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赵西岩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84 评论:0

翻开甘肃美术画卷,不能不提及桃李满陇原、蜚声甘肃画坛的赵西岩。
 赵西岩 (1901—1955),原名锡坤,字子厚,出生于甘肃静宁县的一个贫苦人家。自幼聪颖好学,6岁即喜欢用竹纸伏于窗上描画,读小学和兰州工校时,其绘画才能已崭露头角,功底已相当深厚。1925年秋,他考入北平艺术学院,从师于该校执教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由于西岩潜心画艺,锐意创新,故得白石先生的器重。经他悉心指导,细致点拨,遂使西岩画艺大进,终得白石画风真谛。
 1929年,学成结业后,在山西太原美专、西安第一师范任教。1933年起在兰州中学、兰州女师、兰州农校、甘肃学院教美术课。1937年夏,在静宁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后又在兰州、太原、西安、宁夏等地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1931年,北平京都书局出版 《赵西岩画册》(齐白石题签)。赵西岩国画,现为国人视为珍品收藏。先后还被甘肃省博物馆、北京市博物馆珍藏。
 1949年3月,兰州市22名美术工作者集会,成立 “兰州美术工作者协会筹委会”,推举赵西岩等三人负责筹备事宜。筹委会成立后,即组织美术工作者投入到各界人民 “庆祝兰州解放大会”的筹备工作之中。
 1950年6月,“甘肃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委会”成立,赵西岩被选为常委。
 1952年赵西岩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1954年12月,由文化局领导的 “甘肃省中国画研究会”成立,赵西岩是成员之一。
 赵西岩传略被列入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兰州艺苑》《静宁县志》等。
 赵西岩的画功力深厚,造诣颇高,得白石简练、拙朴含蓄之笔意,承“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画风,擅花鸟、人物,兼作山水。创作花鸟笔墨纵横,意态生动,富雄强朴茂之美。创作人物长于讽世,多表现市井平民生活,敢与黑暗抗争。山水则秀美自然,色调浓郁,以此卓然国画界,美术界称他为齐派风格的陇上传人。作品曾刊载于 《北平晨报》《甘肃日报》《陇花》《甘肃文艺》《山西日报》等。主要作品有《刮》《下层工作》《芦雁》《春江水暖》《追求》《寒鸭》《兴隆山山水写生集》等。
 他的代表作 《刮》发表于1929年11月17日的《北平晨报》上,针对当时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结合自己精微独到的洞察,塑造了十字街头之理发师的人物形象,由于画面人物神态逼真,线条浑厚有力,富有动感,色彩浓淡有致,极尽灿烂,显示出深刻的讽世意味而得到广大读者喜爱称赞,也引起京华美术界的注目。白石老人看到西岩弟子的这幅画,颇引以自慰,欣然拿笔,题诗一首于其上:


 三百年前削发手,当门挂剑最销魂。
 笑君畏缩何须削,最好髡鬆作汉人。
 人生不自由,千里作狂游。
 看罢浩然叹,谁来剃我头。


 著名作家张恨水看到这幅画,为它发人深思的寓意所感染,写成一首五绝加以称许:
 


 艺术家凌文渊,认为这幅 “讽世画,尤有深意”,因而也极力推崇,他的题诗是这样写的:


 等足威权手上衡,叫他低头默无声。
 霜锋试处无余地,青发蓬蓬刮复生。


 由于这些题诗,后来这幅画索性就以《刮》的题目传世。
 齐白石、张恨水、凌文渊是现代文学艺术界的泰斗大师,能同时热情洋溢地题诗称赞赵西岩的这幅画,足见赵画的非同凡响。齐、张、凌三位大师,以他们辉煌的名字和各有真谛的题诗以及独特的书法,与赵画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构成新的艺术整体,于是令人视图百看不厌,读诗百吟不止。自此,赵西岩名动京华,一画难得,三题诗传为美术界的盛事,这是赵西岩的光荣,也是甘肃人民的骄傲。
 《芦雁》一画发表于1929年12月5日 《北平晨报》上。齐白石题词:
 余尝见边寿民先生画雁,题云鸿雁不宜单,此幅好在一雁引颈作盼望状,自不成单矣!

 西岩笔下的芦雁敦厚朴实,即简练概括又生动传神,借芦雁叙说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蕴藉着有声有色的生命情调,让人回味无穷。
 《芦雁》被收入《西北美术作品展画册》、《甘肃美术作品选》。
 《下层工作》活现出钉鞋匠驼背屈膝,缩在小凳上,老眼昏花,艰难无力地锥着鞋,形象逼真。虽然寥寥数笔,却能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表现出社会平民生活之疾苦,体现了画家与下层人民休戚相关的感情。
 赵西岩的作品《鹰》作为兰州画院、兰州美术馆收藏珍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 “大河魂——兰州画院美术作品展”兰州文化周活动。几年来,此展在兰州、济南、青岛、成都、昆明、福州、长沙、杭州、银川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赵西岩先生逝世近六十年,每当回忆起他,敬仰之心油然而生。他同恩师齐白石的交往、画友切磋艺术的情景、敦煌探宝的艰辛和执著艺术追求、诚心为人的精神,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翻开珍藏已久的 《北平艺术学院同学录》,在中国画系扉页上有张引人注目的照片:画案一端赵西岩神情斐然、目力贯注,正在泼墨写荷,齐白石先生面色和悦,以手示意。师生合影刊印在同学录中,享此殊荣者实属罕见。
 1952年赵西岩专程前往北京拜望齐白石。齐先生在其呈阅之画册上题词道:“子厚 (赵西岩字)弟别来二十又二年,今相见出此书,书中小像皆不相识,又欲作别,记数语留作再有重逢之日能一笑也。九十一白石。”短短数十字,表达了师生深厚的情谊,弥足珍贵。西岩写道:“往日师门恩遇,至今铭感不忘。”
 1946年夏,赵西岩独自前往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探秘。他乘木轮轿车咯吱咯吱……行进在河西戈壁沙漠中,仿佛一叶轻舟飘浮在浩瀚苍茫的天际中,真可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部的雄浑和壮阔,启迪了其灵感,影响了其画风。他几经磨难,几遭匪劫,历经数月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神圣艺术圣地。到达时,他满身尘埃,连老朋友常书鸿都辨不出其眉脸,当洗去尘埃方现出“庐山真面目”,他却哈哈一笑,前愁皆消,艰辛皆忘。在莫高窟和常书鸿同临摹共研讨,纵论画技,在悠久的历史美丽的画卷中索宝取经。此次一行对其绘画受益匪浅,裨益颇多。
 绘画大师张大千几经兰州去莫高窟习画,在兰州和赵西岩结识成了挚亲密友,他们谈笑风生,携手去兴隆山写生。赵西岩将充满诗情画意的一幅郁郁葱葱、流水潺潺、虹桥卧波的泼墨兴隆山水画送与大千;而张大千兴之所至,一挥而就写出峻岩浑穆的“雄强朴茂”四个大字称赞赵西岩的人品和画风,并将他画的《松 ·老道》的工笔画相送以示纪念。他俩以画交友,志同道合,在兰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新中国成立初,兰州军区杰出的青年画家黄胄,其画笔墨畅达、风格奇特、独具创意,在省上已有了名望。但他还谦虚好学,众采百家之长,经常拿着他的习作去赵西岩家求教。当时赵西岩先生生活拮据、疾病缠身,他却抱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怀着至诚至爱之情,抱病强忍精神不厌其烦地与黄胄袒开心扉畅抒观点,就笔墨的精要、色彩的铺陈、审美的情趣一一倾心交谈。并力荐黄胄去西安老同学赵望云处学画。赵西岩爱才之心在艺术界传为美谈。
 1987年,为了庆祝中国首届艺术节,由甘肃省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举办 《艺术大师齐白石及门人赵西岩韩不言画展》。师生共展,显示了齐派艺术瑰丽风采。这是艺术界的盛举,这是党和国家对艺术的重视,它表达了我们对艺术家的怀念,它以五彩缤纷迷人的笔触再现了情笃谊厚的师生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回忆赵西岩一生“无言的作品”,勾勒出他的人生步履,浸透着他的智慧汗水,诉说着他的艺术人生,传递着他雄浑奇崛的画作特点,这对后人自有教益和启迪。
 

(作者系兰州商学院副教授)


 


 

赵西岩 国画


 

《芦雁》


 


 

赵西岩 国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