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林经文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79 评论:0

林经文,1950年11月生于甘肃兰州。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国际书协理事,一级美术师,甘肃文史馆研究员,甘肃画院专业画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书法院副院长,甘肃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展览并获奖,作品及作者简历入编各类辞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先生写文章总结林经文时,将他的艺术之路概括为 “脱胎于师徒加自学”的传统教育方式。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林经文,幼承庭训喜好书法,书法初师北碑,临习“二爨”兼及《郑文公碑》,篆书取法《石鼓文》兼取近人刘自椟书风,行草书取法明人遗韵,以 “写心”为主,篆刻则遵循“印从书出,书以印入”之主张力求蜕变。20岁的时候,林经文师从陇上画家张敬群、刘万里而学临 “兰亭八柱”,25岁时,当听到齐派门人韩不言在兰州,他便虔心去拜师学艺。韩不言先师从李苦禅先生,后由苦禅先生推荐于1942年拜在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门下,成为齐派门人。

20世纪50年代,韩不言从北京来到西北,在兰州生活多年。林经文谈书论道时常言:“韩不言先生长于书画篆刻,我跟随先生学绘画和篆刻。先生教导的方式是很传统的——临摹、示范,并且对临摹要求是精确性,要酷似其形,又要得其神采。”

70年代初,师从韩不言后,林经文从临齐白石入手,进而临八大家、虚谷、恽南田、吴昌硕、潘天寿等。到今天,林经文带学生,依然如法炮制老师韩不言的做法,要求学生从传统的临摹开始。一直以来,林经文总结自己年轻时候四处问学的经历,用鲁迅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像个蜜蜂一样,这里采一点,那里采一点。”

在陇上著名回族书画家马西园的潜移默化中,林经文说自己领悟了一种马老先生的执笔“玄机”:“跟着马老时间长了,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个马老每次画完画却从不淘洗毛笔,而是随手扔到一边,这是个什么门道?要知道自从清代中期开始,写字作画的习惯讲究用长锋羊毫,每每用毕都会将毛笔涮洗得干干净净的。后来我算是悟出来了,马老用的那个黑黑洗笔水,打个比方就像是现在我们煮肉的老汤,那里已经具备了写字绘画的因素,这就好比是黄宾虹的一些蘸墨,也是从 ‘老汤’里把笔捞起来,落笔后笔墨厚重。”

199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画名家研修班进修的经历,使他认识了许多“新文人画”的中坚力量,由于相同的艺术旨趣,他们一度走到了一起,这个被称为 “文化视野往往超出一般画家的眼界”的画家群体,多年来一直在“以复古为革新”中探索着,主张以“玩”的态度对待绘画。探索其艺术风格,新文人画是大体表现回归传统的倾向的。林经文是不在意什么派系的,花甲之时的人几十年来一直找寻的是一份“艺术良心”,在他的笔墨痕迹里凸显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立精神和一个艺术人崇敬自然的自由之心。

在兰州艺术界,林经文先生的书法艺术和水墨文本为业内人士所称道。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王孟奇曾高度评价他的书法艺术具有 “峻健松灵”的审美特点,并认为当代写草篆“能出经文之右者恐怕并不多见”。林经文的草篆力图融会齐白石、黄宾虹两家,但其风格钟爱黄氏篆书 “古润华滋”的气息而别具一格,其行书笔力的开合既儒雅坚实,又气魄开阔,一派巍然磊落之象。这些特点均体现在他以书入画的写意作品中,从而建立起自己朴茂松灵、雅正温润的水墨文本,其格调高古的笔墨语言是其深厚人文素养的折射和体现,秉承了中国艺术“以艺载道”优良传统,其笔意蕴涵上显示了对宋代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士气文心的追慕和偏爱。

宋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治盛世,一时形成了崇尚典章制度、注重君臣礼仪、倡导文化事业、讲求心性修养等社会风尚,林经文关照当代,从中找到了与其书画艺术相契合的赖以立身的文化根基,这也是我们探求他书画艺术的精神背景。

据艺术史家研究表明,中国画的民族特点于两宋时期的形成与新儒学有密切的关系。孔子《论语》述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朝夕游焉,以博取义理之趣。”这一思想在宋代新儒家不遗余力的倡导和推动下,一时形成了与“存天理灭人欲” 的社会思潮相适应的依仁载道的基本绘画思想。反映在艺术上就是创造一个洁净文雅的绘画世界,从而有助于两宋诸儒所祈望的人的心性境界的培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庄禅哲学由于有益于理学的“去欲”理论反而在绘画领域得到了极大伸张,也就是说,“儒道互补”的文化构成特性反映在绘画艺术中,其内蕴的精神指向以“儒”为本位,将庄禅思想作为制衡的因素,起到了或纯化或消解的作用。

新文人画在秉承中国画基于庄禅思想绝俗淡逸的审美趋向上,表现出游离于以“儒”为本位的偏于“抒我之情”的诗意美,在精致的笔墨中倾诉宣泄一种文人闲适化的内在情愫,在一系列艺术活动的推动下,这一追求笔墨游戏的旨趣被模式化和狭隘化,逐渐演变为视觉图式上的文弱面貌和趋同性。

林经文没有盲目跟风,他的花鸟画在 “审物”、“格法”的层面上,并不十分在意“审”自然之态和“格”笔墨之法,而是直追宋代以来形成的基于理学的正大、雄强、开阔、超迈的山水精神及其实质,以一种彰显主观表意的笔墨,内化为自己花鸟艺术中“依于仁”的艺术精神。在他的写意水墨荷花系列作品中,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细细欣赏他的作品,仪态坦诚直率,笔墨朴茂酣畅,视技艺为小道,不屑于玩物弄巧,从而赋予他的荷花形象 “中通外直,不枝不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品质。正是这种对儒家以仁为本思想的深刻洞察和自觉观照,使其作品以一种格调高古的浑厚质朴的形态,折射出温润雅正、古朴雄健的审美品质。借用陈师曾题齐白石《借山图》的两句诗:“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林经文以儒为魂的艺术创作和新文人画以庄禅为旨归的艺术抉择,因殊途而扬镳就不足为奇了。

林经文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在书画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年篆刻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1986年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1988年中国画入选“美术杂志社”、台湾“雄狮美术”、香港亚洲艺术中心主办的 “当代水墨新人奖”并获优秀奖;书法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 1995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1996年篆书对联入选“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 1997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获银奖; 1998年书法作品入选国家出版总署、中宣部主编的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 1998年12月花鸟画四幅入选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 1999年国画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 “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荣获第四届 “敦煌文艺奖”,2003年书法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 “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 2000年书法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3年花鸟画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当代花鸟画大展”。出版 《妙法莲花——林经文水墨荷花画册页》《当代中国画名家研究——林经文卷》《跨世纪杰出中国画家作品集——林经文画集》《荣宝斋画谱》《当代中国画名家研究——林经文画集》等画册和绘画研究专著。

(作者系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

林经文 国画

《拟清人笔意》

林经文 国画

《仿元人笔》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4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