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牟紫东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56 评论:0

牟紫东先生是当代牟体字的创写者。一般群众虽然对他感到陌生,但牟紫东先生在中国的新闻史、现代的印刷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牟紫东先生创写了近10套印刷体标题字。正因为有了他,我国结束了依赖外国进口印刷字体的时代。

牟紫东先生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50年代时在北京书画界也颇有名气,他同赵朴初、启功、沈鹏等著名书法家同为书坛挚友,常常一起切磋书艺。偶尔也水墨丹青画国画。曾经在著名书法篆刻家宁斧成先生门下学习书法。由于毕生倾力于新闻印刷标题字的书写,淡漠了他原本是书画家的创作。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牟紫东先生曾经对我说 :“解放初期新闻印刷标题字的创写,比起我个人的书画创作来更为重要。我国的书画家虽然很多,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新闻印刷标题字的书写。这项工作烦琐、枯燥、单调,费时耗力还往往难出成果。一套标题字四千多个汉字,既要写得规范,又要破铅字体刻板僵死之气 。凡是上乘的印刷字与美术字体,必然会把中国传统书法的奥妙融入其中,中国传统书法的功力就如同西画中素描的功底。我的性格与特长做这件事很适合。”不善交际言谈,超乎常人的老实,讷于言而敏于行,牟紫东先生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是什么原因使牟紫东先生对印刷字体的创写产生兴趣的呢?

这还要追溯到五十多年前。有一天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办公室,牟紫东先生与一名日本专家交谈,探讨印刷字体的书写。日本专家见牟紫东先生才四十出头,便问:“你写印刷字几年了?”牟紫东先生答道:“我只写了三年。”这里牟紫东先生打了埋伏,其实他已至少写了七年。因为牟紫东先生曾先后在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等单位任美术编辑。日本专家摇了摇头说:“那可不行,在日本我们没有三十年的写字功夫是不能写铜模字的。”当时,日本人垄断着中国的印刷字体市场,他们当然不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人书写。看着那位瘦高个子的日本人仰着头,傲气十足的样子,牟紫东先生未与置辩,但已暗下决心,绝不能让日本人的企图得逞,一定要为中国人争这口气。因为我能写,日本人就垄断不了中国印刷字体的市场了。日本人的这一激怒从而成就了我国印刷字的第一代大师,中国从此也诞生了自己的印刷字体。

适逢1956年 《人民日报》提出要改革印刷标题字体式,时任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的牟紫东先生欣然参与了这项工作。当时我国报刊的标题字只有单调的几种,且都是方形。于是牟紫东先生首先在字形上进行创新,把方块字变成长形或扁体,从而活跃美化了报纸版面。然后他又突破了原有标题字笔画横细竖粗悬殊的模式,吸收传统楷书风格,确立了平稳而又均衡的字体结构。经过两年呕心沥血的辛勤工作,既承古又创新的标题字“长宋”“扁宋”在牟紫东先生的笔下诞生。他的字首先在《人民日报》被当做标题字的新品字体采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后全国许多报刊相继采用了他的新创字体。新字体以宋体为蓝本,兼收楷书优点,从二者中糅合变化而成。其基本的结构和笔画既符合印刷用汉字字型的要求,又遵循了汉字简化的规范,既简单又美观。整体效果端庄严肃而不呆板,清秀活泼而不轻佻,是承古又创新的产物。

1959年牟紫东先生调到甘肃工作。先在兰州电影制片厂,后调入《甘肃日报》社。1961年他应《人民日报》邀请,再度返京对“长宋”加以润色,增撰缺字,并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协助修订简化字偏旁,最后交北京新华字模厂和上海华文字模厂雕刻了全套标题字模,向全国新闻出版单位供应。1964年他在《人民日报》又完成了一套“扁宋”体和一套“扁黑”体。回兰州后时隔不久,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席卷黄土高原,牟紫东先生原为国民党起义军官(曾在傅作义、邓宝珊部任职),自然难逃那场残酷的阶级斗争。粉碎“四人帮”后,牟紫东焕发青春。从1977年开始,经过四年努力又完成了一副“长黑”体。至此,“长宋”“扁宋”“长黑”“扁黑”已成为全国报刊常用的标题字。为了表彰牟紫东先生对汉字字体变革作出的贡献,《人民日报》社编印了一套 《牟体字选》,把“长宋”和“扁宋”体正式命名为“长牟”和“扁牟”,并誉之为“字苑楷模”。

“名利”二字乃检测君子和小人的“试金石”。牟紫东先生为人忠厚,从来不为个人得失而计较。从书法艺术来讲,他的造诣极高,各种字体正草隶篆都能写,尤为汉隶更为出色。牟紫东先生本是位书法家、画家,为了填补中国印刷字体的空白,他甘当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同样,为了甘肃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牟紫东先生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热忱和真诚。1970年代,《甘肃文艺》杂志复刊,他用古朴厚重的汉隶题写了刊名; 80年代,为甘肃人民出版社用“长牟”体书写了大字招牌; 1977年,《甘肃农民报》复刊,为了应急,他先用 “长黑”体书写了报头,第二年借赴京出差的机会请赵朴初先生重新题写了报头;80年代初,《少年文史报》创刊,牟紫东先生又请著名文学大师和教育家叶圣陶老人题写了报头。《人民日报》记者罗盘称他“追求尽在不言中”“哪怕沉默也是歌”。

牟紫东先生逝世二十多年了。我与牟老是师兄弟,又数十年在一个单位、一个组、一个部工作,一起关 “牛棚”,一起劳动改造,一起在陇南礼县永坪山区放牧,一起度过那段自己也不理解怎么生存下来的悲惨生活。牟老比我年长17岁,却管我称师兄,因为我在1942年跟宁斧成学习金石篆刻,牟老是1962年跟宁斧成学习书法。改革开放的阳光透过层层迷雾,渐渐照在牟老的身上,他生前任《甘肃日报》主任编辑、民进甘肃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常委,但没有赶上工资改革就谢世了。临终前仍然只住一间半房子 (32平方米)——他的奉献和所得是成反比的! 在名利面前,他总是沉默,难忍而能忍。忍者,乃强者。

当前随着铅字印刷时代的告终,牟体字也被湮没在电脑千变万化的字体之中,但是牟紫东先生为新中国印刷事业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将会永远写在中国印刷字体的编年史上。

(作者系甘肃日报社原记者)

牟紫东 书法

牟紫东 国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