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智谋权术

《夹击分势、钳攻上诲》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09 评论:0

“夹击分势”源于明周承邦《兵家要领》。其要领是从两个或多个方向虚设兵力,以达分散敌兵力,打乱其部署,暴露其弱点,最后歼灭之目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在夺取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上海市时,采用的主要谋略是源于“夹击分势”的钳形攻势。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后,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的8个军20余万人守上海,企图凭借坚固工事,组织抵抗,以争取时间,抢运物资,掩护战略撤退,并阴谋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频临长江出海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北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是上海对外交通的咽喉;市内高大建筑多而坚固;市效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渠沟纵横。解放上海,既要考虑市区在不受或少受破坏的前提下迅速全歼敌人,又要准备对付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陈粟谭针对上海敌防御部署,决定集中8个军攻取上海,运用“钳形攻势”的谋略,首先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断敌海上退路,尔后围攻市区,分割歼敌。为此,各方面在战前进行了认真准备。

1949年5月12日,上海钳形攻势正式发起,至22日,外围之敌基本肃清,部分部队突入敌主阵地,为进攻市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接着,在接管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后,各部队对市区发起了总攻,通过多路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等战术,直插每条街道,抢占街垒和楼房火力点,迅速占领了市区和高桥、吴淞口,并于27日在苏州河歼灭最后一股残敌。崇明岛也很快获得解放。此役,共歼灭敌15.3万余人。

上海守敌虽有坚固工事重兵防守,但在钳形攻势之下,两翼必然形成两臂后伸,胸膛露出之势;而陈毅部正确运用正面牵制,两翼钳击的计谋,断敌海上退路;尔后采取确有成效的攻城战术,就使弱势变成了优势,不利条件变成了有利条件,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迅速解放并较完整地接管了上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uanmouzhishu/202212117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