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元彧人物生平传记_元彧历史评价_元彧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55 评论:0

北魏是少数民族拓跋氏建立的国家,到孝文帝时期,开始全面进行封建化改革,当时汉化很深的不仅是下层百姓,而且王室贵族都吸收汉文化,成了汉文化的传播者。在朝中对那些汉族大学者更是另眼相看,尊崇倍至。有一年,侍中、儒学大师崔光与众文士游玩,有一位少年姿貌出众,风神清秀,与他人赋诗作文挥笔即就,谈吐举止都有分寸,崔光和他谈了片刻,过后对他人说: “黑头三公,当是此人。”崔光称赞的这位黑头三公(黑头是指少年、三公位高权重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临淮王元彧。

元彧字文若,是临淮王元潭的曾孙。元潭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在太武帝拓跋焘真君三年(445)封为燕王,拜侍中,参都曹事。后来改封为临淮王,多次随太武帝南征,他机智善战立有赫赫战功,死后被加谥号宣王。元彧的祖父元提在任梁州刺史时,因贪财纵欲而被削爵,发配到北方军镇戍边。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儿子员外郎元颖请求免除自己的官职,代父戍边。孝文帝不许。元提的转机是因他随从孝文帝南征,参谋赞同迁都之议开始的。在死后追封他为表乡县侯,宣武帝时才赠他雍州刺史,谥号曰懿。元彧的父亲元昌没有在政治上写下一笔,但却是极有文才的书生,少好文学,熟知礼教,父母去世后,他哀号悲切,感动了路人。宣武帝时,又封他为临淮王,可是未等拜任,他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赠为齐州刺史,谥号康王。追封为济南王。他留下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他就是元彧。元彧少时就有才学,为时人所赞誉。他与从兄安丰王元延明,中山王元熙同为宗室子弟,又因都博通古今,善长文学而齐名,时人不能分辨他们的优劣。但尚书郎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卢道将却对吏部清河(今山东临清东北)人崔休说: “这三王的才学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安丰王没有创造性,中山王过于浮华,不如济南王风流沉雅。”可知元彧在三人中是占上风的。元彧知识丰厚、能言善辩,逻辑性强,举止优雅。琅邪(今山东临沂)人王诵是知名的名士,他每次见到元彧,都要畅谈诗词,往往忘了回家。这样有才学的少年郎,会不会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成就大业呢?

元彧起官为前军将军、中书侍郎。他曾为郊庙作歌辞,上奏皇上被采用,时人都称其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在这期间,他才正式定名为元彧。原来他本名叫元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与他同在一署工作,穆绍的父亲穆亮,正好和元亮重名,为了避讳穆绍的父亲之讳,他主动上书要求改名。宣武帝诏令说: “仕明明神高远,经常自比于荀文若(曹操的谋臣),可叫彧,为的是相类之美。”乘机他又上书要求恢复他家原来的封爵,诏令同意,就这样元亮变成了元彧,济南王变成了临淮王,寄食在相州的魏郡。又因他年长让他任御史中尉,元彧认为御史中尉是他论资排辈应该得的职位,所以没有拜谢。但是领军于忠对他的不拜谢十分忿恨,便上书说: “临淮王虽然风流可观,却没有骨鲠之操,中尉之职,恐怕他胜任不了。”就这样去掉了他中尉应有的威仪,让他单车而返,朝中名流无不为他叹息。孝明帝时,他累迁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左仆射,代理选举之权。

孝明帝武泰元年(528),是个多事动荡的年代,春节刚过,梁武帝萧衍就派将北伐,兵近温汤,身体欠佳的孝明帝诏元彧以本官为东道行台去抵抗梁军。三月,孝明帝驾崩,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变动。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的尔朱荣以孝明帝死因不明为由,发兵南下,兴师问罪朝廷。四月,尔朱荣率军入洛阳,把洛阳城里的2千多名王侯百官驱赶到洛阳以北的河阴,大开杀戒。胡太后也丧命于河阴,史称“河阴之变”。住在京师里的皇室元氏大多都丧命黄泉。正在东南征讨梁军的元彧闻听此讯,差点背过气去。他悲痛欲绝,醒来不知自己该怎样走自己的路,回洛阳只有死路一条,不回洛阳只能坐以待毙,但又不能眼见祖宗大业被尔朱氏所毁灭。他思前想后,决定先找个藏身之地,以图后举。于是他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投奔了梁。当时投梁的还有汝南王元悦、北海王元颢。萧衍得知消息后大喜,派自己的舍人陈建孙前往迎接,并嘱咐他私下里观察元彧的为人。陈建孙回来后报告萧衍说: 元彧风神俊秀,是名流大家。早先时,萧衍也风闻其名,所以对他十分看重。萧衍在乐游园接见了元彧,为他安排了宴乐以示庆贺。谁知闻听乐声,元彧悲不自胜,涕泪零落,感动了在场的人,看到这个场面,萧衍很不痛快。自魏建国至此,大凡来南朝投降的人,都根据南朝当权者的意愿称魏是伪政权。只有元彧上表时,常称自己是魏临淮王。萧衍也体谅他,不因此而责难他。虽然他身在梁,心却在魏。到他得知孝庄帝继位后,便借母亲年老为由,请求梁武帝放他还乡,其辞十分诚恳,萧衍爱惜他是个人才,又难以违背他的意愿,所以派仆射徐勉私下去劝说他。徐勉以“过去王陵在汉朝,姜维在蜀汉,都成就了名业”为由,劝他一个人要功名成就“不一定要在本国”。元彧回答他说: “我都愿死在北方,又何况活着呢! ”萧衍见他执意要走,便在七月的一天,送他回洛阳了。

洛阳这座古都等待着元彧的是什么呢?他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离开魏的三个月中他的心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思念。他最思念的就是年事已高、白发苍苍的老母了。元彧是个自幼孝顺父母的孩子,自从他被迫降梁后,他从没有沾过酒吃过肉。不仅如此,他那颗思母之心,又转化成对国家的担忧和眷恋。基于此,他渐渐地憔悴了,当他返回洛阳后,看到他的人无不伤感落泪。而这仅仅是厄运的开始。八月,孝庄帝诏令以侍中、骠骑大将军、临淮王元彧为仪同三司。不久又迁他为尚书令、大司马兼录尚书。这时尔朱荣及其兄弟子侄掌握了朝中一切大权,元彧虽名义上是宰相,可实权操纵在尔朱氏手中,孝庄帝对此十分不满,可是全国形势动荡不安,关中、河北的起义军声势浩大,南方梁又趁火打劫,不时地侵扰边境。所以,孝庄帝还得依靠尔朱氏的力量维持自己的天下。除此外,孝庄帝本非孝明帝之子登上皇位,正赖于尔朱荣的扶植,如果不听他的,他可能还会废己另立,所以孝庄帝也得让尔朱荣三分。为确保自己的皇位能传给儿子,他想应当先尊崇自己的父母为皇上皇后。于是在永安二年(529)二月,他追尊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并打算把俩人的神主迁到太庙,以高祖孝文帝为伯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孝明帝死时只有19岁,他的皇子很小,又在同年被尔朱荣残杀于河阴。尔朱荣又另立了彭城王元勰的三儿子子攸为帝,是为庄帝。彭城王元勰是显祖献文帝的儿子,是孝文帝的弟弟。所以孝庄帝才把孝文帝改为伯考(是对已死伯父的称呼)。这是件违背礼制的大事,身为宗室子弟的元彧是不能袖手旁观的。他上表劝谏说: “汉祖刘邦创业,在老家香街设立太上之庙; 光武刘秀中兴,在南顿设有祖上春陵时的庙寝。汉元帝对于光武帝来讲,不仅亲缘疏远而且也不在五服之内,还对元帝尽子之礼来尊奉,入继大宗。高祖孝文皇帝对陛下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亲爱。陛下既然已继大业,岂能给高祖孝文皇帝加伯考之名呢?况且汉宣帝是继孝昭帝之位,是尊后叔祖,又岂能忘了大宗而去继承自己的考妣(父母)呢?这是因大义才这样做的。到金德将要兴起,晋宣王受命,自那以来,世代把持政权。景王有意取魏代之,文王更是如此。虽然他们祭祀魏主,而权却归晋室,从昆辈季辈来看,晋实际上已取代了曹氏。宣王的后代,由文王成就其大业,故而,晋武帝继文王之后以宣王为祖,景王才有伯考之称。以今比古,情况怕是不同了。就臣子来说,过去的典章制度应发扬,对失序的事情已在前人经典中被讥嘲。高祖孝文帝德溢宇内,道超天外。肃祖(元勰)虽然功勋显赫天下,也曾奉旨称臣。穆皇后禀德坤元,将要配享乾位,这是君臣同筵,嫂叔同室,纵观历史,没有此事。”当时孝庄帝执意不改,朝臣没有敢进言的,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儁上表劝言。

谁知孝庄帝非但不听,反而把他们教训了一顿,他下了诏令说: “文穆皇帝功盖天下,道过百王,所以要遵循旧制,恭敬地给他上尊号。临淮王上表说,汉祖庙设于香街,东汉祖庙春陵设于南顿。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都是身受符命而承大业,而不是由父祖处继承来的。所以才给父祖别设庙宇,于理没有不同。而文穆皇帝,天人所寄,历数有归,朕继承大业,所以应主其神器,也就是帝业有统,不是汉代可与论比的。如以古比今,就不应当移寝,那么魏太祖、晋景帝虽然称王之心已昭然,却都是以人臣而终,岂能与其他各帝居同庙?汉宣帝的父亲也不是因有勋德而生了他,就是不追尊,不也可以吗?伯考之名,只是尊卑的称呼! 又何必一定要以古为准,而非今。临淮王还说君臣同列,嫂叔共室,是因为文穆皇帝过去遵臣道,以此为据。《礼》曰: ‘天子和元子一样为士。’君臣岂是不得同室?况且晋文帝、景帝同为一代,人们议论说,世限七,主无定数,昭与穆是相同的,这说明有共室的道理。《礼》既然有等级,嫂叔又有什么嫌疑呢?”然后孝庄帝强迫他的妹妹们上奏请以父亲为文穆皇帝等,这些上奏的辞意是由黄门侍郎常景和中书侍郎邢子才所写成的。庄帝主意已定,所以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四月,孝庄帝又追尊他的哥哥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元彧又当面上谏说: “陛下中兴,想遵循前代法规,自己制定法而不遵守,叫后世子孙怎么看?纵观历史,没有这种事。愿陛下割兄弟之情,使名器相符。”但孝庄帝不听。到神主八庙,又敕令百官全都陪从,全都依据君臣之礼。元彧上表认为自中古至今,祟尚君亲,褒明功懿,只有皇号,没有帝号,如今去掉帝名,只留皇名,按古义来作,稍作改动,请依其准。但孝庄帝不听。

永安三年,孝庄帝与尔朱荣的矛盾越来越恶化,到九月,孝庄帝设计在宫内除掉了尔朱荣。引来了尔朱氏的反抗,在晋阳的尔朱兆率军南下,在东南的尔朱仲远挥师西进,尔朱天光坐镇关中,尔朱世隆居京师,向孝庄帝发起了全面进攻。十一月,升任元彧为司徒公。十二月,尔朱世隆率所部北逃,孝庄帝诏元彧驻防河阴。抵挡尔朱兆和世隆的进攻。但尔朱兆军势如破竹,使元彧军退守洛阳。到尔朱兆率军突然进攻洛阳,洛阳城的守兵不知,所以,京师军溃败。元彧逃到东掖门时,被尔朱兆的兵所俘。押去见尔朱兆,他慷慨陈辞,激怒了尔朱兆,尔朱兆的部下当即将他殴打至死。

元彧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博学多才。他所著文章虽然大多遗失,但还是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然而他任官时不清白,上书所荐的人才大多和他有姻亲关系,故为有识之士所讥嘲。到出帝时,才赠他为太师、太尉公、雍州刺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