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乾道4年,又遇灾荒,百姓缺粮,到处是饥饿的人群。按照惯例,碰到灾荒之年,地方官吏可以请求借府库粮食,作为放赈之用。但是,对此,朱熹颇不以为然,他以为,如果直接用府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仅仅是暂时减轻了灾荒的程度。对官府来说,这批粮食是有去无回,而且,如果灾情严重,还会使官府不堪负担。等到下一次灾荒发生,还得这样再来一次。这显然不是良策。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去放赈。
那么,朱熹的方法是什么?他把借来的6百万粮食借给灾民,约好等下季粮食收获时,加上利息偿还。为此,朱熹和百姓约定:百姓在夏天缺粮时可从官府粮仓里借粮食,冬天秋粮收完后加上利息还给官府,仍旧放在粮仓里;要是歉收了,就减免一半利息;要是遇上大灾,利息就全部免去。老百姓都认为这个办法好,合情合理,所以都照这个约定办理。这样过了14年,朱熹不但把原先借的6百石粮食还给了州府,而且,粮仓里还存有3100石。于是,朱熹就把贮备这些粮食的粮称为义仓,后来百姓借粮食不用再加息了。这样,即使是灾荒之年,老百姓也不愁没粮食吃。后来,朱熹的义仓法被纷纷效法,成为解除饥荒、平抑物价的好办法。
朱熹把开仓放赈改为借粮赈济的义仓法,不啻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首先,对官府来说,实行义仓法之后,官府不但无须在灾荒年头开仓放赈,增加额外开支,而且,借出去的粮食到一定时候就偿还,还多出粮食来,官府也不再为发生灾荒发愁了。其次,对百姓来说,虽然从短期看,不如放赈实惠,但是,歉收或灾荒之年借粮食以度难关,到下季加息再偿还,是合理的,而且,这样做,可以使受赈济的面广人多。有了义仓,老百姓在心理上也踏实多了,不必再为灾荒或歉收而发愁,从而能专心致力于发展生产。所以说义仓法是一个吏治长久的妙计。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uanmouzhishu/202212120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05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