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德裕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李德裕历史评价_李德裕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阅读:175 评论:0


 


 赵州(今河北赵县)李氏,是赫赫有名的著姓望族。李家的李栖筠,唐德宗时官至御史大夫。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在唐宪宗朝两登相位,号为贤能。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更是一代名相。
 李德裕,字文饶,德宗贞元三年(787)出生。他虽然出身名门,但幼年和少年却是在颠沛中度过的。贞元八年(792),李德裕6岁时,父亲李吉甫由于受到宰相陆贽的排挤,被贬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员外长史,李德裕随父到了江南。贞元十一年(795)李吉甫被起用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以后又历任郴州(今湖南郴县)、饶州(今江西波阳)刺史。李德裕又随父遍游了川、湘、赣大地。直到宪宗即位后,元和元年(806),李吉甫调回朝廷任职,李德裕才随父回到长安。这时他已是20岁的小伙子了。
 李德裕虽然自幼年时起就过着动荡的生活,但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生活的锻炼,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刻苦研读经史,尤其对《汉书》和《春秋左氏传》极为精通。他刚回到长安时,一次,宰相武元衡问他在家读什么书,李德裕默然不语。李吉甫知道此事后,责问他为什么不回答,他说: “武公身为宰相,不问理国家调阴阳,而问爱读什么书,其言不当,所以不予回答。”
 李德裕看不起出身寒门的科举进士,认为他们只崇尚浮华,没有真才实学。所以当父亲劝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他不屑一顾地说: “好骡马不入行。”于是凭着父、祖的官资,以门荫入仕,补授了一个正九品上的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当时他的父亲李吉甫任宰相,为了避嫌,他不在台省任职,几次被辟为诸府幕僚。元和十一年(816),张弘靖罢相出镇太原(今属山西),他又应聘到太原节度使做了一名掌书记。三年之后,张弘靖入朝任职,李德裕也随之入朝,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被宦官杀死,穆宗即位。穆宗在做太子时,就听说了李吉甫的名声,因此对其子李德裕也很器重,任为翰林学士。因为李德裕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当时凡是朝廷中重要的诏令,大都由他起草。不久,改任屯田员外郎,穆宗召对思政殿,赐紫服金鱼袋,恩遇优厚。
 当时,一些皇亲国戚频频与朝臣往来。多所请托,干扰朝政,穆宗对此不予过问。长庆元年(821)正月,李德裕向穆宗上了一道奏疏,说: “国家旧制,驸马不能与朝廷要官往来,玄宗开元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听说驸马常到宰相及要官私第,他们本来没有什么才能技艺,只不过是泄漏禁中机密,交通中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告知宰相,今后驸马及诸亲凡有公事,一律去中书省面见宰相,不准私自去宰相住宅。”穆宗颇以为是。
 同年三月,朝廷开科取士,礼部侍郎钱徽和右补阙杨汝士知贡举,中书舍人李宗闵私自为女婿苏巢请托,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告发选举不公。穆宗向翰林诸学士询问有关情况,李德裕等人回答说: “段文昌告发属实。”穆宗下令重新复试。结果原来所取进士33人中,有10人被淘汰,钱徽、杨汝士因贡举失职贬官,李宗闵也因请托被贬为剑州刺史。早在元和初年制举考试中,李宗闵、牛僧孺就和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结下了冤仇,经过这次事件,牛、李两党的怨恨进一步加深。
 长庆二年(822)二月,李德裕升任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并继续担任翰林学士。当时在翰林供职的还有李绅、元稹等,三人才学相当,关系密切,被称为“三俊”。不久,元稹出任宰相,裴度也自太原入朝辅政,二人都有意荐举李德裕为相。但到同年六月,元稹、裴度双双罢相,李逢吉出任宰相,李逢吉在宪宗朝讨伐藩镇时因与李吉甫意见相左,被罢相贬黜。这次重返相位,便锐意报怨,九月,出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父债子偿。
 


 浙西观察使亦称镇海军节度使,治润州(今江苏镇江),管辖润、苏(今属江苏)、常(今属江苏)、杭(今属浙江)四州之地。这里虽然是唐代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但李德裕到任时,正值浙西军将王国清兵乱后不久,前任节帅窦易直为防止军士再度叛乱,磬竭府库财物赏赐将士,致使军士越来越骄横,府库钱物枯乏。面对这种局面,李德裕躬身俭约,抚养士卒,留州钱物,全部用来赡军,虽施与不算丰厚,但因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将士毫无怨言。他竭力求治,尽心革除对人民有害的陈规陋习。当时,江南地区崇尚巫祝,迷信鬼怪,若有父母、兄弟得了疾病,全家都弃而不顾。李德裕选择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用儒家的伦理道德加以教化,然后再让他们回去说服民众,对那些不受教育者则绳之以法。几年之后,这一陋习被革除。当时浙西一带还盛行建立祠堂庙宇,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占用了大量土地。李德裕又下令,除地方志上所记载的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予以保留外,其余淫祠、私邑山房一律拆除。浙西四州之内,除去淫祠1010所,私邑山房1460所。他为民除弊去害,受到百姓的拥护,穆宗也下诏予以表彰。
 长庆四年(824)正月,穆宗病死,敬宗即位。敬宗年少,奢侈无度,即位不久,就下令全国各地进献珍宝玩物。当年七月,诏令浙西造银盝子妆具20件上送宫内。李德裕对皇帝的奢侈浪费深为不安,便上疏说: “数年以来,各地灾害相继。今年三月三日陛下下诏说: ‘常贡之外,悉罢进献’,万民百姓听后,无不欢欣鼓舞。而近来朝廷又令本道进银盝妆具20件,臣合计一下,需用银23000两,金130两。臣本道虽号称富饶,但金银不出本地,皆须到外地购买。而府库财物,只有留使钱50万贯,每年支用,尚缺少13万贯。因此,建造银盝妆具之事,虽努力营求,恐怕也不能办到。望陛下令宰臣商量,给臣一个上不违诏旨,下不缺军储,不困疲人,不敛物怨的万全之策,这样,则前敕后诏,都可遵循。”宰相当然拿不出这样一个万全之策,也就没有把李德裕的奏折送交敬宗。
 接着,朝廷又令浙西上贡盘绦缭绫1000匹。盘绦缭绫是一种做工非常精细复杂的丝织品,专供皇帝的御用。李德裕又上奏道: “臣伏见太宗时,朝廷使者至凉州,见名鹰,讽刺史李大亮献之,大亮谏止,受到太宗的嘉奖。玄宗时,派使者到江南捕鵁鶄、翠鸟,汴州刺史倪若水论谏,玄宗也赐诏褒纳。又令在益州织半臂背子、琵琶扞拨、镂牙合子等,苏颋不奉诏书,玄宗不以论罪。鵁鶄、镂牙等都是微小物品,倪若水等尚以劳人损德劝止。而今陛下令进献盘绦缭绫千匹,所需费用甚多。何况玄鹅天马,盘條椈豹,文彩珍奇,只有陛下自己穿着。臣不知要千匹何用。往日汉文帝衣弋绨之衣,元帝罢轻纤之服,仁德慈俭,至今被人称颂。愿陛下近以太宗、玄宗,远以汉文帝、元帝为榜样,以臣前表宣示群臣,根据臣当道物力所及,酌情予以减免,则海隅苍生都受陛下恩德矣。”宰相这次将李德裕的奏书送到了敬宗的手里,敬宗也确实接受了李德裕的意见,下诏停止进献缭绫,浙西人民减轻了一大负担。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借口给敬宗祝贺诞辰,请求于泗州(今江苏盱眙)设置僧坛,度僧求福。自宪宗元和以来,朝廷屡次下令禁止滥度僧尼。现在禁令一开,人们便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只要纳钱2000贯,便可落发为僧,浙西也有许多人前往徐州戒度,王智兴因此大发横财。李德裕得知此事后,立即上奏朝廷,指出富户强丁欲以度僧为名,借以逃避国家赋役。若不立即制止,到诞日方停,国家就要损失60万丁。敬宗看到李德裕的奏疏后,立即敕令王智兴停止度僧。
 宝历二年(826),亳州一些僧人妄传当地出“圣水”,能治百病,轰动了江南一带。南方人大概每10户人家就雇一人去亳州取水,取水之人每天都有三、五十个,道路相望。取水人一上路,病人便不再吃荤血,既喝“圣水”后,便只能吃一些蔬菜而已。病人本来就身体虚弱,这样一来,病情更加严重。一斗“圣水”价钱三贯,取水者为牟取不义之财,便以普通水冒充“圣水”,沿途出卖。许多患者喝了“圣水”之后,不仅病情不见好转,而且往往导致死亡。李德裕闻迅后,一面派人在关卡路口进行阻止,一面上奏朝廷,指出这是“妖僧诳惑百姓,从中牟取钱财”,要求朝廷责令汴宋节度使令狐楚速令填塞,以绝妖源。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从而制止了无赖僧徒愚弄百姓,从中牟取财物的丑恶行径。
 敬宗游幸无常,荒僻日甚,每月上朝不上二三日,贤能大臣被疏远,奸佞之臣被重用。为此,宝历元年(825)二月,李德裕上《丹房六箴》,进行讽谏。一曰“宵衣箴”,讽敬宗上朝少而晚; 二曰“正服箴”,讽敬宗服用不合常法; 三曰“罢献箴”,讽敬宗聚敛珍奇; 四曰“纳诲箴”,讽敬宗摈弃忠言; 五曰: “辩邪谏”,讽敬宗用奸邪小人; 六曰“防微谏”,讽敬宗巡游无度。言辞明直婉切,敬宗颇受感动,虽不能用其言,却也命令翰林学士韦处厚作诏书,厚谢其意。
 敬宗虽年少好玩,却又偏偏相信神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于是赵归真等一帮道士受到宠信,出入禁中,干预朝政。山人杜景先对敬宗说,他的朋友周息元已活到数百岁。敬宗便令宦官前去润州迎接周息元。并令李德裕好好关照,用公驿送行。李德裕上疏说: “陛下所召的术士,其实都是些荒诞古怪之徒,他们用一些雕虫小技,炫耀邪僻,蔽欺聪明。因此不敢奉诏。”敬宗不听,最终还是将周息元召至京城。敬宗问他有何道术,周息元说他认识张果老、叶静能等大仙。敬宗便让他比划出二位大仙的音容相貌,让画工画出来。周息元本山野常人,如何能得知张果老、叶静能的相貌? 敬宗一直到死,也未能见上张果老、叶静能的真颜。文宗即位后,将周息元放还江左。
 从长庆二年(822)九月至大和三年(829)八月,李德裕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呆了整整7年。在这期间,他一方面尽职藩镇,抚养士卒,体恤百姓,兴利除弊; 另一方面也时刻不忘国家大政,关心朝廷,讽谏皇帝,预示了他不甘寂寞,打算东山再起的决心。
 


 大(太)和三年(829)八月,李德裕被召回朝廷,担任正四品下的兵部侍郎。当时已是文宗之世,四朝元老裴度很欣赏李德裕的才华,便举荐他做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得到宦官的内助,抢先做了宰相。李宗闵害怕李德裕在朝廷做官,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利用职权,出李德裕为郑滑节度使,次年十月,又以检校兵部尚书的头衔,代郭剑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剑南道是唐朝的边防重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今属四川),领有成都府等25州。这里与吐蕃和南诏政权接壤,吐蕃和南诏经常对西川进行侵扰,而前任节度使杜元颖却不认真加以防范,一门心思放在向朝廷进贡珍玩,讨好皇帝上面,终于导致了大(太)和三年(829)十一月南诏对成都的一场空前洗劫。战争过后,边防空虚,民不聊生,百废待兴,李德裕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局面。
 李德裕上任后,首先从整顿边防入手,来收拾战后残局。他下车伊始,就对西川的防务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他不仅深入战士中间,而且同少数民族接触,全面细致地调查西川与南诏、吐蕃之间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以及距离远近等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他对剑南道的山川形势及防卫情况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他绘制了和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然后开始大力整顿军备,加强边防。李德裕认为,边防军不在多,而在于精。为此,他精简了军队中的老弱残病4000余人,选用善战而又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1000余人。又留用陈许客兵3000人,合计边防军共三四万人。同时,又从当地每200户中抽出一人当民兵,免除本人的赋役,由政府派人训练,农闲时习武,平时务农,战时打仗,称为“雄边子弟”。他感到西川工匠制造的兵器只注重装饰,华丽而不实用,便请善于造甲的安定人制造盔甲,河中人造弓,浙西人造弩,把剑南的军队用全国最精锐的武器装备起来。又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地带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御侮城等城防,西扼吐蕃、南拒南诏。为了改善边防供应,又改变了运粮时间。过去,从关中运送粮食,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车夫不堪酷暑,死亡很多。李德裕让车队提前出发,在盛夏之前将粮食运到。既保证了车夫的安全,又保证了粮食的供应。
 在整顿边防的同时,李德裕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他明令蠲免苛役重赋,鼓励树艺畜牧。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农民的土地归还农民。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1000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过去由农民零星耕种,后被豪强兼并。李德裕令富户和贫户均其耕垦,而首先优先贫弱。同时,他还着手改革旧风陋习。当时,蜀地有很多人将女儿私自卖给富人做妾,受其奴役。李德裕下令,富人凡买妾,年龄在13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3年; 13岁以下的役使5年。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禁止买卖人口。
 经过李德裕几年的经营,剑南西川的形势得到很大改观,边防加强,生产发展,社会也安定下来,数年之内,夜里鸡犬不惊,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民,基本得到了安定。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易向西川发动进攻,而且在大(太)和五年(831)五月,南诏还主动放还了以前掠夺去的西川工匠等4000人; 同年九月,吐蕃维州守将悉恒谋率部前来投降,使沦陷40年之久的维州,不费一兵一卒,重新归到唐朝手中。维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形险要,是剑南道通往吐蕃的门户,收复维州,对唐防御吐蕃的进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李德裕在西川政绩卓著,大(太)和六年(832)十一月,再次被征入朝廷,任为三品大员兵部尚书。李宗闵恐李德裕为相,千方百计进行阻止。京兆尹杜悰属于牛党一派,一次,他去李宗闵府上拜访,见李宗闵面带忧色,就问他是否因为李德裕的缘故。李宗闵回答正是,并问他有何良方阻止李德裕入相。杜悰说: “悰有一策,可平宿憾,但就怕公不能用。”李宗闵忙问是什么计策。杜悰说: “李德裕有文学而不由科举出身,常常因此而不快。若让他去知贡举,一定高兴。”李宗闵考虑良久又问还有什么计策。杜悰说: “或者用为御史大夫。”李宗闵说这一职务可以。杜悰再三与李宗闵约定后,便到李德裕府上,说李宗闵让他致意,要任命李德裕为御史大夫。李德裕惊喜落泪,说: “此乃大门官,小子何足以当之。”遂再三向李宗闵表示谢意。但当李宗闵把这一想法告诉牛党另一重要成员杨虞卿时,杨虞卿表示反对,事情也就中止。李德裕受到如此戏弄,就使得牛、李两党之间即将有所缓和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
 李宗闵并未能阻止李德裕的入相。大(太)和七年(833)二月,李德裕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谢官之日,他就对文宗说: “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李德裕所指的朋党,即以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当时朝中属于这一派的人物有给事中杨虞卿、萧澣,中书舍人杨汝士、张元夫,户部侍郎杨汉公以及京兆尹杜悰等。不久,李德裕就同文宗合计,出杨虞卿为常州刺史,张元夫为汝州刺史,萧擀为郑州刺吏。同年六月,又罢免了李宗闵的相位,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党一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李德裕则深受文宗的宠信,进封赞皇伯,食邑700户,又迁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当上了首席宰相。
 大(太)和八年(834)年初,李仲言(即李训)入朝,受到文宗的宠信。李仲言是李逢吉的族子,敬宗时,因李逢吉同另一名宰相李程之间的矛盾,李仲言被卷入进去,流放象州。后通过郑注和宦官王守澄而进用。文宗头疼朋党,认为李仲言起于流人,不存在结党问题,要予以重用。八月,拟授其谏官,安置在翰林院。李德裕说李仲言心术不正,坚决反对。文宗通过另一名宰相王涯改授李仲言别的官职,李德裕又挥手制止。文宗很不满意。当权宦官王守澄以及李训、郑注都怨恨李德裕,于是重新召回李宗闵辅政,同年十一月,李德裕被罢相,再次出任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使。李德裕这次入相,只有9个月的时间。
 在李德裕再次出任浙西观察使的3年以前,即大(太)和五年(831),朝廷发生了宋申锡案。文宗同宰相宋申锡密谋诛灭大宦官王守澄,不慎消息走漏,王守澄先下手为强,反而诬陷宋申锡同漳王李凑谋反,结果最后宋申锡和漳王双双被贬,漳王养母杜仲阳因受到牵连也被放归润州。李德裕二次出镇浙西,奉命安排杜仲阳于道观。供给衣食。但到大(太)和九年(835)三月,尚书左丞王璠和户部侍郎李汉进状,说李德裕在浙西厚赂杜仲阳,暗结漳王,图为不轨。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当时漳王被贬黜,自身性命都难保,如何还有力量图为不轨?但即使是这纯属捏造的罪名,也能成为政敌攻击李德裕的炮弹。四月,他被罢去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使的职务。贬为袁州(今江西宜春)长史。同年十一月,甘露事变李训、郑注被杀后,又恢复了李德裕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使的职务。两年以后,开成二年(837)五月,代牛僧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时年51岁。
 牛僧孺在离开淮南任时,将军府之事交付节度副使张鹭。当时扬州府藏钱帛有80万贯匹,李德裕上任后,奏称只得40万,另一半被张鹭支用。牛僧孺上章讼其事,文宗诏李德裕重新审查,结果得钱帛80万。李德裕奏称自己初上任后患病,胥吏乘机欺诈,从而出现失误,自己甘愿受罚。文宗下诏谅解。补阙王绩、拾遗令狐陶等8人连连上章,说李德裕是故意谎报钱帛之数,从而陷害牛僧孺,文宗不予过问,文宗从维州事件后,就对牛僧孺产生了不满,所以在这一问题上,颇有偏袒李德裕之意。
 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死,武宗即位。文宗去世时,宰相杨嗣复、李珏根据文宗的旨意,要立敬宗之子陈王为太子,宦官仇士良等矫诏拥立武宗为帝,又多次在武宗面前说宰相的坏话。所以武宗即位后,相继贬黜杨嗣复、李珏,七月,从淮南将李德裕召回,九月,任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再次入相,时年54岁。当年李吉甫亦是在51岁时出镇淮南,54岁时从淮南复相。李德裕一如其父,这也是一桩趣事。
 


 李德裕从开成五年(840)九月二次入相,至会昌六年(846)正月再次罢相,在相位凡五年有余。五年间,他辅佐武宗,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威继“宪宗中兴”后再一次振作。
 李德裕辅佐武宗, 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击败回鹘。
 回鹘是8世纪时兴起于漠北地区(今蒙古国境内)的一个游牧民族政权,至唐开元、天宝年间,它的势力极度强盛,唐平安史之乱,曾借用回鹘骑兵,他们为安史叛乱的平定建立了功勋。文宗开成年间,回鹘被黠戛斯人打败,可汗被杀。此后,他们分散在西北各地。其中一支投奔吐蕃,一支到安西,另一支南奔,在可汗兄弟嗢没斯的率领下投奔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带),请求内附。当时天德军使田牟图立边功,请求出击回鹘,朝臣也大都赞成。李德裕竭力反对。他说,回鹘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这次嗢没斯率部来降,秋毫无犯,国家应予以安抚。即使需要出击的话,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对官军不利。于是武宗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赠送嗢没斯部粮食2万斛,授嗢没斯归义军使,并赐姓名李思忠。
 会昌二年(842)五月,回鹘乌介挟太和公主来到塞上。太和公主是宪宗的女儿,穆宗的妹妹,武宗的姑姑。长庆元年(821)嫁与回鹘可汗,为唐和亲。回鹘被黠戛斯击败后,黠戛斯人自称是汉李陵之后,与唐同姓,便派人护送太和公主到唐朝,中途被回鹘特勒乌介劫持。不久,乌介被立为可汗,便以太和公主为人质,一再向唐提出了借用振武、天德军城,索要粮食、牛羊,执送嗢没斯等无理要求。对此,李德裕为武宗做诏说: “借振武、天德军城,前代未有此例; 求取粮食、牛羊,粮食听任自以马价(安史之乱后,唐与回鹘一直保持着巨额的绢马贸易)于振武籴3000石; 牛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中国禁止屠宰; 羊在中国鲜有,出于北边杂虏,国家未尝科调; 嗢没斯自本国初破,先投塞下,不跟随可汗已近二年,恐怕可汗猜疑,故前来归命。朕务在兼爱,已受其降,不能再送交可汗。”乌介可汗的要求被拒绝后,便又挟持公主不断剽掠唐边境。八月,越过把头峰(今内蒙古包头一带),进犯云州(今山西大同)等地。一些大臣主张固守关防,李德裕则向武宗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 乌介可汗已经失去嗢没斯等得力将领,力量大为削弱,若出师攻击,必定能获胜。若据守险要,只能向人家表示软弱无力,回鹘也不会自行退兵。武宗同意李德裕的意见,于是分别调集陈、许、徐、汝、襄阳等藩镇兵,会师太原,配合振武、天德军进讨回鹘,以刘沔为南面招讨使,张仲武为东面招讨使,李思忠为西南面招讨使,并以刘沔为招抚回鹘使。
 会昌三年(843)正月,乌介可汗率兵进犯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战幕正式拉开。李德裕亲自为刘沔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的策略。刘沔按照李德裕的战略部署进兵,他先以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三千骑兵为先锋,自己率大军继后。石雄率兵到了振武,晚上开地道出城,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乌介可汗的牙帐。乌介可汗措手不及,身负重伤,仅率领百余骑兵仓惶出逃。回鹘兵因失去主帅,全军陷入混乱。刘沔率大军赶到,在杀胡山(今内蒙古包头北)大破回鹘兵,斩杀1万多人,投降的2万多人,其余溃败的兵卒,有的也投降了幽州兵。
 这次对回鹘的反击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它不仅保卫了唐北部边境的安全,同时也壮大了唐的声威。
 李德裕当政后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平定昭义镇的叛乱。
 会昌三年(843)四月,昭义(又称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他的侄儿刘稹密不发丧,欲效仿河朔三镇,自立为帅,要求朝廷予以承认。昭义镇领有泽、潞、洺、邢、磁5州31县(位于今山西东南及河北南部),是邻近两京的战略要地。事件发生后,武宗和宰相讨论此事,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须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不支。因此希望武宗答应刘稹的要求,任命其为昭义节度使。谏官和群臣也都赞成这种意见。只有李德裕坚决不同意。他说; “泽潞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兵士习乱已久,人心一时难以教育,故朝廷多年来一直置之度外。泽潞镇位于我们腹心地带,军士一向忠于朝廷,曾打败过朱滔,活捉过卢从史。历任节帅也多是儒臣,只是到了敬宗时,节度使刘悟死,其子从谏要求袭位,敬宗不恤国务,宰相又无远略,因而授之。刘从谏在任时,就飞扬跋扈,屡次上表威胁朝廷,临死,又擅把兵权交给他的侄儿。朝廷若姑息养奸,那么,天下诸镇谁不仿效他?长此下去,朝廷还有什么权威?”武宗尚在犹豫,问道: “卿以为用兵一定能取胜吗?”李德裕胸有成竹地说: “刘稹之所以敢于兴风作浪,主要是依恃河朔三镇。只要三镇不与他串通一气,他就无能为力。朝廷要向三镇说明,这次只对泽潞用兵,并不针对河北,消除他们的疑虑,并要成德、魏博二镇赞助朝廷攻取昭义镇的邢、磁、洛三州,双管齐下,刘稹必然束手就擒。”武宗认为李德裕言之有理,便对大臣说: “吾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于是决定对昭义用兵。
 会昌三年五月,武宗下诏削夺刘从谏和刘稹的官爵,任命成德节度使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与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合力讨伐。同时,又调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任晋绛节度使,配合各路兵马,于七月中旬开赴前线。
 过去,朝廷征藩镇兵讨伐叛镇,诸镇兵一出本境,或攻下叛镇一县一寨后,便逗留不前,而贪食朝廷的“出界粮”,致使官军往往出师久而无功。李德裕吸取这一教训,指令王元逵径取邢州,何弘靖取磁州,王茂元取泽州,刘沔、李彦佐取潞州,不攻取县邑,直插叛镇的心脏地区。于是,王元逵进次临洛,直奔尧山。刘沔守芒车关,分兵屯榆社。陈夷行驻冀城,进迫冀氏。王茂元出兵万善,营科斗店。只有李彦佐行动迟缓,从徐州出发,尚未与叛军交锋,即请休兵绛州。李德裕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奏请武宗,改派天德军防御使石雄取代李彦佐。石雄代替李彦佐的第二天,就率兵进击乌岭,连破五寨,俘杀昭义军数以千计。王元逵拔宣务栅,击尧山,败刘胜救兵,屡屡获胜,李德裕奏请授王元逵检校同平章事,以激励他镇。八月,王元逵前锋已攻入邢州,而何弘敬尚未出境。王元逵密报何弘敬阴怀两端,建议朝廷采取相应措施。李德裕立即建议武宗令王宰率武忠军取道魏博攻磁州,说如此何弘敬必然惧怕,“此攻心伐谋之术也”。武宗按照李德裕的建议去做,果然不出所料,何弘敬怕忠武军入魏境给自己造成不利,遂急督魏博军渡漳河,先入磁州,占领肥乡、平恩,杀叛军甚众。朝廷也传令对何弘敬予以嘉奖,并加他为检校左仆射。
 但是,面对官军的四面进攻,昭义军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九月,叛军将领薛茂卿攻破科斗寨,擒获唐军河阳大将马继等,劫掠并烧毁了17个小寨。一时人声鼎沸,有人说刘悟对朝廷有功,不该绝其后; 有人扬言说刘从谏在世时,蓄养了精兵10万,粮食可支用10年,难以攻取。武宗也产生动摇,问李德裕该如何办。李德裕坚定不移地说: “小小的进退,乃是兵家常事。请陛下不要听外面的议论,只要毫不动摇,就一定能成功。”武宗听后,当即对宰相们说: “替我告诉朝士,有上疏阻议者,我必于贼境上斩之。”朝中这才安定下来。李德裕感到河阳兵力较弱,一旦被叛军击溃,将影响整个战局,便奏请武宗,马上从忠武军调拨5000人,增援河阳军,并请求武宗赐甲1000副, 弓3000张, 箭30000张, 陌刀2000口,绢30000匹,以装备河阳军。
 正在朝廷全力讨伐昭义镇时,会昌三年十二月,太原又发生了兵乱。戍守横水的河东军被调往增援进攻昭义的河东军。军过太原时,节度使李石对军人赏赐不足,军将杨弁因众心之怒,又知城中空虚,遂回兵攻占太原,李石逃往汾州。于是朝廷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有的朝臣主张立即罢兵。被武宗派往太原观察虚实的宦官马元实,因接受了杨弁的贿赂,回朝后危言耸听,大肆为杨弁虚张声势,对李德裕说: “相公须早与杨弁节。”李德裕问何故。马元实说: 杨弁兵多将广,列队长达15里。李德裕反诘道: “李相(李石)正因太原无兵,才调横水兵入援,如何一下子冒出如此多的兵?”马元实说: “太原人个个强悍,招募即可成兵。”李德裕又驳斥道: “招募须有货财,李相正因钱财不广,欠军士每人绢一匹,才导致兵乱。杨弁又哪来的钱财招兵?”马元实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李德裕坚决主张讨灭杨弁,说: “杨弁微贼,决不可恕。苦国力不支,宁愿赦免刘稹。而河东兵听说朝廷要命令他军取太原,恐怕殃及自己的妻儿老小,便拥监军吕义忠自取太原,生擒杨弁,太原之乱迅速得到平定。
 太原问题解决后,坚定了百官讨伐昭义镇的信心。会昌四年(844)闰七月,刘稹腹心将高文端投降,向李德裕献上了合围泽州,断绝磁州要塞固镇寨水道和招降沼州守将王剑三条建议,李德裕都一一采纳。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后投降,叛军闻讯后,立刻土崩瓦解。刘稹部将郭谊、王协见势不妙,杀刘稹投降。至此,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讨伐昭义镇的战争胜利结束。李德裕在整个战争中,至始至终起到了决策者的作用。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首功。武宗为表彰其功绩,进封他为太尉、卫国公,加食邑1000户。李德裕两次上表推辞,武宗说: “恨无官赏卿耳,卿若不应得,朕必不与卿。”充分表现出对李德裕的无比宠信。
 李德裕当政后所做的第三件大事,是协助武宗毁灭佛教势力。
 佛教从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进入鼎盛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国家的衰败,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从皇帝到士大夫乃至一般百姓,都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信佛的人便越来越多。如代宗时,皇帝和几名宰相都崇信佛教,他们把高僧引进宫廷,陈设佛像,礼佛诵经,待遇优厚。而且每当边疆发生危机,必令众沙门诵《王仁护国经》来消除灾难。危机解除后,便以为是僧人的功劳,大加赏赐,不知限极。一代中兴之主唐宪宗也笃信佛教,他大规模组织官民迎接佛骨,致使王公士庶赡礼施舍,唯恐落后。百姓甚至有荒废职业,罄竭家产,烧灼头顶臂膀而供佛者。许多农民耽误上冬作,而奔走京城。刑部侍郎韩愈就是在这次事件中因谏迎佛骨惹恼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的。
 李德裕对佛教一贯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佛教出于西夷,弃三纲五常之典,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违。而且佛教盛行,造成国家财力的殚竭,蠹耗生灵。因此,他极力主张废佛。他在任浙西观察使和西川节度使时局部限制滥度僧尼,严厉打击僧人的不法活动。担任宰相后,利用他的权力和影响,赞助武宗展开了一场全国性的毁佛运动。
 武宗本人就崇道反佛,他认为佛教是使国家穷困的祸根。因此,从会昌元年(841)起,就陆续颁发了诸如限制寺院蓄养奴婢,不准供养佛牙,拆除所有佛教的山房、兰若、小寺、墓塔等一系列诏令。到会昌五年(845),在李德裕和道士赵归真的赞助下,一场大规模的毁佛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三月,勒令不许天下寺院私置庄田,并下令调查全国寺院、僧尼的数字和财产占有情况。
 四月,下令凡是50岁以下的僧尼不论有无官照,一律勒令还俗,并遣送原籍。
 七月,下令省并天下佛寺,大力淘汰僧尼。李德裕等奏请: “根据法令,各上州在国忌日官吏去寺中行香,其上州望各留寺一所,下州寺一律废除。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两街请留寺10所,每寺限留10名僧人。”武宗经过考虑以后,便下令上都、东都两街各留寺两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寺一所,分为三等,上等留僧20人,中等留10人,下等5人。其余僧尼全部勒令还俗。李德裕等又奏请,把天下废寺中的铜像、钟磬交付盐铁使铸钱,把铁像交付本州铸为农具,金、银、玉石等像销毁交付度支。把私人收藏的金、银、铜、铁像限期一月交纳官府,如违令不交,则责令盐铁使依禁铜法处理。武宗都一一准奏。
 李德裕对这次灭佛运动抓得很紧,他时刻注意各地寺院的动向。当他发觉五台山僧人多不愿还俗而逃奔幽州时,马上召来幽州进奏官说: “你马上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帅,五台僧当军将必定不如幽州将,当士卒必定不如你们幽州士卒,何必为一个容纳的虚名而染于人口? 难道不见近日刘从谏招聚无用闲人,有何益处?”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封二刀交付居庸关守将说: “游僧入境者即斩之。”不再允许外地僧人进入幽州。
 由于武宗和李德裕灭佛态度坚决,而且一些贫苦百姓对僧徒们平日作威作福也十分憎恨,闻听朝廷下令毁佛,都涌入寺庙,皇帝的使臣还未出潼关,各地寺庙已拆毁一光。就连比较偏僻的渤海之滨的登州(今山东蓬莱),也是条流僧尼,毁拆寺舍,禁经毁像,收捡寺物,与京城无异。所以到会昌五年(845)年底,毁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共拆毁寺院、兰若(私置的寺庙)46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解放寺院奴婢15万人,没收土地数十万顷。
 会昌毁佛是继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后又一次对佛教势力的沉重打击。后来长芦宗颐师写诗哀叹: “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还家塔寺空。”当然,武宗毁佛,并非没有阻力。一帮僧徒曾上表激烈反对。两浙、宣、鄂、潭、洪、福、三川等地,对朝廷的毁佛诏令阳奉阴违。镇、魏、幽、潞等节度使则公然抗拒,佛法之事,一切不动。尤其是武宗死后,曾当过沙弥的宣宗一登上皇位,立即在全国复兴佛教,佛教势力逐渐复苏起来。
 


 李德裕虽然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买他的帐,到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驾崩后,李德裕的恶运也随之来临。
 武宗死后,宦官拥立宪宗之子光王怡(后改名忱)为帝,是为宣帝。宣宗是武宗的叔父,武宗在位时对他不以礼遇,甚至阴谋杀死他,所以他对武宗充满怨恨。李德裕被武宗所宠重,宣宗便把对武宗的一腔怨恨发泄到了他的头上。宣宗即位之日,李德裕在太极殿奉册。事毕,宣宗对左右说: “刚才那个人不是李太尉吗?每一看我,使我毛发悚然。”臣子到了使君主“毛发悚然”的地步,朝廷如何还能容得下他?于是到四月二日,李德裕被黜出朝廷,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头衔,出任荆南节度使。李德裕执政多年,功高位重,众官僚见他被罢斥如此之快,莫不惊骇。五月,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白敏中入相。白敏中是牛党人物,李德裕任相期间,不以朋党排斥,引为翰林学士。但白敏中并没有因此而感恩报德,当他担任宰相后,马上起用了一批在李德裕当政时被排斥的牛党人物: 牛僧孺由循州司马迁升衡州长史; 李宗闵由封州流人量移郴州司马; 崔珙由恩州司马迁安州长史; 杨嗣复由潮州刺史移江州刺史; 李钰由昭州刺史移郴州刺史。与此同时,则是李德裕一步步被贬斥:
 九月,解除其平章事头衔和荆南节度使的职务,贬为东都留守。
 大中元年(847)二月,白敏中令其党李咸检举李德裕当政时的过失,又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九月,前永宁县尉吴汝纳到京诉讼,说李绅与李德裕串通一气,互为表里,枉杀了他的弟弟吴湘。原来在会昌五年(845)正月,淮南节度使李绅奏说江都县令吴湘盗用税粮钱,又强取所部百姓颜悦之女为妻,罪当死。许多人认为冤枉,谏官请复查,于是朝廷派监察御史崔元藻、李稠去复查。崔元藻等复查的结果是,吴湘盗税粮钱属实,娶妇一事与前案异。李德裕以为不当,贬崔元藻为端州司户,李稠为汀州司户,不再复审,也不交法司详断,即依李绅所奏处死吴湘。现在李德裕失势,吴汝纳乘机诉冤。宣宗令御史台复审此案。十二月,御史台奏,据崔元藻所列吴湘冤状,如吴汝纳之言。于是,再贬李德裕为潮州(今属广东)司马。
 大中二年(848),李德裕自洛阳水路经江、淮赴潮州,当船行至汨罗江时,想到屈原对楚怀王赤胆忠心,却因谗言被流放,怀恨投汨罗江而死。他吊古怀今,无限伤感。当即赋《汨罗》诗一首,以寄托情怀。诗云:


 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汩罗人。
 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当年冬天,李德裕到达潮州。但刚刚落脚,朝廷又来敕旨,贬他为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消息传开,当年被他奖拔的孤寒士人一片悲愤,“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表达了他们对李德裕的怀念之情。
 大中三年(849)正月,李德裕从潮州抵达崖州。他心情忧郁,独自一人登上崖州郡城,举目四望,只见青山环绕,一片荒凉,不由得触景伤神。又想到自己远离朝廷,心情怆然,于是又作诗一首: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拟欲留人在,百匝千遭绕郡城。


 表达了他思念京城的心情。李德裕在崖州度过了近一年的时间,同年十二月,便在抑郁中死去,终年63岁。
 李德裕去世后,暂葬于崖州。一次,宣宗从延资库(备边库)路过,看见钱帛堆积如山,便问左右道: “是谁建立此库?”左右回答: “宰相李德裕执政时,以天下每年度支备用余额贮存在这里,自此以后,边防有急,而支备不乏,全倚赖于此库。”宣宗听后,有感于李德裕的边功及设置边库的策略,颇生恻隐之心,便下诏准许李德裕归葬乡里。大中六年(852),李德裕及其子女的六具灵柩在儿子李烨的护送下北归洛阳,行至江陵(今属湖北)时,西川节度使柳仲郢派李商隐前往吊祭,李商隐赋《无题》诗一首: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懿宗即位以后,咸通元年(860)九月,右拾遗刘邺上言道: “李德裕父子为相,名声显耀,功绩卓著。自从贬逐以来,血属将尽,生涯已空,陛下宜赐哀闵,赠以一官。”于是,懿宗下诏恢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的官爵,并赠官左仆射。
 李德裕生前著述丰富。后人郑亚将他在会昌年间起草的册名、典诰、奏议、碑赞、军机羽檄加以整理,综合在一起,共计20卷,题名为《会昌一品制集》,并亲自写了序言。后来,又汇总他的诗、赋、表状、论,编为别集10卷,外集四卷,合称《李文饶文集》(或《李卫公文集》),流传至今。此外,还有记载遗闻旧事的《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等。
 传说李德裕被贬崖州后,和当地一位黎族姑娘结婚,留下了他的后代。现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有许多姓李的黎族同胞,他们自称是李德裕的后裔。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287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