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马燧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马燧历史评价_马燧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38 评论:0


 


 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其祖上本是右扶风(治今陕西西安)人氏,两汉之际也是关中豪门。其父马季龙,曾于开元九年(721)参加“知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科”的特科策试,并得高中。后官任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刺史及幽州(今北京)经略军使。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马燧对《孙吴兵法》之类的兵书十分喜欢,对用兵布阵之策,非常着迷。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九日,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造反。马燧在这个时候找到安禄山的范阳节度留后贾循,向他游说道: “安禄山负恩首乱,虽然攻陷洛阳,终当自取灭亡。您若是在范阳反正,诛其逆将向润客、牛廷阶等,这是后院一把火,安禄山西进又受阻于潼关,必遭腹背夹攻。束手就擒,指日可待。天下大定,您岂不是立了不世之功吗?”贾循被马燧说动了心,便与军中右虞侯程超密谋于范阳反正,但事机不秘,此事被安禄山得知。贾循被缢杀。事变发生后,马燧逃往城外的西山,并蒙山中一位隐士徐遇相救,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一个月后,他从小道秘密赶赴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投奔了在那里组织民众抗击安史叛军的颜真卿。河北抗战在史思明等叛军的猛攻下很快失败,颜真卿于至德元年(756)十月弃郡南下,平原郡城失守,马燧便逃匿于魏郡(今河北魏县附近)。此后数年,只是一介草民之身的马燧无门报国,唯得避乱当世。
 宝应年间(762—763),以唐肃宗为首的唐朝廷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组织着平叛的战斗,并取得了节节胜利。两京(长安、洛阳)收复后,形势已是十分乐观。这时,马燧得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举荐,被委任为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县尉。在任期间,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得到李抱玉的赏识。
 安史之乱平定后,朔方军节度使仆固怀恩叛乱,围攻太原(今属山西),马燧在李抱玉的委托下,劝说相州(今河南安阳)的薛嵩断绝了与仆固怀恩的联系,使其失掉一支强援,加速了仆固怀恩的溃败。马燧因功被授予左武卫兵曹参军。
 唐代宗时,马燧官位屡迁,后任郑州(今属河南)刺史。任职期间,马燧劝课农桑,督促耕耘,对境内户籍进行登记整理,又实行每年一税的课征办法,州内百姓深感便当。这种施政措施在安史之乱后,唐政府旧的税制紊乱无常、新的税制尚未确立之际,是有进步的变革意义的。自幼熟读兵法的马燧对临民理政也颇有作为。大历四年(769),马燧又出任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怀州,地处洛阳之北,这里久遭兵革,生灵涂炭,土地荒芜。马燧到任时,又恰逢大旱,禾苗枯死,一片荒凉。马燧面对此情此景,首先废止横征暴敛,对百姓大加抚慰,劝奖人心,鼓励百姓抢种庄稼,改善了境内状况,百姓因此得度此灾荒之年。
 后来,因为李抱玉移镇凤翔(今属陕西),节制河西、陇右、山南诸道防御吐蕃入犯,马燧又被李抱玉署奏为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陇州境西有安戎关、大震关、安夷关等要冲, 且有一通道宽200余步,上连峻山,与吐蕃隔山相接,吐蕃每次入犯,都必经此地。马燧赴任后,进行了实地巡视,根据各要冲关隘的地形险易进行布置,特别在敌人必经之路上立石种树作为障碍,又设二门,置栅门为盾牌进行防御,所有设施仅用8天即大功告成,有效地抵御了吐蕃骑兵的入寇。后随李抱玉入朝觐见,代宗皇帝闻知他的才能, 特地召见, 并授以商州(今陕西商县)刺史,兼御史中丞、水陆转运使。
 大历十年(775),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守军骚乱,镇将常休明被逐,朝廷只得调马燧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身份出任河阳三城使。马燧临危受命,当即赴任。从此,他也成了独当一面的统兵将领,这为他施展其出众的军事才干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
 


 大历十一年(776),汴州(今河南开封)军将李灵曜乘汴宋节度留后田神玉刚死、新任节度使李勉尚未到任之际,擅杀兵马使、濮州(今山东鄄城)刺史孟鉴,北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援. 拥兵作乱,欲效法河北藩镇自行割据,致使对地方军镇务存姑息的代宗皇帝也难以容忍,遂于当年八月下诏征伐。奉诏出兵的有河阳三城使马燧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滑亳永平军节度使李勉等。田承嗣派侄子田悦率兵增援李灵曜,李勉先被田悦挫败后,李忠臣为保存实力,烧掉营盘西窜,马燧劝他掉转马头,并请打头阵,李忠臣才勉强回攻田悦,与马燧合围汴州。马燧在城北、李忠臣在城南击败李灵曜大将张清,李灵曜选精兵8000组成“饿狼军”反扑,马燧独自率兵击破之,兵进浚仪(今河南开封西)。这时,田悦又率二万魏博精兵救援李灵曜,一路连败唐军,乘胜在距汴州仅30里的地方结阵而来。李忠臣会同诸军前来交战,又出师不利,只得向马燧求救。马燧率4000兵马出其不意攻击田悦,田悦招架不及,独自一人夺路而逃,李灵曜见大势已去,夜间突围,被唐军追杀。汴州平定后,马燧将战功推让于李忠臣,自己不但没有兵入汴州,反而率兵退守,还居河阳。朝廷加授李忠臣领汴州刺史,但李忠臣为人贪残暴戾,遇下寡恩,不久就被其部下李希烈逐出淮西。
 大历十四年(779)六月,马燧以检校工部尚书出任太原府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不久即任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今属山西)。他在太原期间,正值河东镇兵甲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之际,为此,他悉心致力于重建河东的军事建置,下令将原来旧属河东军系统的军官、士卒、牧马与杂役勤务人员数千人一律重新召集起来。他又补充了骑兵队伍,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训练,重又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骑兵。为了切实加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马燧在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上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马燧到任一年,已拥兵30000,在他精心训练教习之下,部队的攻防、进退等布兵列阵战术得到迅速提高,河东兵马成为一支较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建中二年(781),发生了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道四镇叛乱。已代田承嗣任魏博节度使的田悦率兵30000直扑邢州(今河北邢台)、临洺(今河北永年),在临洺城外筑土城将城内唐军围困,马燧奉诏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行营都知兵马使李晟合军救援临洺。
 马燧出兵之初,为了麻痹田悦,顺利向纵深进军,先派人给田悦送了一封书信,示之友好,田悦果然中计,认为马燧是害怕自己,在十一月马燧军至邯郸(今属河北)时,田悦派人前来联系,结果全被马燧斩首。马燧紧接着又派兵把田悦的一股机动兵马击败,田悦大将成炫之被射杀。田悦闻讯,十分恼火,只因他正全力围攻临洺,无法分身,便派其大将杨朝光率兵万人在临洺城南的双冈修筑了东西两处栅寨以抵御马燧。马燧丝毫不以为然,毅然率军在两栅寨之间扎下了营盘。他的果断与英勇令敌军胆怯,东栅敌人当夜奔往临洺同田悦汇合,不敢再与马燧正面交锋。马燧在第二天又占领了敌人遗弃的寨垒以存置辎重。
 这时候,田悦曾估计: 以杨朝光的兵力抵御马燧,必能坚持到他攻下临洺之后,到时,马燧已遭重创,再回头痛击,胜马燧有绝对把握。为了能让杨朝光拖住马燧,田悦又派了成德镇的5000救兵增援。在马燧向杨朝光的栅寨发动攻击时,田悦又派万人救援。马燧沉着分析形势,命令大将李自良、李奉国率骑兵与李晟的神策军在双冈阻击田悦,并下令说: “若让田悦援兵跨过双冈半步,定斩不饶! ”接着,马燧率大军直攻杨朝光的栅寨,马燧命令部队先推着燃烧的战车猛冲,将敌军的栅寨烧掉,战斗一直从早晨打到午后申时方才结束。敌将杨朝光被杀,斩敌5000余,俘虏800余人,彻底打破了田悦的如意算盘。5天后,马燧向临洺发起总攻,田悦倾全军迎战。马燧亲率精兵扼守各处要冲,与田悦经上百次较量,大败田悦,斩首万余级,生擒900人,缴获粮草30万斛,武器铠甲不计其数。田悦纠集残兵连夜逃跑,临洺、邢州之围遂告解除。马燧因功位进尚书右仆射。
 这次与田悦交战之前,马燧曾阵前誓师,在胜利后定以家财行赏三军,故而士卒皆人人奋勇决战。战后,马燧果将其全部家私拿出赏给了三军将士,唐德宗闻知,极为嘉赏,特诏度支从国库中拨钱五万贯偿还马燧的家财。不久,马燧又兼领魏博招讨使,专门负责对付田悦。
 田悦尝到苦头,不甘罢休,在建中三年(782)正月时又向成德镇和淄青镇求援。结果,淄青镇李纳发兵10000,成德镇李惟岳也派兵3000前来救援,他们一东一西,与田悦沿洹水(又名安阳水,位今河南北部)驻扎的20000兵马首尾相应,准备伺机反扑。马燧率兵屯扎于邺县(今河南安阳北),他请求河阳兵马前来增援。于是,河阳节度使李芃奉命率军北上与马燧汇合。随后,马燧率兵南下准备与田悦决战。
 当唐军兵临漳水时,田悦派大将王光进率兵守住了长桥,又修筑了月城等工事以阻扼唐军渡河。马燧见状,立即下令调来数百辆战车,用铁锁连将起来横拦在漳水的下游,然后又用土囊泥沙阻挡河水,使河水变浅,唐军乘机渡过漳水。田悦得知唐军方面给养不足,便深坚壁垒,拒不出战,打算以逸待劳,拖垮马燧。
 马燧决定施计把田悦调离洹水的大营,以寻机消灭。他下令部队半夜里饱餐已毕,在鸡叫前击鼓吹号,大造声势,装出要进攻田悦的样子,其实大部队已沿洹水悄悄东进,直奔田悦的老巢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而来。他对部下说: “得知敌人追来时,就地布阵。”他估计田悦一定会尾随而来的。同时又下令留100名骑兵在军后,仍旧吹响号角,等大军全部出发后,就偃旗息鼓,秘密埋伏起来,准备下柴草和火种,等田悦追兵全部渡过洹水,就在后面烧掉河上的桥梁,断其退路。马燧率大军开出十几里,田悦果然率全部人马约40000余人越河尾追。马燧见田悦中计,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先砍除前面的杂草树棘,开辟出一块约百步宽的开阔地作为阵地,他又选募军中勇士5000人分为前列,严阵以待。田悦大军追赶了十几里路,手中的火把已大多灭了,士气也衰了,马燧下令勇士发起攻击,田悦大军支持不住,大败而退。这时,神策军、昭义军、河阳军同马燧的河东军合力追杀,田悦狼狈逃窜。当退至洹水准备撤往对岸时,桥梁已被烧掉,后退无路,军心更是大乱,为了逃命,纷纷跳入河中。结果, 田悦大军被斩首20000余级, 生擒3000余人,敌大将孙晋卿、安墨啜被杀,河中被淹死者不计其数,淄青镇的万名援军几乎被全歼。田悦逃回魏州。
 这一战,打出了唐军的威望,震慑了各路叛军。不久,田悦兄田昂在洺州(今河北永年东)降唐,李再春在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王光进在长桥也都投降了唐军,就连田悦派去率500骑兵送淄青镇残兵还镇的符璘、李徭也向马燧交了械。
 建中三年(782)五月,马燧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衔,成为使相。
 六月,幽州(今北京)节度使朱滔和王武俊联兵5000直奔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来救田悦,形势发生了逆转。田悦为了对付唐军,决开永济渠(运河)水淹唐朝官兵。马燧无奈,只得退往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南)。随即,田悦与朱滔、王武俊亦率兵赶到魏县,与马燧隔河对垒相峙。此时,马燧身加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魏博等州节度、观察、招讨使。
 建中四年(783),唐德宗在调泾原兵马往淮西平叛时,长安(今陕西西安)又爆发“泾师之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河北战场形势更不容乐观,马燧一度显得消沉,遂率本镇兵返回太原(今属山西)。
 兴元元年(784)正月,马燧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七月,唐德宗从梁州(今陕西汉中)返回已光复的京城,马燧被委任兼奉诚军及晋绛慈隰节度及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和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共讨已盘踞在河中(今山西永济)的叛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马燧先派人向李怀光的下属进行分化、瓦解的工作。很快,李怀光在晋州(今山西临汾)、隰州(今山西隰县)、慈州(今山西吉县)的守将相继向马燧献城投降。这年九月十五日,马燧又率步骑30000进逼绛州(治今山西新绛)。敌人的绛州守将在马燧进攻时,弃城而逃。占领绛州后,马燧又派大将李自良、谷秀向境内的闻喜(今属山西)、夏县(今属山西)、万泉(今山西万荣南)及河中的虞乡(今山西永济东)、猗氏(今山西临猗)、永乐(今山西永济南)等地发动攻势。贞元元年(785),马燧又兵进宝鼎(今山西临猗西北),形成了对河中的李怀光从北、东、南三面合围的进攻态势,而河中西面又凭临黄河,可以说,李怀光已陷于马燧的包围圈中。在马燧完成战略大包围之际,又从外围有效地歼灭了叛军的有生力量。
 这一年,因天下蝗旱等自然灾害严重,物价腾踊,军需给养的补充十分困难,朝廷上有人建议放弃对河中用兵,宽赦李怀光,唐德宗也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叛逆情节严重,河中之地又临近京畿,若不用兵讨灭无以向天下交待,而且有损于朝廷尊严。贞元元年(785)六月,马燧毅然率数百人前往京城朝见皇帝,密陈军事,他表示说: “臣虽不武,若得一个月的军需供给,保证平定河中!”唐德宗见他有如此把握,便点头答应了。
 马燧领命后,便与浑瑊、骆元光、韩游瓌所率大军汇合,进驻长春宫,对宫城发动了围攻。长春宫城由李怀光的大将徐廷光率6000人把守,防御严备,易守难攻。李怀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凭借着长春宫与唐军相持。马燧考虑到长春宫拿不下,讨平李怀光则无从谈起,但要强攻,恐要旷日持久。于是,马燧决定凭他的威望去争取徐廷光投诚。马燧挺身来到城下,大呼“徐廷光”。徐廷光见马燧这样子,不知道底细,加上平素他对马燧极为畏惮,就很客气地在城头上同马燧见礼。马燧喊道: “我自朝廷而来,尔等可向西面京师方向叩拜,接受朝命!”徐廷光及城上守军依言而行。马燧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劝喻说: “你们大家都是朔方将士,自安禄山叛乱后,首建大勋,40年来,功高天下,为什么竟要白白放弃父祖立下的这份勋业,背叛君上,去落个族灭的下场呢?若是能听我良言从顺,不仅可免灭门之祸,而且富贵荣华也可永葆呀!”城上叛军听了,一时竟无人应答。“如果你们信不过我说的这番话,现在咱们相距不过数步之地,你们可以放箭射我。”说着,马燧脱下披风,露出胸膛。城上众将士见了,无不为其坦诚所折服。徐廷光遂率众出降。
 浑瑊对马燧不战而屈人之兵十分佩服。他曾对自己的手下人讲: “我原自以为同马公用兵水平相差不多,却很奇怪他为何能屡败田悦?现在亲眼见他行兵料敌,我才真正明白自己还差得远呢! ”
 八月,马燧集80000大军总攻河中,沿途敌军守将望风而逃。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李怀光军中发生分化,大将牛名俊斩李怀光首级(一说李怀光先自缢而死,后被割下了首级)出降。河中平定,此距马燧辞家回到行营共27日,不到一个月。唐德宗十分高兴,特下诏嘉奖,授光禄大夫、兼门下侍中,并赐一子五品正员官,同时在京城为马燧大摆庆功宴。在马燧返回太原时,唐德宗又钦赐《宸扆铭》、《台衡铭》,以纪君臣相成之美。马燧在太原起义堂将二铭刻石立碑,唐德宗还为碑铭御笔题写了额头。
 唐德宗贞元以后,京西北地区常遭吐蕃入犯,朝廷上下都深感负担,并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贞元二年(786)冬,吐蕃大举入犯,攻陷盐(今陕西定边)、夏(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二州,马燧奉命为招讨使与骆元光的华州兵马、韩游壞的邠宁兵及凤翔诸镇兵会于河西进讨吐蕃。当马燧率兵刚刚到达石州(今山西离石)时,吐蕃宰相尚结赞就派人求和,但唐德宗没有允许。尔后,尚结赞又派人厚礼卑辞申情于马燧,希望他出面促成双方和盟。吐蕃之所以急于求和,一是因为冬春之交牛马多死,粮饷不继,二是尚结赞想乘机离间马燧、浑瑊等人与唐德宗的关系。
 果然,在马燧的奏请下,唐德宗答应了吐蕃和盟的要求,并于贞元三年(787)五月派侍中浑瑊前去结盟,结果,中了吐蕃的埋伏,同行60多人全遭劫难,只有浑瑊独自逃免,此事引起京师一片惊恐。马燧引咎被夺去兵权,这对吐蕃来说,正中下怀。
 贞元三年(787)六月,马燧守司徒仍兼门下侍中,并赐妓乐,但奉朝请而已。这就是说,马燧入朝后,虽然职务是宰相,但并不必每日上班,只是按规定时间参加例行的朝会而已。
 贞元五年(789)九月,马燧与李晟同时被召对延英殿,因念及所立军功,特将二人图形凌烟阁,以示褒奖。后来,马燧因患足疾,行动不便,德宗许其不必朝谒。贞元九年(793)十月初一,马燧因时为冬首特入朝觐谒,唐德宗敕许不拜而坐。这年八月时李晟刚死,唐德宗对马燧道: “还记得你与李晟同来此殿吗?如今却只见爱卿一人了!”马燧闻言,不禁由衷感泣。退朝时,马燧跌仆于地,唐德宗亲自把他携掖起来,并送到台阶处,让左右扶着马燧下去。这使马燧感戴至深,顿首泣谢。这期间,马燧数次上表求乞骸骨,恳让侍中之职,皆优诏不许。
 贞元十一年(795)八月,马燧因病而死,终年70岁。唐德宗为之废朝四日,诏令京兆府尹韩皋监护丧事,嗣吴王献任吊祭赠赗使,为马燧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并册赠为太尉,谥号为庄武。马燧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善于行军布阵的传奇佳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81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