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阮文辉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329 评论:0

我叫阮文辉,1934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宋家营村一书香门第、书画之家。父亲阮光宇善书画雕刻和民间手工艺;母亲郑桂芳也善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父亲1938年随抗日话剧团到兰州,母亲带我们姐弟三人于1944年到兰州,再没有离开。
 我是四岁开始学画,六岁学习书法,九岁习古文诗词,十岁到兰州后,又随父亲继续学书法绘画和雕刻、篆刻,并开始自学素描、水彩、漫画、木刻、泥塑等技艺。十四岁开始独立艺术创作活动。
 1951年参加工作,在共和建筑公司当工人。1952年由工人训练班参加天水至兰州的铁路修建,任兰州铁路工人大队工会文教干事。当年铁路通车,我被调到兰州市政府劳动局工作。我当时十八岁。已开始在 《甘肃日报》《中国青年报》《体育报》发表漫画作品。之后,多次在《甘肃日报》《兰州画报》发表文章和漫画。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我被扣上 “国民党潜伏特务”、“反动集团首领”的帽子 (但未定论); 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一直被下放劳动改造。但不论到哪里,都是带 “罪”搞书画宣传工作,立功赎“罪”……1962年,从劳动改造的红古农场调回兰州,到兰州特种工艺厂继承父业,搞雕刻葫芦和雕漆绘画。后因特艺厂改组,刻葫芦出口停止,我又被调回市劳动局搞劳动保护和锅炉管理。此后的四年中,大女儿、岳母、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家庭生活陷于极端贫困,吃饭都困难。特别是母亲去世后,棺材置不起,朋友设法给赊了一口薄棺,由我和妻子拉到大砂坪葬了。后来,“四清”运动开始,我又被定为“坏分子”、“四不清”受到批判,并被开除公职留机关察看,每月只发20元生活费。妻子因系“敌人”家属,艺术学院毕业也不能上台表演,只得到煤场去卖煤球,一卖就是半辈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定为“未改造好的右派”。1968年,我作为“斗、批、改对象”下放庆阳合水县,七个月中搞了六个半月 “三忠于”活动,画领袖像,搞阶级教育展览,画贫下中农家史等。1969年夏回到兰州,在“五七干校”劳动。
 1974年,我被调入兰州工艺美术厂当雕刻工人,后又当生产技术组长等。在此期间有过多项创新。后调任兰州市工艺美术厂厂长,因不愿当厂长,三月后自动辞去厂长职务。之后又调任兰州市二轻科研所工艺美术研究室主任,自筹工资,自负盈亏。在此期间,我不仅完成兰州烈士纪念馆等工程。还开发和创作了许多新产品和工艺美术新品,如漆画陶瓷作品、石艺、根雕、烙画、泥人、刻葫芦等都在全国获奖,并参加了中国艺术节第二、三、四届展览,受到文化部表扬。
 几十年风风雨雨浮沉起落,经历了人间少有的艰难,中国文化教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所以,个人追求艺术创作的兴趣不减。“买纸卖衣裳”,有条件就画,条件不允许就在心里画,以笔记作文字画,把看到的想到的以文字记述之法完成创作。好在“文革”期间写写画画的事不少,而且可以日以继夜地去写去画,所以说,那时候虽然精神和生活上受到非常的打击和挫折,但也给了我发挥特长的空间,这也是事情两面性的辩证法。几十年挫折中的坚持和努力,使我懂得了一点人生的道理,所以 “背负青山”也能 “快乐行进”。我的书画等作品虽不是绝世精品,但都是我的情之所至,写己之意,是真心的流露。
 


 我的书画作品由友人代理,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各搞过一次展览。在甘肃也曾搞过多次展出活动,还举办过书画讲习班,设过阮文辉艺术馆,后因资金不足而取消。1991年,我随同中国民间艺术团到日本参加中日邦交20年纪念活动,在 “大中国展”中,先后在东京、京都、大阪、横滨等地搞书画展览和手工艺技艺展示活动,受到诸多赞扬。
 我当过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委员、常委,对甘肃和兰州的文化建设、文物保护和旅游文化等提出过许多建议,如关于建立黄河文化风情线、兰州中山铁桥应作为文物改步行桥等等。
 我的手捏民俗泥人获全国一等奖,微雕葫芦《唐诗204首》、《150儿童游戏图》、《飞天120身》、《唐诗宋词配画》等六枚作品,被国务院珍品评审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珍品并由珍宝馆收藏,这两项均被称为 “中国一绝”。我喜欢文学创作,散文曾得过奖,还同时担任过兰州晨报副刊专栏作家,三天一篇随笔,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还任 《兰州晚报 ·芸芸众生》漫画专栏作家,发表过一百多幅作品。
 人来到这个世界活着不容易,所以我从年轻时就下定决心,“一辈子当两辈子活”,不论顺境逆境,学习不止,创作不停,要做到归去时有憾无愧:有做不完事情的遗憾,没有对不起父母和生命的愧疚,所以我一直处于创作和追寻之中。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传记 《艺海苦航》,还有我的作品选《笔情墨趣》《铁笔泥刀》《诗书画印》《葫芦棚闲话》《冷馀艺谈》《葫芦棚闲画》《风雨历程》; 以及 《阮文辉艺术集》《吐鲁沟写生诗书画印集》《人以品德立于世》《学艺做人过日子》《书录增广贤文》《冷馀斋画稿拾零》等。后来,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 《冷馀闲话》《敦煌随笔》《绿色——不竭的生命》《手捧黄沙向蓝天》《阮文辉画说佛、仙、戏选集》等随笔和诗集画册。
 我父母亲都是书画家和民间艺人。父亲教我书画篆刻又教我刻葫芦,临去世前还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民间艺术品,你应该在这方面搞出点成绩来。”我一直遵照他老人家的教导,做了许多提高刻葫芦品质和装潢的工作。许多人说我只是个“葫芦匠”,什么都不懂,我并不见怪,因为我觉得“葫芦葫芦,颜色平平,虚怀若谷,量大能容”。在世界上谁敢与葫芦相比?所以我不但以 “葫芦为师,”还以此教育我的子女,不仅学书、学画,也认真学刻葫芦,继承这一技艺,把兰州的这种民间艺术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现在我的三个子女都成了书画、微雕、微书和紫砂雕刻艺术家,都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三人的子女也都继承祖业搞书画雕刻,各有专长,我的两个入室弟子也都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是1988年被评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是全国96人之一,在甘肃是第一个。2008年,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授予“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全国17名之一。我享受政府津贴,也是 “东方之子”。这样,从我父亲将精湛的书画艺术与刻葫芦相结合开始,到我的孙子辈共四代人,都坚持着一项事业,所以人们说我们是 “工艺美术之家”,是 “工艺美术大师”之家。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少有的。
 我认为,一项事业,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并不只是技术能力的传承。艺是才华,术是方法,培养人才,首先是人品、才华、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教给一定的技艺方法,这样才会有真正的继承和新的创造与发扬,在这方面人的素质是和时代的倡导需求相辅相成的。人的成就是人群和社会承认的结果。自信是必要的,但不只是自己信自己。
 我还有点学艺的体会,简单录于下面:
 学古人学今人我出我法;师造化,师传统发我心源,笔随情使,法随情出,艺术有法,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无法,不断创新求变突破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艺术是大海,不是小溪,不能一步跨越。
 艺术是一次没有彼岸的航行,永远没有到达,没有登峰造极。艺术是勇敢者的事业。
 艺术是我心中的爱,不是我的外套。
 搞艺术要做到:心如寒山深涧水,倾心艺术不为风动;情似春江万里涛,努力创作,永不停歇。
 艺术家要对时代负责,留下时代的痕迹;
 艺术家要对艺术负责,对得起艺和术;
 艺术家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搪塞人生;
 艺术家应该是有品德,有良心,有天地情怀和山海精神的人,讲宽厚,讲包容,讲无私心地的人。
 


 

阮文辉 雕刻葫芦


 


 

阮文辉 手捏泥人《吼秦腔》


 


 

阮文辉 国画《偏爱青山水墨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4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