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姜公辅的籍贯,《旧唐书》说“不知何许人”,《新唐书》讲他是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而他的先世祖上,又是天水(今属甘肃)人。不过,到姜公辅时,姜氏早巳定居爱州,被称为“九真姜氏”(九真,即爱州,今属越南清化)。唐高宗时任宰相的姜恪就是“九真姜氏”的成员。
姜公辅曾中进士科第,后解褐得补校书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应制策高第,被破格提拔为左拾遗,又因其对策文辞清丽优异,又召为翰林院学士。翰林学士职掌草诏制命,在唐德宗时地位十分显贵、重要。
在任职期满后,按照制度规定应当升迁,姜公辅上书提出,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因家境贫寒,希望担任俸禄稍稍丰厚一些的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户曹参军事。结果,如愿以偿。
姜公辅才高识远,遇事常有独到的见解。每逢唐德宗召见,所奏所论,都侃侃而谈,入情入理,切中要害,因此,很得唐德宗的器重。凡有所请,往往能够听从他的意见。
姜公辅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对他影响至深。有人评论说是“一言悟主,骤及台司; 一言不合,礼遽疏薄。”说起来,真有点传奇色彩呢!
一件事情发生在唐德宗由京师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期间。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发生泾师之变,大唐君臣仓惶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逃。姜公辅在唐德宗马前叩谏道: “朱泚曾为泾师统帅,颇得军心,因兄弟朱滔叛乱被留居京师,夺去兵权,心中郁郁寡欢,甚不得志。不如派人快马前往令其随陛下同行,若是使泾师叛兵拥立之,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先前在朱滔与诸镇连兵作乱时,就曾给朱泚写过密信,但被驻扎太原(今属山西)的河东节度使马燧截获。在朱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召还京师,姜公辅就曾劝唐德宗对朱泚做严肃处理,以免后患。现在他又郑重地强调说: “陛下若不能对朱泚坦诚相待,信他不过,不如先将其诛杀,以免养虎为患,自害其身,到时候后悔怕也晚了。”但唐德宗只顾逃命,已经没有心思来顾及朱泚了。姜公辅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逃离京城之初,唐德宗曾准备直往凤翔(今属陕西),依靠张镒求得安定。姜公辅又提出疑问,对唐德宗道: “张镒虽忠信可靠,但是个书生文臣。他所领凤翔兵马多是朱泚的老部下,现在局势如此混乱,万一闹将起来,怕不易收拾,去凤翔非万全之策!”结果,唐德宗决定前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果不出所料,数天之后,凤翔城内就发生兵变,张镒被杀。
在奉天的日子里,曾有人奏言朱泚谋反,应该加强奉天的防备,以防其攻城。宰相卢杞闻言,愤愤不平地说: “朱泚忠贞笃实,群臣莫及,为何说他谋叛,实在有伤大臣之心! 臣请以一家老少百口的性命,保其不反。”唐德宗信以为真,便令入援救驾的兵马到来后,各于奉天城外30里安营扎寨。姜公辅见状,再一次提出劝谏。他说: “王者不严翼卫,无以重威灵。眼下禁旅单寡,宿卫不足,却让援军驻扎城外,真是为陛下捏把汗呀! 若朱泚真如人所传言,要竭尽忠心,前来奉迎圣驾,城内兵多他也不会感到忌惮,如若不然,有备无患。”唐德宗听了,觉得他言之有理,便令各道援兵入城驻守。
尽管卢杞等还在喋喋不休地向唐德宗担保朱泚决无叛逆之心,并煞有介事地派人去京师宣慰,其实,朱泚已在长安城被叛军拥立,准备进攻奉天了,扬言要迎接圣驾,不过是他欲突袭奉天的幌子。事实证明,若不是姜公辅劝请援军入城,奉天城定会被朱泚的叛军一举攻破。即便如此,奉天城也已是危若累卵了,若不是城内守军竭尽全力和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及时救援,奉天城定会被攻破。
姜公辅器识不凡,料事精明。而卢杞之言却差一点将唐德宗送入叛军之手。难怪唐德宗事后曾很痛苦地说: “卢杞这个人,朕择自郡守、坐于庙堂,却信誓旦旦,以家中百口担保一个叛逆之臣,怎么单单要误我呢?”建中四年(783)十月,遂擢升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十二月,即将卢杞罢相,贬往新州(今广东新兴)。
另一件事, 就是他担任宰相期间, 谏言唐德宗厚葬唐安公主。
唐安公主,是唐德宗的长女,昭德皇后所生。自幼聪敏仁孝,深得唐德宗钟爱,年长后许其下嫁韦宥,因泾师之变,逃离京师,尚未结此美满姻缘。奉天之围解除后,李怀光等又连兵叛乱,唐德宗一行又转移向山南西道。兴元元年(784)二月前往梁州(今陕西汉中),在途经城固县(今属陕西)时,唐安公主不幸身亡。唐德宗十分悲伤,为了表示对爱女的哀念,特令厚葬。
姜公辅劝谏道: “不久逆贼将平,陛下即返京师,届时公主还会归葬。今于路途之中,殓葬宜从俭薄,以便省些费用供给军士。”唐德宗对此十分恼怒。他对翰林学士陆贽说: “唐安公主夭亡,朕不想在此修立茔垅,只想造一砖塔安置,费用甚是薄微,宰相根本没必要关注这件事。姜公辅忽进表章,全无道理。充其量不过是想借指陈朕的过失来表现一下自己罢了! 朕才提拔姜公辅不久,就如此地辜负朕的厚望。”说着,仍是怒气冲冲。
陆贽以息事宁人的态度说道: “姜公辅职任谏议大夫,又备位宰相,献替可否,正是他本职内的事。朝廷设置谏臣朝夕侍立左右,意即在防微杜渐,匡扶朝政。陛下以为造塔役小费小,不是宰相应当过问的,若是问理之是非,岂论事之大小?若造塔为是,役虽大而作之何伤?若造塔为非,费虽小而言者何罪?”没成想,陆贽一席话,惹得唐德宗对姜公辅怨气更大,只见他满面怒容,十分冲动地说道: “你根本没有领会朕的意思。朕以为姜公辅之才行,完全不够资格作宰相,在奉天时朕就想将他罢免,后因姜公辅自求辞退,朕已批准; 要不是李怀光反水,哪还有他的今天?朕本又想到达道府(即梁州,今陕西汉中)再说,姜公辅知道朕准备将他改官,便抓住朕塔葬唐安公主一事大发议论,以博取忠直的声名,以便能保住官职。居此用心,岂是良善! 朕所以惆怅,也正是为此。”
唐德宗这番话,真有些信口开河,全然忘却了当初他对姜公辅是何等的赏识! 不管陆贽怎样劝解,唐德宗仍旧恼怒不已。姜公辅终因冒犯皇帝的威严而遭罢相,时在兴元元年(784)四月。先罢为太子左庶子,寻因母亲去世,丁忧守制。服丧期满,起复为太子右庶子,但一直未得升迁。
贞元(785—805)中,姜公辅不得已,向当年翰林院中的老同事、已任宰相的陆贽求情,希望能委以美差。陆贽私下里对他说: “我同窦相(即窦参)说过,他讲已数次为你奏拟官职,但圣上都未同意,并说圣上对你这事还发火了。”姜公辅闻知,十分恐惧,于是就上疏请求卸职,归为道士。奏疏送上后,一直未得到批示。有一次,姜公辅在朝廷上当面提出这一要求,唐德宗觉得十分纳闷,便问何以要归隐山林?姜公辅未敢搪塞,便将他听来的窦参的一番话据实上奏。唐德宗一听,勃然大怒。随即将姜公辅贬为泉州(今属福建)别驾。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刚刚即位的顺宗皇帝将姜公辅升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遗憾的是,姜公辅尚没有来得及到任,就一命归西了。唐宪宗元和(806—820)中,赠官为礼部尚书。至此,姜公辅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才算划上了句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80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2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