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智谋权术

《精兵简政,选贤任能》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49 评论:0

这是众所周知的政治韬略,但在历朝却很难真正实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少政治制约力,统治者因人设职、用人唯亲,虽然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不得不网罗人才,但一来很难真正发挥其作用,二则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贤能在位,机构精简。王肃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指出:“现在应当除去那些没有实事可干的职位,减免那些不紧急必需的俸禄,制止开销那些白吃浮食的费用,合并那些从容悠闲的官员。要使得凡是朝廷官员,就必然有职责。有职责,就要担负他应负的事务。凡担负事务的,就必定要授给他俸禄。用国家的俸禄代替他们在农田中的耕作,这既是往古沿用的常规定式,也是当今所应当施行的制度。官额少了俸禄就优厚了,公家的费用也少了,人们进仕为官的心志也就得到了鼓励和加强。他们就会各自施展他们的才智和能力,而不会相互依赖了。让他们直接陈奏、汇报,对他们的功绩进行公开的测验,使得他们贤能与否,都简明扼要地掌握在君主的心中。所以,陶唐帝尧、有虞帝舜的设置官位、分担职事,向公卿们申明任命,让各人忠于他们的职守,然后只任命龙为纳言官,就好像今日的尚书,专门执掌传达君主的诏命而已。夏代和殷商设官分职的详情,如今已不大清楚了。只有记录夏初启与有扈氏之战的《尚书·甘誓》说到过“六事之人”,这说明六卿原本也是典掌职事的人。记录周代政事的《周官》说得就比较详备了。据《周官》记载,天子每五日一升朝,升朝时公卿大夫一同进朝堂,而由司士来辨别并规定他们各自应站立的班位。《周官》的《记》说: ‘坐着讲论大道的,称之为王公;执行实施的,称之为士大夫。’及至汉朝初期,仍依照前代的旧制,公卿们还都亲自升朝供奉职事。所以,汉高祖可以亲自追问来回奔跑的周昌,汉武帝可以远远地认可汲黯的意见,汉宣帝时还诏令公卿们五日一朝见,汉成帝时才开始设置尚书五人,从此以后,公卿五日一朝见的制度就废弃了,天子升朝的礼仪也缺少了。臣以为,我大魏自今以后可以恢复古代五日一升朝的礼仪,让公卿、尚书们各以他们所司掌的职事进见、奏报。这样,废弛已久的古礼便得以复兴,大魏的帝王圣业也就得以宣扬光大了。这可真是一桩人们所说的名声美好、果实硕厚的大好事啊!”

从史书记载的情况看,王肃此论,不知下文,但王肃陈述的论点,对于为政者,则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uanmouzhishu/20221288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