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福曾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208 评论:0

王福曾,1931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195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毕业留校任教36年,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水彩画协会主席等职。著有 《水彩静物风景人物十二讲》,出版 《王福曾水彩画集》,作品曾连续入选第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王福曾先生是甘肃著名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虽然身居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但对水彩画这一源生欧洲的西洋艺术情有独钟,造诣颇深。他学习绘画本始于水彩。学成之后更有志于此,不仅长期研习国内大家名作,而且具有宽阔的艺术视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更加关注国外水彩艺术的发展。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水彩画的经典作品,倾心揣摩,深得精要。久而久之,既技法娴熟,又精神相近,画作中常常于山野乡土间透露出高贵的英伦风韵。

研究王福曾先生水彩画的艺术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即善于水,长于色,精于笔,妙于意。

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相区别,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用水调和颜料,故称水彩画。这种特殊的材料性能,要求水彩画家必须善于掌握水分。甘肃地处高原,气候干燥,温差很大,作水彩画特别是户外写生,困难甚多。王福曾先生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掌握了在气候干燥条件下水彩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他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对象和不同画纸,采用不同方法,以克服不利因素,对水的掌握逐渐达到妙境。作品大多具有色彩淋漓,干温相宜的效果。特别突出的是,他的画绝无白色水粉颜料介入,所有色彩完全靠水调和,无论是高光和亮部,完全靠控制留出,以求色彩的透明性,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水彩画和油画一样,都是用色彩塑造形象,对画家的色彩感觉和修养要求极高。王福曾先生做学生时,就以色彩出众,颇得油画大师吕斯百先生赏识。执教之后,更是把色彩研究视为治学之本。他潜心研究中外色彩专著,还从反复绘制色轮表入手,以深入了解色彩变化的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他长期坚持写生,自觉地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色彩、把握色彩、表现色彩,更加成就了出众的色彩天赋。他的画色调清雅,变化精微,富于对比,质感强烈,亮部虽亮却又变化丰富,暗部虽暗却暗而不死,无论亮部还是暗部,色彩都很透明,都很饱和,都具有水彩画极难达到的色彩锐度。

用笔独到是王福曾先生水彩画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他一般采用多次着色法,多在初次渲染色彩将干未干之时,依据不同对象的结构和形象特征进行多次刻画.特别注重色、纸、笔特性的综合把握。用笔果断潇洒,一气呵成,笔笔精到,笔笔见痕,并使水痕、色迹、飞白和笔触自然融合,产生生动的笔触和肌理效果。与很多水彩画家不同的是,王福曾先生拒绝制作、坚决反对各类非笔非画的奇技妙招,力主严格保持水彩技法的纯正和水彩画的绘画性,因而,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王福曾先生写实能力很强,画得一手好速写。在水彩写生中,有时以寥寥数笔勾勒轮廓,有时则完全靠色彩把握形象,尤其擅画古建筑、民居、树木和静物。他重形之准确,亦重意境之美妙。画作大多表现西北富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的景物,力求视角独特、构图精到、意境优美、富有情趣和诗意。从他的很多代表性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 山雨欲来,晚归的农夫在山路上踽踽独行;繁杂的农家院落,老屋古朴、炊烟袅袅,但见几只白色的母鸡悠闲地觅食;古老的小街,店铺相连、招牌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行其间,一派市井风俗;雪山高耸、白云朵朵,湛蓝的天空下牛羊成群,把碧绿的草原衬得如诗如歌……这些水彩佳作色彩典雅,形象生动,情景相融,意趣盎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福曾先生一生坎坷,但对水彩艺术的追求执著而坚实。据老先生子女回忆,在他们的印象中,父亲言语不多,带他们玩耍的时间更是甚少。所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女儿王晶回忆,父亲一生治学严谨,不论是在担任讲师还是在后来被评为教授,担任系主任,他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亲手修改学生作品,总会用他洁白的手帕把讲桌、画框、调料盒擦拭的一尘不染。即使到了70多岁高龄,他还兼任西北师大美术系和兰州城市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依然带领学生到滨河路、周边农村采风,乐此不疲。据子女们回忆,老先生年轻时经常外出写生,跑遍了甘肃的大部分县区,在家的时间很少。写生回来也从来不带土特产给家里,他总会把新的作品在沙发上一字排开,展示给家人看,像讲述创作故事一样给家人听。其中有一幅作品他为了取到理想的角度,竟然骑在半截猪圈墙上,脚下猪不停的拱着裤腿,硬是坚持把画作完,子女回忆到这一场景时依然记得老先生陶醉其中的神情。

王福曾先生的一生,总是在执著追求着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单纯,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我与老先生子女交流颇多,他们谈到这样两件轶事:老先生50年代上大学,大一时被中央美院看中,希望他转学到中央美院读书,可为了追随吕斯百先生,他硬是回绝了美院的好意。记得一次澳大利亚知名画家来访,执意要高价买走先生的多幅作品,被先生断然拒绝。当时家里经济情况很是拮据,对先生的做法子女们很是不解,甚至有些怨恨。在晚上的家庭会议上,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们:“你们希望我给你们留下美元还是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我的作品你们保护好,将来捐给文艺界、捐给社会都好,留下钱没有意义。”在平静的岁月里,先生对子女的影响,是通过孩子们品鉴他的作品,听别人讲他的为人,解读他的梦想而形成的,然后在岁月的流逝中,被慢慢吸收到灵魂里。老先生完美的艺术情结、执著的事业追求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子女相同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当子女的人生需要做一些选择时,这些理念深深影响了这些孩子。“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我想这是王福曾先生留给孩子们,也是留给学生们最珍贵的财富。著名美学家洪毅然教授与之感情笃深,曾撰文赞誉王福曾先生的水彩画“技法纯熟、风格严谨、造境清新、意趣淡雅,颇受艺林珍视,深得群众爱赏”,并称其画法为“王氏水彩”。

(作者系甘肃省美协主席)

王福曾 水彩画

王福曾 水彩画

《吴忠董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