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曹建华个人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阅读:173 评论:0

成长历程


 我叫曹建华,1959年出生在陕西绥德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1941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在地方工作;母亲是善良贤惠、什么家务活都会干的家庭妇女。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那时是国家18级干部,百十元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虽然紧紧巴巴,但在母亲勤俭节约和精心安排下,家里还是蛮温馨的。
 “文革”开始我上了小学。记得一次美术课是在体育课后,老师让同学们画跳木马,我画出了小朋友分腿跳跃的感觉,老师表扬了我,这激发了我学画的兴趣。后来我读大学时,才从教育心理学上明白了小孩越小越易学美术,此时的表扬鼓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971年,我上中学,课余读物多为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山乡巨变》《白毛女》等都是我临摹的范本。那时的中学教育是工农结合,我还在张掖西关机械厂学习钳工和翻砂技术。业余时间访师问友,练习书法绘画,并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和素描技法。1976年我中学毕业,在张掖农村插队劳动,画画是我最大的爱好,占去了我大部分的农闲时间。农民群众的形象和劳动场面是最好的模特,即使春节放假也叫上城里的同学给农民画像,并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我请假复习了一个月,参加高考,被西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录取,并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书法、中外美术史、美学等基础课程。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张掖市文化馆做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期间,在民间艺术普查中,我征集的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放大为中国艺术节巨幅招贴画。逢年过节,文化馆都要搞展览、猜灯谜,我还绘制了许多彩灯谜面。随着改革开放,文化馆要创收,我也临摹复制过一些敦煌壁画和画像砖图案,出售给刚刚开始旅游的游客。
 我本来是学人物画的,读大学时,通过我的班主任老师肖树春介绍认识了著名人物画家卢沉、周思聪老师 (他们是大学同学)。两位老师的人品、画品、学养在画界交口称赞,也是我崇拜的偶像,对我的艺术人生帮助很大,也使我早早在心灵深处就埋下了用一生表现西部河山的情结和信念。1985年,卢沉老师推荐我到中央美院研修,从那时起我开始涉猎山水画,得到李可染、何海霞、梁树年、黄润华、龙瑞、王镛,书法方面包括启功、沈鹏等名宿高手的教诲和点拨。在李可染先生家,聆听大师授课,一个“慢”字对我画画受益良多。可染大师 “从生活中和写生中寻求出路”“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朴素感情和思想也影响了我。
 1990年,甘肃画院成立,鉴于我的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等多次全国性展览,并获甘肃省1980年至1984年度甘肃美术优秀奖,承蒙画院领导毛敌非、李宝峰先生的赏识,把我调到甘肃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93年前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山水画创作研究上,走遍了陇原大地的沟沟坎坎。清明朗丽、浑厚苍莽、忽隐忽现、五色斑斓的自然景观与历史记忆是我寄情陇右、创作西北山水画的出发点。期间,我创作的山水画《陇上千古山一色》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陇右漫记》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 ·油画风景展,《陇上放歌图》 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陇山纪游》入选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等,并两次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次招收美术学实践类博士研究生,我有幸考上龙瑞先生的博士生。三年的学习研究和创作,见名画必仔细观览,遇到高手也问究其理法、画法,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在完成博士论文及答辩后,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获得研究院“科研之星奖”。
 回想我的成长历程,在决定我命运的各个时期,有许多幸运和境遇,倘若没有改革开放和高考制度的恢复,我不会上大学,走上美术之路。倘若没有周思聪、卢沉先生的推荐,我去不了中央美院学习,倘若没有李宝峰、毛敌非先生的赏识,我到不了甘肃画院,倘若没有龙瑞先生的厚爱,我也成不了他的学生。所以,我十分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朋友和老师。我很珍惜时间,由于“文革”耽误了10年,又赶上80年代解放思想、反传统、全盘西化的10年,造成我对传统文化的缺失,所以不浪费一点时间,抓紧学习补课。我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再加上勤奋,先拜周思聪、卢沉、王明明先生学习人物,后执弟子礼于龙瑞先生门下,研习黄宾虹而“尊古法制”上溯宋、元、明、清。我时常对朋友说,对画家而言,博士什么也不是,只是多了几年读书学习的经历,还得靠作品说话。对中国画的学习,可谓高山仰止,我只是走到山脚下。中国画修养身心,追求内美,在多次赴欧洲考察学习后,使我对中西绘画传统也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更加坚信和自觉。艺途无止境,我还要继续跋涉。
 

绘画作品


 我博士毕业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宣部文艺界优秀专家;兼任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会长、中华旅游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还曾当了三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主任导师。
 多年来,我的作品先后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画说世界文化遗产大展、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当代中国画学术展 (香港)、全国廉政文化大型展览、中华底蕴——中国山水画艺术展 (巴黎)、中国山水文化高峰论坛中国山水画学术邀请展等;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黄宾虹奖”,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艺术奖”,迎‘97’香港回归大展“铜奖”等。《美术观察》《美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等媒体发表或专题介绍。出版有《曹建华画集》《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曹建华》《止云陇右》等个人专著。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全国人大、中直机关管理局、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法国法兰西学院艺术研究院、美国洛杉矶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应邀在广东、北京、巴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
 

绘画追求


 我的祖辈是陕北人,父母随军西行,把我生养在河西走廊的绿洲张掖,从而成为一个甘肃人。西北山水壮阔苍凉之美与文人的主体精神在美术上的反映和表现,比文学迟到了一千多年。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一直使我困惑。或许只有去除掉谪人戍客的心态,完全以西北河山主人翁的胸襟来审视谛观,才能笼天地于毫端,容物我为一境?这样的审美胸襟,居然要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由河北画家赵望云来开启,50年代由长安画派揭橥,80年代才全面渗透到歌曲、影视、绘画等领域,蔚为“西北风”文化艺术大观。可见,一个复杂深刻的地理人文景观,要真正成为审美对象,需要很多条件,而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一批文化人成为这个复杂深刻的景观的主人,由 “无我之境”成为 “有我之境”,就是怎样做到笔墨本身的意蕴与自然山水的神韵和个人生活的感受相统一,创造出既有笔墨又具现代风格的西北山水。按照地道的中国哲学提供的方式,画家只需怀有一颗平常心,这就是《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就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道中庸”就是要达到高明,只需走一条不偏不倚的平常之路。此可用 “照者走,接着走”这六个字来概括,“照者走”就是先将画史、画论、画理、画法深刻理解,搞清楚中国画的道理和品评标准,将形而上的文化修养与笔墨技巧这个形而下的载体结合起来,走一条以“写”代“画”的笔墨之路。“接着走”就是在总结前人的理法基础上,不拘前人法度,革新发展传统,“超乎规矩而又不离乎规矩”。法度是中国画学自觉、完善、成熟的标志,是历代大家、大师苦苦探索积累的结晶,但不是死板的教条与约束的所指。从有法到无法是集纳了共性的审美观点和观者心理定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是整合艺术程式与个性,“阐旧帮而辅新命”,终将自然衍化为圆通无碍的化境和山水画的新境界。此以《作画感赋》结束本文:


 心游陇右拥千峦,矢志总承笔墨欢。
 闲语每同虹庐近,境高岂惧北风寒。
 五彩凝毫魂入梦,漏痕渲染霭烟看。
 更与吾山相对语,豪吟一曲任凭栏。


 


 

曹建华 国画
 《拒马乐园纪游》


 


 

曹建华 国画
 《仁寿山纪游》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4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