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永长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98 评论:0

我1940年生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市。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系原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第4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学科组组长,原省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自幼爱画,从五六岁起涂鸦学画,七岁上私塾,成天读书、背书、认字,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学不会就挨戒尺,枯燥乏味极了,于是图画就成了最大的乐趣,有时还用泥巴做傀儡面具,或用硬纸板刻皮影人。

我父亲是位中医,写一手好毛笔字,也能画些花鸟画。他看病并开一个中药铺,兼卖一些日用杂货、商品包装和广告画,还有门画、年画,这些就成我学画的仿照样本。新中国成立后上初级小学,有位老师叫严良善,他上过兰州大学,书法极好,山水、花鸟画得很好,对我影响极大。1953年春,父亲送我上黄羊镇小学。当时,这是一所条件很好的小学,我在学校的图书资料中看到了苏联画家列宾、列维坦、希什金等人的画,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使我更爱图画了。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学习简单的西洋写生画法。图画老师党允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是他支持我考上了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预科。

1958年8月,我随该校美术系一同转入了新成立的兰州艺术学院。刚开始学院条件很差,却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在院长常书鸿的带领下,学术活动很活跃,经常有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作家、音乐家、诗人、戏剧家、舞蹈家来校表演、讲学。这些活动往往比在课堂上的收获还大,有些东西终生难忘。学院实行课堂基础训练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美术系学生每年必有一次去农村艺术实践,除写生作画外,要同农民吃、住在一起,劳动生产在一起。在兰州艺术学院学习只有短短四年,但它为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上大学学的是油画专业,但在课外却爱上了版画 (主要是木刻)。仔细想来,除了我的性格爱好外,大约是家乡环境和时代影响了我。我出生在河西走廊的农村,祁连山脉、戈壁、长城、农田、牛羊、白杨、蓝天、大漠、风暴伴随我的童年、少年,影响了我的人生,这些对我有极深刻而复杂的情结,它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在各类作品中。上个世纪60年代,北大荒版画来兰州展出,作品强烈的生活气息、地域特征、版画形式感,给了我很强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1963年夏,我创作了第一幅套色木刻 《风沙线上》,就是受了北大荒版画的启发。作品先后参加了西北五省和全国美展,并在甘肃、上海的几家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后来被天津市博物馆选用。受此鼓励,此后我便走上了学习版画创作这条艰难道路。

1979年初,我被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在教学之余,我拼命地作画、读书,想把 “十年动乱”中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我的一些版画作品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作品取材主要是风景、人物,也有些动物和花鸟。代表作品有 《风沙线上》《金秋》《赤子情》《春暖》《高原胜境》(获全国林业美展三等奖)、《深山待渡》《大漠雄风》(浇铸版画)、《春韵》《山与火》《高原魂魄》《攀登》《祁连山的呼唤》《藏族少女》等。有多件作品先后获省上的各类奖项。

创作坚持现实主义方向。早年比较喜欢高亢激起、雄浑博大的艺术境界和清新明快的风格。后来逐渐追求作品中婉约静谧、朦胧含蓄的审美境界。一个艺术家应该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创造美好的作品。

我的创作体会是,其一,凡是能打动我自己的东西,才可能去打动别人。所以,凡是我没亲身体验、经历或自己不动心的东西,我不去浪费时间搞它。如《风沙线上》就是反映我家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题材内容在我心中憋了好多年,就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又如 《深山待渡》,是我在陇南山区中的亲身经历。1980年,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现实条件之间的尖锐矛盾。当时我因家中孩子生重病,要急切赶路,却又被困在深山之中,真恨不能插翅飞越千山万水。又如 《高原魂魄》,画中的那头牛是有原型的: 1998年夏,我在祁连山深处的一个牧场,见到一群牦牛中的一头领头牛,它的体形、神态,真有顶天立地、撼动山岳的气势,神圣不可侵犯。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使我想起了汉代的那些大型石雕狮、马、虎,也使人体味到了中华民族的魂魄气概。其二,要画好画,首先要做好人,画以人重,文以人行,画品即人品。我是一个党员教师,党性、师德都要好。要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三要多读书。古人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画有文野高下之分,读书多画境自会高,自会有书卷气。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书都应关注,尤其是美学、诗词、心理更为重要,老师身份的画家,还应研究教育理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5篇美术教育研究的系列论文,2003年获省高校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 《美的培养》《美术教育论丛》,前者于2006年获省高校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全国高等师范美术系科教材”《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主编出版了 《外国美术教育史》,选编有《美术教育文选》。

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在国内和香港、台北地区及新加坡菲律宾展出。《高原魂魄》被长城版画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在 《美术》《美术观察》《文艺研究》《民族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加坡的 《世界日报》刊登,或有文章专门评论介绍。出版有连环画《元元见到了孙悟空》《陈胜斗孔鲋》。本人生平与艺术成就收录于《中国美术年鉴》《世界华人艺术家博览大典》、《中国现代美术大辞典》等书。

2006年6月我退休时已66岁,同年9月同夫人去北京居住,次年5月回兰州,以后每年如此。北京真是生活和搞艺术的宝地。各种艺术展览不断,有众多的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书店、画廊以及公园、风景名胜、名花异草、珍禽奇兽、名贵树木、山川湖泊、楼台亭阁不计其数。但我年逾六旬,再也无力操刀雕木了,只好在休闲之余画点花鸟画。我在上大学预科两年中和本科一年级时都有国画课,当时韩天眷先生是授课老师,又经常去旁听汪岳云先生上课和看他作画 (1980年底何海霞先生在西安曾讲 “汪岳云先生是真正的大师”)。我学国画,遵循师造化和师古人结合。造化是艺术之源,亦是造型基础;古人则是法理指导。学古而晓今,师今而通古,所谓吞吐古今,融会中外。比如画竹子,我仔细观察自然中的竹子,再反复观读和临摹文同、吴镇、夏昶、石涛、郑板桥等人的画,领悟现实之竹与古人之竹有何不同,又与自己画的竹子有何不同。如此,才可读懂古人之技和古人之心,亦可逐渐提高自己的眼、手、心。正如古人所云:“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李永长 套色版画

《高原魂魄》

李永长 套色版画

《春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4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