坚决退还。他认为 “写字向人要钱,人就不值钱了”。他把做人看得比金钱更重要。85岁以后,他的儿子看到每天来求字的人太多,使老人疲于应命。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甄老的儿子便在门上贴了一张“甄载明先生书法润格”单,用以阻拦那些求字的人。甄老对此很不高兴,他撕掉了此单,并说:“生人没挡住,倒把熟人挡住了,多不好 ! ”索字的人越来越多,甄老写字的兴致也越来越高。那时候甄老住房不大,小客厅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总是高朋满座,谈字的,要字的,来请甄老到单位或外地写字的,络绎不绝。甄老那时的心情,正如他老人家一首诗中写的那样:“且喜晚年光景好,漫把笔墨写云烟。”

甄老为兰山公园书写修建碑文是在冬天。他早上被接上山做准备,中午开始书写。写石碑完全可以先写在纸上,然后再贴在石头上镌刻。但他为了保证书法艺术的完美,都是趴在石头上书写,直到下午太阳过去,冷风嗖嗖,墨冻手僵才停笔。就这样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书碑任务。他写了三天字,每天的招待仅是一碗牛肉面,许多人都为此事抱不平,但甄老却说:“冬天吃一碗牛肉面,又暖和又舒服。”百岁老人原省政协常委、辛亥革命老战士魏绍武先生逝世后,墓碑也是由甄老书写的。魏老的儿子看见甄老趴在石头上写字,于心不忍,但甄老却说他经常这样写碑石。这真是“只求字艺美,哪管身受罪。”

甄老的一生是忧患艰难的一生。1957年甄老与老伴原煊大姐双双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基层从事兽医工作;十年浩劫中,又举家被遣送原籍农村劳动。在农村,甄老切身感到了农民生活的困难,他先后写了四首 《农民谣》,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疾苦,对农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而甄老自己,除了承担生活的艰苦外,还要承受 “专政”的歧视和侮辱,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甄老也没有忘记帮助朋友共渡难关。袁第锐先生被遣返回原籍永川农村,当时袁先生的一双儿女尚在襁褓之中,毫无经济来源,困难情况比与他同时被遣返甄老更加严重,但他每有所求,甄老必有所应。袁先生在为甄老诗文集所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一九六八年十月,余与先生被政协 ‘造反派’ 遣返农村十有一年,先生备受凌辱,而泰然处之。犹忆余在四川原籍时,食不果腹,尚有将伯之呼,先生于危难之中,辄有所应,热肠古道,令人铭感。”

“阅两个世纪风云、犹是义胆忠肝,书生本色;仗一枝如椽妙笔,留得银钩铁画,骚客情怀。”这幅挽联应该是对甄老一生的准确概括。

2011年,是甄载明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撰此小文,以为缅怀。

甄载明 书法

甄载明 书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