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封德彝人物生平传记_封德彝历史评价_封德彝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209 评论:0


 


 封德彝,名伦,后世称其名者极少,而其字德彝却很显赫。封德彝原籍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其祖父就是北齐朝的名臣官任太子太保的封隆之。封德彝年幼时,就极淘气顽皮,经常搞些恶作剧。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显露出些许小聪明。稍稍大了一些,对所学的课程,也能熟记不忘,且能谈出一点新的见解,令塾师惊异赞赏。望子成龙的长辈们,见封德彝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深感欣慰,其舅父卢恩道就乐不可支地说: “这孩子见识过人,长大后一定会当上高官甚至宰相。”遂更加紧了对他的教育培养。
 隋文帝开皇年末,江南一带发生了豪强大族的叛乱,内史传达皇帝杨坚之命,令重臣杨素领兵前往平叛。杨素召封德彝代行行军记室之职。兵船停泊在海上,杨素令侍从请封德彝前来议事,封德彝乘自己的小船去帅船的途中,故意装作不慎掉入水中,被救起后,换上干净衣服上帅船,已耽误了很多时间。但直到会议结束,封德彝也没有说一句话。后来,杨素又召集过几次会议,封德彝始终一言不发。杨素感到奇怪,一次议事完毕后,单独将其留下,问其中原因,封德彝连连谢罪说: “只是一点私事,恕我不能如实告知大人。”杨素越发觉得封德彝非同寻常,为笼络这位“奇才”,杨素将自己的堂妹嫁与封德彝为妻。
 隋文帝杨坚令越国公杨素建仁寿宫,杨素上表推荐封德彝为土木总监,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在封德彝的筹划指挥下,仁寿宫修建的高大雄伟,内部设施富丽堂皇。完工以后,杨素高高兴兴地去请皇帝前来视察,一贯以节俭自诩的杨坚,见到规模如此宏大豪华的宫殿,不觉怒从心起,当即厉声斥责杨素说: “你这样过度的浪费民力财力,是有意让天下百姓都怨恨朕吗?”说完拂袖而去。杨素非常害怕,回到家心情仍惴惴不安。封德彝知道后,很有把握的对杨素说: “大人不必惊慌,等独孤皇后看了宫殿后,自然就平安无事了。”第二天上朝时,皇帝杨坚见了杨素果然满面笑容地慰问说: “杨公知朕夫妇年纪老迈,没什么东西来娱乐自身,才如此豪华的装饰这座宫殿的吧?真让你费心了。”杨素听了,顿觉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情格外舒畅。退朝后,杨素找到封德彝问道: “你怎么就料到这种结局了呢?”封德彝说: “当朝皇帝生活非常节俭,所以一见到如此豪华的宫殿,一定会发怒。然而皇帝平素又往往顺从皇后之言,独孤皇后同所有妇人脾性一样,只是喜欢漂亮豪华,并不管所费银钱多少。把皇后伺候的高兴了,皇帝那里自然就平安无事了。”杨素听完了不禁赞叹道: “我不如你啊。”
 杨素身为国公,职位尊贵,权倾朝野,他往往倚仗权势,对朝内外高官小吏多有欺凌,天下之人几乎都不放在眼里,却只对封德彝一人格外客气,每次相见,总是放下架子屈礼接送,有时与封德彝讨论起天下大事,海阔天空,长时不倦,还抚摸自己的座椅说: “封郎早晚会占据这个位置的。”后来,将封德彝推荐给皇帝,隋文帝看在杨素的面子上,将封德彝破格提升为内史舍人。
 内史侍郎虞世基因谄媚有术,瞒上欺下,深得隋炀帝杨广的信任宠爱,但他不熟悉官吏任用方面的惯例,处理起这些事来屡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当上内史舍人的封德彝看到了这一点,便于暗地里主动为虞世基出主意,定计谋,对内专以奉承皇帝为根本,百官奏章凡是可能引起皇帝不愉快的条陈,就一律压下不报; 对外则以苛刻严细的法律条文治理天下,对有功应当奖赏者,却总是推三阻四拖着不办。因此,虞世基随着受宠热度的不断升高,隋朝的政治局势却一天一天日益败坏下去。其中自然也有封德彝的重要“贡献”。
 义宁二年(618)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兵变,在西阁抓住了昏君杨广,将其押出宫门,宇文化及命令封德彝上前历数杨广罪恶,杨广未等封德彝开口,就斥责道: “先生还是个读书人呢,何必如此无情,恩将仇报!”封德彝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羞惭的无地自容,一句话没说,赶紧缩了回去。杨广被杀后,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令封德彝暂时代理内史令。封德彝跟从宇文化及逃到聊城(今属山东),他分析当时的形势,料定宇文化及必败无疑,于是就与宇文化及之弟蜀王宇文士及私下结好,讨到个外出保护运粮道的美差。宇文化及败死后,封德彝即约宇文士及前去投奔了唐高祖李渊。李渊知道他曾依附于奸贼宇文化及搞兵变,当时就严厉地指责了他们一番,然后才安排其住了下来。善于顺风使船的封德彝,很快就适应了唐朝的情况,他常出巧计密谋协助李渊的立国大业,逐渐取得了李渊的信任,将他封为内史舍人。不久,封德彝因其聪明才智再被赏识而获重用,被李渊提升为内史侍郎并兼任内史令,掌握了很大的权力。
 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奉旨领兵讨伐郑国“皇帝”王世充,封德彝出任秦王幕僚,参谋军事。当时,双方实力不相上下,唐军占不了多少优势,故使战事久拖不决,皇帝李渊因此战速胜无望,就打算撤回大军,徐作良图,令人征求唐军主帅李世民的意见。李世民坚决不同意撤军,他派与自己意见完全一致的封德彝前往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汇报。封德彝拜见李渊后,立刻将坚持作战的理由及好处陈述了一遍,最后强调指出: “贼王王世充占地虽多,但各地联系很差,多不服从命令,只有洛阳(今属河南)的守军才肯为他卖命打仗。但他现在已是固守孤城,计穷力尽,离死地不远了。如今若解洛阳之围,大军西撤,则会使贼王死里逃生,加强其内部的联系与团结,以后就难将其消灭了。”李渊认为封德彝言之有理,遂打消了撤军念头。次年五月,唐军攻下洛阳,王世充被迫投降,这一大股割据势力遂被消灭,10个多月的战事以唐军的全胜宣告结束。李渊不无感慨地对身边侍臣说: “东征王世充的战事发起之后,就有许多大臣在朕面前进言,说是难以取胜,劝朕下诏撤军。当时只有秦王说洛阳一定能打下来,封德彝是坚决支持他的。其他人都认为不行。封德彝此番的大功,虽是西晋的张华佐助晋武帝司马连的勋绩,也不能高于他!”于是下旨封封德彝为平原县公,任天策府司马之职。
 当初,窦建德应王世充之请,亲自领兵来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召集将佐开会,商讨对策。包括封德彝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看到窦建德军力强盛,窦王联军更会增加其力量,即力劝李世民暂时退兵,以避敌锋芒。但李世民却有一定之规,他决定采用将军郭孝恪先发制人的计策,力求一战歼灭王、窦两个劲敌。封德彝见李世民求战心切,就再次进言劝阻道: “我军兵卒已疲惫不堪,王世充又死守孤城,不能轻易攻下。窦建德乘胜而来,锐气正盛。我军若不后撤,定会腹背受敌,势难有自保万全之策。不如退保新安,等待机会。窦建德与王世充都已称孤道寡,意在独霸天下,两人现在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相处一久,必生猜疑,那时我军乘机进攻,无有不胜。”李世民严肃地驳斥他说: “现在王世充兵败而且粮草也将用尽了,上下已离心,洛阳不须强力攻打,只要坚持围困,就能拿下来。窦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将领骄横,士兵疲惰。我军进据虎牢关,等于扼住了他的咽喉。他若冒险来进攻,我打败他非常容易。他若狐疑不战,十天半月之间,王世充必然崩溃。我军攻破洛阳,气势自然增长,那时回过头来再收拾窦建德,就如同风卷残云一般。但是,我军若不加速推进,放窦建德的大夏军进入虎牢关,而洛阳以东新近归附我军的各城,尚不巩固,当然不利于坚守。窦、王二贼会合,两股势力并在一处,其势必强,士气定盛,那就再无机会可乘了! 我意已决,立刻进兵虎牢关。”结果一举击灭了窦、王两大敌对势力。等到大获全胜之日,封德彝与尚璃等进入军帐,向秦王李世民祝贺胜利,脸上还带有羞愧之色。李世民笑着说: “诸公就不要多说了,今天侥幸获此大胜。但我早就明白智者千虑,也有一时失策的时候,各位上次就是这种情况吧?哈哈哈。”封德彝等人连连表示谢罪不迭。
 唐自立国以来,多次遭到突厥的进攻,这次突厥又打过来了。突厥骑兵很快打到太原(今属山西)城下,然后派遣使者入唐京城长安,要挟只有迎娶唐王朝的公主结亲,才肯退兵。高祖李渊升朝向众文武问计,群臣多主张接受突厥要求,许其娶亲以暂缓双方的大战。独有封德彝表示反对说: “不能这样,突厥早有轻视我大唐王朝的心,认为我军不能作战,而我军若乘其疲困之时突然发起攻击,可收出其不意之奇效,势必获胜。得胜之后再与突厥讲和,那时我朝的武威和恩德两个方面都有了。此次如果不出兵作战,以后他们一定会再次入侵。小臣认为出兵抗击是完全必要的,且有获胜把握。”李渊认为很对,下诏出兵抗击突厥,果然获得了胜利。不久,封德彝被提升为吏部尚书,进封赵国公,食邑改迁至密国(今河南密县)。
 


 在李渊几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机巧的封德彝站到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边。武德七年(624),建成、元吉欲乘皇帝避暑之机除掉李世民,被人告发,李渊打算废掉建成的太子之位。封德彝为救建成,劝谏李渊说: “隋文帝废长子杨勇而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结果两世就葬送了天下,前朝的教训为陛下所熟知,小臣希望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终于使李渊改变了主意。
 武德九年初,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已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建成、元吉恶人先告状,在父皇李渊面前搬弄是非,诬陷李世民有夺取皇位之心,不明实情的李渊责备了李世民。李世民走后,建成、元吉又对李渊说: “秦王自以为天下是他打下来的,应立他为太子,全不把父皇放在眼里,更不用说我们兄弟两人。他手下的将士个个如狼似虎,无信无义,陛下应严加防备啊!”李渊认为有理,就向众大臣征询对策,封德彝与太子党的另一个干将立即出馊主意说: “秦王自以为功高盖世,不甘心居于太子之下; 陛下如无立他为太子之意,就请及早把他妥善处理掉吧!”但李渊仍只答应考虑考虑,不想处死李世民。
 同年六月,李世民发动了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长兄太子李建成与三弟齐王李元吉,夺取了唐王朝的实际控制权,很快又登基做了皇帝,史称唐太宗。封德彝的靠山李建成死后,他又改换门庭投到了李世民门下。从此,他又积极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但面对英明圣主他就常常显得计拙才穷了。李世民初登皇位,为了收拾人心,对群臣加官晋爵,大加封赏,封德彝也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实封600户。而引荐他追随李世民的萧瑀则当上了尚书左仆射。
 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去征兵,按当时规定,年满18岁的男丁才可以征召。封德彝却建议说: “年龄不足18岁的,如果是身材高大健壮者,也应当在征发之列。”李世民表示同意,但却被直臣魏征给否定了。另一次,李世民同百官议论如何治理国家。封德彝献策主张说: “古人有言: 成大事者不与人谋。但愿陛下运用权威,机断专行,独揽大权,千万不要使臣子们分权。这样就能政令专一,决断及时,不致因政出多门而贻误大事。如此一来,国家就一定能治理好了。”不想当场遭到张玄素的反驳。李世民对张玄素的意见非常重视,批评封德彝说: “朕上怕老天降祸,下怕群臣规劝,兢兢业业,尚怕不合天意,不符人望,怎敢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再说天下很大,事情极多,一个人是办不完的,封德彝的意见断不可取。”封德彝见意见被否决,又受到皇上批评,只得连连表示谢罪,但心中却很是不服。李世民从其表情上看到了他的内心活动,于是又对大家说道: “朕常担心自己由于喜怒不定而胡乱奖励或轻易处罚臣下,因此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同时也希望你们大胆给朕提意见。当然你们也要认真接受别人的规劝,千万不能只认为自己正确,厌恶不同意自己意见的人。如果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劝,又怎能规劝别人呢?”大臣们听了都很高兴,只有封德彝惭愧地低下了头。
 贞观元年(627)正月的一天,李世民在宫中摆下盛宴,招待满朝文武。席间,乐队奏乐,舞女跳起了舞蹈,十分欢快热闹。其中一支曲子名叫“秦王破阵乐”,描写和歌颂李世民当年南北转战勇克强敌的英雄业绩。李世民听完这支曲子说:“我过去受命征讨,平定了天下,民间遂产生了这支曲子,它虽然不如歌颂文德的曲子那样典雅优美,但功业由此而成,所以不敢忘本呢!”封德彝顺势拍马说: “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内,功盖天下,那些专事文德的君王是无法相比的。”颇有自知之明的李世民用平和的语气反驳说: “平乱创业靠武,治国守业要靠文。用武还是用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你以为文治不如武功,这话是太过分了!”封德彝本想阿谀奉承一番,以讨取李世民的欢心,却不料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内心直叹“惭愧,惭愧!”
 李世民为招揽人才,保李唐王朝的天下长治久安,命令身居要职的封德彝访查推荐贤才。过了很长时间,封德彝也没有荐举上一个人来。一次上朝时,李世民责怪封德彝办事不力,封德彝不以为然地回答说: “不是老臣不尽力去办,只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一个确有奇才的贤人。”李世民听他这样说,很不满意,不客气地斥责道: “君子使用人才,就如同使用器具的道理一样,对每个人只是用他这个人的专长。过去有的君主统治天下时,朝中人才济济,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堪称太平盛世。难道他们都是从别的朝代借来的贤才吗?正是由于你本人不知道什么人是贤才,所以推举不出来了。但却肆意诬蔑当今之世没有贤才,真是太不应该,太过分了!”封德彝连连叩头认错,然后喏喏而退。
 本来封德彝转投李世民是萧瑀推荐的,后来两人又都升任了宰相,照理说应合作得很好。但一同议事时,封德彝当面对萧瑀往往说得很坚决,很肯定,但到了皇帝李世民身边,他又专看皇帝脸色行事,变得出尔反尔,因此他与萧瑀的关系闹得也越来越紧张。朝中多是忠直的大臣,封德彝的市场越来越小了。
 年中,正在办公的封德彝突然身染重病,倒在了尚书省内,李世民得到报告,立即亲往探视,并命令用宫中华丽舒适的车子将其送回家中休养。不久,封德彝就病逝了,享年60岁。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封德彝去世的消息,深表惋惜,亲下诏令,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明。
 封德彝一生侍奉过四位帝王,入仕之路多是坦途,这是与他处事机巧圆滑的个性分不开的。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不能算作一个正人君子或忠直之臣。
 据史书记载: 封德彝本性奸诈邪恶,常常包藏祸心,与人交往多愿探听别人的想法,暗里设下圈套,而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与人为善的样子。单从外表看,封德彝能给人以谦虚恭顺的印象,其住处与衣着也极简陋朴素。但在同皇室内宫及公府大员小吏的交往中,却极不检点,大宗行贿或接受巨额贿赂之事常有。然而他极善于使用伪装蒙骗别人,处事为人进退自如,谁也不知道他内心究竟想的是什么。王世充、窦建德作乱时,他确实多次为李世民出过好主意、好计谋。因此,李世民认为他还像个诚实有才能的谋臣,给予他金银累万的赏赐。但他却暗地里又劝高祖李渊除掉李世民。还对太子李建成说过这样的话: “为了保有天下,就顾不了亲兄弟这层关系了,乞求别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只因说这些话时场所较隐密,人们多数不知道底细。当他死后,类似的事就更是极少有人提起了。
 贞观十七年,治书御史唐临决心追咎封德彝的罪行,经过充分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遂分条列其“奸状”,上奏皇帝李世民。李世民阅后,下发给文武百官,要求大家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反复酝酿,最后由民部尚书唐俭等几人,代表群臣提议: “奸臣封德彝生前极受宠信,而死后才暴露出其罪恶,他所担任过的官职已不可能追夺回来,谨请陛下下诏追还他死后所赠的官职,并将其谥号改了,以表示对奸臣的惩戒。”李世民采纳这一意见,下诏夺回追赠封德彝的司空职位,削去其食邑的600封户,将其谥号改为缪。
 封德彝有个儿子叫封言道,婚娶了唐高祖李渊之女淮南长公主,他做过的最高官职是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