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长孙无忌人物生平传记_长孙无忌历史评价_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63 评论:0

大业五年(609),58岁的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撒手人寰。这下可苦了孤儿寡母的高氏和儿子长孙无忌、女儿长孙氏,娘儿仨常常遭受长孙晟的异室儿子长孙安业的欺凌。实在无法在长安永兴坊的府邸住下去了,高氏便带着未成年的儿女回到了娘家。高氏的父亲临洮(郡治临潭,今属甘肃)刺史高励也已病故,哥哥高士廉便承担起养活妹妹和外甥的重任。高士廉当时在京师长安做小吏,对妹妹一家照顾备至。大业九年(613),由高士廉作主,长孙无忌13岁的妹妹嫁给了卫尉少卿李渊15岁的二公子李世民。女儿出嫁后,高氏和儿子长孙无忌仍住在哥哥高士廉家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年龄相仿,成为一对好朋友。

长孙氏出嫁李家的第五年六月,李渊父子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南下,直逼长安。李世民率领的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后,长孙无忌便投奔了他,被李世民任命为渭北道行军点签,负责文书,宣传诏命。十一月,李渊的大军开进了长安城。第二年五月,李渊自立,建国号为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无忌的妹妹成为王妃,长孙无忌便成为秦王府的得力干将,随从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

随着割据势力的逐渐被消除,李氏皇家内部的倾轧日趋激烈。

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不安于亲王地位,觊觎长兄李建成的储君位子。在征战过程中,李世民收罗了大批谋臣猛士,文臣如房玄龄、杜如晦,武将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李,皆为一代豪杰,形成一股强大势力。割据势力铲除后,李世民的精力转移到谋取皇太子地位上来。李建成为维护皇位继承权,联合齐王李元吉反击李世民,兄弟俩一唱一和,诋毁李世民。本来就有意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李渊不满李世民的野心,偏袒李建成。李世民的处境极为不妙。

李世民心急如焚,他的亲信也焦虑万分,想方设法帮助李世民。

王妃长孙氏在宫内为李世民奔波,她孝侍李渊,博取他的欢心; 屈节承顺诸嫔妃,争取她们的支持。在宫外,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尽管如此,局势仍没有向着有利于李世民的方向发展。

房玄龄见状,去找李世民最亲信的长孙无忌,对他说:“如今嫌隙已成,一旦祸难发生,不仅秦王难保性命,对国家社稷也是灾难。不如劝秦王效法周公,以安国家。生死存亡,刻不容缓,就在今日!”周公姬旦曾剪除叛乱的管叔、蔡叔二个兄弟,房玄龄建议用武力除掉李建成、李元吉。长孙无忌早就有这个想法,高兴地说: “久怀此谋,未敢披露,先生说的,正合我意!”的确,李世民要想取胜,惟有走这步棋,别无他路。

长孙无忌、房玄龄遂同去见李世民,谈了他们的看法。李世民觉得兄弟相残,有违伦理,没有采纳。长孙无忌决心劝说李世民,他问: “大王认为舜是怎样一个人?”

“圣明智慧,为子孝,为君仁,”李世民道,“这还有什么疑问?”

“假若舜挖井上不来,还能讲孝吗?修粮仓下不来,还能行仁吗?”①长孙无忌说。

李世民有点心动,但还犹豫不决。

李建成、李元吉经过充分策划,先下手了。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他们借突厥入侵,奏请让齐王李元吉统兵出征,调用秦王府的骁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及其精锐士兵,以削夺李世民的势力; 在出师饯别会上伺机刺杀李世民。有个叫王晊的获悉了他们的密谋,密报李世民。李世民忙让长孙无忌去找房玄龄、杜如晦来秦王府商量对策。

四人密谋一番,拿出了一个行动计划。

六月三日,他们的行动计划开始实施。

这天,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且欲加害于他,请求父皇主持公道。李渊闻奏,让李世民先回去,翌日对鞫朝堂。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10余人埋伏在皇宫北门玄武门。临行前,王妃长孙氏一一替勇士们披上铠甲,勉励大家同生共死,十几个铁铮铮的汉子无不动容,誓死效忠秦王。他们埋伏好不久,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了。玄武门守将常何是李建成的部下,李建成十分放心地朝大门走来。谁知,常何已被李世民收买。李建成一行过了玄武门,发觉情况有些异常,正要掉转马头,李世民一箭射来,李建成毙命; 李元吉也死于尉迟敬德箭下。这时,高士廉奉王妃长孙氏之命率兵赶来接应。李世民命尉迟敬德进宫奏告李渊。李渊正与大臣萧瑀、裴寂泛舟南海池中,见尉迟敬德披甲执矛来到池边,脸上露出惊骇的神色,喝问他来干什么。尉迟敬德叩拜,说皇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举兵诛杀了他们,怕皇上不安,特来戍卫。李渊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才骂道: “想不到这逆子竟会杀害自己的亲兄弟!”

第四天,李渊被迫下令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

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拼死效力的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立下了汗马之功。李世民论功行赏,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东宫的长官——左庶子。

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后两个月,李渊又无可奈何地交出皇权,做太上皇去了。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王妃长孙氏被立为皇后。长孙无忌出任吏部尚书,进封齐国公,食邑1300户。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极为亲宠,眷倚日隆,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寝殿。不久,长孙无忌出任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

长孙兄妹贵宠无比,但他们并没有恃势骄横,相反,极力抑制自己的言行,以盈满为戒。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密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李世民把那人的奏疏转给长孙无忌,对他说: “朕与卿,是君臣关系,没有什么可避讳、怀疑的。若各人把耳闻目睹的事情都深藏不露,那么,君臣就无法沟通。”接着,他召集文武百官,宣言: “朕的儿子都还年幼,无忌对朕,实有大功,今将政事委托于他,就像交给亲生儿子一样放心。疏远的离间亲近的,资浅的离间资老的,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朕是不会理睬的!”表达了他对长孙无忌的信赖。

长孙无忌则更加谨慎、谦让,恳求辞去相职,长孙皇后也为兄长说情,恳求让他离开相位。李世民不得已,解去长孙无忌的尚书右仆射,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无忌虽离开了相位,但李世民对他的恩宠不衰。

这年,李世民去南郊祭天,回来时,让长孙无忌和司空裴寂同坐他的乘舆。贞观五年(631),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各封一子为郡公。二年后,李世民又册封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力辞不就,李世民没有允准。长孙无忌无奈,又通过舅舅,吏部尚书高士廉陈请,说: “臣是外戚,位居三公,恐怕为皇上招致私亲的非议,敢以死恳请。”李世民道:“朕任用官吏以才能为准,若没才能,就是至亲也不任用,像襄邑王神符就如此; 如果有才,虽有怨伤也不摒弃,如魏徵就是这样。朕若仅出于对皇后兄长的宠爱,多赐子女金帛就是了,何须委以重任?朕是看重他的才能罢了。他聪明通悟,才兼文武,诸位大臣都知道,朕才任用他为司空。”长孙无忌还是辞让不受,于是,李世民颁诏: “当年,黄帝得到力牧而成为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而成为三王中的第一王,齐桓公得到管仲而成为五霸中的第一霸。朕做藩王时,公便为腹心,遂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公的功绩和才能都是众人瞻仰的,故授此职,不要过多谦让了!”长孙无忌无奈,遂就任司空一职。

李世民追思创业的艰难,也念及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遂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

晨骃紫雾,夕饮玄霜。

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

李世民在赋中将自己比作威凤,在遭到同林共干的“鸱鸮”、“燕雀”的诋毁攻击时,差点毙命,幸赖“君子”的扶持,才得以展翅遨翔。这位匡救危难的“君子”,便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幸的是,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病逝,年仅36岁。李世民悲痛欲绝,长孙无忌也是悲痛万分。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更加优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更加谦让。不过,他谦让的仅是权位,对国家大事则秉公直言,从不避讳。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颁诏,赐14名佐命元勋世袭州刺史,他们是: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高士廉、侯君集、王道宗、李孝恭、尉迟敬德、李勣、段志玄、程知节、刘弘基、张亮。这14人是李世民最依重的大臣。

长孙无忌认为,世袭刺史会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不利,便与房玄龄等人上疏,力陈世袭刺史不可行:

第一,一家一姓占据一州,时间一长,难免曲树私党,败坏地方吏治;

第二,佐命元勋已蒙重赏,不可再裂土以赐;

第三,若孩童袭职,不谙世务、吏职,必然造成政无约束,为害地方,一旦触犯刑律,便自取灭亡;

第四,此制一开,后世仿效,遗患无穷。

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坚持下,李世民收回成命。

第二年,李世民驾临长孙无忌家,遍赏长孙家族。

过了四年,李世民册拜长孙无忌为司徒。翌年李世民诏令图画24名佐命元勋于凌烟阁,长孙无忌为之首。

就在这年,皇宫中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 皇太子李承乾被废。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长孙皇后所生。他腿脚有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为非作歹,李世民遂有废他之心。李承乾见大势已去,便决定步李世民五子李祐的后尘,举兵反叛。他联络对李世民有不满情绪的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等人,图谋夺取帝位。不料事泄,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想立魏王李泰为皇太子。李泰乃李世民第四个儿子,长孙皇后的次子,很有文才,颇为李世民喜爱。大臣岑文本、刘泊等也赞同立李泰为嗣。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却主张立李世民的第九子晋王李治。李治乃长孙皇后三子,性情温和。李世民喜欢李泰,但又不想驳回元老派长孙无忌等人的面子,犹豫不决。这期间,李泰为了取得储君的地位,大肆活动,甚至恫吓年方15岁的李治。他的阴谋败露后,李世民大为伤感,驾临两仪殿,让文武百官退出,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和李治,他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三人说: “朕三子一弟,竟这般作为,朕实在想不开!”说完,投床抽刀自刺,长孙无忌急忙上前抱住李世民,夺下他的刀交给李治。长孙无忌问李世民想立谁为嗣,李世民道: “朕欲立晋王!”这正是长孙无忌的心意,他厉声道: “谨奉皇上诏命。谁敢有异议,臣请斩了他!”

“你舅答应了,应当拜谢。”李世民对李治说。李治拜谢长孙无忌拥立之功。

李世民谓长孙无忌: “你们都已同意了朕的打算,不知别人有什么看法?”

“晋王仁孝,天下属意已很久了。”长孙无忌道,“请陛下召问百官,若有不同意见,臣甘当死罪!”

立晋王李治为皇嗣一事遂确定下来。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太师,辅佐李治。

但是,李世民对李治并不真心喜欢,觉得他太仁弱,只是看在长孙无忌等人的面上,才立了他。李世民越瞧李治越不顺眼,打算废了他,另立三子李恪为嗣。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氏所生,杨氏仅是个妃子,李恪系庶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恪没资格做皇太子。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火了,道: “你是不是觉得他不是你外甥?”长孙无忌犯颜直谏,说: “晋王宽厚仁爱,是守天下的贤明君主。举棋不定是要失败的,况且是立储呢?”李世民只好打消了立李恪的念头。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御驾亲征朝鲜半岛上的高丽人,命长孙无忌代理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侍中也为宰相之职。

回京后,长孙无忌力辞太子太师,诏准。贞观二十一年,长孙无忌奉命遥领扬州都督。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身体欠安,命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实际上是总领三省政务。

第二年五月,李世民病重,弥留之际,他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床前,遗命二人辅佐皇太子李治。他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朕,朕奄有天下,多靠他的帮助。你辅政后,不要让谗毁之徒损害无忌。否则,你就不是大唐的臣子!”垂危的李世民还关怀着他死后的长孙无忌。

李世民死后,皇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

长孙无忌进位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事。长孙无忌力辞知尚书省事,乃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二年(651),长孙无忌奉诏监修国史。他还兼管律令的修订。这年闰九月,他将删定的律、令、式奏上李治,颁行全国。

李治曾对公卿说: “朕广开言路,希望能有意见供采纳,擢用提意见的人。近来上疏的不少,但可采纳的不多。”

“陛下即位,政化流行,条式律令,均很完备。”长孙无忌说,“上疏的人凭一隅之见,希图侥幸见用,对有利于教化来说,是没有什么可取的。但仍须广开言路,期冀谠言高见;如果杜绝,下情便不能上达。”

“听说一些部门办事常讲情面?”李治问。

“讲情面,论私交,自古难免。”长孙无忌道,“但圣教渐及,人皆向公。至于徇情枉法,是没有的。小小收取人情,恐怕陛下也难免,况且臣下厚待他们的亲属,怎能断言一点都没有?”

长孙无忌悉心辅政,他的建议多被采纳。

翌年大旱,长孙无忌认为这是他执政不力,天降灾异惩诫,遂上书辞职。李治连降手诏劝谕,没有批准他的辞呈。

永徽五年,李治驾临长孙无忌府,接见他的三个儿子,都授予朝散大夫的官衔。李治又诏令图绘长孙无忌的形象,他亲自题字画上,班赐长孙无忌。

第二年,在李治与长孙无忌之间发生了一场分歧。

事情的起因在武则天身上。

武则天是文水(今属山西)人,唐开国元勋武士彠的女儿。

生母杨氏,乃隋朝宰相杨达之女。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被李世民召进宫中为才人,赐号武媚。她26岁那年,李世民病死,武则天被削发为尼,入感业寺。第二年,李世民周年忌日,李治去感业寺进香,遇上了武则天,他早就钟情于她,遂重新把她接回宫中,做了他的妃子,不久晋位昭仪。

武则天觊觎皇后王氏那顶凤冠,不择手段地诬陷、诋毁王皇后,李治被她迷惑,决定废黜王皇后,另立武则天。

围绕皇后的废立,朝廷中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以国舅爷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二位顾命大臣为首组成反对派,试图阻止武则天入主后宫; 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等企图借机邀功,积极拥戴武则天。

长孙无忌德高望重,没有他的支持,册立武则天难免有些棘手,李治权衡再三,决定先采用笼络手段。他密遣使臣赐给长孙无忌金、银、珠宝各一车,绫锦十车; 让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去长孙无忌家求情祈请。然而,长孙无忌不为所动。当许敬宗鼓噪着要立武则天时,他便面加责斥。李治见笼络无效,遂采取强硬手段,他召见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褚遂良,对他们说: “武昭仪有令德,朕想立她为皇后,你们看如何?”向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长孙无忌有些胆怯了,把问题推到了褚遂良身上,说: “自贞观二十三年后,先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遂良,望陛下问他怎么办。”褚遂良坚决反对。不久,他便被贬出朝廷。

这年十月十九日,李治正式颁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入主后宫以后,开始疯狂地报复反对她做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也未能幸免。不过,要扳倒长孙无忌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身为帝舅,顾命大臣,德高望重,没有个十恶不赦的罪名是整不倒他的。

武则天和她的亲信许敬宗等密谋策划。到第五年上,即显庆四年(659),他们鼓足勇气,开始行动了。

许敬宗遣人上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长孙无忌勾结,图谋不轨。接着,许敬宗奏劾长孙无忌、褚遂良、柳睪、韩瑗和于志宁串通谋反,他捏造情节,危言蛊惑李治。李治由怀疑到相信,没加审讯便革去效忠唐室42年的三朝老臣长孙无忌的官位,流放黔州(治彭水,今属四川)。不过,李治对这位帝舅还算照顾,仍按当朝一品供给饮食,每天细白米二升,油五升,炭十斤; 每月给饼20只,猪肉60斤,鱼30斤,酒9斗。

武则天却不肯放过长孙无忌,在她的授意下,许敬宗遣大理正袁公瑜去黔州审讯长孙无忌,逼迫他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被诬陷、逼迫而死,正直的士大夫无不悲愤。他死后102年,肃宗李亨下令追复长孙无忌官爵,特令他的孙子长孙延奉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9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