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清朝

《义和团“扶清灭洋”》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61 评论:0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提出的政治口号,具有策略的性质和作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他们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强夺矿权、路权,大搞土地掠夺和宗教侵略,加上清朝官绅的压迫、剥削,迫使农民、手工业者等实在活不下去了,便纷纷加入了早先存在的民间秘密组织——义和拳。光绪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1896—1899年),山东的曹县、单县、巨野、寿张等地发生了“灭洋人、杀赃官”的斗争。1898年秋天,山东著名的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琴等人在冠县聚众3000余人,树起“扶清灭洋”的旗帜。山东是义和拳起事最早和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侵略势力异常猖獗的地区,就连一些封建官吏也深感外侮严重,因而对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正义斗争表示同情和支持。1898年冬,清廷在镇压义和拳不力,又受外侮紧逼的情况下,谕令各省智办团练,一度接受和容纳了义和拳的“扶清灭洋”的口号。虽然这一口号缺乏科学性,但它却明显地体现了义和团把解决民族矛盾摆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而对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扶助”与合作的态度。

事实上,在当时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这一口号在实际斗争中也起到了策略的积极作用:第一,它广泛地争取了清朝爱国官绅、士大夫和清军将士的同情和支持,从而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群众基础,促进了这场运动的迅速高涨。如天津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后,驻津的清军中,除聂士成部之外,其余清军对义和团的“灭洋”活动均不过问;“在津各官员,均仇视洋人,见团匪与洋人为难,私心窃喜”。而且在义和团反对洋人的斗争中,出现了“官兵暗与之合”(佚名:《综论义和团》稿本)的局面。第二,加速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分裂,打乱了清王朝统治人民的秩序,从而削弱了反动的封建统治。义和团运动一开始就遭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使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多次遭到损失。但是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后,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有的坚持残酷镇压,有的一意“主抚”,遂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裂痕迅速扩大,出现了“政出多门,剿抚两歧,落无主见,嗣是匪势日益鸱张”(同上)的局面。

然而,这一口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的认识,这种消极作用主要是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所造成,但不能因此而抹杀这一口号的主流和本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义和团能提出和利用这一策略口号,便充分显示了他们在对敌斗争中所具备的聪明和才智,是他们为达到“杀洋灭教”的政治目的而采取的颇为有效的斗争手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qingchao/202212104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