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冯国瑞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203 评论:0

祖父冯国瑞,字仲翔,号麦积山樵,别号石莲谷人、牛翁,书斋名“绛华楼”,甘肃省天水市人,1901年生,1963年殁,享年63岁。

祖父自幼聪明颖悟,博闻强记。拜前清进士任文卿、翰林哈退菴之门,学辞章、文史,习书法、绘画。1926年南京东南大学毕业,考入北平清华研究院,受业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其学博大精深,才华横溢,文化艺术造诣颇深,书法苍劲有力,具魏碑神态,亦善绘画,篆刻,通音律,被誉“陇上才子”。学术论著丰富,《绛华楼诗集》《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敦煌题咏录》《天水出土秦器考》《守雅堂稿辑存》《记武威境北凉创始石窟及西夏文草书墨迹与各种刻本》等为代表作。祖父早年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通志馆馆长、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青海省代理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顾问、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兰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

祖父擅长书法绘画,成就卓著。祖父的门人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张举鹏先生在1990年 “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的报告中颂赞:“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书法遵北魏,得《始平公》精髓;中年以后,参以章草笔意,注重整体结构,凝重厚实,直逼汉魏,笔酣墨饱,但又流畅轻松,朴中见秀,飘然不俗,有时也作篆隶,篆书宽博舒展,饱满圆润;隶书骨肉匀停,豪迈清新。间亦作画,疏笔淡墨,远水秋山,韵味无穷。清末进士、原省政协副主席、著名书画家范振绪(禹勤)认为“先生之画,在甘肃文人画中有一席之地。”

祖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及乡贤的指点,养成了孜孜不倦,刻苦奋进的良好习性。加之有王国维、梁启超等国学大师和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教诲,对他学习研究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他国学底蕴丰厚,喜出游,龙门、云冈、西安碑林、曲阜孔庙、泰山摩崖都留有他的足迹。而且每到一地,就选购大量精美的拓片,折射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者风范,也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

祖父是陇上书法名家,在天水题写匾额颇多。他也是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开拓者。1953年成立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后,他非常高兴,即挥毫榜书“瑞应寺”匾额,悬于麦积山下。榜书突出厚重、朴拙,以气为主,以韵为辅,重心平稳,磅礴恣肆,笔画灵动,中宫紧敛,结构严谨,遒劲有力,兴趣酣足,摄人心魄,气势宽宏博大。他的楷书把“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的骨、韵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寓韵于骨,既承袭了钟、王楷书峻拔风骨,又得其怡然自适的风韵,并采取了魏碑结构的厚实凝重,给人一种笔酣墨饱,而又流畅轻松,朴中见秀的感觉。“瑞应寺”匾尤能体现出祖父的书法艺术风格,被誉为名匾。

他的行草书,可谓饮誉当代,独步陇上,其书作深得北魏堂奥,兼取章草笔意,运笔流畅,面目清秀。比如他的 《草书四屏正气歌》《杜甫夜宿赞工土室诗四屏》和行书对联等,以及他写给朋友的书信手札均能体现这一特点。他将反笔、圆笔互用,中宫紧结,巧妙结合,在字形上以魏碑为主,而意蕴上多以章草显现,把章草特点与魏碑书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凡练习书法,须从临摹开始,这也是书法家练就书法功力的必由之路。有造诣的书法家都是经由从临摹到创作这一渐进的过程,最后才能达到成熟。祖父也不例外,他的临摹书作给人一种激励奋进的练功精神,启迪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成功,他临写的《兰亭序》即为一范例,它秀雅凝重,初看酷似冯承素所写的神品兰亭,形神兼备,再仔细观赏,则有魏碑的厚实凝重,跃然纸上,形成极具个性,激励奋发,而宽厚质朴,昭示后人的学人气概。

曾记得,祖父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杜甫流寓秦州诗中考证出天水甘泉镇生长玉兰树的地方即是唐代太平寺,其旁有泉,清冽甘美,乃杜诗所谓 “太平寺泉眼”。祖父即向时任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先生建议,把这一名胜古迹保护起来,建堂、悬挂杜甫像以之纪念,供人瞻仰。邓省长极表赞成,并将古太平寺定名为 “双玉兰堂”。商定由邓省长拜请齐白石老人题写匾额,绘 “杜甫行吟图”立轴,并请著名国画家陈半丁先生画“双玉兰”立轴,祖父撰文记其事,维护好历史文化古迹。

甘泉双玉兰堂,这一天水名胜,它凝结了天水名流贤达的一往情深,省长邓宝珊将军、祖父冯国瑞先生、邑人张自振先生和父亲冯安先生等,保护和光扬双玉兰堂功不可没,他们为乡邦文化奉献了一瓣馨香。

祖父的学识和艺术成就根源深远。早在就读清华国学研究院时,他的诗词书法作品就时出笔下;见诸报端,出类拔萃,为师生刮目。清华毕业时,梁启超先生爱其才,又不可留,随函荐时任甘肃省主席薛笃弼先生,希望能委以重用,函中誉祖父为 “美才”,称其 “文章尔雅,笔下千言。傍及楷法,浸淫汉魏,峻拔寡俦。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见。”由此就可看出,梁先生对祖父的书法水平已经有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祖父在青海任职时,其榜书牌匾、碑铭书丹受到社会各界的赏识和赞誉,社会影响极大。现存西宁市的“青海石碑铭”便是祖父就任青海省政府秘书长时的作品,久为人赞。以致当时很多人拜学于祖父门下,终成书法家。

新中国成立前后,祖父久居兰州,遗留在兰州的书法、绘画作品甚多。据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翔先生忆述,1948年他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因恩师赵修正先生拟为其长子完婚,其门生数十人为感谢其教育培养之恩,准备送一匾额以志庆贺,嘱张翔求名家撰写。时闻冯国瑞教授的文章和书法颇受人称颂,乃前往。先生欣然挥笔,题写 “儒林耆彦”四字为匾额正文,两旁题款:“赵老先生教德记”和 “天水冯国瑞敬题”。匾额下方题写门生姓名等。字迹笔力雄健,气势浑厚,异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观者交口称赞。如今,此匾额尚存赵先生后辈家中。

上世纪90年代我出差到北京,母亲嘱为祖父筹印书法艺术集,欲求艺术大师罗工柳先生题签书名,罗先生对我说,冯先生的书法为当今之罕,为之题签,岂敢! 岂敢! 并说,也无需请人为其题字……其意已很明显,我们只能采用祖父的书迹拼成书签之名。

祖父的学识和艺术修养影响成就了几代人的成长。在他艺术思想的熏陶下,其弟国珍、国瑛、国璘,家父冯安和叔父冯晨等,在书法、绘画领域建树颇丰。因此,我家可算是天水有名的文人之家、艺术之家。甘肃人称天水有两座山,一座是邓宝珊,一座是麦积山。麦积山就是指文人冯国瑞,是指他对麦积山石窟艺术、对甘肃文化的卓越贡献。影射祖父虽逝,但精神永存,社会影响常在。当今,享誉陇上的天水著名书画家董晴野、何晓峰、周兆颐等先生都与祖父交往很深,关系甚笃,每当祖父返里,他们即来探望,聆听教诲,汲取艺术精华,受益匪浅。

祖父对我们孙辈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至今,当时的亲切教导,情景常浮现脑海,永不磨灭。记得儿时,祖父有公差事回天水老家,看见我们在写毛笔字,他总是亲来指导,给我们写 “字仿”,手把手地教我们临书,不厌其烦的讲解书写方法和要领,从坐姿、握笔到运笔、结构。他说,写字首先要心静,静下心来才能写好字,心安是最好的练功方法 (他把写字当练功)。写字要专注,不可三心二意,“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鼓励我们学习书法,增强我们练好书法的信心。对于如何运笔,如方笔、圆笔、中锋、侧锋,何处疾驰缓行,字体结构合理匀称,如何穿插挪让等,一面解说,一面示范,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迪。他还说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份艰苦细微而长期的劳作,必须下决心、下工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见效。从古至今有造诣的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最终达到成熟之境。

现在,祖父早已作古,他对文化艺术的执著追求和热爱,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学术成就和艺术贡献与世长存,永放光彩。

(作者系冯国瑞长孙,退休高级工程师)

冯国瑞 书法

冯国瑞 国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3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