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宗闵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李宗闵历史评价_李宗闵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阅读:309 评论:0

唐代皇室子弟多有登相位者,李宗闵是其中之一。

李宗闵,字损之,唐宗室郑王元懿(唐高祖子)四世孙。祖自仙,官至楚州别驾; 父䎖,历任宗正卿、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使等。

李宗闵虽出身于皇亲国戚,父亲的官位也不算小,但他没有靠门荫补官, 而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 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及第,元和四年(809),又登制举贤良方正科。

李宗闵在元和四年的制举对策中,与同科举人牛僧孺一起,对当时政治中的一些弊病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因此引起宰相李吉甫的恶感。李吉甫向宪宗泣诉,说李宗闵和牛僧孺借对策之机讥讽朝政,攻击自己。宪宗本来已经打算授予李、牛二人美官,听了李吉甫的泣诉,便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仅不再从优授官,而且不准他们在朝廷任职,牛僧孺被授予伊阙县尉,李宗闵补授洛阳县尉,二人都长期不得升迁。李宗闵从此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结下不解之怨。

元和九年(814),李吉甫死,李宗闵方入朝为监察御史,后改礼部员外郎。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挂帅出征淮西镇,奏请李宗闵为彰义军观察判官。淮西平,迁驾部郎中,知制诰; 穆宗即位后,升为中书舍人; 当时他的父亲李䎖由宗正卿出任华州刺史,父子同时升官,世以为荣。

长庆元年(821),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参加进士科考试,李宗闵向主考官钱徽请托,这在当时也是习以为常。钱徽遂署苏巢进士及第。当时西川节度使段文昌也向钱徽推荐进士,结果没有中举。段文昌便向朝廷上书,说此次考试作弊。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李绅、元稹,三人都说诚如段文昌所奏。于是穆宗决定重新进行测试。重试的结果,苏巢落第,钱徽贬官,李宗闵也因请托罪被贬为剑州(今四川剑阁)刺史。通过这次事件,李宗闵同李德裕的结怨更加深了一步。

李宗闵任剑州刺史约一年,又被调回朝廷任中书舍人。长庆三年(823)冬,代理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士人多为名士,如唐冲、薛庠、袁都等,时人称之为“玉笋”。

敬宗即位后,宝历元年(825),李宗闵升任兵部侍郎。不久,他的父亲去世。唐代惯例,父母去世,子女要去职在家守孝,称作“丁忧”。李宗闵去职守孝三年,文宗大(太)和二年(828),被起用为吏部侍郎,赐紫服金鱼袋。大(太)和三年(829)八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升任宰相。当时朝廷选用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文宗也已经将李德裕自浙西召回准备任命。但李宗闵通过驸马都尉沈羲,结托女学士宋若宪和知枢密杨承和,二人极力向文宗推荐李宗闵如何有才,文宗遂改变了主意,任李宗闵为相。

李宗闵本来也确实有些才华,但他得势后,不是想着如何辅佐文宗治理国家,而是专以报复为事。做相不到一月,恐怕李德裕留在朝廷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把他排挤到地方上去做官。大(太)和四年(830)一月,李宗闵引荐他的政友牛僧孺入朝为相,于是李牛二人一唱一和,控制朝政,凡与李德裕关系友善者,都视为李党,贬出朝廷。裴度本来对李宗闵有恩,元和十二年(817)时奏请他到自己的幕下任职,李宗闵由此渐渐得到升迁。但就因裴度曾推荐李德裕为相,李宗闵对这昔日的恩人也耿耿于怀,大(太)和四年(830)九月,解除了裴度的相职,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德裕在地方政绩卓著,而牛僧孺、李宗闵在朝廷事迹平平,文宗对二人愈来愈不满意。大(太)和六年(832)十二月,牛僧孺罢相,出任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任兵部尚书。文宗意在提拔李德裕为相,李宗闵忧心忡忡,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牛党成员、京兆尹杜悰为他出谋划策,让他任李德裕为御史大夫,说如此李德裕就不会入相了。李宗闵表示同意。杜悰便去向李德裕报喜。李德裕听说李宗闵要提升他为御史大夫,激动得热泪盈眶,对李宗闵的怨恨大有烟消云散之迹象。然而李宗闵又同牛党另一成员、给事中杨虞卿合谋时,杨虞卿不同意,此事也就搁浅。李德裕受到如此戏弄,对李宗闵的怨恨无疑更加深刻了。

李宗闵并未能阻挡住李德裕的入相。大(太)和七年(833)二月,李德裕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拜相之日,李德裕就对文宗说,当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要求文宗进行制裁。文宗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朋党,他曾经说道: “去河北贼(河北藩镇)易,去朝中朋党难。”所以听李德裕如此说,就同意他清除党人。于是牛党成员杨虞卿、张元夫、萧澣等纷纷被逐出朝廷。李宗闵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同党,而且自身难保,四个月之后,也被罢去相位,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至此,朝廷成为李党的天下。

大(太)和七年(833)年底以后,郑注和李训先后入朝。文宗头疼朋党,而郑注和李训都与牛李二党没有联系,而且二人也都颇有才略,因此越来越受到文宗的宠信。大(太)和八年(834)八月,文宗要任李训为谏官,安置在翰林院。李德裕说李训心术不正,坚决不同意; 文宗通过另一名宰相王涯任李训为四门助教,李德裕又挥手制止,文宗很不高兴。李训更对李德裕忌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为了与李德裕抗衡,同年九月,李训、郑注劝文宗召回李宗闵。十月,李宗闵回到朝廷,复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再次入相。与此同时,出李德裕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德裕向文宗陈述,希望能留在京师。文宗也已经答应,任他为兵部尚书。但李宗闵说,李德裕制命已行,不宜自便,复以其为镇海军节度使。

李宗闵的再次入相,纯粹是李训、郑注为了打击李德裕一派的势力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随着李党势力被清除,李宗闵的恶运也就到来了。

大(太)和九年(835)六月,京城传言郑注为文宗炼金丹,需小儿心肝,一时闹得人心惶惶,文宗听后更是非常生气。郑注一直对京兆尹杨虞卿怀有恶感。为了陷害杨虞卿,就说此话出自杨虞卿家人。文宗怒,下杨虞卿御史狱。李宗闵为杨虞卿辩护,说这是有人在陷害杨虞卿。文宗本来就对李宗闵没有多少好感,现在乘机发泄,便大声斥责道: “你曾说郑覃是妖气,今天作妖,是郑覃还是你?”次日,贬李宗闵为明州刺史。文宗觉得还不解恨,接着又贬李宗闵为处州长史。这时,郑注又揭发了李宗闵当年结交宋若宪、杨承和,因而得以为相的事,于是又贬李宗闵为潮州(今属广东)司户。女学士宋若宪、宦官杨承和、韦元素等均被赐死,驸马都尉沈羲、吏部侍郎李汉、刑部侍郎萧澣以及杨虞卿等纷纷被贬黜,牛党势力也基本上从朝廷清除干净。当时凡李训、郑注所厌恶的朝士,都被指为二李之党,从六月到八月,贬黜无虚日,班列殆空,人情汹汹。文宗觉察到这一点,李训、郑注也怕再行贬黜会引起众怒,便在九月一日劝文宗下诏说: “李德裕、李宗闵的亲旧门生故吏,今日以前贬黜之外,其余都不再过问。”人心才算是安定下来。

甘露事变之后,李训、郑注被宦官杀死,牛、李二党又交替在朝中掌权。开成元年(836),文宗大赦天下,李宗闵蒙恩内迁为衢州(今属浙江)司马。开成三年(838),牛党成员杨嗣复入相辅政,欲起用李宗闵,恐怕郑覃等进行阻挠,便先托宦官向文宗说情,文宗当时正倚重杨嗣复,当然不会驳他的面子,就答应在上朝时提出来。

次日紫宸殿召对,文宗对宰相说: “李宗闵在外四五年,如今该另授一官职了。”李党头目郑覃立即说: “如果陛下怜悯宗闵贬地太远,可以酌情向近移三五百里,但不可再用奸邪。若陛下再用宗闵,臣请先退位。”李党另一成员陈夷行也说: “往日李宗闵得罪,是因为朋党,免其一死已经是万幸。宝历初,李续之、张又新、苏景胤等朋比为奸,几乎将朝廷倾覆,时号为‘八关十六子’。”牛党成员李珏说: “此事的主谋是李逢吉。现在续之又居丧服阙,不可不与一官。臣恐中外衣冠,交兴议论,并不是为了李续之之辈。”陈夷行又说:“往日舜驱逐四凶而天下治,朝廷求治,何必可惜这十多位小人?”杨嗣复这时也出面,反驳道: “事情贵在得中,不可以爱憎行事。”文宗见二党又争吵起来,十分烦恼,就说: “那就给他一个郡吧!”郑覃立即反对说: “给郡太优,只可给个洪州司马。”陈夷行也反对: “李宗闵养成郑注之恶,几将覆灭邦国,是国家之大蠹。”杨嗣复反驳道: “往日陛下要给郑注加官,是宗闵不肯,陛下应该还记得。怎么又能说宗闵养成郑注之恶呢?”郑覃说: “嗣复党庇宗闵,臣观宗闵罪恶,甚于李林甫。”杨嗣复说: “郑覃之言太过分。昔日玄宗末年,任用李林甫,妒贤害能,破人家族。宗闵在位,固无此事。况且太和末年,宗闵、德裕同时得罪,二年之间,李德裕再领重镇,而宗闵未离贬所。陛下惩恶劝善,进退之理应该均平,说臣党庇,昨日殷侑为韩益求官,臣以益前年犯赃罪,不许。郑覃托臣勿论,到底是谁为党庇?”二党越吵越凶,文宗不得不下令退朝,说以后再做商量。但第二天,文宗便任李宗闵为杭州刺史,牛党最终占了上风。

开成四年(839)冬,李宗闵由杭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当时郑覃、陈夷行罢相,杨嗣复决定再次起用李宗闵为相,但不久文宗驾崩,武宗即位。武宗之立,并非杨嗣复、李珏的意愿,于是二人相继被贬,李德裕入朝为相,李宗闵也就未能再次入相。会昌三年(843),朝廷讨伐昭义镇,李德裕说,李宗闵与昭义前任节帅刘从谏关系密切,昭义靠近东都,李宗闵在东都任职不便,于是出李宗闵为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待昭义镇平定,得到了李宗闵同刘从谏的一些往来书信,李德裕又奏称李宗闵与藩镇交结,又贬李宗闵为漳州长史。接着,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东南)。

会昌六年(846)三月,宣宗即位,牛党得势。八月,被武宗贬黜的牛党人物牛僧孺、崔珙、杨嗣复、李珏等均被起用,李宗闵也由封州流人迁为郴州司马。但李宗闵未能看到令他称快的牛党最终胜利和李德裕被贬死崖州的场面,未来得及离开封州就病卒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28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