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庾冰人物生平传记_庾冰历史评价_庾冰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36 评论:0

偏安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是依靠南、北士族地主的支持才得以建立的,因而在东晋建立以后,形成了琅玡(今山东临沂)王氏、颍川(今河南许昌)庾氏、谯国(今安徽亳县)桓氏、陈郡(今河南淮阳)谢氏等几家大宗士族轮流执掌朝纲的局面。庾冰则是颍川庾氏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庾冰,字季坚。他的姐姐是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庾氏是由于外戚关系而执掌朝政的,而真正控制朝廷则是自庾冰的哥哥庾亮开始。太宁三年(325)闰八月,明帝病逝,年仅5岁的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成帝。因皇帝幼小,皇太后庾氏临朝称制。以三朝老臣、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尚书令卞壶参辅朝政,但大权实际掌握在成帝的舅舅庾亮手中。从此,庾氏家族成员或为朝中高官; 或为地方大员,权倾一时。

庾冰自幼知书识礼,以素雅为时人所推崇,是庾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庾亮也非常看重他这个弟弟,常称庾冰为庾氏之宝。庾冰初入仕途是在晋元帝时做秘书郎,随后因在讨伐华轶叛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勋,被封都乡侯。以后又做过司徒右长史。成帝初年,官至吴国(今江苏苏州)内史。

咸和三年(328)三月,手握重兵、心怀异志的苏峻以讨伐庾亮为由起兵反叛。苏峻起兵后,所向披靡,很快攻入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后挟持成帝据石头城。当苏峻叛军攻至吴国时,身为内史的庾冰率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弃城逃往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内史王舒抚慰了庾冰一番,随后给他军队一支,让他以奋威将军的名号率军攻打盘踞在吴中(今江苏吴兴一带)叛军劲旅张健。当时张健手下兵多将广,气焰嚣张。许多东晋将士闻张健名就会胆怯,更别说进攻了。庾冰却毫不畏惧,认为这是他立功赎罪的好机会,率众猛攻张健,大获全胜。随后,庾冰指挥军队乘胜追击,汇和其他讨伐苏峻的东晋军队收复建康。咸和四年(329)二月,东晋军队攻破石头城,为期一年的苏峻叛乱终于平定。

成帝还都建康后,对诸大臣论功行赏。因为庾冰在平定叛乱中功勋卓著,封为新吴县侯。庾冰认为此次叛乱的爆发,虽由他的哥哥庾亮措施不当引起,而整个庾氏家族都要承担责任,所以对成帝的封赏固辞不受。以后又赏给给事黄门侍郎、长史,均不接受,最后庾冰被封为振威将军,会稽内史。不久,又被调入京都,升为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军事,加封征虏将军。

咸康五年(339)七月,丞相、始兴公王导病逝。咸帝派人诏征西将军庾亮入朝,想拜他为丞相,庾亮力辞不就。于是就以庾冰为参录尚书事,同何充共同辅政。庾冰被拜为丞相后自知责任重大,由是丝毫不敢疏忽。处理大小朝政,不分昼夜,在用人方面,庾冰颇注意尊重朝廷老臣,对于后起之秀,亦敢于提拔。由此庾冰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叹,都呼他为贤相。庾冰在执政以后,也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特点。从前王导为相的时候,常常是以宽待人,以惠笼人。这种做法很容易收买人心,而且激励忠勇之士尽心报效,可同时它也容易放纵一些人,蔑视朝廷的权威,从而心生异志。庾冰一改王导的作风,主张以威刑治国,赏罚分明,恩威并济,朝纲为之一振。当然也有人不适应,当时的丹阳尹殷融就为此劝过庾冰。庾冰说:“前相的美德非你我所能达到,只是我不能忘了丞相的责任。”庾冰还偏爱纠察,事无巨细,名不符实的,他都要改正。范汪曾这样评价庾冰: “即使是天象发生错乱,他也要给重新摆正了。”庾冰闻听后,说: “天象迷离,岂是我辈所能操纵,我只知道要勤于人事。”事实上,庾冰正是一个勤于政事的丞相。当时的贵族、官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减少向国家纳税,常常隐匿户口。庾冰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于是开始核实户口,结果查出无户籍者万余人,全部充军。

庾冰的忠心得到了成帝的赞赏,同时还下诏论及庾冰以前的功绩。庾冰很是不安,于是上疏认为: “当初的苏峻之乱,系由庾氏家族造成,害得皇帝颠沛流离,若按刑律,早该夷灭九族。而皇帝宽以天恩,让我家得以立功赎罪,如此的宠爱已是难以报答了,哪能再受皇帝的封赏呢! 请求皇帝收回成命。”成帝诏许之。

咸康八年(342)六月,成帝病重势将不起。宫中有人想借此操纵朝政,伪造尚书符贴在宫门之上,谓宰相不得入内。时庾冰、何充等前来探请圣安,见到宫门的尚书符,左右皆大惊失色,庾冰神气自若,说: “这其中一定有诈。”随后派人入宫打探,果然为假,众人这才放下心来。然而此时的庾冰,心仍在悬着。

他仍在想着刚才探视皇帝时,成帝的一番话。入宫后,庾冰问成帝: “陛下龙体如何?”成帝答道: “我恐怕这两天就要归西,正想召卿托以后事。我死后,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奕都尚在襁褓,不能临朝当政,我想让太后垂帘。希望卿忠心辅佐,不负我一片寄托。”庾冰一时无以回答。原来,他早就开始考虑由谁继位的问题了。庾氏家族是靠外戚关系才得以操纵朝纲的,如果依成帝之言,立他的乳臭未干的儿子为帝,让太后垂帘,那么庾冰与新帝的亲属关系更加疏远,不利于他再握大权。于是庾冰极力寻找能维护他的权力的纽带,这个人就是成帝的同母弟、琅玡王司马岳。如果司马岳承继帝位,那么庾冰的帝舅关系仍不会动摇,他在朝中的权势和地位也会依旧。可是怎样才能说服成帝改变初衷呢?

这日,庾冰与何充再次入宫探问成帝疾病,继位问题当然又成了话题。庾冰胸有成竹,说: “现在石氏在赵,甚是猖狂,李寿建立的蜀国,也是心怀叵测,都对我朝虎视眈眈。国家面临强敌,天下未安,四海纷纭,如果立幼君,恐怕于社稷不利,先圣有云: ‘国有强敌,宜立长君。’陛下的弟弟琅玡王司马岳有仁德之风,不如立其为嗣,这也是为子孙万代着想。”庾冰的一席话让成帝陷入了沉思。的确,自开朝以来,国内叛乱就不断,而且成帝冲龄登基,亦经历了让他想起来就有些后怕的苏峻之乱。而且现在列国环伺,再立一个幼君,说不定内外交困,司马江山就从此断送了。想到这里,成帝不禁有了些寒意,于是说: “就依卿之言。”庾冰听了,心中暗喜,一旁的何充却提出反对意见: “父子相传,本是万古不变的信条,不能随便更改。现在让琅玡王继位,那么您的儿子长大成人又该怎么办呢?宗庙社稷不是更危险吗?”成帝此时已气喘吁吁,且主意已定,便不再更改。于是下诏立琅玡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时以庾冰、何充、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朝纲。几天以后,成帝驾崩,庾冰代为举哀发丧。随之,司马岳即皇位,改号建元,是为晋康帝。

司马岳以成帝的同母弟意外地得到帝位,自然喜不自胜。一日,他与何充、庾冰同坐,向他们二人说: “我得以承继大统,全是两位的功劳呀!”哪知何充却如实地答道: “陛下得以龙飞,实是庾冰之力,若按我的意见,陛下是不能承继帝位的。”一时间,弄得司马岳很尴尬,庾冰也很不自在。

这日,庾冰与何充一同出朝。何充对庾冰说: “你劝先帝立了当今皇上,果然应了郭璞的谶言。”庾冰忙问: “郭璞怎么说?”何充答曰: “在很早的时候,记得郭璞对我说: ‘立始之际,丘山倾立。’立者,建也; 始者,元也; 丘山合起来,正好是个‘岳’字,应了当今皇上的讳。可是倾覆之意太不吉利了。”庾冰听罢,倒吸一口冷气。可是他表面上很镇静地说: “如果真的有灾难,难道是随便改易能挽救得了的吗!请君千万不要泄露这一消息。”庾冰为什么如此惊惧呢? 原来,郭璞是当时有名的预言家,谶言很准。如果此次他的预言正确,那么庾冰刚煞费苦心得以维续的权力,岂不又飞了?好在司马岳年虽22岁,但颇留心朝政,而且戒奢尚俭。其雄武大略固不如先王,尚俭之德却足以媲美往烈,这又让庾冰稍放其心。可郭璞的谶语却始终如阴影一般缠绕在庾冰的脑中。

因为是庾冰力荐,康帝才得以继承帝位的,是故庾冰在朝中的权势又急剧膨胀起来。建元元年(343)九月,庾冰之弟庾翼打算率军讨伐后赵石虎。后赵是当时在北方与东晋并存的政权。庾亮死后,庾翼为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有志于功名,以灭胡收复失地为己任,是故欲率众北伐石虎,并遣使约燕、凉共同出兵。康帝召集群臣商议,大多数朝臣不赞成,正当康帝动摇之际,庾冰力排众议,督促康帝下诏决定经略中原,以庾翼都督征讨诸军事。同时,庾冰自请外出为江州(今湖北鄂城)刺史,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军事及豫州的四郡军事,镇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为避免与庾冰发生矛盾,自请外出的现任凉州刺史的何充上疏认为,庾冰贵为帝舅,不宜远出,朝廷不予采纳。临行前,庾冰给康帝上疏,力陈自己的忠心之外,还劝说康帝: “方今列国环伺,边界战事频起,国内兵力越来越弱,人的精神也很疲倦。这使列国入侵的威胁一时还无法估量,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安宁,人的才能也得不到完全发挥。然而陛下您高高在上,与下隔得太远,了解事情,全靠朝臣,是故朝臣的忠心与勤于政事对于君主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朝臣的忠心就不易发挥; 不加以督促,他们的行为就趋于懒惰,对政事漠不关心。所以古代的帝王既善于日理万机,又善于招贤纳士,扩其视听,借以治国,于是国家就兴盛。希望陛下虚怀若谷、仁厚待人,以勤于政事为要务,经常询问朝臣,关心时务,这样就能了解为政的得失。然后因时制宜,以总国纲,尧舜之治也就不远了。古人云: ‘非知之难,行之难; 非行之难,安之难也。诚望陛下励精图治,这也是天下人的大幸。”

庾冰的期望确实很美妙,然而现实很快让他清醒。建元二年(344)九月,年轻的康帝病重,召集诸大臣入宫,议立后嗣。庾冰打算让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司马昱继位,何充提议立康帝之子司马聃。康帝自然同意何充的建议,于是立司马聃为皇太子。没过几天,康帝死去。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是为穆帝,改元永和。由于皇帝尚在冲龄,由皇太后褚氏临朝称制。庾冰知大势已去,遂仍留任荆江都督,后褚氏征召庾冰入京都辅政,他以疾病在身推辞。

不久,庾冰病卒,时年49岁。死后封赠侍中、司空、谥忠成。

值得一提的是,庾冰生性清正谨慎,节俭自制。他的儿子庾袭曾背着庾冰从官家借绢10匹,庾冰知道了,大怒,亲手以家法笞之,然后又买来10匹绢还上。庾冰临死前,叹道:“我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时只恨自己的报国之志未得施展,难道这就是命吗?我死之后,用一般的丧服收敛埋葬,不要从官家要东西。”等他死了以后,家里竟拿不出绢来为他做葬衣。另外,庾冰不好声色,不聚敛财物,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人提起他的清廉,莫不赞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6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