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张改琴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90 评论:0

我名张改琴、生于1948年9月23日,甘肃庆城县人。笔名文今,字九、别号改之,宅号双清,取梅竹双清之意。1991年至1992年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甘肃省人口文化协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科教文体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副主任。

先后有五幅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一幅中国画《陇塬山色雨中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书法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和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收藏,多幅作品被省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在中国美术馆,西安、广州、兰州等地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

书画之路

我出生在一个“三二犬吠知客到,一鸡啼鸣全村闻”的陇东小山村。那里是我的第一个书画课堂,父母则是我的启蒙老师。在父亲的逼迫下,我完成了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第一幅书法作品,父亲看着我的字,亲手烧了一方瓦砚,作为对我的奖励。母亲的心灵手巧也在感染和昭示着我。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从画一只鸡、一只羊开始了我的画画生涯,最多的描摹对象则是农家用具上的各种装饰图案。这貌似平常的经历,实际是培养了我对书画艺术的兴趣,而这份兴趣,逐渐深化和升华,则变成了一种选择,一种执著。人说兴趣是为学从艺的基础,而兴趣培养的根基在年少。此言信然。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要办墙报,给了我一个临摹 《甘肃农民报》报头上的一幅画的 “创作任务”。在惶恐之余,立刻想到了母亲,于是一口气跑了六七里山路,回到了家里。在母亲的帮助下,动用各种手段,终于完成了那幅带有当时时代印记的画作。这张画,为我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片赞誉,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遗憾的是,这也是母亲作为启蒙老师最后一次指导我画画。小学六年级,父亲给我买了第一本字帖,柳公权的 《玄秘塔》,让我开始临摹。父亲让我练字,并未想过让我成为一名书法家,而我却逐步对书法艺术有了一种痴迷,并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书法艺术改变了我的命运并丰富了我的经历。书画伴随着我逐渐长大。动乱年代,因为不善言词,学校分配我办大批判专栏,我从早到晚写大字报,画画,技艺提高很快,教室的大墙上要画领袖毛主席画像,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站在学校临时为画画搭起来的脚手架上独立完成画像,再次赢得老师、同学的好评,还被派往乡下完成巨幅墙毛主席像。这些经历,使我在小县城中有了比较高的知名度。也正是因为会书画的缘故,我才在一次机遇里,走出了农村,参加了工作。并在工作中继续发挥我的特长,受到重视和好评自不必多讲。县文化馆办展,我的作品不断参展,不断获奖也成常事,我在社会的支持,同仁的鼓励中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走上了书画艺术之路。

书画之缘

我的第一位书画老师叫张玉珍,小学毕业时她给我们毕业班的每位同学都画了一张水彩画作纪念,使我如获至宝。我的第二位老师叫申玳,是中学的美术老师,如果说父母教我只是涂鸦的话,真正懂得一点画画,学到初步知识、掌握了一定技巧,并且有一定的提高的领路人便是申老师。申老师常给我们学习美术的学生讲中央美院种种神秘神圣的事情,使我的脑海里有了中央美院的种种猜想,也正在那时起,心中升起了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确实为我今后的从艺之路,插上了一双翅膀。1983年,我跟沈尹默的学生冯骥老先生学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学习,我才正式从写毛笔字转到了书法。他教我写的第一本帖就是颜真卿的《勤礼碑》,接着学习了 《麻姑仙坛记》等颜真卿多种楷书帖,同时学习了 《祭侄稿》《争座位》等行书字帖。通过冯骥老师的教授,我在书法上有了突破和全方位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人生大转折。从这一阶段开始,我进入了比较自然的创作状态。

1985年,我调任县文化馆副馆长,算是进入了专业的行列,也促成了我更加勤奋地耕耘在书画这个园地。1990年我在兰州举办了自己第一个书画展,我也成全省妇女第一个举办个人展的人,受到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当年省书协的换届中我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并调到庆阳地区任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同年,庆阳地区公费送我到中央美院进修。当我提着行李站在中央美院门前的金字招牌前时,心潮澎湃。在中央美院这座天下美术学子向往的神圣殿堂,我开始了新的提升和攀登。那时老师阵容非常强,山水画有贾又福、黄润华、张凭、姚治华等,人物画有姚有多、韩国榛、李少文、田黎明等,花鸟画有郭怡孮、张立辰、赵宁安、金鸿钧等等。面对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如鲸之吞水,广收百纳,到了痴迷忘我的境地。贾又福先生的艺术思维开启了我的艺术之门。如“宏观探道,微观探真”的艺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他关于深入生活有非常精辟论述:“最大限度地深入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远离生活,高于生活。远离,不是脱离,是超越。”我的理解这是山水画的生命,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我终生受益。韩国榛先生给我们教人物写生课,在他的谆谆教诲和耐心指导下,用了近一星期时间从浑然不知中渐渐醒悟,教课结束时,我得91分的高分,是全班得分的第三名。他认为,我是他教过学生里进步最快的学生。由于韩老师的鼓励,我再慢,再累,再苦也没有放弃画画,以至坚持到今天、有了今天。1994年我有幸结识84岁高龄的马竞先生,他比较系统地给我传授了书法理论和推荐了要读的书法理论书籍,回北京后他给我赠送了一大批书法理论书,使我的书画理论和眼界、胸怀、思想都有了很大提高,书法创作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果我没有与这么多老师结缘,无论我的艺术、行政、思想、艺德都不会有今天。古人说,圣人无常师,我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却是一个幸运人,在人生最需要的时候,总能遇到良师益友,并在良师益友的教诲中,收获一份醍醐灌顶般的感悟。

书画之果

勤奋的耕耘与探索,让我有了收获的喜悦,更也有了前行的动力和压力。二十多年来,我先后收获了许多奖励,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2006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2009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第六届敦煌文艺奖“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 “三八红旗手”。2011获中国书协主办的 “纪念中国书法协会成立30周年”荣誉奖。书画作品入选了各种展览:如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届中日自作诗书展并在十六届获奖;全国第一、三、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等百余次全国性书法展。中国画作品《远岫笼轻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全国中青年画展”;《秋收时节家家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心随白云到故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远古的记忆》入选中国美协主办 “黄河壶口杯”中国画提名展;《眷恋故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出版有:《张改琴书画作品集·走进黄土的脚步》(1997年5月,陕西旅游出版社);《世纪画风·张改琴书画作品集》《塬上风·张改琴书画作品集(上、下)册》《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书法 《道德经》《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集 ·张改琴》《张改琴书画作品集》《甘肃省博物馆藏张改琴书画作品集》。

担任甘肃省书协主席期间,主持开展了甘肃省最高书法专业奖“张芝奖”的评奖,并组织了一系列的书画展览、交流活动,为推动甘肃的书法作品走向全国乃至走向海外尽了绵薄之力。近年来,我多次担任甘肃省和全国大型书法展览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委员,对甘肃书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生书画一张纸,半是风雨半骄阳”这是我为自己一生总结所作的一副对联。《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刘春华先生看后来电说,这副对联他最喜欢。它不仅是我的一生写照,也可以作整个书画界的人生写照。如果说有所收获或成绩的话,也是毕生跋涉追求的结果,是师友及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我始终告诫自己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只重过程,不问结果。更何况人生苦短,艺海无涯。我会继续在一种平和的心志中去坚持、去追求。

张改琴 书法

张改琴 书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