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智谋权术

《唐 太宗“任官在得人”》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09 评论:0

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心革除前朝积弊,因此对隋朝因袭下来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鉴于隋末官多且滥的弊端,他大力精简机构,减省各级人员。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唯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贞观政要·择官篇》)。”可见唐太宗对官员的选用是十分慎重的,他主张“任官唯贤”,“量才授职”,认为官员不在多,关键就在于用得其人,要少而精干。所以他说:官如果选得好,虽少亦足用;若选得不好,多也没有用。他要大员按这个原则制定编制,设置官职。房玄龄等人按照他的旨意,将朝廷内官定员由隋朝的2500多人,减为640人。唐太宗对此表示满意,并说,我用此员额待天下之贤才,就足够了。

国家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如要使这部机器能运转得灵活,又有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是精干的机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只能造成互相扯皮、你推我卸,最后什么事也干不好。唐太宗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即要想天下大治,就必须“任官在得人”。贞观二年(628年),他对侍臣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唯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择官篇》)。他把“治乱”与“得人”联系在一起,把任贤作为致治的一种谋略。这一谋略运用的结果是使唐初天下大治,臃肿的机构被大大精简,大量不合格的官员被裁汰,这样就给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按“任官在得人”的谋略,他认为“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道”,主张用人要“舍短取长”,才能使人“尽其才”。对贤才更要“谋斯听,言斯从”。所以贞观年间,出现了大批的文臣武将,如魏征、马周、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他们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取得了“贞观之治”的隆盛功业。这一功业就是他的“任官在得人”谋略成功的典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uanmouzhishu/202212119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