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袁粲人物生平传记_袁粲历史评价_袁粲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57 评论:0


 早在刘宋元嘉(424—454)年间,有这样一户人家,父子皆为当朝命官,世人追求的模范。有一天,有人前往其家为那风华正茂的儿子提亲。父亲接待了来者,对这样的大喜事,为父的却说: “吾儿不配,但可与愍孙为婚。”闻听此言,在场的人无不把头转向一个清弱含羞的少年,只见那少年激动万分,热泪漱漱而下,站起身来跑了出去。这个名叫愍孙的少年,也就是袁粲。
 袁粲字景倩,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官僚世家。他的叔父袁淑曾任太尉,他的父亲袁濯是个很有才学的人,曾被举为扬州秀才,可惜早亡,撇下孤儿寡母。袁粲的祖母可怜他小小的年纪丧失了父亲,故而给他起了个名字“愍孙”。愍孙的伯、叔父都是当世的豪族,而他却过着贫寒的生活。他的母亲出生在琅玡大族王氏家门,是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虽说她从小娇生惯养,可丧夫之痛使她变得坚强起来,她亲自操持家务,纺线织布,没黑没白地干活,供养儿子。愍孙深受其母的影响,少时非常好学,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少年时便以清远文才闻名于世。他的伯父、叔父们也格外看重他,所以当有人给他的从兄袁提亲时,伯父袁洵便说了上面的话,感动得袁粲泪流满面。
 袁粲的风操、志行早为人知,故而他很早就入仕了。他起初为官是做扬州从事,当武陵王刘骏为安北将军、镇军将军、北中郎将时,袁粲为行参军。元嘉二十九年(452),刘骏为南中郎将,袁粲为南中郎主簿。元嘉三十年,刘骏讨伐太子刘劭、皇子刘濬二凶时,转袁粲为记室参军。二凶之乱平定后,刘骏登上帝位,袁粲由此升任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从他入仕到入京一帆风顺,可仕途艰险却是始料不及的。
 正当袁粲加官进级时,他因不注意礼节引来免官之难。孝建元年(454),孝武帝在中兴寺率群臣行八关斋(是佛教徒所持的斋名。始于南朝宋齐时期,是说持斋可戒八恶。通称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著华鬘璎珞、不习歌舞伎乐),待用完中食(佛家的午斋餐)。袁粲又另外与黄门郎张淹去吃鱼吃肉,这为尚书令何尚之得知,奉法严谨的何尚之,秘密地告知了孝武帝,孝武帝很生气,派御史中丞王谦之纠奏了他们。由此,袁粲和张淹一同被罢官。孝建二年,又重新起用他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当时西阳王刘子尚甚得孝武帝亲宠,袁粲很有才华,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子尚手下,出为辅国将军,西阳王子尚的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兖州事。同时,他还担任永嘉王子仁的冠军长史,辅国将军和广陵太守不变。
 在孝建年间,天下多不安,孝建二年还发生鲁爽、臧质等人的反叛,在这个过程中,袁粲维护刘骏的政权,所以在大明元年(457),又召他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并封为兴平县子,食邑500户。这个曾参议谋成大业、平定叛乱的才子也有不清廉的时候。大明三年,他接受了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丁彖文的财货,举荐丁彖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郡孝廉,事发,被免除了官职。可是没多久又被刘子尚召去,出任子尚的抚军长史,后又任中庶子,领左军将军。大明四年(460),出补为豫章太守,加其秩禄为中二千石。大明五年,还京为侍中,领长水校尉,升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
 因工作出色,袁粲于大明七年(463),转任吏部尚书,位居显职。同年,皇太子刘子业加冠,孝武帝亲临东宫饮宴,袁粲和颜师伯也参加了宴会,酒过三巡,人们尽情地饮食,这当口袁粲劝师伯饮酒,师伯不饮,劝来劝去,两人翻了脸,袁粲大失风度,竟指着师伯百般羞辱,而师伯正为孝武帝所宠幸。平时,孝武帝对袁粲就反感,这是因为袁家是门阀大族,而刘骏家却起自寒门,别看袁粲自小贫寒,可是社会地位很高,所以,虽为贫寒,他也看不起富贵的寒门。所以孝武帝心下对他极为反感,又看到袁粲无所顾忌地羞辱颜师伯,大为恼怒,当即把他贬为海陵太守。
 直到前废帝即位,才提升袁粲为御史中丞,可他推辞不任。又升他为吏部尚书,他才回京。永光元年(465),迁为右卫将军,加给事中。景和元年(465),又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湘东王刘彧废杀了前废帝,自立为帝,是为明帝。改元泰始元年(465),转袁粲为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
 袁粲自幼仰慕荀奉倩(名粲)的为人,在孝武帝时,他的名字还是愍孙。他对孝武帝说想改名叫粲,可孝武帝不许。到明帝即位后,他又要求改名,明帝允准,自此改名为袁粲,字景倩。泰始二年(466),迁袁粲为领军将军,带仗士30人入六门。同年,迁任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增封食邑300户,他固辞不受。泰始三年,他转任尚书仆射,不久又领吏部事。他以自己的才学深得明帝的亲幸,泰始五年,加任中书令,兼领丹阳尹。在泰始六年,当明帝在华林园的茅堂讲《周易》时,袁粲为他执经。又让他知东宫事,迁为尚书右仆射。泰始七年,令他领太子詹事,尚书仆射不变,未等拜任,就升任尚书令,丹阳尹如故。这时他位登宰辅之任,并任京师所在地丹阳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巧又因他在任尚书仆射时,曾选拔武卫将军江柳为江州刺史,此时江柳犯罪,由此牵涉到选官人,所以降任袁粲为守尚书令(守: 古代官吏试职为守)。可见袁粲深为明帝所倚重,明帝到晚年猜忌心很重,诛除宗室人员,特别是权势重的亲宗,对权轻位低的士族加以重用。泰豫元年(472),明帝病危,袁粲和褚渊、刘一起受诏顾命辅幼主,加班剑20人,给鼓吹一部。太子刘昱继位,是为后废帝,加袁粲兵500人。
 后废帝未亲理朝政,下诏曰: “近年来,连年有不测风云,庄稼未收,百姓贫苦。朕以不才未弘政道,仍有很多犯罪的人,而且冤案堆积如山,未得到处理,朕日夜努力,但每每感到力不从心。尚书令可与执法人员处理刑狱,使冤案昭雪,使弊政昭苏,令下达到州郡,地方长官全都要认真贯彻执行。”
 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和袁粲相依为命的母亲王氏病逝,袁粲痛不欲生,埋葬了母亲后,后废帝下令让他还朝摄政,加卫将军。但袁粲是个十分孝顺的人,母亲为了养他所吃的苦他记得清清楚楚,他太爱母亲了,敬重她,心疼她,怎能在母亲刚下葬就去做官呢?他推辞不受,朝廷相逼甚急,派来催他上任的中使官相望于道,不管朝廷备多大的礼,对一个真正的孝子都不会动心的,袁粲最终也没有接受。居丧期间他悲伤过度,憔悴不堪,每当祖日(祖: 祭名,出行以前,祭祀路神)和祥变(祥: 丧祭名,父母死后13个月而后祭为小祥; 25个月而后祭为大祥),他常下令卫军谢绝来客。
 元徽二年五月的一天,太尉、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举兵反叛。刘休范是文帝第十八个儿子,他一向木讷、浅薄,不为诸兄所齿遇。明帝对王景文说: “休范人才不及此(官职),因为是我的弟弟,生来便当富贵。释氏(释伽穆尼)愿生在王家,是有原因的。”到明帝晚年,晋平王休祐因狠戾致祸,建安王休仁因权重不被明帝所容,巴陵王休若一向深得人心,都为明帝所害。只有休范无才能,不为人们所看重,才得以自保,他自己经常担忧祸至。到明帝驾崩后,主上幼小,时事艰难,寒素之人当权,小人秉政,休范认为自己是宗室唯一的长者,应位居宰辅,可是事与愿违。于是,他私结怨愤,招引勇士,缮治器械,准备反叛。就这样他在五月的一天举兵反叛朝廷,挥师东下,直逼建康。事发后,袁粲带病入殿,诏加兵随从其左右,在其府设置佐史。当时,兵难危急,贼兵已至南掖门,诸将无计可施,全都沮丧地等待着。而袁粲这位未打过仗的文官却慷慨陈辞,他对诸将帅说: “寇贼已逼近门外,而城内众人惶惶不安,情离沮丧。孤子我受先帝之托,辅佐朝政,本应以死相报。今天,我当与褚(渊)护军为社稷同死尸接着,令左右给他备马,其辞色悲壮。在场的陈显达等人都很受感动,抖起精神,出战迎敌,很快叛乱被平息。事后,授他为中书监,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元徽三年,他二次被任为宰相之职,迁为尚书令,卫军、开府不变。他推辞直到他服除后,才受任。此后又加任侍中,进其爵为侯,他又推辞不受。当时,袁粲、萧道成、褚渊、刘秉入值朝中,处理万机,时人称他们为“四贵”。袁粲闲默寡言,不肯主事,主书官每每前往咨决事情,有时他高对之,时立一意,则众人不能改。家里不甚富有,平平常常。他喜好饮酒,善于吟讽,经常独自在庭院里饮酒,并以为乐事。他居住在南郭附近,有时候杖策独游,平常少与人往来,其门无杂客。到他受遗诏当权时,对四方辐凑,他都闲居高卧,无一所接,对那些谈客文士,他所见的也不过一两个人而已。
 后废帝刘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明帝的长子。初即位时,内忌太后,外惮诸大臣,还不敢肆情纵欲。可他自从亲政后,开始为所欲为,内外百官无人能制服他。自元徽三年后他经常只带几个或几十个人出游,把护卫队放在京师,有时十里,有时二十里,直到傍晚才回来。元徽四年后,这种野游更频繁了,几乎是每天都出去,和手下的解僧智、张五儿等人外出相逐,甚至夜出晨归,要么晨出夜归。到民间掠夺财物和良家女子,危害百姓,致使百姓白天不敢开门,道上行人殆绝。他小小年纪,却惨无人道,若一天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内外百官无不惊慌畏惧。故而,在元徽五年的七月七日,萧道成与值阁将军王敬则谋杀了15岁的后废帝,迎立了安成王刘准为帝,是为顺帝。
 顺帝即位后,袁粲迁为中书监,司徒、侍中不变。当时萧道成专权,居住在东府,派袁粲坐镇石头城。袁粲一向谦虚退让,安于守静,每有朝命任职时,他常常谦让再三,直到迫不得已才上任。而此时,诏令他移居石头城时,他立即顺从了旨意。因为他不想看到个人势力膨胀威胁皇室的统治地位。在他走之前,有观测星相的人对他说: “石头城上空的云气很异常,前往必有祸。”可是袁粲不答话,他知道自己该怎样做。顺帝又给他油络通车、仗士50人入殿。
 萧道成功高德重,有篡位之心。而袁粲认为自己以身受明帝诏顾命辅佐皇室,这种忠君思想和他所受的封建教育是相吻合的。他不想一身奉两姓天子,由此他引来了杀身之祸。袁粲不是消极地等待天换二姓,而是积极地投入到维护宋王室的斗争之中,除了袁粲不想为齐王效命外,丹阳尹刘秉,是刘氏宗室也不愿刘家天下灭亡,前湘州刺史王蕴是太后的侄儿,也怕不为萧道成所容,全都和袁粲结谋。另外,将帅黄回、任候伯,孙昙瓘、王宜兴、彭文之、卜伯兴等也都响应袁粲。
 正当袁粲等积极筹备反叛之时,顺帝升明元年(477)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叛,矛头直指萧道成。这是大好时机。萧道成对袁粲的态度必定有所了解,当沈攸之兵变时,他亲自去石头城看袁粲,而袁粲称病不起。袁粲的宗人、通直郎袁达认为袁粲不该如此,袁粲却说: “那个人(萧道成)如果认为主幼时艰,想有他图,这和桂阳王休范造反没什么不相同。他要劫持我入台省,我无以拒绝,一旦如此,我就再也出不来了。”京师里为了抵抗沈攸之,萧道成入屯朝堂,刘秉的从父弟、领军将军刘韫入值门下省,卜伯兴为值阁,袁粲驻守石头城。京师以外,黄回等诸将皆率军出新亭,前去迎战沈攸之。在壬申那天,为袁粲等人举事的日子。袁粲准备矫太后令,使刘韫、卜伯兴率宿卫兵攻打萧道成所居的朝堂。在外出战的黄回等人挥师回头来迎战。刘秉和任候伯等人一起赴石头城。原本定的是当天夜里举事。可这天白天,刘秉沉不住气,忧惧困扰着他,使他坐卧不安,到了下午三点钟以后,他实在等不及了,便换上便装,带着妇人席卷奔袁粲处,由此事泄。
 萧道成对袁粲很不放心,早先时, 就派其将薛渊、苏烈、王天生等人领兵戍守石头城,声称助袁粲防守,实际上是防御他有事变。又令心腹王敬则为值阁,与卜伯兴等共掌禁兵。所以对袁粲等人早有防备。当王蕴听说刘秉逃走后,感叹地说: “今年的大事已败! ”狼狈率数百人向石头城进发。原来定的是攻打南门,因天色已晚,薛渊等人据守南门射王蕴军,王蕴以为城内袁粲已败,便立即散逃。萧道成当即通知王敬则,率所领禁兵收捕王蕴,杀王蕴,卜伯兴一同被诛。萧道成又派军主戴僧静向石头城进军增援薛渊,僧静从仓门入石头城。当时袁粲与刘秉等人在东门列兵,僧静分兵攻西门,形势十分严峻,袁粲想回府,下东城,列烛自照,僧静等从暗处前往,袁粲的儿子袁最发觉暗处有人,就以身体护卫父亲,僧静直奔上前,刀斩袁氏父子二人,左右见大势不妙,各分散而去。袁粲享年58岁。任候伯等人连夜乘轻舟,自新亭往石头城赶,听说袁粲已败,又急忙还新亭,但他们都没有逃出萧道成的手掌。
 袁粲死后,没有定论。直到齐永明元年(483),齐武帝萧赜上台后下诏说: “过去曹魏怜悯袁绍,为他修坟; 西晋又同情蜀、吴二王,对他们的后代特别照顾。两代弘扬仁义成为前代人的美谈。袁粲、刘秉,都与我先皇同辅宋室,沈攸之在景和年间也有功劳,虽然他们末节不终,但他们最初的忠诚是可赞扬的。岁月流逝,应当让他们受朕隆泽,袁粲、刘秉前年改葬,茔坟未修,需按周礼的规定去做。沈攸之及其诸子的丧柩在西部,可令荆以时还返旧墓,依规定办理其葬事。”
 袁粲很有文才,他的行为多崇尚名士风度,他作《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的《高士传》,其文曰:
 有妙德先生, 陈国人也。气志渊虚, 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懒,无所营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
 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所处席门常掩,三迳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他还对周围人说: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6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