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泉(1942—2009),甘肃武威人,1942年出生于兰州。1959年考入兰州艺术学院,1965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校期间学习中国画,受业于汪岳云,韩天眷先生。
工作后从事美术教育,群众美术辅导及中国画创作。历任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甘肃省美协常务理事,甘肃文史馆研究员,兰州市文联委员,兰州市美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兰州画院院长、名誉院长,甘肃画院艺术顾问。
上世纪80年代师承秦岭云先生,以山水画为主,兼人物、花卉。因长期以来研究传统,深入生活,作品突出表现出大西北的山川气韵,如 《甘肃石窟》《敦煌》《丝路古塔》《沙漠水库》《丝路明珠》《丝路骆驼》《丝路怀古·陇原抚今》等。
1974年至1984年出版年画《农、林、牧、副、渔》(与刘万里合作);《甘肃石窟》(四条屏和刘万里合作),获省展二等奖;《鹤鹿同春》《山清水秀》《五泉山秀》《桑园峡》《丝路古塔》参加全国地震美展,《敦煌》参加全国科普美展,并获省美展一等奖。
1985年作品 《沙窝鸡鸣》参加全国第三届花鸟画展。1986年至1987年作品 《丝路骆驼》《俄界星火》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丝路古道》 由中南海收藏。1988年在兰州举办 “董吉泉画展”,展示作品100幅及120米长卷 《丝路怀古 ·陇原扶今》。1989年作品 《红山沟壑》获美展二等奖,出版《董吉泉西部山水画选》。
1990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董吉泉、钱伟观四人联展。1993年组织实施丝绸之路万里行艺术考察活动,行程近一万公里,途径甘、陕、宁、青、新等地。1994年作品 《苍茫昆仑——乾坤》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入选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在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展出,获省美展一等奖,敦煌文艺一等奖。1997年在新加坡举办“董吉泉西部山水画展”并出版 《董吉泉国画选》。1998年在兰州举办个人画展,展示作品100幅。1999年作品 《昆仑魂》获美展二等奖,参加兰州市书画代表团赴日本、韩国进行文化活动。
2000年至2005年参加甘肃十余人陇风画展,先后在大连、北京、南京、广州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展览活动,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董吉泉国画精品选》。2002年在兰州举办 “董吉泉国画展”,展出作品140幅。2003年参加兰州画院组织的“黄河万里行”文化考察活动。2004年8幅作品参加兰州市黄河万里行汇报展览。2005年作品 《陇东雨》参加甘肃省进京美术展览,并出版画集。2008年获省美协“创作成就奖”。
2009年出版 《美术中国》 当代美术精品典藏系列,《中国画坛杰出人物董吉泉》《董吉泉绘画册》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美术》《收藏家》《国画家》《甘肃日报》《宁夏日报》《甘肃画报》《兰州晚报》《国家画报》《中国画典》《中国博览》《东方艺术书画》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余件。
董吉泉在绘画创作中始终坚持 “学古而不泥古,学外而不仿外”的信条,他对传统山水画有独到的见解,多年来他曾系统研究揣摩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石涛、朱耷,但不拘泥于古人的形式技法,他也尽可能地汲取借鉴,以充实自己的艺术。他的山水画,重意境、重诗情,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可谓借鉴古人,取法西洋,植根现实,勇于创新,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董吉泉山水画的视野与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丝路古道山川奇景、苍茫大漠、石窟烽燧、雪山草原为选题的西部山水画。这类作品气势博大,充满生机,在作品中溢出一种民族精神和阳刚之气,在沉睡的狂野中似乎能聆听到远古的回声,感受到自然界震撼心灵的声音和力量。二是以险峰峡江,帆影楼台入画的写意青绿山水。他的这类作品在平淡中见神奇,质朴中见厚重,茂密中见幽深,洒脱中见端庄,寄雅于俗,寓精神于愉悦之中,雅俗共赏,耐人寻味,透露出清新自然,秀丽灵滋之气。
董吉泉的创作道路循着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经历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轨迹前行。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实践着这一艺术观,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辽阔矿远的西部大地上。他曾沿着丝绸之路,深入地观摩和实践,虔诚地采风和写生。在为时120多天,行程2000多公里的苍穹下伸展的昂扬。对荒漠中的生机,贫瘠中的抗争,博大中的精进及多变中的永恒这些饱含哲理的命题有了深刻的参悟。于是,画家的心灵在自然的撞击下完成了 “中得心源”的理性升华。调动出对大漠孤烟、流沙雪原、石窟烽燧、长城残垣的一往情深。他以炽热的情感,用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向广袤的大地爱与被爱,自然流露出心灵与自然相契合,情思与物象相交融的一幅幅水墨画作。
董吉泉表现丝路特色的鸿篇长卷 《丝路怀古陇原抚今》《沙漠水库》《西天一隅》《高山牧歌》《风雪迁徙》等作品,呈现浑厚、雄伟的风格,透现出强大的艺术张力。近年来则以浓烈的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考,致力于突出某种特殊情调的刻意渲染,使他的艺术个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的 《苍茫昆仑——乾坤》 凸现了大自然的险峻,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主题。画卷构图粗犷,色调深沉,营造了横空出世,山舞银蛇,冰峰峭壁,周天寒彻的混沌世界。而在这严酷的雪域,那气势磅礴的驼队却顶风冒雨,昂首前行。画者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气魄,整个画面充盈着浩然正气。
另外,诸如 《清明雪》所展示的盎然生机、清新纯美;《宫阙天成》所描绘的鬼斧神工、炽热精神;《历史的沉淀》所表现的人文景观,深邃内涵;《天山牧场》所流溢出的浓郁生活气息,民族特色,这些情调的渲染,是外在景物与内心世界的复合与互补,使董吉泉的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美术》杂志社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曾这样评价:“董吉泉的画大境界、大精神;表现出宇宙中浩阔幽深的生命情怀,是由学养修得,大学识才有大笔墨。”
董吉泉对绘画技能也有独到的创新,他对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国画下过一番朝夕课读、悉心钻研的苦功,然而他更确信 “笔墨当随时代”的论断。他力求把丰富的内涵和谐地统一于完美的形式,构图上饱满充实,既有传统的多层次的空白构图,又有现代的空间透视;色调处理上,把中国画的清淡、没骨、重彩结合运用,在水墨浓淡中透露出具有现代色彩感的中间色或响亮的纯彩色;点、线画的组合运用,勾勒、皴渲、点染的交织错落。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还独具匠心的磨合适应西部山水的特点以及画面意境的营造。
兰州画院原院长董吉泉在艺术的道路上,经过艰难跋涉和不断探索,深深领悟到丝绸之路堪称无以穷尽的艺术宝藏,激发出他艺术创作内在的驱动力,从而确定了自己山水画创作的方位。多年来,以描绘丝绸古道山川景观为主体的系列国画在他笔下接连涌出,引起省内外同行的热切关注,他以卓然不群的造诣和成熟自如的画风自立于强手如林的画坛。
(作者系兰州27中学副校长)
董吉泉 国画
《乡情》
董吉泉 国画
《山川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