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何侨生简介_何侨生人物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67 评论:0

一、个人简介
 


 (一)个人档案
 中文名:何侨生
 国籍:新加坡
 出生地:马来西亚
 籍贯地:广东省梅州市丰顺黄金镇上坑村
 出生时间:1945年
 毕业院校:新加坡德明中学
 职位:新加坡隆英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局主席
 家人:夫人曾萍华,儿子何志辉
 主要成就:2004年获“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二)素描
 何侨生194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在新加坡创业。何侨生白手起家,零基础创业,营销员出身的他,财富并非来自父祖余荫,而是全靠自身努力打拼。1967年高中毕业后,何侨生加入了瑞典STORA STEELS公司的新加坡分公司,在人们对“特殊钢(Special steels)”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销售特殊钢,并一直坚守,将这一极度“冷门”的行业做成了“热门”。1970年,何侨生与友人合资创办隆英私人有限公司,主营特殊钢和工具模代理销售,1975年购入STORA STEELS 公司在新加坡的厂房和其他资产。隆英私人有限公司借此实现了飞跃发展,何侨生“钢铁大王”的美誉传播开来。身为海外游子,何侨生不忘祖籍国和故乡,多年来为家乡的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捐巨款,为家乡经济建设斥巨资,深得国人与乡邻的称颂。2004年,何侨生荣获“梅州市荣誉市民” 称号,2007年被评为“南粤慈善之星”。
 (三)捐助项目
 何侨生的捐助项目包括:丰顺县黄金中学、丰顺县汤坑中学、丰顺县黄金镇卫生院、丰顺县黄金镇陈南寺、丰顺县万佛园中华龙、丰顺县黄金镇侨生学校、丰顺县黄金镇自来水工程、嘉应学院行政楼、嘉应学院孔子雕像等。
 二、创富过程
 何侨生的创富过程,与其他客商有所不同。且不说他所运作的行业极少有客家人涉足,他非客家原居地的成长背景也将他与其他客商区别开来。
 (一)创业积累,隐忍蓄力
 何侨生祖籍是偏僻闭塞的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上坑村,这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民国年间,何侨生的父亲何奕周带着几位兄弟,漂洋过海,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南端的巴西咯咯落脚,开始了艰难的海外创居创业。何侨生就在这个异国他乡出生。当时该地仍属穷乡僻壤,谋生非常困难。少年时代的何侨生,便毅然决定就读新加坡德明中学,并定居新加坡。当时,年少的何侨生既无家业承继,亦乏亲朋相助,可想而知其创业的艰辛曲折。正是这样一个打工仔,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一步步创造奇迹,成为享誉东南亚的“钢铁大王”。何侨生是白手起家的典型,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政府也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何侨生忠告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积累实践经验。一个人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没有任何经验就想创业是很困难的。
 (二)拼命三郎,被炒创业
 1966年,何侨生高中毕业,在一家石厂担任文书之职。1967年,何侨生辞职,转而推销当时极为冷门的特殊钢。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何侨生兼职推销瑞典Seco Tools 公司的工具模。作为推销员,他什么活都干,每天早晨六点出门,去港口,跑银行,踩三轮车送货。开始时,生意惨淡。但何侨生依然耐心地寻找销售对象,他每天早出晚归,跑穿鞋底,想方设法推销产品。为此,他受尽冷遇,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但他毫不气馁,终日奔波忙碌,上午骑电单车推销,下午踩三轮车送货、收账,晚上拿Seco Tools 公司的机床刀去推销。何侨生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尽管工作已经非常繁重,他还是尽量挤时间进修了有关特殊钢及工具模制造的课程,奠定了专业基础,为日后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何侨生,当时就被别人称作“拼命三郎”。
 半年后,业务有了起色,收入随之而增,生活得到改善。推销采用计件定额、超额提成薪酬制,因为勤奋,到1970年,何侨生每月可挣1000多元坡币(折合人民币5000元),当时普通人的工资不足300元坡币。老板一算,小伙计的佣金比他赚的钱还多,合同到期后,就不再与他续约了。市场打开了,他却被炒了。虽有所心理准备,但恐怕何侨生自己也没有料到,他创业的动因居然是:因功高盖主而被迫离职。失业后,何侨生去印度尼西亚散心,思考了一个月,终于被迫迈出艰难创业的第一步。
 (三)创业阵痛,百炼成钢
 1970年,年仅25岁,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的何侨生以超人的胆识,仅凭10000元坡币的资金,与友人合资创办了隆英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英公司”),专营特殊钢和工具模代理销售业务。与其他行业不同,钢铁行业的存贷资金需求量很大,赊账期、欠账期被拉长。隆英公司很快就陷入了财务危机。捉襟见肘的资金链,让初生牛犊的何侨生非常无奈。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旧友——瑞典STORASTEELS 公司总经理Axling 先生。经过一番洽商,何侨生居然得到了该公司的鼎力支持,隆英公司柳暗花明,顺利走出创业期的困境。
 1975年,STORA STEELS 公司看淡新加坡市场,决定撤资并转移至香港。而此时,羽翼渐丰的隆英公司则又看中了STORA STEELS 公司的优良资产。何侨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在他的主持下,隆英公司获得了银行的支持,顺利购入STORASTEELS 公司在新加坡的厂房和其他资产。隆英公司自此开始了跃升式发展,营业额逐年攀升,在取得了SKF 钢铁代理权之后,还拓展了法国和日本的钢铁销售代理业务。隆英公司因此扬帆破浪,在吉隆坡迅速建立了分支机构,进入了马来西亚市场。
 1978年,世界名企德国克虏伯(Krupp AG)钢铁公司欲开拓亚洲市场。调研之后,克虏伯钢铁公司将合作对象锁定为何侨生,主动与何侨生联系商讨授权代理事宜。有这样的知名企业合作,何侨生求之不得,双方达成协议,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1980年,克虏伯钢铁公司增资300万元坡币,扩建生产厂房,并扩展了经营范围,提升了生产能力,隆英公司越飞越高。此后隆英公司又相继收购了其他钢铁公司,并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建厂,产品除瑞典特殊钢和工具钢外,还有水钢、高碳钢、高速钢、高韧性合金钢、瑞典车床刀等。隆英公司在何侨生的打理下,有声有色,蒸蒸日上,很快就成为跨国钢铁企业,而何侨生由此获封东南亚“钢铁大王”的美称。
 三、代表企业
 


 隆英公司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何侨生一手创办。公司坐落于新加坡裕廊核心工业区,主要代理销售欧洲知名制造商的优质钢材,如锻件、耐磨钢、冷作工具钢、热作工具钢、塑胶模具钢、高强度钢板以及耐热不锈钢板等。此外,隆英公司亦提供一系列高附加值的服务,如切割工艺和机械加工处理设备。如今,隆英公司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设有生产企业10余家,主要经营金属模具与钢材加工配送业务,并已建立起覆盖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中国大陆等地区的区域性销售和服务网络。
 四、商道分享
 纵观何侨生半个世纪的创业历程,你会为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十足的干劲而赞叹,更为其鹰隼般犀利的商业眼光和高超的决策能力所折服。他是个勇敢的开拓者,也是个机智的冒险者,同时还是一个坚韧的狩猎者、一个迅猛的突击者。所有的这些,集合成了一个商业奇才。
 (一)努力学习,脚踏实地
 我们常常会发现,读书时成绩比较差的人,有时成年后创造的财富反而更多。这是因为学术型员工或迷恋于自身的学历背景,不愿意“屈尊”请教一线员工而宁愿闭门造车。殊不知,老员工很愿意传递经验给资质更佳的员工。但如果本人不问不说,别人怎么可能会知道呢?其实,社会才是一本最丰富的书,永远也读不完。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而这部分要转化成有用的东西,才算真的读懂了。由是观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成绩很好,读到了博士,却从事工资很低的工作了。何侨生中学毕业,不能说是高学历,但是他知道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何侨生为了对客户负责,自己去专修特殊钢课程。
 性格内敛的何侨生没有忘记,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很重情义与生意道德的同行前辈,例如刚出道时碰到的瑞典STORASTEELS 公司的总经理,以及克虏伯钢铁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在不同阶段给过何侨生帮助。因为他们做生意时互相帮助,合作的共同信念是:大家以诚相待。
 (二)剑走偏锋,专攻冷门
 创业者都有一个梦想,在他所钟爱的行业中成为佼佼者。中学时代的何侨生何曾料到,在他中学毕业第二年后的大半生里,他所钟情的行业居然是特殊钢!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在当时绝对是新生事物,许多人都闻所未闻。因为它专门用于工具模及特殊机械生产,用途狭窄,属于冷门的行业,大家都不看好。创业初期惨淡的经营状况没有动摇何侨生,他反而把工作做得更为细致,耐心地寻找销售对象,并且进修相关课程。在对特殊钢的了解愈发深入之后,何侨生慢慢意识到,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尤其是航运业和国防工业,必将产生对特殊钢大量的需求——这是朝阳产业,是值得他努力并为之付出的行业!一时的冷门生意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冷门可能就是明天的热门。何侨生咬定青山不放松,凭着勤奋努力,一步一步地在特殊钢行业走了下去。
 事态正如何侨生所预料,公司的营业情况在几个月后终于有所突破,特殊钢的价值被一些具有远见的机械厂发现,开始下单订货了。就这几单生意,虽然没有赚到多少,也让何侨生如黑暗中陡见了一点曙光,信心倍增。在他不遗余力地推销之下,半年后生意小有所成。兴奋欣慰之余,何侨生不满足于小富即安,他对特殊钢这一极度冷门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意识,下决心创建自有的钢铁公司。
 (三)躬耕结网,战略布局
 半个世纪来市场遭遇数度金融风暴,但未给隆英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况且隆英公司处在资金大进大出的钢铁行业,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何侨生的战略布局。他缜密的管理思维,严谨的风险防范意识,令隆英公司越来越强大。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20世纪70年代,信息还很闭塞,瑞典、德国经营特殊钢的公司尚未在新加坡设立经销点,远在新加坡的何侨生,是如何捷足先登,与这些大公司挂上钩的?何侨生的秘密武器是:每次到港口拿货时,总是特别留意途经新加坡港口的特殊钢产品,看到好的产品,便记下公司名字和电话、传真号码,回来后与公司联系。1970年,他以这种方式,与瑞典STORA STEELS 公司开始了合作。五年后,何侨生买下了这家公司在新加坡的厂房及其他资产。1978年,何侨生如法炮制,与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直至发展成东南亚最具实力的特殊钢跨国公司。
 (四)实干兴业,挑战人生
 何侨生做推销员期间饱尝销售工作之艰辛,早上六点出门推销,下午送货,到港口拿货,甚至还要跑银行。何侨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后来成立公司打下了基础。当时做推销很锻炼人,何侨生此后脚踏实地的作风,隆英公司精细管理的文化,均缘于何侨生早期的“一步一个脚印”。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才能发展起来,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做生意,何侨生从不走捷径,每个细节都决定着成败。作为成功经营钢材的企业,隆英公司经营的核心理念是信誉第一。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绝不能有半点含糊。隆英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严格的管理与精诚的合作。特殊钢产品均用于核心零部件,一旦有丝毫疏忽,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它绝对不可以被调包,开不得半点玩笑,否则势必发生连锁反应。一次事故即可葬送公司总体的努力,不仅自己脱不了干系,合作对象也会被牵扯上。由何侨生反复强调的“一步一个脚印”,可以看出其创业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路径与脚踏实地的风格。点滴辛酸在心头,找到值得一生努力的行业,而且坚持了下来,是何侨生最为庆幸的事。
 何侨生最欣赏忠诚的员工。在隆英公司,约有600名员工工作超过10年,跟随何侨生二三十年的员工比比皆是。也就是说,何侨生基本上不会炒员工的鱿鱼,他认为员工是公司的一分子。要告诉员工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公司发展的前景,大家是合作伙伴,这样,员工与企业一起努力,把每件事做得最好。何侨生为人非常谦逊,从不以成功人士自居,但永远不满足,始终在努力,总想做到最好,事业就在这个不断的追求中被做大了,这可能是何侨生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坚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五)小本经营,逆袭绝境
 1970年,年仅25岁的何侨生以其仅有的10000元坡币与他人合股成立隆英公司。区区一两万元租一间店铺,请两位工人尚可,如何能够在存贷资金大、欠账期长的钢铁业存续?由于周转资金匮乏,半年时间公司就陷于窘境。关键时刻,何侨生的诚信勤勉发挥了作用。他的勤勉体现为眼勤、腿勤与动脑勤。善于观察的何侨生在港口看到一间瑞典公司的特殊钢质量上佳,就主动与之联系代理业务。沟通过程中,何侨生如实告之,代理业务没有问题,资金匮乏却是问题,并问询赊账的可能性。瑞典公司居然在没有签约的情况下同意了,首批即给其放货10多万元。半年后,账期到了,隆英公司无力支付。因公司历史太短,银行不予放贷,只有去借高利贷硬扛。创业中的各种问题砸向何侨生,为此他没有休过一天假,整个人累得又黑又瘦。但他凭借坚韧的性格,就这样向瑞典公司边拿货,边还款,居然支撑了下来。
 1975年,STORA STEELS 公司撤资移至香港,其在新加坡的厂房及其他资产为隆英公司购得。那么问题来了——何侨生何以有如此强的实力购买价值不菲的STORA STEELS 公司的厂房资产?当时STORA STEELS 总公司即有意将其厂房资产作价300万元转让给隆英公司。而那时的何侨生连30万也拿不出。结果,STORA STEELS 公司再次放松付款条件,同意何侨生逐月还款。那时何侨生真的实力有限,或许前五年的愉快合作,使得他们极为信任何侨生的为人处事。
 1978年,新加坡特殊钢市场呈三足鼎立之势,隆英公司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区别是所经营产品的牌子不同。何侨生就此做了调研。他在港口看到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因为“二战”时德国的军备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何侨生主动联系代理事宜。他的主动带来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克虏伯公司在与何侨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很有经验,非常有见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此后,克虏伯公司联合德国银行向隆英公司注资。有了德国资金的注入,隆英公司如虎添翼,扩建厂房,收购同业,不断扩展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开始了多元化经营,并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建厂生产。
 五、文化特质
 何侨生的外貌与梅州客家人无异,而且讲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话,甚至对梅州客家人的典故、山歌也都很了解。但他的名字“侨生”已告诉我们,他是生于异国他乡的“侨二代”。
 (一)生于异国,情牵故里
 何侨生的童年时期在马来西亚度过,少年时期及之后则在新加坡。他的父亲何奕周经常向他灌输这样的思想:根在中国,家在丰顺,不能忘!从父母那里,年幼的何侨生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一个被称为“竹乡”的美丽小镇,那里的风土人情更是为他所向往。何侨生从小就对家乡有着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深情向往和无限眷恋。何侨生自陈其是第二代华侨,生长于异域他乡,对远在中国的家乡很难有认知。但由于父母的熏陶教导,使何侨生对家乡有了深刻的感知,激发他回乡省亲的动机与为家乡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因此,何侨生非常看重他的“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他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期望的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归属感,这也是他对亡父叮咛嘱托其回报家乡的行动回应。
 何侨生第一次回到家乡丰顺黄金镇,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他已是享誉东南亚的“钢铁大王”。他很快在家乡找到了“根”,找到了浓烈的乡情。那时黄金镇还没有通电,何侨生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出资兴建一座小型水电站,让黄金镇告别了煤油灯时代。1992年,何侨生再次返乡,捐资70多万元人民币兴建了侨生学校。之后,他又捐资300万元人民币,整修了黄金中学、黄金中心小学的校舍。此外,他还捐资150万元人民币,修复了当地名胜古迹陈南寺,并陆续捐资22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公路、黄金敬老院、丰顺中学和县人民医院等各项建设。进入21世纪,何先生又多次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资,其中的两次善举尤为家乡人所乐道,那就是他捐资350万元人民币重建黄金卫生院大楼,购置先进的医疗器械,使该院达到了部标水平,成为全县最好的基层卫生院;出资360万元人民币兴建位于丰顺公园内的中华龙连廊,这一标识性景观为丰顺县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增色不少。
 1993年,何侨生当选新加坡丰顺会馆会长,之后他率众参加了“第二届世界丰顺同乡联谊大会”,呼吁侨胞回乡省亲,支持家乡建设。1995年,他组团参加马来西亚丰顺会馆15周年馆庆。之后,又率众前往台湾探访丰顺旅台同乡……经过多年的多方奔走,海外的丰顺侨胞和台湾同胞的联系更为紧密了。作为海外赤子,何侨生功不可没。身为海外侨领,他穿针引线,不辞辛苦,在侨务工作上的贡献将令人永久铭记。何侨生自身工作繁忙,还热心服务新加坡和祖籍国的公益事业,其情其志,实在令人钦佩。
 (二)寻根问祖,兴教助学
 尽管常年与冰冷坚硬的钢材打交道,尽管是一位长者,何侨生乐于助人的心却始终火热。尽管贵为“钢铁大王”,但由于为人十分低调,何侨生的名字很少见诸新加坡的报章媒体。与之相对照的是,在广东省梅州市,尤其是丰顺县黄金镇,何侨生的名字却几乎家喻户晓。在这里,何侨生几乎就是公益慈善的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初,何侨生偕同另一位新加坡华侨悄悄地回到丰顺县黄金镇上坑村。虽然当时何侨生操着纯正流利的本乡话,但村里人都为这位“天外来客”而惊讶。那种“相见不相识”的场景确实让人迷惑。当提起何奕周的名字后,村里的老人们拾起了记忆,乡亲们才恍然大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序幕刚刚拉开,久居山村的乡亲们无从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清楚面前的“番客”在外的成就和此行的目的,但不变的仍是依依不舍的送别。摸清了回乡的路径,何侨生时隔不久又带上思乡心切的母亲再次返乡。这一次,他感受到了更为浓重的乡情。当地政府、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数千人夹道欢迎,这让何侨生激动不已,深感欣慰。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捐资办学的决心更为坚定了。
 何侨生搏击商海几十年,目睹商海竞争的关键是人才,感触颇深,所以高度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2003年,在他参加“第五届世界丰顺同乡联谊大会”,了解到家乡高中教育落后的情况时,感到非常惋惜。占全县1/3人口的北部八乡镇居然没有一间完整的中学,条件好一点的学生要到离家三十多公里的地方读高中,条件差一点的学生只有放弃读书。这让何侨生非常感慨,他毅然决定新建一所中学——丰顺县黄金中学,并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 他亲自参加了新校的选址,提出了学校办学规模等级要求,安排新加坡的工程师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亲自参与设计图纸的修改。设计方案敲定后,经预算,超出了原来的捐资额度,何侨生决定增加捐款,捐资金额从10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600万元人民币并进而增加到3600万元人民币。这间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的学校,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综合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礼堂、运动场等。何侨生希望家乡大多数的子弟能读到高中毕业。他回忆起其父亲关于“只有知识才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抢不走”的教诲,希望家乡的子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谋生的本领。他说将来学校可以和新加坡的相关学校挂钩联系,沟通交流。何侨生还设立“何侨生教育基金”,奖励在校优秀学子,并适当贴补教师生活。
 (三)仗义疏财,乐善好施
 除资助办学之外,何侨生对丰顺县的其他公益事业也屡次慷慨解囊,几次返乡,何侨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都对家乡各项建设伸出了援手。多年来,何侨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于财富,何侨生认为钱财乃身外物。很多时候,在短时间内,我们手上会流过很多钱,甚至上亿元,但真正是自己吃的、用的,却是很少。无论谁都如此,你不可能把财富全部自己用光。财富就像圣诞老人装袜子,给小朋友分配礼物一样,如果圣诞老人将所有礼物收归己有,那就失去了意义,他自己也不会快乐。金钱在你手上,是为了让你分配出去的。趁有一些钱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生短暂,如果不能留下值得纪念与珍藏的记忆,就太可惜了。
 对于自己多年来捐款行善的行为,何侨生仅仅轻描淡写:帮助他人是快乐的事,一个人需要用的钱不是很多,能吃的也不多;对于该帮助的人,能够帮多少就帮多少。
 (四)嘉应痕迹:何侨生捐建的嘉应学院孔子雕像
 2010年7月16日,何侨生捐建嘉应学院的一尊孔子雕像落成。广东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金元,副市长陈丽霞,嘉应学院党委书记李俊夫、院长邱国锋为孔子雕像落成揭幕。
 这尊孔子雕像位于西校门何侨生大楼前,该雕像高3米,以优质青石为材料全石制作,重约7吨。雕像所刻画的孔子栩栩如生、气宇轩昂,充分展现了“至圣先师”博学、智慧、儒雅的风范。孔子雕像的落成,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新亮点,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该校负责人表示,立孔子雕像于校园,目的在于教育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培养师生的诚信、仁爱、责任、文明等现代人文素养。同时,引导广大师生努力践行孔子思想,形成知行统一、学思结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风和有教无类、乐教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激励广大师生践行“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树立修身立己、齐家治国的远大理想。
 除此之外,嘉应学院的何侨生行政楼,也是何侨生捐资300万元人民币所兴建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24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