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参,字时中。祖籍扶风郡平陵(今陕西咸阳北)人。窦氏于北周、隋、唐时为皇亲国戚,世称豪门。但到窦参时,家族已衰败,其父窦审言,官仅闻喜(今属山西)县尉,后赠吏部尚书,还是因为窦参作了宰相的缘故。窦参幼时读书,不喜经典,却好法律,故养成了一副强直而果断的秉性,为人矜严,很难通融。后官居高位,任用亲信,自取祸患。
一
窦参少以门荫入仕,后累官至万年(今陕西西安)县尉。有一位同僚因为突然得知家人生病,便请窦参代他值当天的夜班,事又巧合,就在这天夜里,万年县监狱的囚犯逃走了,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追究此事,因为直簿上记录着窦参同僚的名字,所以要惩处其同僚。窦参主动向京兆府汇报说: “他因事情突然,没有来得及更其宿直,是让我替代他的。今有过失,理应由我承担。”窦参遂贬江夏(今湖北武汉)县尉。
事过经年,窦参又被征返京畿,任奉先(今陕西蒲城)县尉。
奉先县有曹芬兄弟,是北衙禁军挂名的战士,性情暴躁。一次喝醉后,无故殴打他的妹妹,其父劝解不成,没能使小女子免遭苦楚,老汉忿恚之下,投井自尽。曹芬被县里捉拿,窦参判其死刑,立即执行。同僚们认为死刑应等曹父丧满之后再执行,窦参十分严肃地对同僚们说: “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 ”坚决将曹氏兄弟处以极刑,使县内畏伏!
后以大理司直衔按察江淮刑狱,经扬州(今属江苏)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骄蹇,慢怠窦参,不亲往城外迎谒,只派手下军吏前往,窦参对此十分恼火,对军吏严辞责让。陈少游闻之,十分惭愧,便立即前去拜谒窦参,窦参反不予理睬,没等陈少游来到,他已率人渡江而返了。
回朝之后,正赶上婺州(今浙江金华)刺史邓珽贪赃八千贯一案的审议。邓珽与当朝宰相是旧交,时值天子大赦天下,宰相欲使邓珽免退赃款。为此,诏令百官在尚书省衙门集体讨论,不少人顺应宰相的意见,唯独窦参坚持绳之以法,最终邓珽只得照律退赃服罪。
第二年,窦参又以监察御史之职,奉命出使按察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原来,马彝查出属下一位县令贪赃千贯钱,正准备对其加以惩办时,县令之子却通过朝廷的权倖之人诬陷马彝,马彝不仅无法对贪赃者予以制裁,自己还因此被查办。窦参到湖南后,经过认真审理,认定马彝无罪。马彝后来任职,以正直能干而闻名。
此后,窦参转殿中侍御史、改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侍御史,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窦参不避权贵,治狱以严正著称。唐德宗屡屡召见,访以天下大事,甚得器重。所言所论往往与宰相意见不合,引起他们的忌视与排抑。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死后,他的儿子陈正仪请袭旌节,窦参在尚书省大门上写了这样的文字: “陈少游位兼将相,何崇之有?然当朝廷危难之际,心怀反复,皇上宽宏大量,不愿发其罪端,他的儿子怎么还敢求袭封疆?”陈正仪大惧,怏怏而退,不敢再提袭封之事。
窦参知御史台事期间,还为神策将军孟华和右龙武将军李建玉申冤明屈。孟华因屡立战功,遭人忌妒,为神策大将军诬奏谋反; 李建玉先被吐蕃俘虏,后乘机逃回,被手下人诬告是潜通吐蕃,充当了吐蕃的奸细。据律,二人皆当处死,而且又无处申诉,又是窦参为二人伸冤明屈,无罪释放。由是,窦参甚为众望所属。
贞元五年(789)二月,窦参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领度支、盐铁转运使。
二
俗话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早在窦参任御史中丞时,就已显露出他率情行事的苗头。因为他本人曾做大理寺司直,在重定百官俸禄时,居然将司直的俸禄定得高于本寺丞。在定百官班位与秩次时,初令太常寺少卿在左右庶子(东宫官)之上; 又因为他对太子詹事李升心存厌恶,竟将詹事的班次退居于诸府尹之下。
等到窦参做了宰相,更是想专决朝政,重用亲信。每逢宰相于延英殿召对之日,窦参必定等其他人退出后,独自一人留下,以汇报度支盐铁为名与皇帝密谈,实际上是为了专决朝政。
窦参有个侄子名叫窦申,时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府少尹、转门下给事中,深受宠信。窦参每逢任命官吏,往往要先和窦申商议,征求他的意见。窦申常常将密谈内容泄露出去,借机向一些人纳贿,故而,窦申所到之处,人们常称之为“喜鹊”,意思是从他嘴里能听到喜讯。对此,唐德宗常有耳闻,数次警告窦参说: “卿日后恐被窦申连累,不如将他斥出朝廷,以堵众人之口。”窦参则说: “臣的子侄都不能干,只有窦申一人,虽为远房侄子,但很得臣心,不忍将他放于外州,臣觉得他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唐德宗又强调说: “爱卿虽说他无甚过失,但旁人却未必这么说。”但窦参并没有遵从唐德宗的意见将窦申外放。
由于窦参重用亲信以为耳目,就连各地节帅也心怀畏惧。淄青节度使李纳就对窦参厚加馈赠,以示崇敬。但李纳内心对窦参十分不满,经常贿赂唐德宗身边的亲信讲窦参的坏话,言其恃权贪利,肆无忌惮。
这个时期,窦参与唐德宗十分亲信的大臣陆贽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窦申为了援附窦参,联合左金吾大将军虢王则之、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等党羽共同对付陆贽,借口陆贽知贡举之际考员不实,向唐德宗潜陷陆贽。但真情被唐德宗查知,遂将窦申、虢王则之贬官,吴通玄赐死。数天之后,窦参也被罢相,贬往郴州(今属湖南)任别驾。时在贞元八年(792)四月。
在窦参被贬的当天,陆贽被委任为宰相。窦参被贬往郴州,汴州节度使刘士宁送他细绢50匹,此事被湖南观察使李巽得知。李巽先为左司郎中,因被窦参排挤,出为常州(今属江苏)刺史,他任湖南观察使,郴州正在他的辖区之内。李巽奏报朝廷,说窦参交结藩镇;恰好有宦官出使,在路上遇到刘士宁派去送细绢的人,回来一说,正与李巽所奏相符。唐德宗顿发雷霆之怒,要将窦参处死。
此时,唐德宗对藩镇心存戒备,他对窦参与藩镇往来,顿生猜疑,故欲置之重刑。但宰相陆贽认为窦参罪不当死,并力劝皇帝谨慎从事。
窦参虽免一死,仍于贞元九年(793)三月被贬为驩州(今越南荣市)司马,儿子景伯,发配泉州(今属福建),女儿削发为尼,配隶郴州(今属湖南),家中财物婢妾,统统没收,押送入京。
由于窦参遭唐德宗身边宦官的忌恨,不断谤毁,终使唐德宗对窦参下了杀手。窦参尚未到达驩州,就在途经邕州(今广西南宁)境内的武经镇被赐死。时年60岁。
窦参之死,固不足惜,但此事可透视出唐德宗时期统治阶级上层勾心斗角的某些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