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绵阳人,生于1943年3月14日。从1950年到1955年在四川绵阳松桠乡小学和石洞乡小学读书。1955年考入绵阳第三中学读书,1957年随母亲龙时英迁移到甘肃敦煌莫高窟居住。
我父亲段文杰从1946年开始在敦煌莫高窟从事石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从那时起此我就在父亲指导下学习美术,同时在敦煌县城中学读书。1958年考入敦煌中学高中部学习,1961年高中毕业,考入当时的兰州艺术学院本科学习中国画。1962年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因此又在西北师大美术系学习三年于1965年毕业。在两个学校学习期间,曾受到常书鸿、刘文清、洪毅然、张阶平、陈兴华、汪岳云、韩天眷、陡剑岷、何鄂、肖树犉、于衍堂、陈克健、孟英声等先生的指导。
1965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文联美协工作。到文联不久,就被指派到榆中参加农村社教运动。社教还没搞完,“文化大革命”爆发,单位已是一片混乱,正常业务工作停顿。1969年省文联撤销,我被分配到工厂当工人。过了两年,调至甘肃省群众文艺工作室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联恢复,又继续在文联工作。1990年调入甘肃画院,先后担任甘肃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和画院副院长、甘肃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政协第八届和第九届常委、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等职务。
我一贯重视创作,多年来创作绘画作品数百幅。其中 《迎丰收》《丝路友谊》《采花节》《敦煌古市》先后入选第四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丝路群英》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香浪节》参加全国首届体育美展,《六月花儿会》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美展。作品 《小骑手》《惜别》《品茶》《桃花会》《溪畔》人选全国第三届新人新作展。《生命》入选纪念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作品《敦煌伎乐》《丝路新篇》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敦煌民间故事——玉女河传说》参加全国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大展。《唐妆仕女图》参加抗非典全国名家捐赠活动。《牧归》参加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在美国多个城市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当代美术作品展。《节日》和 《艺术大师齐白石》先后参加全国省级以上画院首届和第二届双年展。此外还有多幅作品参加省级美展,数省联展以及海峡两岸联展。还有多幅作品分别在加拿大、日本、荷兰、泰国、菲律宾等国展出1996年和1998年先后应邀在中国台湾台北、台南和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展,当地多家报刊进行了报道和介绍。
我创作的多幅作品曾在国内 《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国画》《墨色》《当代艺术人》《中国书画博览》《中原书画报》《广东书画艺术》《广西美术界》《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甘肃日报》、香港《文汇报》《浙江美术报》《西部书画报》、台湾 《时代》杂志、《艺术家》杂志、《雄狮美术》、台湾多家报刊及日本 《圣教新闻》、泰国《新中原报》等报刊中刊发或专题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创作壁画 《丝路友谊》,为兰州饭店创作的壁画《敦煌伎乐》《丝路新篇》分别载入全国重点图书《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壁画集》和中国壁画百年》等大型画册中,《汉唐女杰》载入 《当代中国画院》画册。除此之外,1992年在香港轩辕出版社出版 《段兼善画选》,1996年在台湾尊皇出版社出版 《段兼善画选》,1998年由日本飞鸟洞株式会社出版 《段兼善创作画集》,2001年由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段兼善画集》,2011年由文化中国出版社出版《段兼善画册》。
作品曾获甘肃省美展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淘青稞》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敦煌古市》获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还曾获得过香港国际创价学会颁发的香港 《艺术与文化奖》,泰国举办的亚太地区名家水墨画博览金奖,菲律宾第三届中华吟逸神墨诗画国际展荣誉金奖,加拿大长城颂国际美术大展优秀奖。
撰写的文章《弘扬敦煌艺术创作精神,发展繁荣当代绘画艺术》《在巨人的肩膀上》《绘画的乐趣》《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漫游》《加强交流,促进提高》《赞美色彩缤纷的世界》《回忆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壁画创作》《甘肃画院成立二十周年感想片断》等曾在有关报刊中发表。
我的创作实践和文章基本表达了我对美术创作的一些思路。简约地讲,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丰富多彩的。一个美术家一定要努力去感受时代生活脉搏的跳动,从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去发现美,领悟新的境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语言和有别于他人的表现手法。二是继承传统很重要,特别是像敦煌石窟艺术这样的优秀文化遗产。但是继承传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创造性地发展,尊重前人的成果,同时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建树。三是创新意识是美术家最宝贵的艺术品质。古今中外好的艺术家都是有创新精神的,一个美术工作者如果从小到老只用一种模式和程序来绘画,是很可惜的。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多从生活中去发现新的美,尝试用新的艺术手法去表现,这是比较难的,难就难在首先要破除自己头脑中的保守思想。为了艺术的发展,就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
回忆几十年来绘画学习和艺术创作的过程,感触颇多。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觉得离自己希望达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学习和吸收借鉴,特别是加强对敦煌造型艺术体系的学习和借鉴。敦煌石窟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是甘肃古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奇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新的时代,创作新的艺术时,不能对它置之不理,一定要把它的优秀的精华加以学习和吸收,丰富和加强当代艺术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一过程又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是挫折。
以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创作壁画 《丝路友谊》之后,我开始在中国画创作中引入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手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也创作过一批作品。现在回头审视,还做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对敦煌艺术中很多好的艺术技法还未能充分的理解和运用。古代敦煌艺术家那种勇于吸收、博采众长和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还未能很好地吸纳到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来。而只有把古代艺术家的优秀艺术技法和他们的优秀品格结合起来,才能推动艺术创新上升到至善至美的高度。这还需要进一步下工夫。古人说:画家的 “功夫在画外”,是指除了具体的绘画手法的掌握,还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就是要求画家要多深入生活,多观察,多体验,要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美的形态,美的精神和美的境界。同时还要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思考水平和想象力,让深广的眼界和精湛的技艺相一致,达到得心应手,和谐统一的地步,艺术的魅力才能得到彰显。在这些方面我还做得很不够,很多方面尚须补课。百川汇集方能成海,兼收并蓄才能根深叶茂。除了敦煌传统之外,下一步我还打算从中国书法、文人画、民间艺术以及国内外的其他优秀艺术中去寻找吸收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艺术的发展是不断的。想达到某种高峰是不容易,但既然投入了这一事业,总应当通过不断的攀登,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阶段。
总之,在艺术攀爬的道路上,我不时记起前人的一些警句,如石涛的 “笔墨当随时代”,齐白石的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李可染的 “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等等,都是我们在习艺过程中不可等闲视之的经验之谈,要深入领会。而潘天寿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道出了大自然对于画家的恩惠。在大气的厚爱中,在日光的温暖下,养料充足的艺术,才有可能走向“无穷碧,别样红”的高峰。
段兼善 国画
段兼善 国画
《驯马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4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21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2-10-28主编
2022-12-21主编
2022-11-19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