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柳浑,字夷旷,另字惟深。襄州宜城(今属湖北)人,世人常称其为“柳宜城”。不过,他的祖上却是河东(今山西)人氏,在其六世高祖柳惔时,因官任梁(萧氏建立)仆射,遂移籍襄州。
其父柳庆休,官至渤海丞。柳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撒手人寰,柳浑成了孤儿。但他得诸叔伯辈的悉心关照,并且和他的同胞兄长柳识一起读书。柳识因笃意文章辞赋之事,在开元、天宝时甚有名气,与萧颖士、元德秀、刘迅等名家不相上下。柳浑虽然赶不上胞兄的文笔,但也善撰文章,平日所交往过从者都是一时名士。柳浑个人的志趣在于功名,对于纯粹埋头诗书并不心甘。当然,要他避世就更不容易了。
还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曾来了一位巫师,对抚育他的几位叔伯们说: “看此儿相貌,命中注定卑贱,且有早夭之征,若是能皈依佛门或研习佛家经典,可以延长几年阳寿。”他的叔伯们听了,都为柳浑担心,想听从巫师之言,柳浑却坦然说到: “不学圣人孔孟之道,却要去奉迎旁门异道,还不如让我早点死了好!”所以,柳浑拒绝按那巫师说的办。从此,他愈加刻苦读书,自娱内心。
大概柳浑觉得自己真会早早离开人世,柳浑反倒觉得生活得十分轻松。兼之他读书自娱,竟养成了豪迈豁达、无拘无束的性格。平日举止,挥洒自如,不矫揉造作; 言谈之际,既喜谐谑幽默,且又善于分辨论争。人前人后,总是坦坦荡荡。总之,柳浑对一切都已看得极淡,为人行事总有一些不同凡俗的地方。这在其日后的仕途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天宝元年(742)(一说开元中),柳浑举进士及第,得调补宋州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尉,任期满后,因廉洁俭守加勋官云骑尉,并被江南西道探访使皇甫侁于至德年(756—658)中辟署为判官,并代理永丰(今属江西)县令,因治理县境成绩突出,被表署为洪州丰城(今属江西)县令,不久,任衢州(今属浙江)司马。不知什么原因,柳浑竟弃官遁隐于武宁山,任凭旁人如何致书邀请或奉上厚礼,柳浑都谢绝不出,打算从此“究贤人之业,穷君子之儒; 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绂冕(指官爵),遗荣养素,”恬淡终其一生。
但到后来,朝廷派人传诏,征拜他为监察御史。柳浑以君命难违,遂应征入朝。岂知柳浑生性无拘无束,而御史台乃监察机关,执法之地,台中同僚率以仪矩相绳,使柳浑甚感不适。时间不长,台中便忿其疏纵,不知约束。柳浑也不予争辨,自求外任,打算重辞京师。但因宰相惜其才气,改授为左补阙(一说为右补阙)。转过年来,被授殿中侍御史,赴江西知租庸院事,负责江西常平仓等事务。到大历二年(767)(一说大历三年),刑部侍郎魏少游任江西观察使,柳浑被辟为判官,度过了一段幕僚生涯。
二
柳浑在任江西观察使判官期间,曾巡视境内,大治奸滥,公正执法,劝课农桑。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他曾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使他们咏唱,取得了较好效果。
有一年,州中开元寺中的僧徒夜间饮酒,因酒醉不慎失火,烧毁了寺中的房舍,僧人转祸于寺院守门人——一个哑巴奴仆,有关人员因得到寺僧的钱财,也不审理就匆匆结案,定了那哑巴的罪。魏少游不知真情,深信不疑。柳浑与同僚崔祐甫明察详情,为哑巴鸣冤。魏少游将那醉僧提来,果然首伏认罪。事后,魏少游厚谢柳、崔二人,并说: “多亏了两位提醒,不然,人家会说老夫是个糊涂虫呢!”柳浑遂又由祠部员外郎转检校司勋(一说司封)郎中。
路嗣恭接任魏少游镇江西后,柳浑被委任为江西都团练副使。大历十二年(777),就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崔祐甫任宰相。他念曾与柳浑同地为官共事,故向朝廷推荐,赞其公正。柳浑以谏议大夫衔任浙江东、西道黜陟使。他考课所在官吏等级,甚是公允,处事缜密,奉法严明。回朝复命,以称职留任,拜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旋因代宗驾崩,太子即位,柳浑升任尚书右丞,进阶银青光禄大夫,稍迁右散骑常侍。
建中四年(783),京师长安突发泾师之变。即位刚刚四年的唐德宗不得不离京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因事起仓猝,朝廷大臣很多没有来得及随同出逃。柳浑也没有跟上皇上的队伍,只得举家奔向终南山,暂且躲了起来。
柳浑的名气实在太大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中已称大秦皇帝的叛军首领朱泚,也想让柳浑出来,与他合作。朱泚打算让柳浑作大秦的宰相。后来在终南山,柳浑被朱泚派来的人找到,幸好来人并不认得柳浑,柳浑就更姓改名,假报家门骗过了盘问他的人。叛军为了找到柳浑,遂把其爱子抓去,榜箠审讯,将其儿子右腿打断。柳浑也不回头看一眼,一个人独自逃进山谷。尔后,宵行昼伏,翻山越岭,奔往奉天。此后,柳浑随同唐德宗迁转流徙,折腾了一年多,才重返京城。
贞元元年(785),柳浑因随驾之功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兵部侍郎。
在此前后,柳浑这位不拘小节的人,突然奏请要改名。柳浑本来叫柳载,字元舆。他说: “臣之姓名曾遭朱泚贼人玷污,深以为耻(因为朱泚曾下过任命他为宰相的委任状),且臣名‘载’字,有‘戈’字,于今日偃武休兵之意不合,请改名为‘浑’。”柳浑于是就代替了原来柳载的旧名。
贞元三年(787)正月,柳浑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判门下省事。
三
柳浑任相以后,按柳宗元为他写的《行状》中所说:“登翊圣皇,匡弼大政; 造膝尽规谏之志,当事无矜大之容; 援下情于上,以酌天心; 顺嘉漠于外,用彰君德,故绩用茂著……”柳浑是否真的就象柳宗元说的这样呢? 史书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一、谏唐德宗亲择郎吏
郎吏,在唐代有泛称与专指之别。泛称即是指包括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在内官吏,专指一般则是指郎署吏,即郎中、员外郎属下的胥吏,这里所指郎吏是指前一类。
唐德宗在贞元(785—805)初,为了重视对京畿地区的管辖,便亲自选拔郎吏,令其分宰京畿之内的州邑。这些人到任后,都勤勉奉职,取得了较好的治绩,地方上有人对此举大加歌颂。唐德宗召见宰相时,特意将此事告知,心中有些洋洋自得。张延赏等几位宰相都称颂皇上知人善任。唯有柳浑俯伏不贺,并说: “畿邑官员的任用,自然需要慎重,但选其人不过是京兆府尹的职责而已! 陛下应该慎择宰相以辅圣德,臣等待罪宰相,当选京兆尹以承大化,京兆尹应择邑内令、长亲理庶事。今陛下替京兆尹选任令、长,实非王政之大伦也。臣不知应该向陛下庆贺什么?”
唐德宗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二、谏杀玉工
贞元三年(787)春,唐德宗诏令一玉工为他制作一条玉带。玉工不小心,一个?扣摔碎了,玉工没敢上奏,便自己去买了一只搭配上,想蒙混过关。玉带做好后,唐德宗发现?扣的玉色不相吻合,便问根由,玉工只好明言,唐德宗认为玉工胆大,敢欺罔圣上,便以盗换御物罪,令予处决。圣旨到达中书省时,柳浑抗旨分辩: “一个小小的玉工,本是宫中当役的贱类,陛下若已将其决死,便也无关大局。若是经宰相议处,便应以法办事。且不论玉工之盗换御物,罪有未明,即使昭然,据大唐律条,误损乘舆器服者,罪当杖责,不应处死。且方春杀人,恐伤四时之和气。”唐德宗得其奏疏,十分喜悦。遂免玉工死罪,按唐律规定,杖责六十了事。
三、谏贬裴腆
裴腆,贞元时任光禄寺卿。光禄卿,职掌邦国酒醴膳馐之事,负责酒、膳的储备与出纳。裴腆因与某位宰相不和,被诬以御酒存数不实,遭贬职。制书下达时,柳浑坚决不奉行签署,他要求审讯掌管支计御酒的官吏,重新核校供入、出纳的数字。结果,经核实,裴腆是遭诬陷。裴腆因此被平反,仍官复原职。
四、论唐与吐蕃关系
吐蕃乃是唐西部强蕃,自安史之乱后,因唐无暇西顾,屡屡内侵,严重威胁着长安与关中地区。为了防御吐蕃,唐朝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贞元中,叶蕃请与唐朝会盟议和,唐德宗欣喜若狂。他在朝廷上对大臣们说,“和戎息师,国之大计。今日将士与众卿同欢共贺!”大臣马燧顺着唐德宗的话音说道: “今日会盟,百年内可无边患了!”柳浑却不附和,他说道: “今会盟吐蕃,只恐其夷狄不化之民,人面兽心,反复无常,以兵制之易,以信结之难呀! 臣觉得,还是不要过于乐观!”大臣李晟也出面赞同柳浑的意见。唐德宗觉得有点煞风景,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对李晟说: “柳浑这人,不过是个书生,不达边事; 你生长边戎,怎么也这样乱讲一气?”结果弄得大臣都很紧张,宰相们俯伏顿首,各归中书省。
当天深夜三更时分,邠宁(治邠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韩游
派来的快马使者叩阙来报,说会盟不成,将校全部覆没,浑瑊独自逃脱; 吐蕃兵马已临近境州镇。唐德宗闻知,大为惊讶,遂令将来表送与柳浑,第二天朝会时,对柳浑大加慰勉道: “爱卿虽文儒之士,而知军戎之情于千里之外,实在难得!”唐德宗对柳浑不得不另眼相看。
据说,当时已故尚书左丞田季羔的堂姪田伯强奏请典卖京城中的私宅来召募兵丁,以助朝廷讨伐吐蕃。柳浑认为不妥,他说: “田季羔乃先朝名臣,其祖上皆以孝行旌表门闾,京城中隋朝以来旧宅第,只剩下田氏一家而已。若是被不肖子弟随便出售,毁此义门,将亏损于风教。况且,讨贼自有国家计划,何必由私家典卖宅第呢?请对田伯强少加责罚,以为惩戒! ”唐德宗也欣然听从了他的意见。
五、主门下过官 唐代官吏铨选,在吏部诠试之后,要经门下省审核,进行复查,即为“过官”。柳浑任宰相后,仍兼判门下省事。当门下省官员向他请示过官一事时,柳浑神情愀然,他对主吏讲:“官吏铨选,既委之有司,又要门下审核,岂是贤者用心! 他们这些人离家千里,正是为了求取一点俸禄,让他们处理一点事情,何必顾虑不称职呢?”言谈之间,竟是对这些人充满同情,果然,他负责的这一年门下过官,没有一人是因门下省审核而未得注拟为官的,竟是全部留任。
六、责韩滉专政 韩滉先任浙西观察使,负责江淮漕运,成绩突出,深为唐德宗倚仗。及韩滉被征入朝为相,更是独蒙恩顾,其他任相者充位而已。韩滉对此,坦然自若。柳浑曾蒙韩滉知遇,但对他专横朝廷,十分不满。有一天,他当面责备韩滉说: “先令尊(韩休)开元中为相,生性狷察,心胸狭窄,不过一年就被罢免,而今您又步其后尘,竟在省中将下吏榜杀,且不说省中禁地,非用刑之所,专立威福,岂是尊主卑臣之礼!”韩滉听了,顿觉悔悟,从此也稍稍收敛了些。而当时朝中大臣,对韩滉的所做所为,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
七、阻白志贞擢升 白志贞,胥吏出身,后因行伍发迹。建中四年(783)时,与奸相卢杞同遭贬斥。贞元三年(787),擢升为润州(今江苏丹阳)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浙西观察使。制书下达后,柳浑坚决反对,奏称: “白志贞本一胥吏,出自微贱,前又与卢杞激反李怀光,招至叛乱,如此之人,纵有廉谨之称,也不应顿居重职,何况一末吏险人呢?”当柳浑坚持反对之时,忽然身患重病,归家休养,擢任白志贞的制命才得颁行。病中,柳浑上表乞骸骨(因年老自请退休),优诏不许。
八、驳张延赏威逼 贞元三年(787)时,同时入相的还有张延赏。张延赏为了把持朝政,对柳浑之“守正”甚是嫉视,他派亲信给柳浑传话说: “您德高望重,若在朝廷上少说几句,则重位可保长久。”柳浑听人如此威逼,很郑重地反驳道: “请阁下回复张相公,我柳浑头可断,而此舌不可禁!”由此,柳浑得罪了张延赏,最终被排挤,于当年八月以右散骑常侍,罢知政事。
从上述数事,我们觉得柳宗元对柳浑的赞誉并非全是溢美之辞。
柳浑罢相后,便约平日旧交置酒畅饮,相携出游览胜,大醉而归。看上去,全然未把免相一事放在心上。当时被罢相在家、奉朝请的李勉、卢翰见他怡然自得的样子,不觉大为感叹: “我等与柳宜城相比,真是一些拘俗的凡人呀! ”
贞元五年(789)二月五日,柳浑因病死于长安昌化里,终年75岁。有文集10卷。
死后数年,柳浑从孙柳宗元为他撰写了《行状》,并为之请求谥号,终加谥号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