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荀崧人物生平传记_荀崧历史评价_荀崧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6日 阅读:150 评论:0

汉末颍川临颍(今河南许昌东)是豪强聚集之地,其中荀氏一族名扬天下,才子倍出,运筹帷幄之辈首推曹操帐下的荀彧。荀氏世受传统文化教育,又是儒学的传导者,荀家出来的人也多半以儒学立身于世。荀彧虽为曹操的谋士,但他反对曹操做皇帝,维护汉献帝,结果被曹操杀了。荀彧虽死,但荀氏在魏晋两朝兴盛不衰,是因为荀氏宗族势力强大,人才济济。到东晋初年,位登宰相的荀崧便是一个。

荀崧字景猷,是荀彧的玄孙。他的父亲荀頵也是名冠一时的风流人物,与西晋大名士王济、何劭结为亲友。曾任官为羽林右监、安陵乡侯。荀崧自幼受家族和父亲的影响,不仅志操清纯,而且雅好文学。文章写得好,人才也出众。幼时,同族的曾祖父荀看见他就说他是奇才,说: “此儿必将使(荀)頵门兴旺发达。”少年时,他父亲的好友王济就十分器重他,常常对荀頵夸赞他,将他比喻成荀崧的外祖父陈郡(今属河南)名士袁侃。有一次,王济对袁侃的弟弟袁奥说: “前不久,我见过荀监(因荀頵官为羽林右监,故名)的儿子,清虚名理,看来不及其父,但德性纯粹,却是贤兄(袁侃)一流的人才。”荀崧气度非凡,有成人之量,这是与他受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分不开的。

荀崧在晋武帝泰始(265—274)中,受诏代兄袭父爵为安陵乡侯。他的入仕起于补任濮阳王司马允的文学。这时的荀崧已名声在外,他和琅玡(今山东临沂)大族王敦、江南名流顾荣、陆机等人关系密切,经常相聚京师清谈玄远。这种优裕的舒适的生活,被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打破了。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加强从曹魏手中篡夺来的政权,大封同姓王以藩卫京师。坐镇一方的封王势力逐渐发展起来,一旦最高统治者出了问题,他们便伺机活动。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毫无政治才能,却娶了个权力欲极强的老婆,这就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太熙元年(290),司马炎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当时由皇太后的父亲杨骏辅政,贾南风为专权,召楚王司马玮在永平元年(291)诛杀杨骏等人,引发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贾后专权后,又逼杀太子司马遹。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利用禁军对贾后的不满,诛杀了贾后。赵王伦心怀异图,广招士人,他引荀崧为他的相国参军。第二年,赵王伦又废晋惠帝自立为帝,篡夺了最高统治权。荀崧在这时被转为护军司马、给事中,很快升迁为尚书吏部郎、太弟中庶子,累迁侍中、中护军。但好景不长,出镇许昌(今河南许县)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司马伦。从此,中原出现了八王混战的局面。文武百官四处奔波,朝不保夕,荀崧自然也逃离不了战争的灾难。统治阶级的内争加剧了阶级矛盾,流亡各地的百姓纷纷举起义旗反抗西晋的统治。这年,农民起义军王弥率兵攻入洛阳,荀崧和百官逃亡到密这个地方,在逃亡的途中,荀崧的母亲不堪流离之苦病死了。就在这时,后面的追兵将要赶到,同行的人都纷纷逃命去了,只有荀崧用车拉着母亲的尸体,身披丧服,号啕大哭地留在路上,不一会儿,追兵赶来了,将他母亲的尸体扔下车,又将他揍了个半死,夺了他的车扬长而去。荀崧身受重伤,几乎绝气,到深夜才苏醒过来。他忍痛将母亲埋葬到密山。服满后,他的族父荀藩依制,以荀崧为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因战乱不止,皇帝的山陵也被人盗掘,荀崧派遣主簿石览统兵进洛阳,修复了山陵。因功进爵为舞阳县公,迁为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坐镇宛(今河南南阳)城。改封为曲陵公。当张昌、石冰的流民起义军横扫淮沔时,杜曾带流民包围了宛城,形势危急。当时,距宛城较近的是襄城,太守石览是荀崧的部下。荀崧势力单薄,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荀崧急中生智,派小女儿荀灌装扮成农家妇女出城,到襄城求救于石览及南中郎将周访。小女真不简单,不负父望搬来了救兵。周访派儿子周抚率兵3000会同石览前往宛城,杜曾闻救兵至,就撤走了。荀崧见城围已解,急忙组织力量追杀杜曾,他派南阳中部尉王国和刘愿等人,偷袭了穰县,俘获了杜曾的从兄新野太守杜保,并杀了杜保。在镇压流民起义的过程中,荀崧又立下了“大功”。然而,即使镇压了农民起义,也不能挽留住西晋即将灭亡的命运了。

建兴四年(316),匈奴族刘曜攻入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即位,国号晋,史称东晋,是为晋元帝。晋元帝征拜荀崧为尚书仆射,令他与刁协共同议定中兴的礼仪。荀崧从此才又生活安定下来,转任太常。东晋初建,就要兴复学校,精简博士,设置了王氏所传的《周易》、郑氏所传的《尚书》、孔氏所传的《古文尚书》、郑氏所传的《毛诗》、《周官礼记》、杜氏和服氏所传的《春秋左传》及郑氏所传的《论语》和《孝经》。博士各设1人,共9人,原有的《仪礼》、《公羊》、《谷梁》及郑氏所传的《易》博士皆省去。荀崧认为这样做不妥,就给元帝上疏说: “自从战乱以来,儒学废弛,朝中缺少有学问的人才,国家也乏优秀的人才。早先时,在咸宁(275—279)、太康(280—289)及永嘉(307—312)年间, 侍中、常侍、黄门这样的官员无不通洽古今,行为世表,他们常常领任国子博士。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可对应朝堂,应酬顾问; 二是教育国子生,弘扬儒学; 三是祠、仪二曹和太常之职可以和他们相互质疑。如今皇朝中兴,应继承前代的典章制度。早在晋武帝登基后,尊崇儒学,大兴学校。当时,西阁、东序有《河图》秘书及禁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的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辈,他们的章句传注众家之学,广为流传。故设有博士19人。师徒相传,学士如林。还特别选拔了张华、刘寔为太常,以示重视儒学教育。自从中夏失陷,讲诵之风,斯文之道,将毁于地。陛下圣哲,恢复教育,使乐正雅颂之礼存于世。江、扬二州才渐有声教,学士遗文盛于今。然而比前朝看,仅为千分之一。听说又行简省制,臣有浅见。在9人博士之外,还应增加4个博士。郑氏所传《易》、《仪礼》,还有《春秋公羊》、《春秋谷梁》都应各设1博士。”元帝见过荀崧的上疏,诏令说: “荀崧上表,是经国大事,是为政的凭证。战争结束,应讲文艺,如今虽日不暇给,岂能忘本生存?可让人们议论议论。”议论的人大多同意荀崧的意见,最后诏令说: “《春秋谷梁》肤浅,不足以置博士,其他如荀崧所奏。”不巧遇上王敦叛乱,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王敦手握重兵坐镇荆州,势力强大,给下游的建康构成威胁。永昌元年(322)王敦自武昌举兵反叛。很快攻下建康。荀崧和王敦是好友,所以,王敦上表拜荀崧为尚书左仆射,而荀崧对王敦反叛持否定态度。当年年底,元帝忧愤而死。群臣给元帝议庙号,王敦派使者来说: “豺狼当路,梓宫未还,祖宗之号,应另有考虑。”他是想否认元帝的功绩,这使荀崧很不满,人都被你气死了,加庙号你也不让,真让人气愤,所以,荀崧上议说: “礼,就是祖宗有功,就是宗族有德。元皇帝天性圣哲,兴启中兴,德泽万民,功惠过于汉宣帝,臣冒死依前朝典制,上尊号为中宗。”不久,他给王敦写信谴责王敦的行为,这使王敦大为恼怒,本来王敦待他很好,还想让他当司空,从此俩人结怨。元帝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太宁初(323),加任荀崧散骑常侍,又领太子太傅。太宁二年,王敦病重。明帝下诏讨伐王敦,平定了王敦叛乱。因平王敦有功,改封荀崧为平乐伯。荀崧以为这下天下可太平了,这天,他身着官服,带着随从去游玩,不想,森林里冲出猛虎将他的随从吃了,这件事传到皇帝那里,荀崧被免职处分。不久,又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不变。

荀崧年老登宰相位,更是勤于职守,他还孜孜不倦地研究典籍,世人无不称赞他。不久,又迁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不变。皇上还让他领秘书监,给他亲兵120人。太宁三年,明帝病逝,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成帝。由王导和庾亮辅政。庾亮认为历阳内史苏峻拥重兵难制,欲削其兵权,引起苏峻的叛乱。咸和三年(328),苏峻叛军攻破建康,纵兵大掠,京师之内战火纷飞,荀崧和王导、陆晔一起登御床保护成帝,叛兵才没有伤害皇帝。苏峻把成帝逼到石头城囚禁,荀崧一刻也不离皇帝左右。直到平定叛乱,成帝逃到温峤的船上,荀崧当时年迈病重,但他还是支撑着走上船陪在皇帝身边。不久,他就病逝了,享年67岁。

荀崧一生讲求儒道,为政谨慎,得世人怀念,他在家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又极富同情心。早在东晋初年,他的从弟荀馗早亡,撇下二个年幼的儿子,荀序4岁,荀 3岁,荀崧就将这两个孩子带到自己家,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当时,太尉、临淮公荀病死,无子继后,朝廷认为只有荀崧和他的关系最近,就让荀崧的儿子袭荀的爵位。荀崧首先想到的是没有父亲的荀序,就要求把封爵让荀序继承,朝廷同意。议论此事的人无不称赞他。荀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皇上忠心耿耿,所以,朝廷在他死后,赠他为侍中,加谥号“敬”。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164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