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吴惠权简介_吴惠权人物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95 评论:0

一、个人简介
 


 (一)个人档案
 中文名:吴惠权
 出生地:广东省龙川县新田镇
 出生时间:1956年
 职业: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
 主要成就:2001年被河源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2007年被评为“粤港澳投资风云人物”和“南粤慈善之星”;2009年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 “美国加州国际大学荣誉博士”“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
 (二)素描
 1956年,吴惠权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新田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当时,家里穷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只上了四年半的学,就因为家境太过贫穷而辍学。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少年时期的吴惠权更为勤劳、善良和朴实。他有兄弟姐妹共8人,童年时代正是全国人民吃饭最困难的时期,这样的农村家庭所过的饥寒交迫的生活绝对是现代人所难以想象的。但贫穷、寒冷与饥饿并非吴惠权痛苦的根源。他的痛苦是那一代人共同的遭遇,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文革”时期,吴惠权的父亲吴达开受到批斗,后试图服毒自杀,经过医院抢救,保全了性命,却从此成为植物人。吴惠权也饱尝各种艰辛困苦。吴惠权称那是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为了身处苦难中的父母,为了少不更事的弟妹们,吴惠权不能倒下,不能轻言放弃,更加不能死。凭借着这样的一股信念,吴惠权每一次都挺过来了。
 “文革”结束后,肯吃苦的吴惠权展现了脑子灵活的优势,他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人生很快就有了转机,并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谁都不会开的拖拉机,他会开;谁都没有抽过的过滤嘴香烟,他能搞到手。起初,人们把这些当成是“投机倒把”,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家慢慢觉得这是他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惠权听说有海外关系的人可以通过正当的申请渠道去国外或香港、澳门。思维活络,且早就想到外面闯一闯的他,决定外出闯荡搏一搏。他的想法得到一些城里朋友的支持,但在家乡的小山村却招致极大的非议。在文件审批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刁难。冷嘲热讽的乡邻根本无法改变意志坚强的吴惠权,他不断地努力尝试着。终于,在1979年1月8日,吴惠权依托香港的堂叔吴良德的关系打通了去香港的道路。一番艰苦辛酸后,吴惠权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经过20年的奋斗,吴惠权成功了!但成为富商的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也没有因为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厌恶痛恨他的家乡。他为家乡河源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投身于家乡的公益事业。
 从1992年捐建双柳小学起,吴惠权回报社会的捐赠便未曾停歇。他的捐赠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路桥建设、扶危济困、抢险救灾、公安基金、慈善基金等方方面面。据不完全统计,吴惠权已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1亿元人民币。对于双柳小学权城教学大楼、吴达开福利院、车田大輋小学、新田镇村道、龙川赤新公路、河源市体育馆、吴达开残疾人康复中心、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龙川一中新校、河源市美术馆、河源“6·20”水灾、河源市人民医院新院、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龙川体育公园、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等,吴惠权都慷慨解囊、积极捐款。2002年,为支持河源招商引资工作,吴惠权毅然投资6亿港元在河源市区兴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福新工业园,助力解决2万人就业。
 教育是吴惠权极为重视的。他在家乡建起了五所希望小学,支持了四所中学的建设。2003年,他就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捐赠500万元人民币,为市重点中学龙川一中捐赠500万元人民币。他为家乡的教育捐赠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2003年开始,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河源籍优秀学子,不论贫富,不论人数多少,吴惠权都奖励他们每人1万元人民币。对所在学校,按考取人数,一名奖励1万元人民币。每年他还扶持5名贫困学子上大学,直至毕业。仅奖学金方面,即已发放高达200余万元人民币。吴惠权对教育的付出绝不止于金钱,他关心学生是久负盛名的。每次去北京,吴惠权都要请在清华、北大两所重点大学就读的他所资助的学子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他们慈父般的关爱,并表示今后有困难尽管找他。
 二、创富过程
 背井离乡孤身在外闯荡的吴惠权在香港创造了一个创业者的奇迹。他火箭般的攀升速度令人咂舌,他的聚财能力丝毫不亚于他的吃苦能力。
 (一)港岛蹉跎,蓄势待发
 初到香港,农民出身的吴惠权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一窍不通。加之语言不通,吴惠权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但吴惠权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挑战下生活——都是在死亡线上走过来的人了,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在堂叔的帮助下,吴惠权很快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牛仔服装厂做杂工,每月工资为500港元。彼时的500港元对吴惠权这样一个初到港岛的内地人而言,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他也终于可以自己掌握命运了。吴惠权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非常卖力。来到香港的第二年,他就跳槽到另外一家工厂,从洗衫工升格为管理缝盘、挑撞、外发等工作的多面手。工资也一路抬升,最高时,涨到每个月2700港元。
 (二)醒悟陆生,厚积薄发
 在新厂里,吴惠权的精神层面逐渐升华,改变了此前只埋头做事的习惯,学会了抬头看世界。远离了之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成为工薪阶层,这起初让吴惠权很满足——他只想做一个勤恳敬业、按部就班的打工仔,解决温饱之余适当接济家庭即可。此外,他没有考虑过更高的追求。一次,老板让吴惠权把样品送给一位开奔驰车的客户,吴惠权问老板,如何鉴别奔驰车?老板拿过一张纸,画了一个标志,往他面前一丢,说:“大陆仔,这就是奔驰。”“大陆仔”的字眼深深地刺伤了吴惠权的心。又有一次,吴惠权追求一个香港女孩,也因为“大陆仔”的身份被拒绝了。这时,吴惠权猛然醒悟:不能再浑浑噩噩混日子,一定要干一番事业,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生气,要争气!
 从那时起,吴惠权开始注重观察与思考;开始为未来打算,多接触外界信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再次擢升。吴惠权知道自己书读得不多,知识有限,这对前途不利,所以拿出许多的时间看书看报,以了解最新的信息。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招聘广告:利士工厂招聘厂长,需要两年以上毛衫织造经验,年龄50岁以下……经过努力,尤其是凭借一句“如果我做不好,你可以不发或少发工资给我”的承诺,吴惠权,这个到香港仅三年半时间的“大陆仔”,成为纺织厂厂长——一个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位置。
 (三)有舍有得,弯道超车
 做利士工厂厂长之前,吴惠权的月薪已达2700港元,但做了厂长之后,却只有2300港元。这是吴惠权的过人之处。他坚信一个信条——做人不要怕吃亏。虽然工资少了,但厂长职位所接触的事务、人物都很不同,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升的机会,这远比眼前的一点得失重要。吴惠权的才华再次得到展示与提升。一家新创的公司找到吴惠权,邀请他担任厂长,打理该企业。工作愈发得心应手的吴惠权欣然应允。这家工厂的名字叫“福新”——就是在这里,吴惠权的人生由量变转化为质变。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不少港人,尤其是一些政要、商贾,因担心香港回归后财产会被“共产”,对“九七”后的香港失去了信心,纷纷变卖工厂、商铺,移民到国外。而来自内地,立志在香港创业的吴惠权,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通过多番磋商,他筹得资金,购入工厂40% 的股权。1986年1月1日,吴惠权正式与两个老板合股。从此,到香港仅6年时间的吴惠权实现了创业者第一个梦想——终止打工生涯,自己做老板。
 成为股东之后,吴惠权扩大生产规模,福新集团步步登高。1988年,吴惠权与一位韩姓港商合作,投资300余万港元在广州增龙镇开办了一个来料加工厂——福龙毛织厂。第二年,福新集团的两个股东希望将剩余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吴惠权,于是吴惠权顺势购入工厂剩余的60% 的股份。全资控股福新之后,本就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吴惠权开始谋划内地改革开放为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新机遇——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时刻。内地日趋完善的投资政策与环境,密集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与广阔的销售市场,促使吴惠权决定进一步增资扩产,扩大生产和市场区域,并开始在内地大规模投资兴业。
 (四)大事记
 1989年6月,吴惠权在增城建起了一家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和管理完善的独资企业。
 1993年10月,吴惠权在增城新塘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兴建福华毛织有限公司,专造一针及五针各类时尚毛衫项目。随后,他又兴建了一间颇具规模的增城福星洗染有限公司,发展漂染毛线及毛衫生产项目,解决了当地劳动就业问题,带动了经济发展。在香港和内地投资的巨大成功,不仅证明了吴惠权具有驾驭全局和洞察时势的战略眼光,也展现了其过人的智慧与韬略。
 1996年,吴惠权的海外投资又有了突破性进展。他在澳大利亚悉尼市投资6000余万港元,兴办了一间毛织厂,内有220多台机器,均配有电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设备,生产高技术含量的毛织品。
 1997年香港回归,适逢福新年度效益极佳。不出吴惠权所料,香港的回归,不仅没有影响福新的经营,反而使其事业蒸蒸日上。此时,福新集团“立足香港,辐射内地、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已悄然绘就。吴惠权决心让福新集团更进一步,真正地走向世界。
 1998年,吴惠权趁热打铁,在英国纽卡斯尔投资5000余万港元兴建了一间毛织厂。因其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优良,远销世界各地,经常供不应求。
 2002年,吴惠权回家乡河源考察投资环境。当他知悉2003年年底河源将开通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的消息后,此前仅有的一点顾虑彻底消散了。同年9月,吴惠权同有关方面正式签约,在河源投资6亿港元兴建一个大型现代化的福新工业园。
 三、代表企业
 香港福新国际集团,前身为创办于香港的福新毛织厂。先后在增城的镇龙、新塘、西州,还有惠州、清远、东莞、河源办起了“福”字招牌的毛纺织厂。在香港和内地均设有总部,内地总部下辖5个毛衫加工厂,1个梭织服装加工厂,并在美国设有业务代表处。集团公司独资兴建的面积达64.2公顷(近1000亩) 的福新工业园(地处广东省河源市) 可容纳20000余名员工。福新工业园的织机设备采用先进的全自动电脑织机和半自动电脑织机。集团公司下属以及配套工厂的织机加工能力在1.5万台左右。
 四、商道分享
 经过在港岛20年的艰辛探索,20年的勤奋打拼,吴惠权硬是带着福新跻身于坐拥十几亿资产的跨国集团行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以人为本,共同向前
 吴惠权待人和善,总是为自己的工人考虑。早期吴惠权做厂长的时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特别注意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融洽。为了帮助同事和改善工友的伙食,吴惠权在利士工厂期间居然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他乐于助人的一举一动得到了厂内员工的一致认可。在他前往福新毛织厂之后的几个月,利士工厂的近百名工友也陆续离职,追随吴惠权转到福新毛织厂。在这个事例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已完全站不住脚,只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才能解释。如此大规模的员工迁移,且方向性非常明确,说明员工对吴惠权的拥戴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基于这种工作友谊,方可焕发出更大的力量。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些员工在吴惠权的领导下,逐渐成为福新毛织厂的中坚力量。而吴惠权本人在福新毛织厂的事务管理中,无论是安装机器、调试样品,还是生产成品、发展客户……都如鱼得水,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这些成果的取得,确实与他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分不开。
 (二)勤奋做事,诚信行事
 吴惠权的成功经营有三大法宝:一是勤奋,少说多做,不浪费时间于口舌之争,一勤天下无难事;二是诚信,要把信誉当成第二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宝贵,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三是用人,要敢于和善于请比自己更高明的人来帮助自己。
 诚信上,从厂长、经理到老板至今30多年了,无论是原料供应商、客户还是银行,都找不到吴惠权几十年来有任何不良信用记录。资金每个月由会计部根据电脑提示开支票寄过去,根本不用找吴惠权,对工人工资也是从不拖欠。包括做社会公益,只要答应捐款,从来说话算数,如果支票在身上,即开即兑现。
 (三)高瞻远瞩,拓宽思路
 吴惠权觉得高投入是双赢的办法。高投入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吴惠权高度重视品质建设,他抓品质建设的秘密武器就是善待员工、搞好环境。福新集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厂管理,旗下工厂全部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并且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外经贸工作先进企业” “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双优企业”等荣誉。从一个细节可以管窥福新对品质管理的重视:他们用来盛装原材料或成品的大架子框,均为不锈钢材质,而很多同业工厂都是铁的。一方面员工的感受不一样,另一方面铁容易锈蚀,产品受到污染也极为不利。这样的高投入在吴惠权看来,是值得的。他坚持长远投资,而不是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去一味地压缩成本。譬如,福新工业园区的地板,他坚持采用质保长达几十年的大理石地板。吴惠权认为,舒适的环境会给员工和客户带来好心情:员工会感受到老板的用心经营和重视,客户会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与认可。这样一来,他们对公司的前景自然会看好。一流的硬件设施,让吴惠权有足够的底气叫板业界的挑战。从福新工业园奠基开始,他就预判到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因此,高起点建立新工厂,就意味着提高竞争力。动辄45万~65万元人民币的机器设备,工厂里共有1100台。这种规模的生产线,让福新集团达到了全国的领先水平。此前,1台机器的工作要8个人做,而在这种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下,一个人可以维护8~10台机器。
 先进的设备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吴惠权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敢于大胆投入。几年时间,就将旗下工厂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让福新集团可以承接同业无力承接的订单,完成别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当多数同业沦陷在不知所措的大萧条中时,福新集团却加班加点,一片繁忙,甚至忙到用飞机运送设备抢时间的程度。高瞻远瞩的长远投资为吴惠权带来丰厚的回报,至今,他在内地的投资范围愈发广泛,房地产、酒店业等均有涉足,仅其物业占地的价值就翻了很多倍。
 五、文化特质
 吴惠权的文化教育背景很薄弱,但是他勤学善思、刚正耿直、济困爱乡,不失客家人的优良特质。
 (一)心系故里,根在家乡
 尽管吴惠权在家乡的童年生活不是那么美好,但他对家乡建设的鼎力支持是不曾改变的。2001年8月16日,吴惠权在深圳与河源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6亿港元在河源创建河源福新工业园。从那一刻起,这位在异乡奋斗了20多年的游子,踏上了回归故里、报效家乡的征程。吴惠权认为,他是河源人,到河源投资,希望帮助家乡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经商的角度看,吴惠权做出的决定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他之前的投资地增城,在地理位置、劳动力等诸多投资环境方面较之河源要强很多。增城的党政领导为此多次出面挽留吴惠权,希望他将这个项目落户在增城。但吴惠权婉拒了增城。
 福新工业园在吴惠权心中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商业和经济的范畴。客家人衣锦还乡的心愿提示着他,福新工业园更是他的心灵家园与乐园,一个承载他一生奋斗与追求的精神园地,那是他的事业归宿与精神归宿,不是家乡之外的其他地方所能取代的。吴惠权把福新工业园作为精美的礼物献给家乡,因此,他精心地规划、布置和建设这1000多亩土地,坚持高标准地规划和投入,并用心经营每一个细节,像父母对孩子一样事无巨细,呵护备至。占地64.2万平方米的福新工业园是一个集生产、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生产生活社区。园内设有工厂、宿舍,有可容纳数千名员工同时用餐的大食堂,以及商场、美食街、邮政所、医疗站、银行、警务室、照相馆、网吧、中小学、幼儿园、电影院、体育馆、污水处理厂等各种生活配套。一个工业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吴惠权的努力下,福新工业园不但成为一座花园式工厂社区,而且真正成为数万人的共同家园。吴惠权之后还会陆续把福新集团的事业搬到河源,搬到福新工业园。他直言,作为一个企业家,他非常看好河源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河源人,他希望自己能为河源的发展出上一份力。
 (二)投身慈善,以德报怨
 吴惠权敢于承担,敢于奉献,甚至奉献到有人说他“傻”。他的慈善之心可以说宽广如海。街头行乞之人是屡见不鲜的,吴惠权当然无暇去论证行乞之人是否确实贫穷。但是每当接到贫困生打来的电话,诉说因为交不起学费读不成大学云云时;每当接到政府官员打来的电话,讲述某公益事业经费短缺云云,甚至接到当年嘲讽过他的乡亲们的求助时,只要对方说的是实情,只要能力足够,耿直的吴惠权只有一句话:“这事,包在我身上。”吴惠权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的童年在这里成长,吃的米、喝的水都来自于这里。虽然幼年时家庭遭受磨难,但豪迈直爽的吴惠权不计前嫌,冰释旧怨,并且赤诚地回馈家乡故里和父老乡亲。
 吴惠权为人低调、不爱出风头。虽贵为亿万富豪,却没有什么老板的架子,出席公开活动时常躲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遇到记者慕名采访,他总说自己企业不大、成就不多,没什么值得向别人炫耀的。不熟识的人或许认为他在扮酷,不喜交际,其实他是个热情、健谈、爱唱歌、爱开玩笑又感性的人。吴惠权的话匣子一打开,生意经、股票经、人情世故、天南地北,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偶尔为之的一两句简单的调侃,更增添了谈话间的诙谐幽默。每当讲到家人、自身的经历或别人贫困、悲惨的故事时,他又会语锋一转,眼泛泪光,令听者难免一同感伤。
 (三)勤俭律己,正气修身
 生活中的吴惠权很“小气”,也很正统。他的手机用了近十年——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不赌、不嫖,有了钱他就回报社会。“你回报社会,社会就回报你。要知道,贫穷不可怕,贫穷也是一种财富,怕的是没有毅力与胆量!没有书读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看书学习。” 这是吴惠权的基本信条,也是给天下商人的忠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2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