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高郢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高郢历史评价_高郢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56 评论:0

古语云: 板荡知忠臣。

在国家面临存亡的关头,只有心系江山社稷的仁人志士才会挺身而出,不避个人生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唐德宗时曾官居宰相的高郢就是这样一位非同凡响的大臣。

高郢,字公楚,祖上本是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卫州(今河南汲县)。高郢自幼聪慧,读书十分勤奋,9岁时即通《春秋》,而且善于思考,文章也写得漂亮,他小时候曾写过《语默赋》,深得当时名家宿儒的夸奖。高郢读书,极重忠义与君臣大伦,日后为官,行事立言,常引经据典,阐以忠孝大义。

高郢15岁那年,安史叛军攻占京师,他的父亲在好畤(今陕西乾县西北)作县尉,被叛军捉住要处极刑,高郢被发解衣,请代父受刑。不知为什么,凶暴的叛军被他的孝义壮举所感动,竟将其父子释放了。

宝应二年(763),高郢高中进士科举。大历二年(767)十月,参加制举考试,登茂才异行科,得入仕为华阴(今属陕西)县尉。后又转任为咸阳(今属陕西)尉。

安史之乱以来,郭子仪便担任朔方节度使,高郢遂被辟为掌书记,从此开始了他一段幕僚的生涯。后来,郭子仪因为判官张昙有罪,要置之死地,高郢多方出言相劝,使郭子仪十分不耐烦,被奏斥为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丞。唐德宗建中初年,李怀光以河中府尹、邠州刺史身份充邠宁庆晋等节度使,高郢又被奏引为从事,再次成为僚佐。李怀光兼领朔方节度使后,高郢仍未离其幕府。

建中四年(783)底,唐德宗因避京师兵变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多亏李怀光回军救援才解除了奉天之围。但是,李怀光又因卢杞中伤被激反,回师河中(今山西永济),一度想联合长安叛军首领朱泚。高郢起初对李怀光晓以大义,劝他西迎皇上,以成忠节,但李怀光根本不听。而当时的情况是,德宗逃离京师后,局势十分混乱,兵变迭起,附近仅仅有浑瑊孤守河东,无有接应,对付李怀光的精锐恐成问题。高郢见劝说李怀光无效,便从李怀光的长子李琟身上下手,全力拖延李怀光发动反攻。高郢对李琟说: “为人臣子,当明白忠顺的道理。你看天宝以来拥兵作乱者,象那安、史元凶之流,还有谁在世上?要知大唐自有天命在,岂是人力可以颠覆的?现今你若是定要西攻反叛,正是自绝于天,十室之城,必有忠信,安知三军战士不有奔溃的吗?”这一番话,把李琟吓得直冒冷汗,双目圆瞪,口不能言。来年(784)春天,高郢又与李怀光的都知兵马使吕鸣岳、都虞侯张延英密谋逃归朝廷,因事机不秘,二将被李怀光杀死。然后,高郢被李怀光押来,对其诘问,高郢临危不惧,昂然陈辞,当众对李怀光大讲忠义。说到激动处,高郢难以自抑,义气愤发,慷慨激昂,周围的众将为之泣下。李怀光被说得张口结舌,满脸惭愧之色。高郢也幸免一死。李怀光最终也没有与朱泚联兵谋叛。

长安收复后,唐德宗返回京城,为了对李怀光加以慰抚,特派给事中孔巢父、中使啖守盈前往宣慰,并打算征李怀光入朝。结果惹恼了李怀光,孔巢父二人被乱刀砍死,李怀光也同朝廷撕破了脸皮。高郢却不顾个人安危,对孔巢父的尸体大放悲声。贞元元年(785)秋,李怀光被杀后,大将李晟上表称高郢志行忠正,河东节度使马燧又将他延聘为掌书记。

不久,高郢被征召入朝,任主客员外郎,结束了多年从戎的幕僚生涯。

高郢自从被征召入朝,一直官居显位,但他从不得意忘形,而是更加恭慎自律,奉法守制,从无懈怠。

贞元初年,高郢从刑部郎中改任中书舍人。他任中书舍人长达九年,但家中并无一份有关制诰诏令的草稿。中书舍人之职本来就是草拟制诰,以往任此职者常留草稿尔后结集起来,但高郢却全部烧焚,别人都觉得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高郢答道: “王言曰制。制书怎可私藏于家中呢?”众人对他为官这种慎密不妄的举止都十分推重。

而后,高郢又兼任礼部侍郎三年,负责科举取士。这些年来,应进士科举者,大多追逐名利,不愿踏踏实实读书,每当州府于年底贡举入京后,就忙于疏通关节、打探门路,拉关系,走后门,行请托,风气甚坏。当时公开请求达官贵人向主考官举荐的办法就是“行卷”,这在唐朝后期的进士考试中十分盛行。高郢生性刚正,对这些现象十分反感,自从他职掌科举之后,便拒绝请托,即使是多年旧交或同事为人说情,也概不容情,统统回绝,只认考试成绩不认人。在他掌贡举的三年中,各种考场之外的舞弊行为大为收敛,而他掌贡举时所录取的进士,也大多为一时名士,有些都名垂青史,象大诗人白居易、张籍、孟寂(孟郊堂弟)等都是他选中的。

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已任太常卿的高郢又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癋、柳宗元、刘禹锡等欲行革新,改革朝廷弊政,高郢怀着复兴大唐的良好愿望,对“二王”的行动表示同情与支持,但因顺宗病重,皇太子李纯(宪宗)监国,“二王”被贬,高郢也在永贞元年七月时被罢知政事,以刑部尚书兼判吏部尚书事。

元和元年(806),出镇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刺史。当年冬天,即被召还为太常卿。数月之后,又改任兵部尚书。高郢以年老体弱为由,数次上表请乞骸骨,宪宗皇帝只得同意他以尚书右仆射身分致仕。

高郢生平为官,很少与人来往,洁身自好。致仕之后,独自打发晚年,到元和六年(811)七月时,怡然寿终,享年72岁。高郢得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曰“贞”,这与他的志节、道行是完全吻合的。连封建史家也极为感叹高郢的孝、义、正、智,曾留下了“忠孝全矣,仁智备矣”的盖棺之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