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萧会理人物生平传记_萧会理历史评价_萧会理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76 评论:0

萧会理字长才,是梁武帝的孙子,萧绩的长子。其父萧绩字世谨,为人谨慎,治政有方,是个以务实著称的官员。天监八年(509),萧绩被封为南康郡王,后迁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年仅7岁的萧绩已有成人之量,有一次,他发现南徐州的士人给重要的地方官送礼,以便提官晋级,他当面对南徐州长史王僧孺揭穿此事,使王僧孺十分赞赏,此事传开,没有人不称赞他聪明正直的。他的母亲董淑仪非皇后,但十分疼爱他,对他更是严格教育,萧绩很有出息,14岁时,出任南兖州刺史,坐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就在这时,他得了第一个儿子,他便是萧会理。古人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萧绩的第一个孩子便是儿子,真叫他欣喜若狂,对萧会理更是疼爱有加。这萧会理生在帝王家,父亲又是个实干家,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少时,会理就十分聪明,有心计。还善解人意,很讨别人喜欢。自幼好读书,尤善历史,常常是说古道今,眉飞色舞,不知疲倦。写的文章也很好,不仅深为父亲喜爱,就是在众多的皇孙中,他也讨得祖父梁武帝的欢心。不幸的是奶奶的去世,使父亲守丧的三年间憔悴不堪,体质极弱,难以处理日常事务,大通三年(529),因流感引发了疾病,经多方治疗无效,于这年春天离开了人世,年仅25岁。父亲一生简朴,不求玩好,清心寡欲,在家以严父治家,以身作则,他本可三妻六妾,但他从不拈花惹草,没有仆妾。要求子女节俭、勤事,他所有租收、俸禄,全都寄放到国库。他死时,在国库中存积了数千万钱,而自己生活清贫,但却为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梁武帝赠他为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一部,谥号简。当时,萧会理年11岁,已经很懂事了,他爱父亲,他不能没有父亲,安葬父亲时,他哭得死去活来,几天没吃一口东西,人们无不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常言道,父亲是家的顶梁柱,没有了父亲,长子便要代行父亲的职责和义务,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持家的任务。

萧会理少年丧父,家势更为孤单,梁武帝又平添一份爱怜,给萧会理的衣服、礼秩与正宗王子相同。中大通四年(532),萧会理15岁,被拜为轻车将军、湘州刺史,在湘州期间,他安于政事,抚恤百姓,劝课农桑,深得百姓赞扬,在这点上他多像他的父亲啊! 梁武帝得知后,不禁想起儿子当年的情景: 那还是天监十七年(518)的秋天,秋高气爽,从广陵(今江苏扬州)通往京师建康的路上,大约有三四百人吵吵嚷嚷地往前赶路,其中有个老汉对一年轻人说: “嘉乐,咱们去面见皇上,皇上肯见吗?”另一年轻人抢着说: “老伯,您尽管放心,曹兄有写好的奏表,咱们只要交上表,准保有人通报皇上,说不准,皇上还会见见咱们哩!”被称作曹嘉乐的人点头说: “是啊,我们一定让皇上答应我们的要求!”一伙人说着,不由得脚底下加了一把劲,急忙朝前走去。傍晚,这几百号人来到了京师,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到了朝廷,把上启的文表呈交给了值班官员。这天,梁武帝心情特别好,早朝时,他问文武百官是否有事要上奏,声调和善,面带微笑,百官见皇上高兴,更是心情愉快,这时,有人递上了曹嘉乐等人的上表,梁武帝看罢,禁不住连连点头: “好! 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原来,文表上写了15条有关南兖州刺史的事迹,说明了南兖州吏民迫切希望挽留其刺史的理由和心情,恳请皇上允准他继续留任。梁武帝不仅是为有出色的地方官而高兴,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官恰恰是他的四儿子萧绩! 就这样萧绩在南兖州干了五年的地方官。如今得知孙子会理在湘州政绩出色,他怎能不想起儿子当年的成绩来呢?萧会理继承了父亲为政的优点,和吏民相处得很融洽,这一干就是八年。八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他老练了许多。大同六年(540),24岁的萧会理被征还朝,升迁为侍中,并掌石头城的防守军事。第二年,令他兼任领军将军。这年秋天,晋升为宣惠将军、丹阳尹,设置佐史。在京师的生活自然比在地方要优越的多,但是萧会理却有些不太适宜都市的生活了,也许在地方呆得太久,也许天下太平在朝中无所作为,总之,他不想呆在京师。梁武帝也很理解孙子的心情,对他的要求也不强求或阻挠,没过多久,萧会理就调任使持节、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东徐、谯七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坐镇广陵。当他得知自己要去广陵时,心情异常激动,父亲治广陵功业显著,如今自己又去广陵,怎能有负于父亲呢?这怕是爷爷的用心安排。在萧会理走马上任这一天,广陵吏民出城大老远地来迎接他,他知道这是百姓迎接他的父亲。他立刻下车走到敲锣打鼓的百姓中,和他们有说有笑地进了广陵城,他想广陵我不会白来的,我一定继承父业发扬光大。但是,他来了没几年的功夫,国家形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东魏大将侯景以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贪图功利,同意受降。八月,梁军北伐迎侯景,地处北境的南兖州也在北伐之列,由贞阳侯萧渊明为督军,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与魏军大战,梁军大败,萧渊明被俘,萧会理率余众退回本镇广陵。太清二年,因梁武帝想以侯景换回萧渊明,引发了侯景之乱。侯景据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反梁,举兵南下围困了京师。当时,侯景进军很顺利,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勾结了建康城内的萧正德为内应,萧正德是梁武帝的养子,早有非分之想,所以,俩人早已有勾结,事成后,拥立萧正德为皇帝。萧正德的阴谋无人识破,梁武帝还派他负责京师防卫,他反用船迎接侯景叛军,所以侯景军很快进克建康外城。

正当侯景军南下之时,萧正德的弟弟萧正表将要举兵响应其兄,此事为萧会理得知。会理本来打算前去支援京师,又一想如不将萧正表除掉留着也是后患无穷,因萧正表是北徐州刺史,所以,萧会理决意先干掉萧正表。而萧正表对外声称勤王,举兵赴难,实际上是阴谋偷袭广陵,除掉萧会理。双方都有一战之备,当萧正表先发制人偷袭之时,萧会理率军在广陵与之展开激战,他奋勇当先,冲锋在前,将士见状无不殊死战斗,双方损失惨重,但因萧会理身先士卒,其部下斗志高昂,广陵百姓纷纷参战,打败了萧正表。萧会理血染征袍,他毫无畏惧,招集人马准备渡江南下解救建康。

太清三年(549)二月底,当萧会理率军急匆匆赶往建康时,侯景军已克建康外围城。三月,在困逼猛攻下,又占据了台城。侯景派前临江太守董绍先带着梁武帝的手敕前去召萧会理。萧会理手下的幕僚全都劝他此行凶多吉少,应抗敕不尊。萧会理十分理解僚佐们的心情,但他却说: “各位的心事和我想的不同,如今天子年事已高,却受制于贼人之手,现有他的亲笔敕令召我入朝,我身为人臣,岂能违背不遵?况且我远在江北,功业难成,不如亲赴京都,在侯景肘腋之下以便图谋,更易取得成功。我决心已定,不再作他打算。”于是,他把广陵事务交给董绍先,自己收拾行装赶赴京师。这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萧会理英雄虎胆入京城,前途未卜。

来到昔日繁华而今满目荒凉的京城,萧会理心中很不是滋味。来到石头城,拜见过侯景,心想: 侯景啊侯景,你这叛臣贼子,我一定要亲手砍下你这颗脑袋! 想归想,表面上还不能显露出来,他目视着侯景,侯景也端详着他,半天侯景才说:“奉天子诏,任萧会理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并带着威胁的口吻说: “如果不听我的调遣,那他的末日就到了。”这是吓不倒萧会理的,虽说整天身处贼寇之手,但他总想找机会匡复王室。五月,梁武帝在悲愤中饿死台城,接着,侯景拥立皇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萧会理强忍失去爷爷的悲痛,他痛恨侯景,再也不想等待下去了,于是,他秘密活动起来。先是,萧会理找西乡侯萧劝密谋,私下布置心腹之人,暗中结纳壮士,企图暗杀侯景。正巧这时,范阳人祖皓率军袭击了广陵,董绍先被杀,广陵起义兵派人到京师与萧会理联系,以会理为内应。送信的人未到,侯景军大败祖皓,祖皓被俘,审问中,言辞中涉及萧会理。在处决了祖皓后,侯景便回京查询萧会理,因证据不足,侯景矫诏免除了萧会理的官爵,会理成为一介百姓。七月,侯景又令他以平民百姓的身分兼尚书令,故而时人称他为“白衣领尚书令”,这是梁朝唯一的一位“白衣宰相”。

这年严冬,侯景以征伐晋熙(今安徽潜山)为名,逼迫简文帝萧纲亲幸豫州,京师空虚,这真是大好时机,萧会理与柳敬礼密谋准备举事。这柳敬礼乃是开府仪同三司柳庆远的孙子,他与兄长柳仲礼少时都以勇猛刚烈而知名于世。起家于著作佐郎,不久迁为扶风(今湖北谷城)太守。侯景反叛过江后,柳敬礼率骑兵步兵共3000人前赴京师救援,至京都后,占据青溪埭,与侯景军多次交战,而且他亲自冲锋陷阵,故而威名远扬。台城失守后,柳仲礼、柳敬礼兄弟俩都被侯景逼入京,以为己用。侯景派柳仲礼率军征伐长江上游,将弟弟敬礼留下为人质,任为护军。柳氏兄弟也曾密谋除掉侯景,但因侯景的警备森严而不得手。到侯景去晋熙时,萧会理来找他,他十分高兴,开始时,柳敬礼对会理说: “举大事一定要有所依靠,如今我们连半个兵也没有,怎么可以轻举妄动呢?”萧会理对他说: “湖熟(今江苏江宁)有我过去的老兵3000多人,昨天曾派人来与我互通消息,他们早有义举之心,只要我们定下时间,他们就会举兵响应。估计守城的贼兵也不过千人,如果大兵在外攻,我等为其内应,那么留在京师中的贼头王伟便可被我诛杀,这件事一定会成功,纵使侯景知信返回,也无能为力了。”柳敬礼听罢说: “好,就这样办。”于是俩人又商量了具体事务安排。当时,百姓已厌恶了侯景的残暴统治,都想为义兵所用,尽早诛除侯景。自京口到丹阳没有不响应义举的。正当萧会理与柳敬礼分头行动时,他们的密谋却为建安侯萧贲得知,萧贲为了捞到好处,立即告发了他们,还未等萧会理等人准备就绪,京师已先戒严,士兵到处搜捕萧会理等人,萧会理及其家人、柳敬礼等没有一个逃脱虎口的,全部遇害。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