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贾耽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贾耽历史评价_贾耽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44 评论:0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贾耽在相13年,对国家大政无甚建树,不能说他是位称职的宰相,但他沉溺学术,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地图学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贾耽更是以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而名垂青史。

贾耽自幼聪明好学,天宝十年(751),以弱冠之年中明经高第,调补贝州临清(今属山东)县尉,后历任太原少尹、北都副留守、河东节度副使,又改汾州(今山西汾阳)刺史,在州任职七年,政绩茂异,入拜鸿胪卿、兼领左右威远营。大历十四年(779)十一月,前往梁州(今陕西汉中)充刺史、领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782)十一月,因四镇之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贾耽被委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徙治襄州(今湖北襄樊)。第二年,又因泾师之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接着,朔方军帅李怀光叛乱,唐德宗又从奉天转移到梁州。

兴元元年(784)二月,贾耽命其行军司马樊泽赴梁州行在奏事,樊泽使还后,贾耽大摆酒宴,正在与诸将痛饮时,忽有急诏传来,命以樊泽代任节度使,贾耽以工部尚书职征召。贾耽不动声色,继续饮酒,把诏书放在怀中。直到酒足饭饱,宴席撤去,贾耽才召来樊泽,告诉他诏书的内容,并表示他本人即刻上路,要镇中将吏服从樊泽调遣。

众人闻知,都很惊讶。大将张献甫忿忿不平地说: “您命樊司马往梁州奏事,他竟敢自图节钺,暗中耍弄手段取代您的位置,此可谓事人不忠。军中对这样的人怎能心服? 请杀之! ”贾耽道: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天子已降诏命,樊泽便为节度使。我即日便要动身赴行在,你与我同行吧! ”贾耽离开山南东道时,果然把张献甫一同带走,避免了镇中军将的骚动。

不久,贾耽以工部尚书身份为东都留守,兼都畿、汝南防御使,到贞元二年(786),又以检校右仆射,兼领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县)。这时候,东邻的淄青节度使李纳已自削去僭称的王号,表面上归服了朝廷,但内心仍野心勃勃,常常想找机会扩大自己的地盘。贾耽居镇期间,因为善长骑射,皇帝特许他可以到城外围猎,所以贾耽常常因围猎兴起,跑到李纳的辖区内,再加上贾耽打猎,一般只带百余骑相从,李纳心里只想从贾耽身上捞点便宜,只是畏于贾耽的为人,从未敢造次。李纳一直记着贾耽的一件好处: 李的几千兵马自行营归时,途经渭州,义成军大将打算把这些淄青兵马于城外安置宿营,贾耽不同意,他说: “淄青镇是我东邻,怎么好让他们的战士宿于城外?”遂传令将淄青镇数千人接入城中安排食宿。这使淄青将士深感温暖,对贾耽也很是心服。李纳不敢贸然而动,大概也有这一层的顾虑。

贞元九年(793)五月,贾耽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征入京城,随又晋爵为魏国公。贾耽任相后,精力并没能全用在治理国家大政上,他常常因病请假。倒是他本人平日严于律己,自知检点,也没有卷入朝廷上的矛盾斗争中。平常,他待人和气宽容,不对别人品头论足、乱加臧否。每当退朝回家,便埋头读书; 遇有宾客来访,贾耽总是热情款待、从不怠慢。大概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贾耽才得保平安。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贾耽仍旧担任宰相。因为顺宗即位后,王叔文、王伾等人意欲改革朝政。贾耽以年老多病,请求辞职,未得允许。这年十月,贾耽以病而死,终年76岁。顺宗废朝四日,册赠太傅,谥号曰元靖。

贾耽生前,最大的乐趣和爱好就在于地理学。无论他任职地方,还是位居宰相,贾耽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来了解各地的地理情况。凡是四夷使者或出使四夷之人回来,贾耽都要向他们详细讯问所历地方的山川形势、土地概貌,并每地的风土习俗、地理沿革。刨根问底、备究源流。

贾耽一生中,有关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著述很多,现知道的大约有: 《地图》10卷、《皇华四达记》10卷、《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6卷、《贞元十道录》4卷、《吐蕃黄河录》4卷、《河西戎之录》4卷,另有《海内华夷图》一轴、《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及《大唐国要图》5卷(此经唐监察御史褚谬重修)等。贾耽著述最大的特点就是: 重视古今流变,即地理沿革,此其一; 其二,就是为现实政治服务,从国情出发,为“致治”、“致用”之学。象他编写《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图》主要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后,陇右大部沦于吐蕃之手,国家疆界不清、旧时镇戍不明,为了弄清那里的情况才绘制的。为了进一步说明境内原有诸州诸军的地理位置、山水形势、相隔里程、驻军数量,又写《别录》6卷以补图上不足。他的《吐蕃黄河录》(《河西戎之录》)也是因为吐蕃为西部强蕃、黄河为四渎之宗,才研寻史册、精心搜集资料修成的,他的目的就是为国家边防“遣将护边”提供依据。

最能体现他重视历史沿革的著作,当推《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其中原地区本于《禹贡》,外夷部分本于班固《汉书·地理志》,古今郡县记其增减移治,四夷蕃邦述其衰盛流迁; 他又吸收晋朝裴秀首创制图六体法,以朱色标识当代州县,以墨色标识古时郡国,古今分明,极易辨认,而且刊落疏舛,多所釐正,成绩卓越。有人曾拿他的绘图来寻问外夷之人,结果与实际无一不合。

可惜的是,贾耽的著作现在已大多佚失,仅有清人王仁俊辑佚的《郡国县道记》一卷、《十道记》一卷,和清人王谟辑佚的《贞元十道录》一卷、《郡国县道记》一卷。另外,他的《海内华夷图》虽然也早已亡佚,但在南宋初伪齐(刘豫)阜昌七年(1136)时缩为《华夷图》和《禹迹图》刻勒于石上,庆幸的是,刻石现存于陕西西安的碑林中。贾耽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成就,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8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