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虞庆则人物生平传记_虞庆则历史评价_虞庆则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86 评论:0

虞庆则虽身为隋朝宰相,其实他的前半生的大部分时光是生活在北周。

北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临近结束时较有生气的一个政权,并且它的最高统治者来自鲜卑贵族的军人阶层,这样客观上就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与鲜卑族人关系密切的容易做官,一是慓悍的勇士最为人崇尚。从某种意义上说,虞庆则恰好符合这两项条件。他的先人原本不姓虞而是姓鱼,而且长期为一个姓赫连的家族效力,后来他的祖上安居在灵武(今宁夏陶乐西南)也算得上是方圆内外有头有脸的人家了。他的父亲虞祥,做过北周灵武太守。这无疑使他的世系与鲜卑贵族之间有了渊源。至于虞庆则本人,不但长得高大健硕,意气风发,而且时常披挂起全副铠甲,巡游打猎,艺高胆大,叫当地的英雄豪杰不由得不佩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鲜卑语和汉语都说得相当不错。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在马背上潇洒之余,也关起门来读了些书,一些古代的英雄义士令他羡慕不已,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了。

北周王朝当时实行府兵制度,从军也就成为一条通向功名利禄的便捷道路。大部分士兵并非来自穷得叮响的家庭,而鲜卑贵族子弟则大可凭此崭露头角。于是,虞庆则从军后不久,很快就升到了外兵参军事,甚至还获得了沁源县公的贵族爵位。当时,北周王朝周边一直不太平,特别是在北面和西北面边境,战事时有发生,后来较大的一次竟然“惊动”了越王盛和内史下大夫高颎前去征讨。虞庆则很自然地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当二人平叛得胜班师回朝时,就一同上表给皇帝,认为在这块既重要又麻烦的地域应该派一位文武全才的人镇守,而此人非虞庆则莫属。虞庆则就这样成为石州(今山西离石)总管。一时间石州地面竟也清静了不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一些少数民族也迁入境内定居下来。

虞庆则效命的北周传到了周宣帝宇文赟手里,这位皇帝短命,即位两年就病死了,外戚杨坚(周宣帝的岳父)以大丞相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于第二年,废掉八岁的周静帝,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登上了皇帝宝座。皇帝是当上了,但杨坚发现这皇帝并不那么好当。尽管他的女婿是个很不合格的皇帝,他的外孙也还只是个懵懂的顽童,但他们却是最明确的继承者,而今他杨坚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取而代之,破了君臣的规矩,必然会引起一些麻烦。正值用人之际,隋文帝在把远在陇上的虞庆则晋升为大将军之后,又把虞庆则调到中央,官历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他彭城郡公的爵位,甚至把营造新的都城的重任也交给了他。

开皇二年(582)冬天,突厥族首领沙钵略打着为北周报仇的旗号,招集40万大军南下攻隋,所到之地烧杀抢掠,来势凶猛。隋文帝杨坚派大军分路迎击,虞庆则即行军大元帅之一,由于军需供应事先准备不足,他麾下的一些部队只能露宿野外,塞北又值风雪严寒的季节,一路上掉队、开小差的有上千人。在与突厥人遭遇后,虞庆则的偏将达奚长儒率两千骑兵诱敌,不幸陷入对方的重重包围中,情形甚为危急,连连向大本营求援,而虞庆则身为统帅,却按兵不动,达奚长儒只得率孤军拚死抵抗,士兵伤亡十之八九,几乎全军覆没。这些事自然都逃不过其他几路元帅的耳目。然而当最后隋军打跑了沙钵略,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的时候,隋文帝却晋封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

后来,突厥内部也几经分化,曾有个叫摄图的首领表示愿意归附隋朝,请隋朝皇帝派重臣作为使节前往商谈。虞庆则就接受了新的任务,和随行人员一道前去下诏受降。但开始的时候虞庆则很看不惯摄图等人故作威严的阵势,简单地认为他们不过手下败将,就咄咄逼人地指责摄图归降没有诚心,竟敢怠慢隋使云云,说到气处,将突厥当年入侵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往事又抖了出来,本来摄图等人的归附之举就是出于种种迫不得已的原因,这下他们更是又怕又恨,致使谈判陷入僵局。后来还是虞庆则的随行副使找摄图等人温言相劝,为他们分析各种利害关系,重新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使他们正式叩拜接受了隋文帝的诏书,称臣朝贡。当初虞庆则出使的时候,杨坚曾耳提面命地告诉他: “朕还是要给突厥人留有余地的,他们如果赠你好马,你挑几匹意思一下就够了。”而当摄图贡赠宝马良驹上千,另又献突厥美女与虞庆则为妻时,他竟都一一接受了,不无得意地回到了隋都长安(今西安)。文帝对胜利归来的虞庆则大加赞扬,不仅为他进爵一等,赐封鲁国公,并赠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千户土地,而且还下诏把彭城郡公的爵位转授给他的第二个儿子。

随着隋王朝政权的日益稳定,随着虞庆则的权位越来越高,杨坚心中的不满也越来越多,更何况,多少年来,他始终忘不了当初自己怎么登上皇位的,对自己臣下的一言一行就格外地敏感。只是,所有这些,都暂时因隋文帝一统天下的征战而变得次要罢了。

开皇八年(588),隋文帝开始向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陈国发动总攻。开皇九年(589)正月,隋军轻易突破长江天险,俘虏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至此,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隋帝国代替。隋文帝的夙愿得以实现。高兴之余,他竟然亲自驾临晋王府,设摆了酒宴与众臣欢聚庆贺。当重臣高颎为皇上敬酒时,隋文帝望着济济一堂的臣子们,不由说到: “高爱卿(高颎)率兵平叛于江南, 虞爱卿(虞庆则)使突厥归降, 都可称得上是大功劳了。”一旁有个叫杨素的大臣赶紧讨好说: “全仰仗圣上的天威天德的赐予呀。”杨素这个人也立过不少军功,但这个人很善于逢迎皇帝的心意,有时话说得过了头,难免为众人看不起,偏偏虞庆则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有什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表现出来,加上几杯酒下肚,这时他马上接过话茬说道: “杨素你前番出兵武牢、硖石(皆属湖北),若没圣上的天威天德,恐怕也无攻克之理吧。”一句话同时得罪了皇帝和杨素。须知在这两处杨素都有险些失败的经历,平时是最忌别人揭他这两块疤的,于是二人各不相让,当着皇帝的面,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指责长短。结果引得御史对他们弹劾。然而隋文帝还是颇为谅解地说道: “今天大家都挺高兴,在一起比比功劳,最好不要弹劾了。”其实皇帝心里也早已不悦,皆大欢喜的宴会让虞庆则的几句话搅得没了趣味,况且他的言语越来越不知分寸。但他实在不想让任何事情破坏他和他臣下们愉快的心情,于是他提议让群臣射箭玩,不料虞庆则又进言道: “承蒙陛下赏赐酒饭,让臣尽情欢乐,但御史在这里,臣怕喝多被他弹劾。”一时席间鸦雀无声。隋文帝略一沉吟,赐给御史一杯酒,果真令他退下去了。虞庆则咧嘴直乐,他还算清醒,捧杯就要向皇上敬酒,隋文帝环视众臣,略显勉强地说: “好,让我们干了这杯!希望朕和你们的子孙后代也常有今朝, 世代享受荣华富贵。”也许虞庆则真有些喝多了,也许就是他的脾性使然,总之,就这样他一次次令隋文帝不悦,并大大得罪了他的同僚们。当隋文帝还要打击南方的门阀士族,清除地方各种残余势力的时候,他或多或少要极力笼络可以为他征战的人才。然而随着天下一统,和平年代的到来,隋文帝的注意力也开始转移。他着手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整顿和改革,甚至让他的臣子们精心制定《开皇律》,这一刑律中特别划出所谓“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睦、不义、内乱”等罪名,凡触犯者皆从严惩治,不加赦免。

开皇十七年(597),岭南人李贤反叛,隋文帝在朝上商议讨伐之事,诸将纷纷请战,一般这样的事是随便一员大将就可以解决的,况且路途又远,故而虞庆则的表现并不很积极。隋文帝看在眼里,却撇下众将,独问虞庆则: “爱卿位居宰相,享有高爵,现在国家出了叛贼,却没有请战行动的意思,为什么呢?”虞庆则心中一惊,连连行礼请罪,于是皇上任命他为桂州道(今广西桂林)行军总管,他的内弟赵什柱为随府长史,南下平叛。这赵什柱也在朝中为官,因为他和虞庆则的爱妾私通,唯恐事情败露,而以虞庆则的脾气若知道了绝不会轻饶他,所以他千方百计地散布不利于虞庆则的小道消息,说虞庆则一直着恼皇帝派给他这项任务,而他和虞庆则有那样的亲密关系,就不由得人们不信。隋文帝听说后,在心底积聚已久的怨气终于再也藏不住了,按朝中惯例,大臣出征,皇帝都要设宴为之饯行,并赏赐很多贵重礼品。然而虞庆则出征时不仅没有这项仪式,当他再三请求见到了皇帝时,隋文帝的脸色也始终很难看,虞庆则只得怏怏而退,他很有些迷惑,一直对他恩礼有加的皇上怎么突然翻脸了呢,但他来不及多想,便踏上了征程。

战场上的喧腾与厮杀,血与火的洗礼,都使他重又心潮澎湃起来,当年叱咤风云的豪迈重新回到他身上,不久便顺利地平息了李贤之乱。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苦恼,也许圣上只是一时心烦,待得知这胜利的消息就会好的吧,毕竟,他虞庆则还是可以圆满复命的。胜利返京的大军走至潭州临桂镇(今属湖南),虞庆则注意到这块地方的山川地理形势非常险要,而且物产丰富,如果派兵驻守,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以很好地阻挡南方的叛军。虞庆则激动地要将这一大发现禀报给圣上,忠心可鉴,他希望使龙颜大悦。然而万万不该,他派了赵什柱火速进京。赵什柱见到皇帝,诬告虞庆则欲据险谋反,隋文帝听信了这话,派人将虞庆则押回,经过所谓的“立案调查”,虞庆则被杀,赵什柱反因告密有功,被授以上柱国的爵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