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载漪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载漪历史评价_载漪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75 评论:0


 载漪(1856—1922),清末贵族,是道光皇帝的孙子,惇亲王奕的儿子。年幼时出嗣为瑞亲王奕志的继承人,世袭贝勒之位。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慈禧太后60岁大寿,宫廷嫔妃,宗室藩王,都得到晋封; 朝廷内外,文武大臣,受到加恩赏赐。载漪也被晋封为端郡王。因为他是瑞郡王的继承人,按照惯例本来是应当被封为“瑞郡王”,因为传达圣旨时弄错了,传达成“端郡王”,不便再改,于是便成了端郡王。载漪的夫人是承恩公桂祥之女,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皇帝21岁时,慈禧太后表面上把政权归还光绪,但实际上一切行政用人大权仍在慈禧太后手里。所以当时朝廷大臣有后党、帝党之分。载漪自然是属于慈禧太后一党的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时局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清政府腐败无能,更激起有志之士的改革激情。在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这便是有名的“戊戌变法”。这场变法是后党和帝党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操纵军政实权,发动政变,致使变法失败。慈禧太后早有废除光绪皇帝之心,由于恭亲王的反对未能得逞。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便把光绪皇帝囚禁在南海的瀛台。南海是大内的离宫,瀛台在海的中心,四面环水,其中一面架设有一座板桥,用来进出。慈禧太后把光绪帝送进瀛台后,亲自前往监视,安置妥当后才离开,随即将板桥撤去,断绝交通,又命亲信太监看守;对外则扬言皇帝生病,诏求天下名医诊治。实际上准备废掉光绪皇帝,另立新君。但遭到各国使臣的反对。于是采纳荣禄的建议,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以遮人耳目。当时,恭亲王溥伟、贝子溥伦都可以当选,只因载漪为太后党,奉旨调练虎神营卓有成效,平日深得太后欢心,所以才立他的儿子为大阿哥。这年溥儁才15岁,而且不爱读书,平时喜欢玩狗。有见识的人担心他不会有好结果。
 载漪自以为将作天子之父,正在暗自高兴,但听说各国阻挠,于是非常憎恨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报此仇。光绪二十五年(1899),人民群众因为不甘心忍受外国侵略,山东境内很多学习拳棒的人与外国传教士为仇,屡屡发生冲突,这便是著名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毓贤为山东巡抚时,并不禁止义和拳。后来发生了沂州教案,各国公使纷纷抗议,要求撤掉毓贤,换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剿灭义和拳。毓贤便写信给朝中权贵们,说: “义和拳皆义民,且有神技可用。今国势日衰,由于民志未伸,若再杀拳民,无异自剪羽翼。”载漪、刚毅等都深信他所说的,想利用义和拳而排斥外国人。此时义和拳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声势越来越大,载漪非常兴奋,企图利用义和拳的势力,达到废除光绪皇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的目的。载漪与庄王载勋,及大学士徐桐,都深信义和拳,大力怂恿慈禧太后,请求借义和拳之力来驱逐外国人。慈禧太后答应了,便命令协办大学士刚毅,军机大臣赵舒翘,出京招抚。刚毅回京复命说:“天降神兵义和拳,以灭洋人。请太后收集,编为团练。”太后于是密令招义和拳首领进入北京城,奖励他们的义勇,赏银2000两,以示慰劳。并下令将义和拳人众集合于北京,训练武艺,称之为义民,编为义和团,由载漪、载勋分别统领。载漪屡次带领义和团首领进宫表演技艺,深得太后欢心。载漪的哥哥载濂,弟弟载澜,也都借着载漪的缘故,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当时,载漪掌管虎神营兵旅,载勋为步兵统领,从此义和团与清兵联合。甘肃提督董福祥是刚毅的亲信,刚毅在太后面前极力保举他。不久,董福祥率领甘军进京,一起烧教堂,杀教民,毁铁路,拆电线。至此,义和团排外运动发展的轰轰烈烈,势不可挡。
 当时总理衙门廖寿恒等态度不明,慈禧太后很不高兴。这年五月便让载漪接管总理衙门,兼管虎神营,从此外交、兵权全在他掌握之中。然而各国公使对此非常不满,纷纷照会清政府,表示不予承认。载漪怀恨在心。
 有一次,日本使馆卫兵由天津来北京,日本使馆书记官衫山彬坐着红拖帷车出城迎接。途中碰上甘军,甘军问道: “什么人?”答道: “日本使馆书记官。”甘军斥责道: “小小书记官,也敢坐这四品以上官员才能乘坐的红拖帷车?”说着伸手揪住书记官的耳朵拉下车来,一刀捅死了。事后载漪见了董福祥,伸出大拇指称赞他说: “你真是条好汉!”载漪依仗义和团和董福祥的势力愈发嚣张、蛮横,不可一世,对光绪皇帝时常出言不逊,就连慈禧太后也让他三分。
 慈禧太后通知各国使臣到总理衙门议事,载漪令所部虎神营埋伏在道路两旁,想来个突然袭击。各国公使闻听风声,不敢前来。只有德国公使克林德带护兵前来应约。一行人来到总理衙门前,见有一队武卫军迎接,克林德以为是埋伏,便抠动手枪扳机。武卫军见对方朝自己射击,连忙开枪还击,克林德被当场击毙。随后而来的英国武官带卫兵上前援助,也被武卫军击伤。闻声而至的德国兵抢出克林德的尸体,然后纵火焚烧了总理衙门。
 编修王龙文三次上书,让载漪代奏策中说: “攻东交民巷,尽杀使臣,上策也; 废除旧约,令洋人就我范围,中策也; 若始战终和,而与口含玉璧进棺材有何不同?”载漪得书大喜,说: “这真是公论啊!”于是极力主张围攻东郊民巷使馆。
 


 由于枪杀外国使臣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各国兵舰驶进我国港口,以开战威胁朝廷,惩办凶手,消灭义和团。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大学士六部九卿商量对策。载漪等人倡议用兵包围各国使馆,各位大臣相顾无言。吏部侍郎许景澄首先发言说: “中国与外国建交十几年,民众与教会的纠纷哪年没有,不过是赔偿罢了。如果围攻外国使馆,必定会招来各国出兵联合进攻我们,我们怎么能抵御?主张围攻使馆者,将置祖宗社稷大众生灵于何地?”太常寺卿袁昶也极力反对宣战,说义和团不可仗恃,不能与外国绝交; 杀害使臣,违背国际公法。太后闻听此言非常生气,恼怒地看着他们。太常少卿张亨激动地用夹杂着福建方言的口音力陈要剿灭义和拳。太后因没听懂,也就置之不论了。仓场侍郎长萃大声说: “义和拳是义民。臣从通州来,如果没有义和拳通州就保不住了。”载漪、载濂听了,连说长萃说得是,人心不可失。光绪皇帝忧心忡忡地说:“人心哪里靠得住?只能添乱罢了。士大夫都喜欢谈兵,朝鲜战争时,朝廷议论争着主战,结果是大败一场。现在各国的力量,比当时的日本强大十倍。如果宣战,丝毫得胜的希望都没有。”载漪狂妄地说: “甘军董福祥英勇善战,剿灭回族叛乱大建功勋,对付洋鬼子更不在话下。”“董福祥为人骄横、难以驾驭。况且各国兵精器利,不是回部可比的。”光绪皇帝一针见血的指出。光绪自从被囚禁以来很少说话,这次却激烈地发言反对,大概是担心如果真的打起来,大清国非灭亡不可。最后发言的侍讲朱祖谋说: “董福祥是个无赖,万万不可用他。”太后一听厉声问道: “你说董福祥不能用,那么可用谁呢?”“假若一定要任命将军,袁世凯还可以。拳匪乱民决不能用。”朱祖谋回答。载漪一听,气急败坏,大声斥责。光绪皇帝也不再说话了,群臣都退出。载漪与刚毅联合奏本,说: “义和团可以依靠,他们的法术很神奇。雪耻强国在此一举。”
 到了晚上,慈禧再次召集大学士六部九卿开会,希望他们能说服光绪皇帝同意对外国宣战。
 光绪说: “我国目前国力单薄,兵力不足,用乱民侥幸求胜,怎能靠得住呢?”
 载漪说: “义民发愤保卫国家,如果不因此而任用他们,反而把他们看成是暴乱之民,而杀戮他们,岂不是失去民心,又怎么能保卫国家呢?”
 光绪说: “乱民是乌合之众,各国兵精器利,乱民怎么能抵挡得住?这不是拿民众的生命当儿戏吗?”
 太后担心载漪理屈词穷,想让平素深得太后喜欢的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立山帮载漪说几句,便问立山: “说说你的看法?”不料立山却说: “拳民没什么,他们的法术也没什么特效。”
 载漪气愤地说: “用的是他们的忠心! 谁问他们的法术! 立山一定里通外国,才敢在朝廷辩论。我请求让立山退洋鬼子。洋鬼子一定听他的。”
 立山一听也急了,说道: “首先主张宣战的是载漪,他才应当前去退敌,臣是主和的,平时又不熟悉洋人的事情,恐怕不能胜任。”
 载漪诋毁立山是汉奸,两人吵起来,太后两下劝开,随后派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及立山,到各国使馆,告诉他们不要调军队来,不然就断绝外交关系。
 第二天又召开御前会议,载漪等请求围攻使馆,太后赞同。联元说: “不能这么干,如果使臣保不住,以后洋鬼子攻进城来,将鸡犬难留!”载漪大怒,斥责联元刚从使馆回来,说这话一定是被洋鬼子收买了,罪该杀头。太后一听也火了,下令立即将联元斩首。左右大臣忙跪下求情,这才免得一死。大学士王文韶说: “中国自从甲午战争以来,财尽兵单。今天与各国宣战,众寡强弱,显而易见。其后果不堪设想,恳请太后三思。”慈禧太后正一肚子恼火,闻听此言,拍案而起,大骂道: “你这些陈词滥调我早听腻了! 你是在替洋人说话吗?”一旁的光绪皇帝见此情景,知道事已至此,已无挽回的余地,抓着身旁许景澄的手,痛心地说: “一个人死了不可惜,可是一个国家就不同了!”说着眼泪夺眶而出。许景澄拉着皇上的衣襟放声痛哭起来。太后怒斥道: “许景澄无礼!”随即罢朝。慈禧太后已决意主战,载漪、载濂、刚毅、徐桐、崇绮、启秀、赵舒翘等竭力支持。于是这年五月二十五日下诏,对外宣战。
 载漪命令义和团焚烧顺治门法国教堂,围攻东郊民巷各国使馆; 命令董福祥的甘军纵火翰林院,以使大火蔓延到使馆。城内炮声日夜不绝。载漪还假传圣旨召集各省义和团助战。光在房顶上呐喊助威的就有好几万人,声震天地。各大使馆都是钢筋水泥建筑,洋人坚守不出。仗打了一个多月也没能攻下,死伤人数超过1000。载漪在太后面前为义和拳论功行赏,有数十人封了爵位。而载漪更是耀武扬威,每次出入,好几百人骑马前后护从。对公卿大臣随便呵斥,也没有谁敢跟他计较。许景澄、袁昶因三次联名上书,要求消灭义和团,被载漪等以袒护洋人罪处斩; 徐用仪、立山、联元等也因屡次跟他作对而被杀头; 载漪还要除掉请求太后不要围攻使馆的朱祖谋,但由于联军攻陷京城,而未及行动。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八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紫禁城也整天遭到炮火轰击,皇宫中的人纷纷出逃。光绪皇帝找来冠带朝服,想亲自到使馆去讲和,被慈禧太后制止。光绪说: “他们军法文明,朕此去不会有什么危险,可以跟他们拟定议和条款。”太后不以为然,认为他在发疯。慈禧太后也万万没有料到结果会是这样,她见大势已去,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恨恨地对身边侍从说了句: “没想到结果反被皇上耻笑!”便哭泣着徒步逃出了她可以独断专行、盛气凌人,可以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可以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紫禁城。
 随同太后出逃的,除皇上、皇后外,还有大阿哥、载漪、载勋及刚毅等数人而已。其他皇妃宫人都丢下不管。就连光绪最爱的妃子珍妃,因为是太后所恨,在临行前,被太后命人把她投进井里而死。
 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颐和园等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金银珠宝,拿得动的拿,拿不动的就毁。京城的妇女因怕受到洋人奸污而自尽的无数。北京城内一片火光。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倾刻变成一片废墟,狐狸昼出,如行墟墓之间。
 慈禧太后、载漪等一行人,自早晨从西直门逃出京城,直到晚上在贯市停下,已是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当地群众闻讯后连忙拿来豆子、干粮等农家饭,还有人拿来了刚洗过的被单。从紫禁城逃出来的这一行人,也顾不得许多,用手捧着吃了干粮,又找了些干草垫在被单下,和衣而卧。老百姓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心目中庄严尊贵的皇上大人,竟是这副模样来到他们面前。
 第三天到达怀来县,才有军机大臣和其他几个王公大臣赶来。又走了四天,来到宣化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向各国赔礼道歉。后又从宣化出发,八月到了太原。光绪皇帝召见载漪、刚毅,列数其罪行,训斥一番,要判罪正法。太后坚决不答应,刚毅赶紧跪地磕头。这时大臣王文韶进来,太后便说:“王文韶是老臣,经历事多,也是皇上所信任的,你问他这事该如何办?”王文韶明白太后的意思,便婉转地进行劝解。光绪退朝,愤恨不已。载漪、刚毅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不久刚毅便悔恨而死。
 慈禧太后闻听洋兵将要追来,很是恐慌。这时江苏巡抚鹿传霖带兵前来护驾。见到太后说: “太原不可久居。西安险固,地处偏僻,洋兵不容易到。”于是太后决定到西安去。光绪愤慨地说: “我们能去,洋兵怎么就不能去?就是跑到四川去也没用! 太后年纪大了,适宜暂避西安。朕打算单独回京。否则,追兵不解除,跑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太后等人相顾失色,但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就无话可说了。
 第二天一早便向西安出发了。九月到达西安,临时政府就设在巡抚衙门。
 


 慈禧太后出逃时,曾命庆亲王奕劻留守京城,和德、奥、比、西、葡、法、英、美、荷、俄、日等十一国议和。各国要求非李鸿章来议和不可。于是八月朝廷下诏,命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联军提出议和的前提是要求“加重惩治罪魁”,自端王载漪以下共数十人。李鸿章连忙电告当时正在太原的朝廷。太后不得已答应严惩载漪等人,将载漪革职,交宗人府圈禁。联军认为对载漪等人惩治太轻,要求再加重办。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联军第三次要求加重治罪。太后无奈,只好依着外国人的要求。将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都定为斩监候罪名,由清廷加恩免其一死,发配到最边远的新疆,永远监禁,不得减免。庄亲王载勋、刑部尚书赵舒翘,都定为赐令自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虽然已死,也追夺原官,即行革职。甘军首领甘肃提督董福祥因为带兵,清廷未敢加罪,只定革职查办,令还甘肃原籍。载漪自知罪重,估计要被杀头,现在幸免一死,喜出望外。私下问左右的人: “大阿哥有罪吗?”回答说: “没听说。”载漪说:“这事本和他没有关系,应当免受连累。”
 载漪担心洋人再要求加罪将他就地正法。便当天起解,兼程前往发配地新疆。而在西安的大阿哥则一点也不见长进,整天带着几个太监逛戏院。父亲被发配新疆,他一点也不知道难过。不久便被斥退出宫。后来回到北京,在家闲住。载漪的家眷都随着到了发配之地。
 清王朝灭亡时,甘肃独立,载漪举家迁到兰州,穷困潦倒,不能自存,1922年,载漪死,享年66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84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