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僧辩人物生平传记_王僧辩历史评价_王僧辩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90 评论:0


 


 梁天监八年(510)正月,北魏统治集团的矛盾日趋激烈。这天,有消息来说: 颍川(今河南许昌东)太守王神念携家眷南降梁。宣武帝急发兵追赶,但为时已晚,王神念一家已安全地渡江进了建康城。
 王神念出身于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地的大户人家。太原王氏在西晋时,是出了名的大族,王神念受其影响,少好儒术,尤其熟习经典。北魏经孝文帝改革后,更加学习汉文化,多方重用北方的汉族大户。宣武帝时,王神念任州主簿,不久,迁升为颍川太守。他自幼受汉文化薰陶,一心想到南方去,因为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在他心中认为汉为正统所在,目前正统在南,而北魏虽以华夏自居,却是夷狄(少数民族),所以,在天监八年,他据州降梁。因宣武帝派兵追杀,才携家南渡。
 梁武帝萧衍自登基建国,几乎年年都和北魏交战,互有胜负。如今听说王神念来投,自是欢心不已,封王神念为南城县侯,食邑500户,提升为安成内史,后历任武阳、宣城二地内史,皆有治政美誉。召还朝中任太仆卿,又出为使持节,都督青、冀二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王神念生性刚正,他所在州郡有不符封建礼道的东西,都要更改。在普通(520—527)中,梁大举北伐,王神念为右卫将军,又迁升使持节、散骑常侍、爪牙将军、右卫。不幸病逝军中。王神念虽好儒学,但少善骑射,武艺高强,至老不衰。曾在梁武帝面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为军队一冠。梁武帝赞叹不绝。他的文才武略多为次子王僧辩继承。
 王僧辩字君才。天监中随父投梁,初任湘东王国左常侍。湘东王萧绎为丹阳尹,王僧辩转为府行参军。天监十三年(515),湘东王萧绎初次担任宁远将军,出任会稽太守。王僧辩兼任中军参军,自此,跟随萧绎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到萧绎出任丹阳尹,他转任府行参军,掌管湘东王府的军事。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方15岁的萧绎坐镇荆州,任荆州刺史,王僧辩在他手下任中兵。这期间,武宁(今湖北荆门西北)郡百姓造反,萧绎派手下人去镇压,都失败了。最后,他派王僧辩率兵讨伐,王僧辩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平定了武宁叛乱。由此,升迁为贞威将军,武宁太守。不久,又转任振远将军,广平太守,俸禄2000石。经过几年锻炼,王僧辩又回到萧绎王府任中录事、参军。大同五年(540),萧绎被征回京师任护军,王僧辩兼任护军府司马。第二年,萧绎出任江州刺史,又调王僧辩为云骑将军司马,驻守在湓城。不久,出监安陆郡(今属湖北),还曾任新蔡(今属河南)太守,仍旧带司马、将军之职。太清元年(547),萧绎从江州调任荆州刺史,王僧辩任贞毅将军府的咨议参军事。这时,他已成为萧绎的得力助手、重要的军事参谋。不久,取代柳仲礼任竟陵太守,改称雄信将军。王僧辩官运亨通,一帆风顺,而平定震惊一时的侯景之乱使他在仕途上更是平步青云。
 


 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举兵反叛,揭开了侯景之乱的序幕。侯景利用萧正德与武帝的矛盾,与萧正德相勾结,很快攻进建康城内,只是台城难克,攻而不破。十一月,立萧正德为帝,自任为相国,天柱将军。台城之内,王公贵族纷纷参战,筑工事以备侯景。京城外围的义军纷纷兴起,支援京师,但因指挥不当,屡屡失败。侯景军攻克台城,残杀王公大臣2000多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从此大失民心。身在荆州的萧绎派王僧辩假节,总督舟师万人,装备了充足的粮食,赴京救难。等到达京师,台城已被侯景军攻陷,天子萧衍已为侯景软禁。王僧辩与柳仲礼兄弟及赵伯超等人,先是伪降侯景,然后入朝。侯景将他们的军资全部没收,对他们厚禄安抚。没多久,侯景派王僧辩回镇竟陵。于是,他日夜兼程,赶往荆州,投奔萧绎,萧绎任王僧辩为领军将军。
 大难当头,风云变幻莫测,人们的命运无不与此紧密相关。王僧辩又如何呢?他不辞劳苦来投奔他一直跟随的湘东王萧绎,萧绎正值用人之际,所以很高兴任他为领军将军。这是太清三年的事。当时,萧衍已死,皇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密诏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德承制。但是萧绎根本不承认萧纲为帝,他利用机会,想扩占地盘,便向湘州征兵。而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不听其调遣,他便派于方等人前去讨萧誉,于方等被杀。在这种情况下,萧绎命王僧辩和鲍泉带军去讨伐湘州,拨给他们军粮,立即择日上路。当时,王僧辩的竟陵部下还未来全,想等来全之后再上路,便对鲍泉说: “我与君一起受命南讨,但军纪涣散,如何安抚他们?”鲍泉说: “我们已经有取胜的把握,又率骁勇之士,有什么值得多虑的呢?”王僧辩劝说道: “其实不是这样。君之所言,本是文人所常谈,河东(今湖北枝江西南)之地在江陵(今属湖北)以西,很少有战争之事,而此地又兵强马壮,最近又攻破官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这样看来,如我们不足精兵1万,不足以制敌。我竟陵甲士,历经沙场,有作战经验,我已派人召他们来,不用太久便会赶来。虽然已定了上路的日期,还可以重新申请起兵的时间,故此,我想和卿一起入见湘东王,建议推迟几天,希望你能帮我劝说他。”鲍泉当即表示: “成败在此一举,全看我们这一行了,是迟是速,最终还应当听他的。”萧绎这个人一向严谨自负,最忌讳别人反驳他的意见,听别人在议论此事,以为王僧辩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去征讨,已有怒气,王僧辩将要入见时,对鲍泉说: “我先讲,君可见机劝说。”鲍泉又许诺,一定进言。见了萧绎,萧绎开口问他: “卿准备好了吗?明天起程?”王僧辩坦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萧绎没等他说完,便大怒,手持长剑厉声道:“卿怕死不成?”鲍泉见状大惊失色,竟不敢说一句话。萧绎派手下收捕了王僧辩,押见萧绎,萧绎根本不念王僧辩多年跟随自己的苦劳,冷冰冰地说: “你拒命不遵,今天只有一死。”王僧辩说道: “僧辩的食禄已经很多,今天被杀,岂敢有什么怨恨,只恨不见生身老母便离她而去了。”萧绎听后,竟举刀来砍他,砍中了他的左臂,血流遍地,王僧辩大叫一声,摔倒在地,人事不省。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苏醒过来,立即送到廷尉处,严加看管,并将其子侄全部逮捕入狱。这件事给王僧辩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痕。
 九月,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军队偷袭荆州重镇江陵,引起了江陵萧绎极大的不安,人心惶惶,不知如何防备,这时他反倒想起了被自己砍了一刀的王僧辩。当即派人到狱中去询问对策。王僧辩把对策一一讲明,萧绎这才释放了他,让他任城内都督。不久,岳阳王被迫退兵,而鲍泉力攻长沙不克,萧绎又派王僧辩代替鲍泉的职务。列举了鲍泉的十条罪状。派舍人罗重欢率领仪仗300人和王僧辩一起出发。到后,通报鲍泉说: “罗舍人受命,送王竟陵前来。”鲍泉很吃惊,半天没反应过来,好半天,才对手下人说: “让王竟陵帮助我来经略,那么这些贼兵足以平定。”不久,罗重欢带着令文先进来见鲍泉,王僧辩随从仪仗队相继而入。鲍泉正坐等他们来拜见。王僧辩已经进屋,背对着鲍泉而坐,说: “鲍郎,卿有罪,领旨让我来剿卿,不要以原来的偏见待我。”于是,让罗重欢出示湘东王萧绎的令文。鲍泉闻听此言,大惊失色,罗重欢给手下人使眼色,把鲍泉当场处死。王僧辩立即分兵布将,攻打长沙,于是湘土被平定了。
 


 王僧辩克定湘州后,得胜还荆州。萧绎高接远迎,封他为领军将军。正当此时,侯景在占据建康后,分兵向周围讨伐,他亲自率军沿江西上,欲平定对建康威胁最大的荆州地区。侯景军驻扎在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准备继续沿江而上,萧绎这才任王僧辩为大都督,率领巴州刺史淳于星、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等一起赶赴西阳(今湖北黄冈西南),迎战侯景,王僧辩驻军在巴陵(今湖南岳阳)。这时,传来消息,侯景军已克定郢州,正沿江而来。巴陵地处长江与洞庭湖相接的要口,如果进军荆州,巴陵是必经之地。所以,巴陵大战迫在眉睫。王僧辩吩咐城内将士,坚守巴陵。因王僧辩军少,萧绎令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前一起前往巴陵与王僧辩会师。同时,侯景在攻战郢城(今湖北武汉)后,势力大振,其部装备更为精良,士兵则勇敢善战,想乘机进兵荆州,一举拿下。于是,派仪同丁和率军5000人坐镇江夏(今湖北武汉),大将军宋子仙率前锋部队万人进兵巴陵,侯景随后兵分水陆前进。侯景的阵势吓坏了沿江两岸的戍兵,纷纷望风请降。贼兵一路进发很顺利,很快到达隐矶。王僧辩把长江沿岸各渚的米粮,装入公、私船中,沉入长江。待贼前锋到达江与湖会合口,王僧辩分令众军占据险要地势,固守城池,偃旗息鼓,寂静无声。第二天,贼众过江,其轻骑兵到巴陵城下问: “城里所居何人?”城上值班士兵回答: “是王领军。”贼兵威胁说: “回去对王领军说,大势已定,还是快快投降。”王僧辩派人回答说: “你们大军只管向荆州进发,我这座城池自然不是你们的障碍,僧辩百口之家在他人手中掌握着,岂能随便投降?”贼兵回去报告后回来说: “我王已到,王领军为何不赶快出城来见我王?”王僧辩不答。又过了一会儿,贼兵将王珣等人押到城下,让他写信劝降。这时,侯景的大队人马已到,登岸,广设氈屋,炫耀自己的实力,将军队集合于城东垅上,分八道向城进攻,形势十分危急。忽然,城内鼓声震天,矢石如雨点般落到城下,有如天兵天将下凡,将攻城的士兵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无数。贼兵无计,只好退去。巴陵(今湖南岳阳)情势危急,萧绎又命平北将军胡僧祐率军前去支援。这天,贼兵又攻巴陵,鸣鼓吹号,劲头十足,城上又是放木掷火,又是推垒石而下,贼兵死伤众多,午后,不得不退。看来要拿下巴陵城是要费点时间、力气了。于是,侯景军在城外建起了长长的木栅,又把大舰排列好,想以楼船攻水城西南角,又派人乘舟上岸,用了二天的时间安置好。贼兵在舰上用桔槔缠上茅草点火,想借风势引燃围城的木栅,将巴陵城置于火海之中。谁知天公不作美,风向却背城而刮,结果火势朝贼兵而去,火攻又失败。侯景自发难以来,还未受到这么大的挫折和损失,他恼羞成怒,屡屡强行攻城,均败。王僧辩还派人夜间偷袭贼营,贼帅任约被陆法和所擒。贼兵夜里担惊受怕,人心涣散,如再这样拖下去,形势十分不利,于是侯景夜烧营房,连夜带兵逃走。回军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巴陵围解,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萧绎论功行赏,升王僧辩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为长宁县公。
 


 侯景兵败东撤后,萧绎为了扩大战果,又命王僧辩立即率巴陵(今湖南岳阳)诸军,沿江而下,讨伐侯景。侯景立即准备好军需,进兵郢城(今湖北武汉),派陆军攻打鲁山,鲁山在长江北岸、武汉西。鲁山之战揭开了东征的序幕。驻守鲁山的城主支化仁,是侯景的骑兵将帅,也是侯景的死党。他率军奋力抵抗,使王僧辩军伤亡很大,但终因寡不敌众,支化仁军大败,支化仁被迫投降。拿下鲁山,就解决了郢城的外围力量,于是大军渡江攻打郢城,先克郢城之罗城。侯景大将宋子仙聚众金城固守,王僧辩军屡攻不克,宋子仙又派其党时灵护率众3000出城,王僧辩军威力大施,生擒时灵护,斩首千余。宋子仙见势不妙,退守仓门。想凭长江天险,顽固抵抗。正当这时,侯景听说鲁山失守,郢城又失去罗城,知道夏首难保,于是率余众连夜兼程退回建康。这个消息传到宋子仙处,宋子仙等人顿时感到势单力孤,无计可施,于是向王僧辩乞请以郢城换活命。王僧辩为保存实力,伪装同意其请求,为安定他,还给他百艘船,不让他产生怀疑。宋子仙信以为真。上船将要出发,王僧辩命杜龛率精兵千人,攀堞而上,同时金鼓齐鸣,偷袭到仓门。水师主帅宋遥率楼船从江水的暗道四面云集,宋子仙见势不妙,边逃边战,退逃到白杨浦,为王僧辩军大败,生擒宋子仙,押送到江陵。稍整队伍又率军进攻九水。贼兵仪同范希荣、卢晖略仍占据湓城(今江西九江)。等王僧辩军到,范希荣、卢晖略挟持江州刺史临城公弃城而逃。没用一兵一卒,占据了江州。本可乘胜追击,但萧绎为了不损失个人实力,命王僧辩暂且占据江州,休整队伍,待众军会合后,再进攻京师。萧绎加封王僧辩为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给鼓吹一部。
 月余后,京城发生了重大事变。原来在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八月,侯景派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入殿,废简文帝为晋安王,幽禁于永福省,又杀害了皇太子萧大器等兄弟及寻阳王诸子20人。矫简文帝诏,禅位于豫章嗣王萧栋,改元天正。九月,简文帝被害。王僧辩得知消息后,急忙告于江陵的萧绎。萧绎这才命江州人马准备进攻建康。王僧辩率大将百余人,联名上书劝萧绎即皇帝位,在将要进军前,十一月,再次上表恳请萧绎即位。虽然没有被采纳,但萧绎心中甚是欢喜,当皇帝已是他多年的梦想了,如今皇位举手可得,但也得装装样子,谨慎行事为妙,故而推辞不就。同时,又给王僧辩以特殊的礼遇来报答他这种“知遇之举”。
 于是,王僧辩自江州出发,大军向东,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直赴建康(今江苏南京)而去。先命南兖州刺史侯瑱率一部分精锐之师,轻舟偷袭南陵(今安徽贵池西南)和鹊头(今安徽铜陵)。侯瑱军一到,戍兵闻风丧胆,皆弃城而逃。正当王僧辩军连战连捷逼近京师时,在长江下游兴起了另一支攻伐侯景的军队,这便是陈霸先的义军。
 侯景之乱伊始,陈霸先便率5万人,从南江(今江苏太湖)出发,支援京师,其前锋部队有5000人,行至湓口(今江西九江)。陈霸先聪敏多谋略,其名声在王僧辩之上,王僧辩对他早有耳闻,所以,对他怀有敬畏之心。待陈霸先军到湓口,与王僧辩在白茅洲相会,俩人为了共同灭侯景,登坛盟誓,开坛饮血,共读盟文,皆慨然泪下。其辞慷慨激昂,极大地鼓舞了将士,等王师驻守在南州,贼帅侯子鉴等率步骑万余人在对岸挑战,又派小舟千艘,两边各有40棹,棹手都是越人,来去偷袭如风驰电掣。王僧辩于是指挥船只,全部向后退缩。又让大船在两岸护卫。贼兵以为水军想撤退,便争先恐后地出来追赶王僧辩军。贼兵万万没想到这是计谋,只见王僧辩军中的大舰横江拦断,截住了贼兵的后退之路。鼓声震天,混战于江中,贼兵大多掉到江里,王僧辩立即督军沿江而下,大军进驻石头城之斗城,安营扎寨逼近贼兵。贼兵于是在石头城筑工事拒守,侯景亲自出战,与王僧辩军大战于石头城北。陈霸先对王僧辩说: “丑虏没几天活头了,我众贼寡,最好分散其势力,各个击破。”王僧辩于是派遣强弩手持2000张弓进攻贼西面两座城,并让他们结成阵势来阻挡贼兵。王僧辩在后面指挥大军前进,又大破贼兵。卢晖略听说侯景战败,便从石头城来投降。这样,王僧辩率军入居石头城,建康城的半壁城池已在义军手中。侯景见大势已去,便把残兵撤出了京师,北逃而去。侯景的散兵逃来告诉了王僧辩,王僧辩令众军准备入据台城。这天夜里,由于失火,烧毁了太极殿和东西堂等屋。入台城后,军人抄掠京师,搜捕门阀士族,为他们绑缚的人,连内衣都被剥下,并驱逼居民来购赎被缚之人。自石头城南到东府城,沿淮水两岸,号叫之声不绝,这种凄惨的哀号之声响彻在京师上空,于是,百姓对王僧辩军大失所望。
 王僧辩命侯瑱、裴之横率精甲5000,向东讨伐侯景。王僧辩将贼党王伟等20余人首犯押送至江陵。侯景的行台赵伯超自吴松江来降侯瑱。侯瑱当即把他送到王僧辩处。王僧辩见了往日威风凛凛的赵伯超说: “赵公,你身负国家厚恩,却同贼为逆。今天你打算怎么办?”说完哈哈大笑,下令将赵伯超送往江陵。赵伯超出去后,王僧辩不无感慨地说: “朝廷过去只知有赵伯超,岂知有我王僧辩! 如今社稷倾覆,又为我所复兴,人的兴衰也是无常的。”在座的宾客都恭维他的功德。王僧辩说完又后悔了,这种话怎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讲呢?为了挽回失言,他掩饰地说道: “这一切都是圣上的威德,将士用性命争取来的。老夫不才虽居戎首,但能力有限。”就这样,叛逆之贼被赶出京师,京师克定。
 


 梁武帝驾崩后,湘东王萧绎一直不承认建康的皇帝。即使简文帝在位,他也一直沿用太清年号,而不用大宝年号。萧衍共八个儿子,此时只有绎、编、纪兄弟三个,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萧绎,所以,当皇帝的野心日益膨胀。大宝二年(552)三月,他又暗中派来买臣秘密害死了被侯景立为帝的豫章王萧栋。五月,司空南平王萧恪及宗室王侯、大都督王僧辩等再次上表要求他称帝。他再次予以辞让。同时,因克定京师有功,又加封王僧辩为司徒,镇卫将军。九月,群臣再三上表,萧绎才同意登基。于是,十一月,皇帝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改元承圣,是年为承圣元年(552),萧绎便是梁元帝,史称西梁。大封功臣,王僧辩改封永宁郡公,食邑5000户,加班剑20人,侍中、尚书令、鼓吹等照旧不变。
 承圣二年(553),春节还未过去,圣旨又令王僧辩西征了。湘州贼陆纳等打败了衡州刺史丁道贵,将其军资全部掠去,这时李洪雅又自零陵(今属湖南)发兵,声称助讨陆纳。朝廷不知其真心,深以为忧虑,于是派中书舍人罗重欢命王僧辩跟从骠骑将军,宜丰侯萧循南征。实际上指挥权仍归王僧辩。王僧辩便督杜等众军,从建康出发,驻军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元帝又下诏命王僧辩都督东上诸军事,陈霸先为都督西上诸军事。先前,陈霸先让都督给王僧辩,王僧辩不受。所以,元帝分为东西二都督,一起南下进讨。当时,陆纳等据守在车轮(今湖南长沙北),在西岸扎营,想凭借水势攻守。其士卒骁勇,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士。王僧辩心有畏惮之意,不敢轻举进攻,因此稍作休整,不想逼贼兵出。贼兵见他不敢交锋,便放松了警惕。王僧辩乘此良机,下令诸军水陆并进。王僧辩亲自擂鼓助威,以激励战士。当时,各军竞相抢功,大战于车轮,将士们打得非常艰苦,王僧辩与萧循协力苦战,终于攻下车轮。贼兵大败,退逃长沙,驱逼居民入长沙城拒守。王僧辩军紧追不舍,于是在长沙城外筑垒固之。下令全军广建木栅围城,王僧辩亲自坐在陇上观看形势。贼兵望见了王僧辩,以为他现在没有防备。贼党吴藏、李贤明等率精锐千余人,偷偷开城门出城,蒙上楯直奔王僧辩而来。当时,杜龛、杜都在场,所带卫兵仅有百余人,立即派人与贼兵交锋。李贤明乘战马,随从有十余人,大呼冲出包围,但已来不及,早被王僧辩军围困当中。而王僧辩坐在胡床上,看着眼前这激烈的搏斗,一动未动。李贤明被俘,立即处决。贼众见势退归城内。
 早在简文帝大宝二年四月,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在蜀称帝,拥众居长江上游,对江陵形成了威胁。元帝于是派王琳南下湘州和解,以解后顾之忧。这样,湘州才算平定。王僧辩回师江陵(今属湖北),接着便率军西征,督舟师2万,元帝亲自在天居寺为他饯行。没过多久,武陵王大败,王僧辩自枝江(今属四川)班师还江陵,在江陵暂歇后,回师建康。
 承圣二年九月,僧辩在建康住了一个月,又回江陵。同月,北齐王高洋派郭元建率众2万,大列舟舰于合肥,打算偷袭建康。又派其大将邢果远、步大汗萨、东方老率众南下与郭元建会师。当时,陈霸先坐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听说以后,立即传报江陵,元帝立刻诏刚来江陵的王僧辩回师。十一月,王僧辩军驻姑熟(今安徽和县),先命豫州刺史侯瑱率精甲3000人在东关筑垒,以拒北寇。又征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张彪、吴兴(今属浙江)太守裴之横北上,与侯瑱相会东关。这样,与北齐军在东关展开了大战,大败北齐军,保卫了建康。王僧辩率军凯旋回建康。
 承圣三年(554)三月,元帝诏曰: “赞扬俊贤之人见于秦典,自上安下,见于汉制。所以上辅天子,下佐君主。使持节、侍中、司德、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东扬三州诸军事,镇卫将军、扬州刺史、永宁郡开国公王僧辩,器宇凝深,风格祥远,以身作则,以行为言,博学多识,熟知战略。连年征讨,自西至东,师不疲劳,民无怨言,王业艰难,实依其平险。对他应寄于经国大任,匡救我朝廷。故加太尉、车骑大将军,其余官不变。”这时,王僧辩权高位重,势力显赫,他已走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刚刚结束与北齐的战争,长江中游又出事了,元帝萧绎在江陵称帝后,一直住在江陵,没有东下建康。九月,元帝在龙光殿讲解《老子》大义,尚书左仆射王褒为他执经。没过几天,西魏派遣其柱国大将军万纽于谨率大军来侵。十月,西魏军至襄阳(今湖北襄樊),岳阳王萧詧为其内应。江陵(今属湖北)戒严。元帝派主书李膺到建康去征王僧辩赴难。任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特别给王僧辩写了敕文说: “黑泰(西魏宰相宇文泰)背弃盟约,忽然举兵。国家的猛将大多居长江下游,荆陕之众,又不是精勇之士。公应当率精锐之士,日夜兼程,前赴危难。”看到这十万火急的告急信件,王僧辩立即下令,命豫州刺史侯瑱等为前锋军,兖州刺史杜僧明等为后军。安排好后,对李膺说: “宇文泰的兵一向骁猛,难以与之争锋。如众军会集,我便直奔汉江,截断其后路。再加上贼兵越千里之遥前来挑战,肯定疲惫不堪。如今正是孙膑大败庞涓之时。”正在王僧辩调兵西上之时,江陵形势大变。十一月,城内上自王公下至百姓都投入了备战之中,元帝亲自视察工事。西魏兵在萧詧勾结下,进兵很猛,元帝亲自督战,但王师大败。反叛之人打开城门纳西魏军,江陵失陷,元帝被俘。十二月,元帝被害,太子元良、始安王方略皆被害。把城内百姓男女数万口,掠作奴婢,驱赶到长安,屠杀无数,是为“江陵之变”。
 承圣三年十一月江陵失陷后,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与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决定,以晋安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元帝第九个儿子萧方智为太宰、承制,奉迎晋安王还京师。承圣四年,入居朝堂,以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司空陈霸先班剑30人。北齐为了控制梁政权,派遣上党王高涣将被俘的萧渊明送回来继皇帝位。为了能顺利地办成此事,他们选中了王僧辩为跳板,先给王僧辩写信。收到信后,王僧辩虽没有答复,但也不是坚决反对。接着,贞阳侯萧渊明被北齐遣送南下。快到寿春时,他多次亲自给王僧辩写信,说明自己回国继承正统之意,王僧辩表示不接纳。很快贞阳侯和高涣到了东关,于是派吴关太守裴之横前去迎战,大败而归,裴之横战死。这时,王僧辩有了接纳贞阳侯的意图,他与贞阳侯书信往返,同意其南还。于是,王僧辩派使臣送质人于北齐邺都。贞阳侯萧渊明要求渡江卫士有3000人,王僧辩怕其中有变故。只是允诺散卒千人过江,并派龙舟前去迎接。王僧辩所做所为,决定了他晚年的命运,成败在此一举。
 萧渊明过江这天,王僧辩早早起床,独自到江边巡视,望着滚滚波涛,他的思绪像奔腾的野马。他久久地伫立江头凝思。当东方破晓之时,他望着东升的太阳,毅然决然地回身走向军营。准备停当,他便率军到长江中流去迎接萧渊明的船队,因怕有变故,所以未敢到对岸去迎接。后来,君臣相见于江宁浦。七月甲辰这天,王僧辩陪同萧渊明入居建康,以萧方智为皇太子。授王僧辩为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牧,其余官职不变。
 当时,陈霸先被萧方智封为司空,南徐州刺史,是除王僧辩外,势力最强大的一支力量。王僧辩本来对他有畏惮之心,像拥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他是不会与陈霸先密谋的。他深知自己是在冒险,可如果不这样,将来也会受到陈霸先的排挤。果然不出王僧辩所料,陈霸先对王僧辩这种先拥萧方智又立萧渊明的反复无常的行为,很是憎恶,便与诸将相谋,反王僧辩。九月甲辰这天,陈霸先从京口起兵,率10万人水陆并进,攻打建康。虽说王僧辩对陈霸先早有戒备,但没想到来势如此迅猛。陈霸先水军先到达。当时,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正在处理公文,陈霸先军已翻墙而入城北,南门才有士兵来报。王僧辩知大势已去,忙带其子王及随从心腹10余人出逃。随即,陆军也赶到了,包围了石头城。王僧辩面对四面围军,无计可施,于是据南门楼,乞请放一条生路。陈霸先下令放火烧楼。无奈,东征西讨一生、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英豪王僧辩,只好在儿子王的陪同下,下楼受缚。这时刻,王僧辩仿佛老了许多。他不禁想起了少年时自己如何随同父亲进京的场面,没想到今日却败在京师。他又想起了自己那慈祥的母亲……
 王僧辩的母亲姓魏,家居合肥(今属安徽)。在齐朝末年,王神念率众据守东关(今安徽巢县东南),退保合肥,与魏氏相识,两人一见钟情。魏氏十分温柔,又善于安抚别人,与邻里乡亲关系十分融洽。她不仅性情温和,而且十分有见识、有主见。当初,王僧辩被湘东王萧绎打入牢狱时,她边哭边去拜见萧绎要谢罪,谁知萧绎根本不见她。当时,贞惠世子被湘东王宠爱,军国大事大多都交付他来处理。于是,王僧辩的母亲便到贞惠世子处,诉说自己没有教训好儿子,越说越伤心,不禁呜咽起来。在场的人都被她感动了。到王僧辩免罪被放出时,魏氏责训他,辞严情切,说: “为臣事奉君主,不只是功在当世,也应当流芳于子孙后代。”到王僧辩克复建康,功盖天下,夫人总是谦逊地自责,而不以富贵骄横傲物。朝野人士都称赞她,说她是明哲夫人。到她仙逝,为众人所哀悼。元帝还派侍中谒者监护她的丧事,命尚书左仆射王裒为她写了悼文,封她谥号为贞敬太夫人。有多少臣子的母亲能享有这种殊荣?王僧辩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现在母亲不在了,他也有了儿子,但是他的天伦之梦没有做完,便要结束了。他深情地看了一眼身旁的爱子,走下了楼梯,来到陈霸先面前。陈霸先说: “我有什么负你的,你与北齐师来讨伐?”王僧辩没有回答。陈霸先又问: “为何全无防备?”王僧辩转过脸说:“将公(你)安排在北门防守,怎么说毫无防备呢?要杀要剐随你处置。”陈霸先说: “好样的,带下去!”当天夜里,陈霸先派人将王僧辩、王父子俩杀害于狱中。一代英杰,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
 王僧辩临死时,很后悔没听大儿子王的话。王在承圣初年,官至侍中。当初,王僧辩平定建康后,派陈霸先驻守北方重镇京口(今江苏镇江),其他全无防备。王为此多次上言其父,认为把陈霸先安排在京口十分不当,对建康形成威胁。但王僧辩一直没听他的建议,才导致大祸临头。到西魏犯江陵(今属湖北),元帝派王督城内诸军事抗战。江陵失陷后,王随同王琳逃到北齐,任竟陵(今湖北钟祥)郡守,虚职。北齐派王琳守寿春(今安徽寿县),打算图谋江左,这时,陈霸先已经平定淮南,连同寿春一同攻下,捕杀了王琳。王听说王琳死了,出郡来到城南,登高冢号咷大哭,一痛而绝。
 王的弟弟王颁,也是很有志节的青年,一直在元帝身边,江陵沦没,被俘到西魏。王僧辩一家由此衰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7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