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勉,字玄卿,唐宗室子弟。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的父亲李择言,爵安德郡公,历任汉(今四川广汉)、褒(今云南大姚)、相(今河南安阳)、岐(今陕西凤翔)四州刺史,所任皆以精明强干闻名。李勉自幼勤于经史,好学不倦。在读经研史之余,他又善赋诗,妙知音律,常自制琴曲,自鼓自唱,当时一些乐工传诵的《响泉》、《韵磬》等曲子,都是李勉颇为得意的作品。
这样的出身和教育,使李勉深谙君子为人立世的准则,常日里以节操自砺,待人坦诚,不欺于心。少年时代,李勉曾与朋友到外游玩,不巧,他的朋友于路途中生了病,并很快死去。临死前,他的朋友拿出携带的白金(银子)向他交待说:“咱俩出游,并无外人,烦请您用这些钱将我埋葬,余下的钱请您自己收着当盘缠。”李勉答应了他的朋友,在安葬之后,却将剩余的钱暗中放在了棺材下面。后来,他朋友的家人来找李勉询问事由,李勉还特意带着人家去把那部分钱取出,重又还给了他朋友的家人。这一秉性,到他任官之后,就形成了独特的清廉自守、洁身自好的优良作风。
李勉是因其宗室身份,以陪位而得出身入仕的,后授开封(今属河南)尉。这开封所在汴州(治今河南开封)之地,乃水陆交通要冲,城内居民庞杂,来往流动人口甚多。时值天宝盛世,升平日久,难免有种种恶风陋俗,当时都认为此乃汴州最难治理的地方。李勉到任后,摧陷廊清,擒奸决隐,大刀阔斧地对地方进行了整治,收到了明显效果,显露出李勉的治事才干。
二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李勉随至灵武(今属宁夏),拜监察御史。此时,两京失守,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后着手于艰难的平叛工作。朝廷之上,武将地位尤被尊宠,勋臣们恃宠自恣,不知君臣之礼。大将管崇嗣在与同僚朝会时,竟背对皇帝而坐,并且谈笑自若,比手划脚,毫无顾忌。李勉见状,立即加以弹劾,认为御史职掌纠治大臣朝堂失仪、不肃。唐肃宗虽然宽赦了管崇嗣,但仍十分感慨,他说: “我有李勉,才真正体会到朝廷的尊严了!”遂即将李勉擢升为司膳员外郎。
后来,唐前线平叛形势日益好转,长安、洛阳相继收复。唐军从河南战场俘获的安史叛军,有数百人被押送来向肃宗献捷。唐肃宗下令全部斩首。有一俘虏仰天长叹,李勉见状,便寻问他缘由,那人道: “我们都是遭胁迫而作了叛军的伪官,本意谁想谋叛呢?”李勉听了,顿觉感悟,立即向皇帝汇报,他说: “现在叛军元凶未灭,被裹胁者几半天下,他们都心怀归化,未必真心从贼,若是将他们全部处死,恐怕那些人都不敢重回大唐,岂不是帮了叛凶的大忙?”唐肃宗点头称是,立即派快马传旨,全部赦免。这一做法,对于平叛斗争中,从政治上分化、瓦解叛军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勉在任梁州(今陕西汉中)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时,奏请他的老下级、前密县(今属河南)尉王晬为官勤勉斡济,可代理南郑县(今属陕西)令。可是,不久,朝廷下诏要将王晬处死,李勉十分吃惊,立即询问原因,得知王晬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一些权倖之人,被诬陷致罪。李勉非常气愤,对手下人说: “圣上正急需地方官治理疆土,岂能因奸人谗谮而杀一良吏?”李勉命将王晬暂且停职,将处死他的诏书压下,立即向唐肃宗为王晬申诉,力陈王晬无罪,并盛言他政事条举,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官。王晬因此得免一死。后王晬因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以理事精当闻名,李勉也获知人的称誉。
为王晬一事,李勉也得罪了当权者。事又凑巧,西境的羌、吐谷浑等部落乘唐朝忙于平定安史叛乱之机,大肆侵掠,李勉因力单势寡,反击不力,被征还朝廷任大理寺少卿。唐肃宗十分欣赏他的忠正坦率,又授为太常少卿,并且准备委以重任。
不过,朝廷中宦官李辅国恃宠骄恣,妄想李勉能对他恭恭敬敬、俯首贴耳,但李勉并不买他的账,结果,遭李辅国排斥,不仅未能获重用,反而被排挤出朝。
李勉任职江西期间,曾遇到陈庄攻陷江西州县的叛乱事件,偏将吕太一、武日升等相继背叛,李勉临危不乱,与临近诸道联合协同力战,终于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李勉自江西还朝,拜为京兆府尹、兼御史大夫,政尚简肃。当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兼知国子监事。前任京兆尹黎斡对口含天宪、恃宠作威的鱼朝恩十分巴结,常寻时机大献殷勤。每逢鱼朝恩入国子监时,黎斡便倾动府中官吏忙里忙外,并准备下数量可观的厚礼以便奉赠。李勉到任不久,鱼朝恩又要来国子监,府中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前来请示,问怎样接待鱼朝恩?李勉对手下人说: “军容使判国子监事,我李勉恭候太学(太学系国子监所属六学之一),军容使应该厚备主礼,来招待我们; 李勉忝居京兆府尹,军容使若惠顾府衙的话,岂敢不备酒馔款待!”言下之意,鱼朝恩入国子监,根本不需要京兆府兴师动众。据说,鱼朝恩听到这些话,对李勉十分怨恨,但又不便发作。不过,鱼朝恩再也不到国子监来了,李勉不久也被解除了京兆尹的职务,其中的奥秘,是不言自明的。
大历四年(769),李勉被派往远离京城的广州(今属广东)担任刺史,并兼岭南节度观察使。这次出镇,李勉又遇到境内发生叛乱。番禺(今属广东)贼帅冯崇道与桂州(今广西桂林)叛将朱济时等各据兵为乱,前后数年,攻陷数州,岭南形势深含危机。李勉到任后,调兵遣将,全力讨伐,终使岭南复归稳定。
李勉职掌广州(今属广东)期间,很注意发展当地的商业贸易,特别是创造条件吸引域外商人前来经商,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原来由于西域等外来商船来广州经商障碍重重,利润极低,有时还要忍受地方官的勒索敲诈,每年泛海而来的外国商船仅有四五艘。李勉到任,对外来商船严禁暴征,而且减少关卡,对本分的外来商船常常免检放行,李勉生性又廉洁奉公,手下官员也不敢放肆,外商来华所受的额外盘剥大大减少,这样时间久了,每年来广州的商船就逐渐多了起来,后来常常每年有40余艘船开进广州,使此地的对外商业贸易活动骤然活跃起来。
在这种日渐兴盛的商贸活动中,李勉仍保持其素淡无华的作风,不尚豪侈。李勉在广州数载,被召归朝。当行至石门(今属湖南)停船时,李勉将家人所贮存的一些南方名贵特产犀角、象牙之类的东西,全部搜出,投于江中,以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大历十年(775),李勉被授以工部尚书,爵封汧国公。
三
大历十一年(776),汴宋节度留后田神玉死,诏以李勉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兼汴宋节度使。尚未到任,汴州军将李灵曜杀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 北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援,拥兵作乱。代宗对地方军镇务存姑息,竟以李灵曜为濮州刺史,但李灵曜不奉诏书,代宗只得任命他为汴宋军留后。李灵曜贪心不足,欲效法河北藩镇自行割据,把所辖八州(汴、宋、曹、濮、兖、郓、徐、泗)刺史及县令全部安插为自己的亲信。对此,朝廷难以容忍,遂于当年八月下诏,令李勉(时为滑亳永平军节度使)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出兵讨伐,淮南镇陆少游、淄青镇李正己也闻风而动,共同进讨李灵曜。
田承嗣派田悦率救援精兵赶到,李勉等所率兵马在匡城(今河南长垣)遭突然袭击,吃了败仗,很快,他们稳住阵脚,对田悦予以反击,魏博兵马溃不成军,田悦只身逃脱。在汴州城中被围困的李灵曜见大势已去,于夜间开城逃窜,结果刚到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就被李勉手下大将杜如江活捉。李勉将其押解入京,斩于阙下。唐代宗对李勉甚是褒奖。
不过,朝廷又改授李忠臣领汴州刺史,李勉遂又复归滑州,再掌永平军。李忠臣贪钱好色,遇下寡恩,大历十四年(779)二月,被其部将、左厢都虞侯李希烈所逐迫,奔往京师,朝廷以李希烈为淮西节度留后,还治蔡州(今河南汝南)。李勉再一次兼任汴州刺史,增领汴(今河南开封)、颍(今安徽阜阳)二州,并从永平军所在滑州移镇汴州。这年中,代宗皇帝病死,皇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德宗。李勉被以检校吏部尚书名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过,此时李勉并未曾入掌枢衡,只是“使相”身份。
建中元年(780),李勉又检校尚书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节度使仍旧由他兼领,成为河南地区权位崇重的地方要员。
建中四年(783),淮西李希烈反叛,发兵北攻襄城(今河南平顶山),诏令李勉出兵救援,同时,唐德宗又派大将刘德信率3000神策军接应。李勉当时分析形势后,认为: “李希烈以精兵攻襄城,许州(今河南许昌)必定空虚,若以全力攻打许州,李希烈必定回援,如此襄城之围可解。”这一“围魏救赵”之计可谓奇妙,李勉便自作主张,令其将唐汉臣与刘德信突袭许州(今河南许昌)。大军未行数十里,朝廷派使者提出责难,不准李勉擅自做主。唐、刘二人心怀恐惧,只有奉命而还,白白坐失战机不说,当他们回兵到达扈涧时,被叛军偷袭,死伤过半,辎重丢失殆尽。唐汉臣败守汴州(今河南开封),刘德信据守汝州(今河南临汝)。
这种形势下,李勉虑及东都的安危,又派兵4000加强城防,而他则被李希烈围困于汴州城中。李勉虽率众坚守城池数月,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救援,不得不率万余残兵突围,溃逃睢阳(今河南商丘)。
李勉此番汴州受挫,朝廷中有人认为应予贬职,以示惩戒,但这一意见并未能占上风。不过,李勉也引咎自责,于兴元元年(784)辞去了河南诸道都统之职。随即,唐德宗加李勉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征召入朝。当李勉入朝觐见之时,素服待罪,请求给以处分,唐德宗对他加以安慰,并未作任何处理,命以宰相居于朝廷。
李勉为相,为汴州溃败深深自责,故而引过备位,对政事很少发表意见。贞元元年(785)初,唐德宗欲重启用被贬的奸相卢杞,引起朝廷一场轩然大波。李勉在唐德宗召对延英殿时,力证卢杞之奸邪,仍然一副正直的个性。为此,李勉日遭疏远。李勉也不愿再居位取容,不得自由,便屡屡上表辞职,任相不到两年,李勉就以太子太师之衔罢相。
贞元四年(788),李勉以寿终其天年,享年72岁。因李勉居相以来,俸禄多用以周济他的部下、亲属,死后家中并无积蓄,唐德宗为示愍悼,特赐其家一些生活必需品。李勉死后,赠太傅,谥号为简,确也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