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元和中兴是唐朝中后期政治波谷的一个峰巅,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唐宪宗皇帝的自身因素以外,还与裴度等几位主要宰相密切相关。
裴度,字中立,祖籍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代宗广德二年(764),裴度降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裴有邻担任过濮阳(今属河南)县令,父亲裴溆也曾任河南府渑池(今属河南)丞。裴度自幼苦读诗书,26岁那年考中进士,并被授为河阴县(今河南桃花峪)县尉,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裴度怀着新官上任的热情在河阴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创出一点名堂,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他看不惯官场上结党营私、溜须拍马的丑恶行径,密奏德宗皇帝,指责权贵们为非作歹,欺上瞒下。德宗认为他狂妄自大,将其降职为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功曹参军事。武元衡担任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期间提升他为书记官。宪宗登基后又被召回朝廷任起居舍人。由于工作上的频繁接触,裴度博得了宪宗皇帝的青睐,提拔他为司封员外郎,并授权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元和七年(812),魏博镇(今河北大名)节度使田季安病死身亡,其子田怀谏年仅11岁,不能主持军务。部众们拥立小将田兴为留后,田兴得到朝廷封任后表示绝对服从管辖,交纳租赋。唐宪宗派裴度前去传旨慰抚。田兴知道裴度是皇上的心腹人物,一直出迎到郊外,陪同他巡视辖区各州,宣布朝廷的封赏。裴度的确没有辜负宪宗的重望,以其才能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回朝后荣升中书舍人。
元和九年(814)十月,裴度升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纠举官吏枉法犯罪之事。当时宣徽院内设有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和狗坊,喂养一些珍奇鸟兽供皇帝观赏。五坊小使每年秋天都外出捕捉鸟雀,所到之处官民百姓必须盛情款待,多给钱财,稍不如意则横加刁难。他们有时把网架到井上,不许民户打水; 有时群聚酒店暴饮而分文不给,甚至临走时还留下一筐用来做为捕捉鸟雀诱饵的蛇,命令主人精心喂养。所以老百姓把他们看成是强盗一般,闻而生畏。元和初年虽然几次整顿,但始终没有杜绝这种现象。下邽县(今陕西渭南)县令裴寰是位刚正不阿的官吏,对五坊小使的胡作非为恨之入骨。小使们来到下邽,除了公馆之外没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遂结伙构陷裴寰谩骂皇上,宪宗闻听后大怒,下令把裴寰逮捕入狱,准备以大不敬的罪名将其处决。宰相武元衡等人以理开导皇上,未见成效。裴度在延英殿为裴寰鸣冤。宪宗更加气愤地说: “照你那么说,裴寰无罪就处决五坊小使!”裴度又说:“按罪责是应该如陛下所说,但裴寰做为县令,爱民如子,是个好官,即便是有过不当言论也不能轻易处决。”宪宗总算消了气,第二天下令释放了裴寰。
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元济背叛朝廷,朝廷派去讨伐的官军很长时间没有取得进展。宪宗派御史中丞裴度前去慰问将士,视察战局。他回来后向宪宗提出了一整套进军方案,颇有价值。宪宗问他诸位将领的才能怎样,他说李光颜智勇双全,定能取胜。没隔几天,李光颜果然在时曲(今河南漯河)大破贼军,宪宗非常钦佩他的眼力,令他兼任尚书刑部侍郎。
王承宗和李师道曾经多方为吴元济游说求情均遭拒绝,遂派刺客暗杀了宰相武元衡,又派人行刺裴度。那天凌晨,裴度骑马刚刚走出通化里大门,背后冷不防冲出一位刺客,对准他连刺三剑,第一剑刺断了马靴带,第二剑刺在后背上,力气不大,只是戳穿了内衣,第三剑轻微地伤了脑袋,幸亏他戴着一顶皮帽,否则,恐怕性命难保。裴度慌忙坠落下马,刺客紧追上来, 裴度的私人警卫王义抓住刺客连呼“救命——来人哪!”刺客勉强挣脱,一剑砍断了王义的手。这时裴度已经滚落路旁的深沟中,刺客以为他已经毙命,迅即逃跑。裴度侥幸地存活下来。
这两起谋杀事件在京城内造成了一种恐怖气氛,有人建议罢免裴度以安顿王承宗和李师道。唐宪宗大发雷霆,说: “裴度大难不死这是天意,如果罢免了他岂不是正合贼意,朕偏要重用他来对付逆臣!”于是派卫兵把守裴府,让裴度安心养伤。恢复健康后,宪宗立即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荣升宰相尊位。从此,他怀着对藩镇的满腔怒火致力于削藩除奸,中兴李唐的宏伟大业。
二
裴度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顶着社会各界舆论的巨大压力走马上任,其使命是相当明确的。当时藩镇气焰嚣张,朝廷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对待藩镇,这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裴度深刻领会宪宗皇帝的本意,制定强硬政策打击藩镇,使国人又坚定了削藩的信念。
元和十一年(816)六月,受朝廷之命带兵讨伐吴元济的唐邓(今河南泌阳、邓县)节度使高霞寓在铁城又遭惨败,有几位大臣和宰相揣测皇帝恐怕已经厌战,请求停止用兵,对藩镇适当让步,尤其是翰林学士钱徽和萧俛等人言辞更为激烈。唯有裴度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 “藩镇是朝廷的一块心腹大患,对他们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天下纷纷效仿,国家岂能安宁?”他还主动请求亲自到前线督战。唐宪宗也明确表示了决战到底的决心,单独询问裴度: “爱卿果真想去?”他立即跪伏在地,流着泪说: “臣与叛贼不共戴天,誓死效力! ”宪宗也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册封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对藩镇全面宣战。
裴度任命韩弘为淮西行营都统,以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太子右庶子韩愈为行军司马,司勋员外郎李正封、都官员外郎冯宿、礼部员外郎李宗闵等为幕僚。组阁完毕,裴度主动向宪宗表示誓战到底的决心,他说: “藩镇割据使皇上担心,臣下受辱。小臣这次请命出征就是要和叛贼决一死战。如果能顺利平定叛乱,小臣会按期回来向陛下祝福,否则决不生还。”唐宪宗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亲自到通化门为其送行,并赐给他通天御带,又从神策军中拨给他300名骑兵做护卫。裴度也洒泪辞别。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虽然名为宣慰使,实际上就是行军元帅。
元和十二年(817)农历八月三日,裴度率领随行人员奔赴淮西,他决定把指挥部设在郾城(今属河南)。
在他东行途中,淮西行营大将李光颜和乌重胤对监军梁守谦说: “如果等裴度到来之后再消灭叛贼,那么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还不如现在马上出战,抢先立功。”他们于当月六日出击贾店(今河南漯河),结果徒劳无功且损失惨重。二十七日那天,裴度一行顺利抵达郾城。他不顾旅途劳顿,外出巡视军营,代表皇帝慰问诸军。将士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他又详细地分析了以前军队屡次失利的原因,认为部队作战时由中使掌握战局弊端很多,主将根本不能根据战局的变化灵活指挥,打了胜仗则归功于中使,战败则埋怨将帅。裴度奏请皇上撤消了中使,把指挥权交给将领,军营上下皆大欢喜。然后他又着手整顿军纪,强调军法,统一指挥全军。从此,百战不败。他又派使者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规劝吴元济投降。吴元济写给他一封信,称里面有投降的条件,但他没有上当。十月正是隆冬季节,寒气逼人。十一日夜里,天阴得伸手不见五指,唐邓节度使李愬率军趁黑夜偷袭蔡州。午夜,天又下起了大雪,李愬督军行程70多里抵达州城悬瓠城。
30多年来,官军从未到达蔡州城下,所以那里的守兵没有半点警惕。李愬悄悄派人越墙入城,杀死门卒,打开城门,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活捉了吴元济。第二天,裴度进城宣布了一些宽大政策,城内兵民百姓喜笑颜开。过去吴元济曾经立下一些灭绝人性的规矩: 禁止人们在道路上私自交谈,严禁夜晚点灯,甚至喝酒也按军法论处,搞得人心惶惶。而今裴度废除一切严刑竣法,淮西百姓无不感恩戴德。裴度挂帅仅两个月便大功告成。
裴度满怀着胜利的喜悦打点行装,准备回朝廷面见皇帝,他决定留宣慰副使马总为彰义军留后,暂时镇守蔡州。他走到郾城时遇到宪宗派来诛杀叛军将领的监军梁守谦,得知有人诬告他劫留了吴元济的美女珍宝,引起了皇帝的疑心。他又陪同梁守谦一起返回蔡州,倡议量罪加刑,防止无情杀戮会引起新的不安。但梁守谦坚持要不折不扣地按圣旨办事。裴度无奈只好径直进京请皇帝收回成命,从而保全了许多人的生命,稳定了军心。唐宪宗龙心大悦,正式下诏加封裴度为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赐勋上柱国,册封为晋国公,食邑3000户,宰相之职不变。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叛乱被讨平之后,唐宪宗准备设内宴酬谢李光颜等功臣,下诏让六军使修缮麟德殿东侧的大厅。可是经费不足,军使张奉国只好个人出资补贴。裴度觉得这样做很不得体,追问宪宗: “陛下修建厅堂属于将作监的事,怎么能让功臣个人破费呢?”唐宪宗无言以对。
裴度征服淮西的消息对其他藩镇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坐卧不安,害怕遭受吴元济同样的下场。裴度早已看穿了这点,派说客前去规劝王承宗弃恶从善,听从朝廷管辖,使河北中部地区和平归顺。剩下的淄青镇(今山东青州)节度使李师道狗急跳墙,宪宗下诏命宣武军、义成军、武宁军和横河军与魏博节度使田兴联合征讨。田兴奏请皇上从黎阳关(今河南浚县)东渡黄河,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会师并进。宪宗召集宰相和大臣们讨论这一战略的可行性,人们普遍认为出征打仗就应该听从将领的,朝廷不必干涉。但裴度反对这一观点,他说: “魏博军不同于其他各道,他们过河后毫无退路,不管形势有利无利,都只能进击。况且从黎阳渡河即便到了滑州(今河南滑县),还没有深入敌境,反而受到敌人的更大威胁,白白耗费粮饷。一旦田兴和李光颜互相猜疑,产生隔阂,后果将不堪设想。臣以为在河南强攻不如先巩固河北,等霜降后黄河水位下降从杨刘(今山东平阴)渡河,直达郓州(今山东东平),屯军阳谷(今属山东),占据有利地位才能取胜。”唐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顺利消灭了李师道。
裴度为唐宪宗削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忠于皇帝,发现问题及时禀报。大商人张陟欠五坊使杨朝汶一部分高利贷利息,害怕逼债而躲藏起来。杨朝汶查封了张陟家,发现一个帐簿,上面记载着卢载初欠张负钱款,据说是前任西川节度使卢坦的手迹。杨朝汶就派人去抓卢坦家人,卢坦的儿子不敢申辨,被逼无耐出钱偿还了这笔利息钱。后来经过验证才知道欠条是退职的郑滑节度使卢群的手迹。卢坦的儿子知道上当受骗,向杨朝汶辨理要钱,杨朝汶却说: “钱交给我就别想再拿回去。”御史中丞萧俛和谏官都上疏为卢坦的儿子打抱不平,可又对杨朝汶无可奈何。裴度得知后,与宰相崔群一块儿到延英殿奏请皇上依法制裁杨朝汶。宪宗说: “这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你们不必费心,朕自会裁决。”裴度说: “用兵打仗倒是小事,只是局部利益,可是五坊使作恶多端,败坏了皇帝的龙威,损害了朝廷的形象,这是必须处理的大事。”宪宗很不高兴,过后才醒悟过来,公开处决了杨朝汶。
裴度这种不畏权贵、耿直倔犟的性格遭到了一些人的仇视。程异和皇甫镈是两个比较奸诈的人物,他们主管国库税收期间,多次出钱给皇帝修建大型工程,朝廷讨伐吴元济的时候军费供应也很及时,宪宗准备提升二人为宰相。裴度坚决反对,他说: “程异和皇甫镈都是管理钱财的小官,根本不是宰相的材料。如果陛下为眼前小利提拔他们当宰相,天下人会叫骂不止,这将会影响皇帝的声誉,望陛下三思。”唐宪宗拒绝了他的请求,裴度仍不灰心,三次劝谏,并请求皇上罢免自己的相位,可惜都没有得到采纳。从此,裴度同程异、皇甫镈之间结下怨蒂,并屡次遭到陷害。宪宗不辨真相,于元和十四年(819)降低了裴度的职务,挂职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太原(今属山西)府尹兼北都留守、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裴度感慨万端,怀着沉闷的心情前往太原任职,踏上了他仕途生涯的新的历程。
三
裴度离开京城仅半年时光,唐宪宗即被宦官陈弘志所杀。新继位的唐穆宗并没有及时召回这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而是陶醉于声乐歌舞之中。辅政的宰相如段文昌、杜元颖之流也都是一些平庸之辈。国家的政治气氛急转直下,社会上又重新出现了不安定的因素。长庆元年(821)秋天,幽州(今北京西南)节度使张弘靖被卢龙军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私自囚禁扣压,成德军(今河北石家庄)节度使田弘正被其部将王廷凑杀害,朝廷派出李光颜、乌重胤等名将带领十多万兵力前去征讨,结果毫无战绩可言。在这种情况下,穆宗皇帝总算想到了裴度,任命他为镇州(今河北正定)四面行营招讨使,挂帅讨贼。裴度果然宝刀不老,出征后过关斩将,每战必胜。唐穆宗非常高兴,接连不断地派使者到前线表彰他的功绩,并晋升他为检校司空,兼任押北山(关中平原以北的诸多山脉)诸蕃使,仍虚挂着宰相的头衔。
裴度的名望再次轰动朝廷,引起了几位权贵的不安。翰林学士元稹勾结大宦官魏弘简想谋取相位,害怕裴度重新返政,经常扣压他的奏折。裴度气愤至极,在军中直接上书穆宗皇帝,强烈遣责元稹和魏弘简狼狈为奸、构陷忠良的行为,言辞十分激烈。唐穆宗虽然不太高兴,但是迫于外界压力,只好罢免了元稹翰林学士的身份,改任魏弘简为弓箭库使。但是穆宗对元稹的宠幸并没有减弱,几天后正式任命元稹为宰相,并且免除了裴度的兵权,任命他为东都留守,宰相官衔依然如故。谏官和大臣们纷纷上表,建议皇上不能轻易没收裴度的兵权,以免动摇军心。穆宗见众望所归,下诏召见裴度进京。长庆二年(822)三月,裴度抵达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朝见皇帝,他悲喜交加,泪流不止,向穆宗陈述了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对朝政的见解。唐穆宗深受感动,没想到裴度是一个难得的将相之材,根本不象以前听说得那样。第二天,正式任命裴度为扬州(今属江苏)大都督府长史,兼任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并进阶为光禄大夫。
昭义军(今山西长治)监军刘承偕是穆宗皇帝的宠臣,在军队中时常欺凌节度使刘悟,将士们群情激愤,将刘承偕抓起来准备杀头,被刘悟制止,遂把刘承偕关押起来而未上奏。这么大的事情显然瞒不过朝廷,穆宗向裴度征求意见,他借口地方大臣不适合议论军国大事而推辞不答。穆宗说: “刘悟实在不知好歹,朕封他为仆射,还赐给他五万匹绢,可他不想立功报恩反而绑束监军,罪大恶极,朕岂能容他?”说完非要听听裴度的意见不可。裴度回答说: “刘承偕在昭义军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小臣一清二楚。前几天刘悟在行营中曾经给我看过一份有关材料,被宦官赵弘亮抢去,声称要奏报皇上,不知起奏了没有?”穆宗说: “朕根本不知道。刘悟为什么不奏明此事,难道还怕朕处理不了吗?”裴度辩解着说: “刘悟是个武将,不太懂大臣的规矩。依小臣愚见,刘悟即便上奏了,皇上也未必就能处置。今天的局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臣等如此劝谏,陛下还不肯决断,刘悟的片言只语怎能打动皇上?”穆宗又说: “那些事我们就不提了,你只讲讲现在该怎样处置?”裴度未加思索,开口便说: “陛下想要大臣忠义守节,唯一的办法就是下一道诏书,承认用使不当,刘承偕败坏了军法,下令让刘悟召集三军当众把刘承偕斩首示众。这样才能天下信服,奸贼惧怕,国家安宁。否则,哪怕是给刘悟加官进爵,赏赐金银财宝也无济于事。”穆宗沉默了一会说: “不是朕舍不得刘承偕,只因为他是太后的养子,现在被关押一事太后还不知道,你们看能不能再换其他方式处罚?”裴度和王播说: “陛下可以下诏把他流放到条件恶劣的边远地区,他必定私下逃回,即维护了法度的尊严,又成全了太后的心意。”穆宗遂照计实施,刘承偕果然又回到朝廷。
徐州(今属江苏)节度副使王智兴从河北行营率军归队后,强行赶跑了节度使崔群,自称留后。朝廷闻讯后惊骇不已,穆宗立即下诏,委任裴度以宰相的身份重新出面主持政务,而以宰相王播接替他在淮南的职务。而裴度的死敌兵部尚书李逢吉和大宦官魏弘简、刘承偕等在朝廷中都很有势力,他们互相勾结陷害裴度。裴度郁郁不得实权,后被罢为左仆射,而李逢吉则洋洋自得地取代了裴度的宰相之位。从此,他们一再捏造谣言污辱裴度的人格,直至把他排挤出朝廷,出任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且取消了他宰相的官衔。
一般说来,朝廷正常罢免一位宰相倒也无关宏旨,可是裴度被排挤出朝廷则表明了一种政治气氛。唐敬宗登基之后,国家发生了几件令人不安的事情,感到宰相很不得力。翰林学士韦处厚趁机上书,指出先帝罢免裴度的相职是一大损失。敬宗对裴度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天便给他补加了宰相的官衔,且经常派宦官前去探望他,要他做好回朝廷任职的准备。现任宰相李逢吉之流百般阻挠,设法诬陷裴度,编造歌谣说:“非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非衣”即“裴”字,“腹”即肚子,借喻“度”,“天口”指裴度曾经灭掉吴元济,但却被驱逐出去,意思是讲裴度被驱逐纯属天意,不该把他召回来。唐敬宗虽然年龄不大,但能明辨是非,对裴度深信不疑。敬宗准备游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大臣们纷纷劝阻,敬宗非常气愤地说: “朕意已定,随从人员都自备粮米,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并派度支员外郎卢贞到东都检查行宫等设施。这期间正好裴度从兴元(今陕西汉中)返回朝廷,到延英殿拜见皇帝。敬宗谈到了巡幸之事,裴度说: “当初国家修建两个都城,有很大成份就是为了巡幸之用。但是肃宗以后基本上停止了这项盛大之举。现在东都的许多设施都已经荒废了,应当先派人修复,等一年半后皇上再去视察也不为迟。”唐敬宗听得高兴,停止了东都之行。
裴度在唐敬宗的心目中颇有地位,他的建议绝大多数都能得到采纳。幽州节度使朱克融私自扣压了朝廷派去的赐春衣使杨文端,要挟朝廷增发30万匹布绢做军衣。敬宗询问裴度该如何答复,他全面分析了缘由,提醒皇上不能让步,取得了预想的结果。唐敬宗年轻气盛,遇事喜好自作主张,很少召见群臣议事。裴度认为这种做法比较危险,他说: “过去皇帝每月大约视朝六七次,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励精图治,不敢放肆。最近两个月,陛下很少去延英殿召见群臣议政,外界有一些议论。臣以为陛下应广开言路,增加听政次数,这样不但可以监督大臣,而且对龙体大有好处。《道书》上讲,春夏鸡叫时起床、秋冬日出时起床,能够益寿延年。现在陛下国务繁忙,日理万机,非常劳苦。天气又是这般炎热,陛下完全可以在清晨召见宰相和文臣武将,不必等到上午九、十点钟。”敬宗接受了裴度的建议,增加了听政次数,并让他判度支,主管国家的财政税收。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年仅18岁的唐敬宗被大宦官刘克明等谋杀,裴度与几位忠臣定计除掉了刘克明,拥立唐敬宗的二弟汪王李昂为皇帝,是为唐文宗。裴度因功被加封为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过去原有的官衔不变。
在其职就要谋其政。沧景(今河北沧县)节度使李全略死后,其子李同捷窃取兵权,准备强行继袭父位。裴度奏请用兵诛伐,经一年时间总算平定了叛乱。也许是感到政事分工不合理或者体力不支,他上书指出调兵遣将并不是宰相份内的事,应该归各主管部门办理。文宗下诏照办,且赐给他食邑300户。
此时的裴度已经是六十六七岁的老人了,尽管头脑还不糊涂,但身体的各个部件就象一台老化的机器一样总出毛病。为了安度晚年,他上书请求辞官养老。唐文宗给予他特别的厚爱,专门派御医给他治病,每天还让宦官前去探望。大(太)和四年(830)六月,唐文宗特下一道诏书,表扬现任特进、守司徒、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食邑3000户、食实封3000户的裴度的丰功伟绩,不同意他辞官,但可以为他减轻一点负担,康复后每三五天去一趟中书省,过问一下国家的军政大事即可。裴度仍觉为难,上表辞谢,请求让位给干实务的贤能之士。九月,文宗批复他守司徒、兼门下侍中和襄州(今湖北襄樊)刺史,出任山南东道(今湖北、河南南部)节度观察使、临汉监(位于湖北襄樊)使,正式解除了相位。
裴度早先是位刚正不阿、年轻气盛的官员,屡次受到奸臣的排挤,吃过不少苦头。到了晚年,他也许是看透了人间的是非曲直,渐渐改变了自己。度支盐铁使王播经常慷国家之慨大量进贡,以求恩宠。裴度不再抨击而是与王播结好。他还引荐韦厚叔和南卓为补缺拾遗,在朝廷中安插亲信以备不测。他的这些做法遭到了新任宰相李宗闵和牛僧儒的唾弃,所以他才执意辞去相位,到襄阳任职。
裴度在襄阳期间仍能为民着想,其中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废除了临汉监牧,归还百姓田地400多顷,减轻了民众负担。大(太)和八年(834)三月,他又被调任东都留守,主持东都尚书省事。第二年九月进位中书令。甘露之变后宰相李训、王涯、贾癓、舒元舆等四位宰相被宦官仇士良杀害,准备株连亲属,裴度上书求情,保全了几十家人的性命。他反对宦官专权,但又无力扭转乾坤,只好抛开政事,自作逍遥。他在东都洛阳的集贤里修建寓所,花费大笔资金造假山,挖水池,修凉亭,建月桥,园林中奇花异草,院落间绿树成荫,鸟语缭绕,非常幽静、气派。他还在午桥创建别墅,种植上万株花木,有凉台和避暑的套间,取名叫绿野堂。他经常和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整天饮酒作诗,自寻乐趣。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慕名而来,聚集在他周围。唐文宗很关心裴度,每次有人从东都回来,都询问一下裴度的近况。
裴度年老体衰,腿脚不便,唐文宗有心把他调回朝廷,又担心他朝谒困难,就想借助他的名望稳定边陲。开成二年(827)五月,唐文宗加封裴度为太原(今属山西)尹、北都(今山西太原)留守和河东镇节度使。诏令下达后裴度反复推辞,不愿意再掌典兵权。唐文宗又派吏部郎中卢弘前来东都洛阳宣旨: “爱卿虽然身体欠佳,但精明强干,完全可以为朕镇守北方门户,以解边患之忧”,并催促裴度前去就任新职。他很不情愿,但又不敢抗旨,好在北疆暂时平静,不需大动干戈。只是易定(今河北易县、定县)节度使张璠死后,军中出现了一段小小的风波,将军们不向朝廷请示就想拥立张璠的儿子张元益为节度使,裴度派使者向他们讲清祸福,把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时的裴度已经老态龙钟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不断加重,根本不能决断政务。开成三年(838)冬天,他再次请求回东都洛阳养病,第二年正月获准还京,被拜为中书令,但他卧床不起,已经不能亲自拜谢了。唐文宗特下令有关部门按中书令之职发放俸禄,并派医生前往裴府诊治病症。文宗在曲江宴请群臣,大臣们纷纷赋诗对答,十分开心。但唐文宗念及裴度因病未来赴宴,特赠诗一首:
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并派人送去一封亲笔信,上面写道: “朕的诗集当中最希望有老爱卿对答的诗句,所以特意赐诗一首。现在爱卿身体欠佳,不能回赠,应该安心养病,等日后恢复健康再作答也不为迟。治病都需要哪些好药尽管说来,朕会全力满足于你。”开成四年(839)三月四日,使者刚进裴家,裴度就告别了人世,享年76岁。
唐文宗闻讯后十分悲痛,提起御笔写了一首诗放在裴度灵位前以示悼念。追赠他为太傅,谥号文忠,罢朝四天。指令京兆(今陕西西安)尹郑復主持丧事,一切费用均由朝廷承担。葬礼庄肃而隆重。裴度生前就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唐文宗对他未留下遗表感到奇怪,让家人查找,结果发现了尚未写完的草稿,其大意是担忧何日才能确立太子,丝毫没有提及个人家事。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追赠裴度为太师,宣宗大中元年(847)下诏迁裴度墓陪葬于宪宗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