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清朝

《李鸿章扼地兜剿败捻军》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90 评论:0

“扼地兜剿”是李鸿章在镇压捻军时所采取的重要谋略之一。清同治四年(1865)五月,捻军击毙僧格林沁后,曾国藩受命“剿捻”一年多,又师出无功,清廷不得已于1866年12月改任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办剿捻军务。

12月29日,李鸿章率部抵徐州接任后,捻军已一分为二,李鸿章当时所面临的作战对象为东捻军。他在曾国藩“以静制动”谋略思想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扼地兜剿”的剿捻方略,力争将捻军迫至山深水复、无路可走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各省之军合力四面围困,最后将其歼灭。清同治六年(1867)一月,李鸿章调集十万大军分“堵击之师”和“兜击之师”,在河南、湖北集中。东捻军被迫进至山东腹地运河以东地区的胶东半岛,该地区三面临海,活动地区狭小。为此,李鸿章决定先守后攻,以运河为外围,胶莱河为内围,调集重兵,分段把守,同时,还以黄河为北部防线,江苏北部的六塘河为南部防线,另派部队跟踪追击。李鸿章认为:欲剿捻,除“扼地兜剿”之外,别无良策,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即使面对朝野的谴责和攻击,仍然坚持不变。后来,他还组织了三支各拥有万人以上的“游击之师”,并继续加固河防,终于使东捻军在既无法发挥流动作战的长处,粮食又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于1868年1月归于失败。1868年8月,李鸿章又采用这一策略在山东东北部狭小的地域内,使西捻军全军覆没。从而宣告了捻军起义战争的最后失败。

李鸿章“剿捻”的成功,为清廷立下了大功,被赏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大学士。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ingchao/202212105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