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的弟弟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衮、襄邑侯曹峻、弘农侯曹干、寿春侯曹彪、历城侯曹徽、平舆侯曹茂都进爵为公;改封安乡侯曹植为甄城侯。
当初,文帝要大臣们分析刘备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进攻孙权,大臣们都议论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一个关羽,他战败身亡,军队被消灭,蜀国正处在担忧和恐惧之中,不会再出兵了。”只有侍中刘晔说:“蜀虽然地界狭窄,国力软弱,但刘备企图依靠威武加强自己,势必要出兵,以表明他的力量强大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名义上是君臣,恩情却如同父子;关羽被杀,不能出兵为他报仇,也不合善始善终的礼义。”
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卑,还将于禁等人送还。朝廷大臣都表示祝贺,唯独刘晔说:“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发生危机。前不久,他偷袭并杀死了关羽,刘备必然会出动大军讨伐他。孙权外部有强大的敌寇,部属心情不安,又恐怕我们乘机进攻,所以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一可防止我们进兵,二可借助我们的援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迷惑他的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八,吴和蜀各自仅保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小国有利。我们应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吴必亡。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即使将吴的一半割让给蜀,它也不会存在很久,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区,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文帝说:“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讨伐他,会使天下愿意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如暂且接受吴的归降,袭击蜀的后路。”刘晔说:“我们距蜀的路途远,但靠近吴,蜀知道我们向它进攻,便退军回守,我们难以制止它。如今刘备已经愤怒,出动大军攻击东吴,听说我军伐吴,知道吴必亡,将会很高兴地迅速向吴进军,同我们争夺、分割吴的疆土,而决不会改变计划,抑制自己的怒火去救援吴。”文帝不听,接受了东吴的归降。
于禁的头发胡须全都白了,面容憔悴,见到文帝,哭泣着下拜叩首。文帝以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做比喻安慰他,任命他为安远将军,要他北到邺城去拜谒曹操的陵墓高陵。文帝事先派人在陵园的屋子里画上关羽得胜、庞德发怒、于禁投降的壁画。于禁看到这些画,惭愧悔恨,患病而死。
十九日,文帝派太常邢贞带策命,封孙权为吴王,为表示尊礼,加赐九锡,刘晔说:“不可以封孙权。先皇帝曹公征伐天下,已经拥有全国领土的十分之八,威德震动海内,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真正做了皇帝,威德符合天地的愿望,声名远播四方。孙权虽有雄才大略,只不过是汉朝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品很低,权势卑下,其属民都有畏惧我中原朝廷之心,很难强迫他们合谋共事。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归降,可以晋封他将军的称号,封他为十万户侯,却不能一下子封他为王。王和皇帝相比,只相差一级,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的等级也很混乱。孙权仅被封为侯,江南的士人、百姓和他便没有君臣的名分。如果我们相信他的假投降,就大大晋封他,尊崇他的地位,给他加上王的称号,使江南人和他确立君臣的关系,这是为猛虎加上双翼! 孙权既然取得了王的地位,迫使蜀军退走之后,外表上遵守礼节,服从朝廷,使人们都知道这件事; 实质上对朝廷无理,以激怒陛下;陛下如果发怒动火,出动大军征伐他,他便委屈地对属民说:‘我们委身于朝廷,不爱惜珍珠宝物,按时贡献礼物,不敢违背臣下对皇帝的礼节;但朝廷却无缘无故地征讨我们,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国家,俘虏我们的人民去作他们的奴仆和婢妾。’吴的民众便不会不相信他的话。相信这种话而感慨、愤怒,君臣上下一心,战斗力就会增强十倍。”文帝仍然不听。曹魏的将领认为吴已经归附,便放松了对吴军的守备,只有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进一步加强了防务。山阳人曹伟,一向因才智而闻名,知道吴归附曹魏,便以平民的身份写信给吴王孙权,要求给他一些财物,用来贿赂京城的官员,文帝知道此事后,下令将曹伟处死。
开始,文帝要任命杨彪为太尉,杨彪推辞说:“我曾经做过汉朝的三公,遇到社会动荡,对汉朝不能有一尺一寸的帮助; 如今再做魏的臣子,对国家选用人材来说,也不光彩。”文帝这才没有任用他。冬季,十月初二,大臣早晨上朝,文帝特地要杨彪上前,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 赐给他延年杖,倚靠身体的小几,允许他穿布制的单衣,戴平常用的皮弁上朝;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品级为中二千石;朝见时,班位仅次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特许他在门前施用“行马”,自行设置吏员和士卒,以示优待和尊崇。杨彪在八十四岁时去世。
因为粮价太高,文帝下令停止使用 “五铢钱”。
邢贞抵吴,吴的大臣认为孙权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吴王孙权说:“从古至今,尚未听说过九州伯这一称号。从前沛公刘邦也曾接受项羽封给的汉王,这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有什么损害!”于是孙权决定接受曹魏的封号。吴王至都城的亭舍等侯邢贞,邢贞进门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没有不恭敬的礼节,也没有不被实行的法令。而阁下敢于妄自尊大,是不是以为江南人少力弱,连一寸兵刃都没有!”邢贞当即迅速下车。中郎将琅邪人徐盛愤怒地看着其他将领说:“我们不能拼出性命为国家兼并许都、洛阳,吞并巴、蜀,却使君王与邢贞结盟,难道不羞辱吗?”说着便泪流满面。邢贞听到这些话,对随从说:“东吴有这样的将相,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
吴王派中大夫南阳人赵咨入朝致谢。文帝问他: “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赵咨回答: “是个聪明、仁厚、智慧、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文帝问何以见得,赵咨对他说:“从平民百姓中选拔鲁肃,委以重任,可说是聪;从行伍中提升吕蒙,任为统帅,应该说是明;俘获于禁而不加害,是他的仁厚;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仅占据荆、扬、交三州之地,却准备夺取天下,是他的雄心;屈尊而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谋略。”文帝又问:“吴王很有学问吗?”赵咨说: “吴王有战船万艘,军队百万,任用贤能,志在治理天下,闲暇时则博览经典,披阅史籍,吸收书中的精华奇妙之处,而不仿效迂腐书生的作法,只在书中寻章摘句做文章。”文帝问:“吴可以征服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讨小国的军队,小国则有充分的防备。”文帝接着问:“吴抗拒魏有没有困难?”赵咨对答说:“吴有大军百万,有长江和汉水护城,还有什么困难!”文帝问:“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几人?”赵咨回答道:“特别聪明通达的人,有八、九十位;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文帝派使臣要求吴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吴的大臣们说:“荆、扬二州,按照常规向朝廷纳贡,魏所要珍玩宝物,不合乎礼制,不应该给他。”吴王说:“我国正在和西北的蜀相对峙,江南的民众百姓,都依赖魏的支持保全自己。它所要求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我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况且曹丕仍在守丧期间,却要求我们奉献这么多珍玩宝物,还怎么能和他谈礼仪呢?于是,按照要求如数献上。
吴王立儿子孙登为太子,为他精心选择了师、友: 任命南群太守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的儿子张休、大理吴郡人顾雍的儿子顾谭、偏将军庐江人陈武的儿子陈表四人都为中庶子,在家为孙登讲解诗书,外出则教导骑射,这四个人被称为四友。孙登接待属下时,只简略地依照平民之间的交往礼节。
文帝要封吴王孙权的儿子孙登为万户侯,吴王以儿子年幼为由,上书推辞;接着又派西曹掾吴兴人沈珩入朝道谢,还献上了江南的特产。文帝问沈珩:“吴是否怀疑我们会向东发动进攻?”沈珩回答:“不怀疑。”问:“为什么?”答:“相信凭借我们以前的盟誓,两国言归于好,所以不怀疑; 即使魏破坏盟约,我们也早有准备。”又问:“据说吴的太子将要来,这消息是否属实?”沈珩答道:“我在东吴,既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还未曾听到这种议论。”文帝对他很友好。
吴王和臣下在武昌钓台上饮酒,酩酊大醉,令人把水洒在大臣身上,使他们清醒,吴王说:“今日畅饮,不醉倒在钓台上,我们不停杯!”张昭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出去,坐在车子里。吴王派人将张昭叫回来,对他说:“大家不过是共享欢乐,您为什么发怒?”张昭回答说: “以前商纣王作糟丘和酒池,通宵饮酒,当时也以为很快乐,没想过有什么不好。”吴王深感惭愧,一言不发,停止了酒宴。
一次,吴王和大臣饮酒,亲自起身行酒劝饮,虞翻装醉倒地,吴王过去后,他又坐了起来。吴王大怒,手握宝剑要刺虞翻,在座的臣僚无不大惊失色。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吴王,劝谏说:“大王在酒过三杯之后,要亲手杀死贤能之士,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谁知道?况且大王因为能够招贤纳众,才使四海之内的人仰慕; 如今却一朝之间毁掉自己的声誉,可以吗?”吴王说: “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个虞翻又算得了什么!”刘基说: “曹操轻率的杀害士人,因而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大王推行德性、礼义,要和尧、舜比高下,怎么能够把自己和曹操相提并论呢?”虞翻这才免去了一场灾祸。吴王也因此向手下人命令: “从今后,凡我在酒后下令杀人,都不得执行。”刘基是刘繇的儿子。
刘晔洞若观火,高瞻远瞩,分析事态,能清理端绪;制定对策,能把握要害。吴蜀交恶,两败俱伤。借力打力,削弱敌势。曹丕见不及此,坐失良机。
孙权能伸能屈,深明形势,气度博大,纳谏如流。君臣以诚相待,同仇敌忾。具备韬略家的的良好气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uanmouzhishu/20221294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