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肖弟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87 评论:0

肖弟先生走了,走得确实太突然了。让人震惊,朋友们接到消息,思维就停在那里难以回转,怎么能使人置信呢?先生的健康足以证明他能够完成宏大的创作计划,为我们的艺苑增添无数春色,但遗憾毫不留情地递到了我们手上,使我们完全陷入了悲痛的黑色和无尽的思念之中。

肖弟,原名黄光耀 (1935—2007),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绘画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曾担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驻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曾入选 《中南海珍藏书法作品集》,并被日中友好会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北京大学、鲁迅博物馆、茅盾纪念馆等单位收藏;版画作品曾发表于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出展于日本、罗马尼亚、新加坡等国,《午憩》、《生机》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肖弟先生于2007年11月23日在兰州逝于一场意外交通事故。

我的手上留有一本 《肖弟小刻》,这是我于1996年初协助肖弟先生印刷的他的唯一一本作品集,印数很少,大部分送给了外地的朋友。书为12开本,深红色的封面,前后环衬采用了他的得意之作 《截流》中浪花水流的部分,占满了一个跨页,显示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细心阅读他刀卜的每一条水纹,每一朵浪花,都有着自己的变化,把作者精妙的追求与自然物象的瞬间万变替加在一起,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图画;作品的主是反映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刘家峡建设工地工现场的壮观场面,忙碌操作各种施工机械的工人,和汹涌澎湃的黄河激流,交汇成一曲战天斗地的乐章,咆哮的人河之声,交响的机器轰鸣搅和着紧张劳动的号子声,被精心的创作凝固下来,成为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作品。画面分远中近三个层面,很多方面吸收了中国画的创作理念,把散点透视和几何透视统驭在一起,尽力扩张画面的包容量,使施工场面的宏阔与黄河雄浑激湍相映成趣,从更深的层面上展示出一个伟人时代的精神张扬。这件作品标明的创作时间是1960年,提到这个年份,就会唤起饥肠的难耐,无力的胳膊支使一把刻刀,可以想见作者在心底流淌的一股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作者表现在作品里的寄托却一丝不苟地反映了出来,天空里的云朵,用了一根根细细的曲线,疏密的变化展示出不止的流动,与画面形成了一种有形的呼应,就连这些极细微的部分,都找不出一些雷同。从矿车上滚下来的石块,它的速度靠了灰尘的飞扬和水花的飞溅反映出米,浪花和飞尘过度的又是那么的完美真实。画面左侧的几只飞翔在天空的水鸟抑或苍鹰,是紧张劳动场面的又一种衬托,他们悠闲的飞旋在截流工程之外,欣赏着自己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鸟的变化把中景和远景衔接了起米,给审美主体一种苍茫的空间。版画的主要语言部分是黑白的穿插过渡,肖弟先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运用多重层面的叠加,逐渐推向黑色,所以这种黑色又构成了画作的重中之重,把一种特殊的浑厚注入了画面,强调了作品的厚重与生动、灵妙与稳定。这件作品很快被《人民日报》刊载,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也为甘肃的美术争得了荣誉。

肖弟先生的版画,主题是紧密和现实生活系连在一起的。他用犀利的目光洞察生活,反映生活中的艺术真实,一幅幅作品都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我们深入画面,不断追寻,当我们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沟通的时候,又可以发现作者在常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构思中,渗透了许多的哲学思考或者历史思考,像 《午憩》。这种用典型版画语言刻画山来的画作,给人以十分的宁静,时间是春天或者是秋天,只能从儿棵萧疏的树干上判断,牧鞭停在那里,羊群活动在鞭子的周围。作者想得很远很远,不需要画外音就能和作者的构想融通。

肖弟先生的版画创作顺着历史的轨迹自然地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第一段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前,这是画家以他坚实的创作手法和对版画语言追寻的热情反映现实生活的阶段,大多作品是套色木刻,主调质朴明丽,手法各不相同,反映了一个杰出版画家无穷的创作才一能。第二阶段是 “文革”结束到1980年一短暂的时期,作者把“文革”时期积蕴的创作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米,佳作连连,许多参加了全国性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或选载于 《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这一时期黑白木刻多于套色,作者大概有彰显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构图更为洗练,主题更加突出,手法趋于简洁,经过一个人生的转折之后,对事物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2000年5月,肖弟先生从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退休之后,基本上过起了隐居般的生活。远离日常繁琐的事务,生活完全由自己支配,从心底漾起一股莫大的喜悦,他在努力加快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行进的速度,读书、写字、作画占据了他全部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已经中断的版画创作,直接过渡到中国画的领域,这对于艺事十分苛求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重新经营。笔墨特殊技巧的追寻,是首先关注的课题,与黄宾虹老人的对接,是他前行中需要逾越的路标,苍老古拙的笔墨从宾虹老人的笔下喷薄出来,臻于纷披老辣的境界,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的高峰。肖弟先生想安身立命于此,并求得戛戛独造,这是一位艺术勇士的胆略选择了这样的目标,以生命的尺度和艺术的素养,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并不是神话。先生对于清谈和实务是界分得十分清楚的,为此,他刻苦努力,每年都用去一段时间到他艺术生成所需要的地方去写生。夕阳晨晖下的祖国河山,激发了他几多灵感,也增添了他几多豪情。一道道笔画寄托着他真切的期望,一幅幅画稿表达出他坚定的向往,一摞摞速写提升了他向高峰迈进的信念。陇东群山的山巅留下了他急促的脚步,太行山脉的纵深有着他思想的寄予,东海之滨的浪花引发过他诸多的想象,我们手捧他的画稿,只能把一种叹惋深深地交给未竟的宏愿。

肖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书坛评审工作,长期负责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工作。先生1980年开始筹备甘肃省书法家协会,1990年当选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首届驻会副主席。他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十分关注,从一次次的活动中,及时体感当代书坛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独到的总结,对甘肃书坛提出适时的应对措施,贯注到甘肃书协日常工作和重大发展方案中去,使甘肃书法工作能够顺应全国发展态势,使甘肃书法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一种主动状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重视对新人的培养,伯乐相马,举贤任能,主持举办过一系列学术和展出活动,为年轻人创造机会,积蓄学术力量,扩大创作队伍,为日后发展做出超前性准备;他以善良平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境和胸怀,多少次化解矛盾,终止流言蜚语,竭力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

肖弟先生作为书法艺术家,在个人书学思想的完善过程中,根据全国的书法最新动态和书法史发展的指向,及时调整个人的书法创作结构,从上世纪80年代以北魏书体为主体转换到90年代以行草书为主体,和全国进行了较早的对接。十多年过去了,证明先生创作方向的转换是比较超前的。当选定了这个主攻方向之后,他在广博取舍的时候,又把主攻目标放到二王一路,刻苦临习,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出乎意料的进展,给人一种视觉的新冲击。取舍的得法与追求的刻意使先生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生命期,时时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肖弟先生,每当谈及那种常人难以忍耐的坷坎,都是以平静的心态加以了却,很少有置于心底深处的芥蒂。并不是爽朗的个性导向了他的这种心境,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磨砺造就了他的这种心态平静、豁达、超然,与世无争,这种多种个性侧面集合在一起,就有了一个纯真艺术家的天性,由之也就有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分明界格,对事物的褒贬爱憎也更为深刻,这些都是我们眼下最缺少的可贵之处。关注到这个角度,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更可贵的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点真诚。

先生走了,这种失落更是无法补弥的。

(作者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常务副主席)

肖 弟 版画

《午憩》

肖 弟 书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5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