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潘序伦

第十五章 风范长存 【潘序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277 评论:0

第十五章

风范长存

潘序伦在他的晚年,除了担任名誉校长之外,还身兼数职。他出任了中国会计学会和上海市会计学会的顾问、上海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立信会计编译所主任、市社联顾问,以及市高级会计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热心从事会计、教育活动,贡献自己的“余热”。

1979年8月,潘序伦响应党的号召,曾具名写了一封《书寿王云五》的公开信。可惜传闻当时王云五已在台湾病逝,未能看到。兹按原稿抄录于下。

云五我兄道鉴:

敝读报纸,欣悉我兄欢度九旬荣庆,且健康胜常,矍铄依然,下风逖听,实深感慰。与兄暌违三十载矣,伦亦虚度八十又七春,每怀夙昔过从,犹在目前,翘首云天,时觉神驰左右,想望弥殷。伦以垂暮之年,处昌明之世,每当燕乐,海上旧友毕集,远怀风范,倍增停云落月之思,因缀短章,为我兄寿。

国家三十年来,旋转乾坤,厥功甚伟,前此虽受“四人帮”之破坏,稍有蹉跌,然自邓公当国以来,拨乱反正,百废俱兴,以图书出版工作而论,亦大非昔比。犹忆我兄在沪之日,彼时虽执图书出版业之牛耳,然每一书出,印数不过数千而已。即《四部丛刊》《万有文库》等类书,广告焉,预约焉,附赠书柜焉,尽力宣传推销,然其印数,仍极有限。今日则不然,一书之出,印数动辄一二十万,犹供不应求,难副众望,即此一点,足证国家文化学术之发展,非过去之可同日而语也。尤足以为兄告者,我兄创制之《四角号码检字法》,国家仍极珍视,为出版界与教育界所广泛应用,年前所出之《四角号码字典》,备受读者欢迎。即《辞源》一书,国家亦已集各地饱学之士,重加修订,俾使之更臻完善,充实内容,继续出版。凡种种,当为我兄所乐闻,亦足以告慰我兄夙昔之抱负也。

犹忆1949年我兄离沪之前,曾将多年收集之词汇卡数十万张,交由伦当时主持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伦以为此属文士之心血,国家之财富,理应归之国家,俾发挥其应有之作用,因代为交与国立图书馆保存。我兄曾有志于将此材料,编著中华百科全书。今国家已在京、沪等地,设立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网罗人才,全力以赴,遥想百科全书问世之期定不在远。倘杖履在此,伦知当亦为之莞尔首肯也。盖使理想成为现实,宁非人生一大乐事乎?

嗟夫我兄,我等相别之时,犹当盛年,今则垂垂老矣。三十年来,虽一水非遥,然鱼雁鲜通,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念人为之障碍,每用慨然。今者,中美建交,已成现实,弟兄和合,重见端倪。故园春意盎然,桃李成荫,尚望早日归来,共襄四化大业,使我中华民族巍然卓立于天地之间,则我兄百旬荣庆之时,伦亦得叨陪末座,为兄奉觞,同伸庆贺。此为伦之夙愿,不审我兄亦有意否耶?

纸短情长,不尽欲言,肃布腹心,预以寿兄,临颖盼祷,余不一一。

弟潘序伦拜启

1979年8月于上海潘序伦:《潘序伦回忆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49—50页。

潘序伦的这封信曾登载在当时的香港《大公报》上,表达了潘序伦当时的心情和思想认识。在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奋斗之际,重读潘序伦的这封信,犹感亲切,从中可以看出他热盼祖国统一、富强、昌盛的心愿。

潘序伦一如既往地关心会计学术理论的发展。1979年1月,经他提议,率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会计学会。在历届年会上,他都亲自出席并讲话,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见解。

1980年12月,潘序伦参加了人才问题的讨论。他提出了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他说,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是一锅煮、铁饭碗的办法,因而产生种种浪费的情况。潘序伦以他特有的“会计头脑”,指出国家培养人才也要计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央教育部对他的这一建议很重视,召开会议展开专题研讨,并在一些大专院校当中,进行了教育制度改革的试点。

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工作重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而各种层次的财会人才紧缺矛盾十分突出。此时,潘序伦虽然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但他仍热情关心现代化建设。1980年7月,他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广播、报纸中知道,当前提高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与财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的矛盾相当突出。就数量来说,目前上海市工业企业财会人员只占职工队伍总数的0.9%,按规定比例推算,就缺财会人员一万人左右。而且,现有财会人员中将近一半没有受过专门训练,有的做账靠估计,格式也不统一,账目混乱,更谈不上进行财务分析,促进企业经营管理。靠现有的财经学院和几所中等专业学校,每年只能分配毕业生1000人左右,连补充自然减员的缺额也有困难,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再加上今年高中毕业生数量多,高校招生人数有限,有大批青年要求升学和就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以特有的会计头脑和服务意识,会同立信同仁提出了复办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建议。他还就办学的指导方针、教学要求、师资、校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意见。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不久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立信复校,潘老的夙愿终于实现。

在晚年,潘序伦依然十分“重视会计工作”,他呼吁全社会重视会计教育。他认为,“会计是管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会计的重要作用也愈益明显。”他在《解放日报》(1980年3月5日)上撰文说,会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即:记、算、管,记就是记账,算就是算账,管就是管理。记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算账的资料,算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进行管理。由此可见,会计是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他强调要打好会计的基础,包括振兴会计教育,培训会计人才,为经济的腾飞服务。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对于一个从事会计事业60多年的老专家来说,潘序伦欢呼雀跃。他发表了《搞活经济和会计立法》一文,再次对会计教育“为四化建设、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献计献策,而此后不久,潘序伦就因病溘然长逝。可以这样说,潘老真正做到为会计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世纪80年代前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对此,国际科技界、经济界议论纷纷,有人把它称为“世界第五次工业革命”,有人又称之为“新的产业革命”或“第三次浪潮”。人们预言在未来几十年内,把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将会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产生新飞跃,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社会,这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面对严峻的挑战,潘序伦认真考虑着教育界、会计界人士会如何办呢?他当时提出的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他在《新技术革命向会计界提出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第一,我们说科学技术等于生产力,是因为新的科学技术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而现代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所以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那么,会计是管理的一部分,算不算生产力呢?”接着,他又就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会计教学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第二,过去是用电波来完成通信任务。而现在发展成为用光来通信,就是大家知道的光纤通信。会计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是否要来一场彻底的变革?目前,我国的会计记录、编制报表等工作都用人工来完成,以后是否可以用电脑代替人工……由于通信技术的革命,作为信息的会计不应忽视通信新技术的学习,如会计专业中过去无‘电子技术’这一门课程,结合新产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会计专科学校可相应地开设这方面的专业课程。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还要下工厂联系实际应用进行学习。过去认为,中小学生不宜用电子计算器,这会使儿童不动脑筋。属于数学学会的珠算专业人士,就认为中小学生还是要学珠算的,现在的小学生都还是背了算盘去上学。但目前形势的发展,不仅要求中小学生会用计算机,还要进一步学会搞电子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连小学生的知识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飞跃,我们会计人员不应急起直追吗?随着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世界各国对电脑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难道不需要急起学习吗?”原载《解放日报》理论宣传部、文学艺术部编:《新论》(未定文稿),1984年3月21日第88期。

潘序伦在这篇文章中还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提出了要求。为此,他认为必须及时调整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他说:“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科学有‘硬科学’‘软科学’之分。专家有‘硬专家’‘软专家’之分。软科学的重心是管理,而重点是企业管理。既有科技知识又有管理才能的专家被称为‘软专家’。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从发展来看,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有赖于无限的智力资源,无论是企业、科研机构还是政府机构,都重视成员智力的发挥。我们的会计专家应和其他专家一起,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提供最优的方案、策略和方法,以帮助领导部门进行决策。根据上述发展趋势,我们会计人员今后的智力投资,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呢?如何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采取什么相应的步骤来更新我们的知识呢?”潘序伦在这里提出一系列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他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观点,实在令人佩服。

1983年9月,在《经济日报》记者前来采访时,他又强调:要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控制和反馈作用,逐步开展经营分析、前景预测、方案比较、预算控制等工作。

在同年的会计学会年会上,潘序伦语重心长地指出,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职业道德。他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包含品德、责任和业务技术三方面内容。他说,品德方面应做到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忠诚老实,毋忘立信。责任方面是指会计工作要按政策办事,按计划办事,按原则办事,按制度办事。业务技术方面要求记账、算账、报账都做到100%的正确。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财务与会计》杂志上。

潘序伦把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当作一个教育家的分内事。1982年5月,潘序伦代表上海市珠算协会,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向孩子们赠送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小算盘,希望小朋友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好算盘,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983年,潘序伦还写了文章《一个会计学家的自述》,把他自己在青年时代的坎坷往事,误入歧途的曲折经历,如实地叙述出来,刊登在上海《青年一代》杂志上,希望对失足青年有所启迪,有所帮助。此文发表后,为许多刊物所转载,并被评为《青年一代》的优秀稿件。

潘序伦晚年依然保持着勤俭淡泊的生活。他穿的是朴素的中式服装和布鞋,有的是补丁连补丁;吃的东西是廉价的品种;住的仍旧是小屋;外出除了因公或开会,很少使用学校专门为他配备的小轿车。

潘序伦的老伴想买一台电视机解解寂寞,他不同意。一个学生知道后,非常过意不去,这名学生买好了电视机送上门来,他才不得已收下。潘序伦对自己是如此苛刻,对教育事业却乐于慷慨捐助。

这里再来看一篇立信校友章普安回忆潘序伦的文章。

我于1938年进入立信补习学校学习会计(吉祥里),读满五门学科获得毕业证书。1941年秋,经校方代重庆地区企事业单位招考会计人员而被录取。原定由校方设法送至金华转道去重庆,适逢12月8日太平洋战争发生,校方领导李鸿寿先生正式告诉我,如仍有意去重庆,可由我自己决定,校方已不再承担送至金华的任务。在1942年年初,我毅然决定离沪赴渝,经过几天的艰难旅程,于4月3日到达重庆,由潘老安排我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从此,我获得了能有潘老教导的机会。1943年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重庆市区班开办,我和立信的其他几位同仁一起报考。当时的规定,入学考试(共六门课目)中的国文、英语、珠算三门课目有一门不及格即不能录取。潘老亲自批改国文试卷,我得59分,只差1分及格。我急得实在没有办法,厚着脸皮去求潘老能否通融给予录取,当时王逢辛先生、陈文解先生也在场,并帮我向潘老说情,理由是说我其余各门成绩都及格,请潘老所批的59分能否放宽1分。潘老考虑了一下,态度和缓地以惋惜的口气操着宜兴话音说:“在我手里批分数,这差的1分就是不及格,普安的国文是差点的。”万分无奈的情况下,按照当时教育部门的规定,潘老同意我以试读生的身份随班跟读,所进修学分,学校承认,但要到一学期各门课程成绩及格之后才正式上报认可。经过自身的努力,我克服了不少困难,以“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句古话作为律己的座右铭。最终读完应进修的学分,于1946年春毕业(但毕业证书推后一学期,与第二届毕业同学一起发下)。

抗战胜利复员来沪,我一直在纺织业工作。1982年退休后,听从潘老意见,到立信会计编译所从事《立信会计丛书》编辑工作。1984年春节,编译所举行团拜并聚餐,席间,潘老心情很愉快,看到一年多来已编出的会计书籍,与大家一样,都非常高兴,并且对今后多出会计书籍充满了信心。就在餐宴中,潘老对我说:“普安,你本来59分,今天我加你1分,及格。”我听到这句话,情绪万分激动,真是又惊又喜。从59分到60分,这1分竟整整相距了40个年头,能得到潘老的这1分,可也真不容易。潘老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高要求,早为世人所公认。我亲身感受所得的体会是更深刻、更真实。事实上,40年前潘老扣我1分的事情,早成过去,而隔了这么长的时间,潘老已是高龄,尚记在心中未忘。那时潘老扣我1分是有恨铁不成钢的深远用意,现在给我加1分,却充分体现出潘老爱护、关心后辈的一颗爱心。可以断言,在潘老一生所教成千上万的学生中,不会有第二个相同的事例。这种精神怎不使人感动,尤其是我,更是终生难忘!章普安:《四十年之后,潘老给我加了1分》,《立信学刊》1993年特刊。

1984年7月14日,1200多位立信学校在沪校友,欢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大礼堂,举行立信上海校友会成立大会。当市会计学会副会长陆修渊校友宣布大会开始时,会场掌声雷动。

这一天正是立信创办人潘序伦老校长92岁诞辰,在热烈祝贺声中,大会一致推举他为立信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大会推举上海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黄逸峰等14人为顾问,顾树桢为会长,陆修渊、黄浦、顾福佑、孙庆元校友为副会长,大会又通过了《立信上海校友会章程》及理事会名单。

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顾树桢致开幕词,他回顾了立信校友会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立信校友会的重要意义。校友会筹委会负责人丁苏民汇报了校友会筹备经过后,老校长潘序伦首先讲了话。

潘序伦在讲话中强调要继续维护立信的声誉,必须坚持“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校训精神,并寄希望于重建的立信校友会能有效解决立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立信多作贡献,最后指出了知识更新问题,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豪迈地说道:“我们以前的学习口号是‘活到老,学到老’。我已年逾九旬,因之我自己的口号是‘活到死,学到死’。”讲话的具体内容如下。

各位校友:

今天我看到校友中间,有些是老年,有些是中年,有些是青年,这叫做老中青三结合,济济一堂,共庆立信上海校友会的成立,我们全体校友面对这种情况,心情定然非常愉快。我在五十六年前创办了各种程度不同的私立立信会计学校,在老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赢得了一些声誉,立信这块牌子原是校友们所共同创建的。到了现在,这块牌子已经是属于国家的了。现在我们的立信会计学校已经是国家办的了,是人民大众所共有的了,因此更应该依靠大家来维护它的声誉。

我常常想起立信会计学校以前之所以能在社会上赢得了一些声誉,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是立信毕业的学生,大都能在各种岗位上尽职尽力地做好他们的工作,没有做有损于学校名誉的行为。现在的各届毕业学生是否也能如我校以前的毕业生那样,坚持我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校训精神,使他们的工作也能得到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好评。我校校友们在全国的分布面很广,校友们一定能听到各方面对于我校近来各届毕业生服务的评语。假如评语是好的,也就算了;假如不好,我恳切希望校友们能把这种不好的评论,迅速反馈给我校领导,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是校友们帮助我们学校改进工作的首要办法。

今天,我们为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加强会计、审计和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级、中级和初级的会计人员。我校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从1980年复校以来,经过四年的努力,总算已奠定了初步基础。我校的办学方针是多层次,多形式,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的方式,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欢迎,也为社会主义职业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来。外地各省市,远及新疆、西藏,也纷纷来函、来人要委托我校,代办训练班或培训他们的在职干部。现在上海立信大专日校、夜校以及中专、函授等部门的学生共计5000人左右,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重视科学,重视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我校哪里会有今天的这种局面呢?

面临着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校在党的领导下,在财政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下,有了新的发展,前程似锦。惧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毕业生的素质问题外,我校在建设征途上,还面临着不少棘手的困难问题。例如:

1.我校的新址虽已经市计委审定,建筑校舍的专款,虽已经财政部与市政府拨下,但校舍的建筑设计,还刚刚开始,从破土动工到建筑完成,恐非经三年之久不能完成,这就要大大增加我校办学的困难。

2.我校的教材编印事项,在新编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的努力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出版了近二十种,但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各方面的需要,况且印刷出版的时间越来越长,以致我们新版的立信会计丛书,竟不敢在报纸上登载广告,假如新丛书能快速出版,它的贡献可能更好、更大。

3.我校今天在师资方面也感到困难,由于缺少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因而不能培训研究生。还有新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审计、统计等,由于请不到足够的教师,也买不起价值昂贵、足供整班学生应用的电子计算机,因而难以多开这种课程。所有这些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得依靠全体校友们群策群力,从爱护母校及为祖国培养更多的财会人员出发多作贡献,这也是重建我校校友会主要目的之一。

改革之风,现在吹遍全国企业、事业,我们现在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是不是也该追随上海交大、复旦学校之后,考虑一下在某些方面作一些适当的改革措施呢?我希望校友们对我校领导提出好的建议,并对于我校某些方面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这也是能使我校办得更好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后,我对全体校友,包括我自己在内,还要提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知识更新。现在世界上的科技知识,不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在迅速更新,通常在三年或五年内就会更新一代。我们的知识如不经常更新,就会被人甩得更远。我们从前的学习口号是“活到老,学到老”,我已年逾九旬,因之我自己的口号是“活到死,学到死”。各位都比我年轻得多,正是更新知识的大好时光。我也知各位工作很忙,但无论如何应该挤出适当时间来学习新知识,以免遭受时代的淘汰。关于这一点,我愿与各位相互助勉。

我的讲话完了,祝全体校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立信校友通讯》1984年9月20日第1期。

接着财政部原副部长忻元锡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潘序伦的讲话,并深刻论述了经济振兴的速度问题、质量问题与数量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与会计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再次提请大家注意潘老所提到的知识更新问题。他指出:过去二三十年知识不更新,吃老米饭,没有问题。现在不成了,如果不懂得电脑,不懂得机器人,那就很难掌握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也很难掌握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会计知识。我们立信会计学校要培养数量更多而且知识不断更新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最后,上海市会计学会、立信上海校友会向潘序伦老校长祝寿、献礼,大家一致起立鼓掌致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许毅校友,也从北京赶来参加大会。北京《财务与会计》编辑部,立信会计海外校友会,重庆、天津、南宁立信会计学校以及北京、武汉、广州、山东、湖南等地众多校友纷纷来电、来信表示衷心祝贺。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1985年是我国杰出的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从事会计事业六十周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联合有关单位,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10月25日下午两点半,上海市会计学会、上海市审计学会、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上海校友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隆重集会,热烈庆贺潘序伦同志从事会计事业六十周年。

上海市会计学会兼上海市审计学会会长、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顾树桢主持大会并首先讲话。接着,专程来沪的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代表财政部向潘序伦先生颁发《荣誉证书》并致贺词。上海市副市长叶公琦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致祝词。上海市政协常委寿进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王眉征,以及加拿大审计总署主任莫多,先后也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潘序伦先生因病住院治疗,委托他的女儿潘屺瞻致答谢辞。最后大会宣读了各地立信校友、校友会以及大美国际会计师行、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发来的贺电和贺信。

出席庆祝集会共有200多人。其中有上海市财贸党委副书记褚后仁、上海市财政局局长鲍友德、上海市审计局副局长赵洪元、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张君一,以及忻元锡、马一行、李文杰、李鸿寿、谭敬等知名人士和各地立信的校友代表。

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在庆祝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他向潘序伦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

为表彰潘序伦先生对我国会计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财政部特予颁发荣誉证书。在今天的庆祝会上,我首先代表财政部来宣读荣誉证书:杰出的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从事会计工作和教育工作六十周年,对我国的会计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发给荣誉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陈如龙在讲话中指出:“潘序伦先生在青年时代,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回国后,为了振兴贫穷落后的祖国,以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会计知识和技术,先后兴办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60周年来,潘老先生应用国外先进学术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写和翻译了大量的会计财经书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遍布祖国各地,成为我国财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潘老的学生遍天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名字与潘序伦先生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潘老先生积极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在耄耋之年,仍然为发展财经教育事业献计献策,为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1980年在潘老先生的倡议下,复办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复校以来,立信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他高度评价了潘序伦的伟大贡献:“60年来,潘序伦先生为我们会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会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潘老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品德;拥护中国共产党并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治学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奋斗不止的高尚情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引自罗银胜等编:《实用交际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760—761页。

原上海市副市长叶公琦在庆祝大会上的贺词指出:

在潘序伦同志从事会计事业六十周年并荣获中央财政部颁发的荣誉证书之际,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潘老致以热烈的祝贺。

潘老是我国杰出的会计专家,著名的教育家,是培养我国会计人才和发展我国会计事业的先驱。六十年前,潘老满怀振兴祖国民族经济的愿望,从西方学成归国后,创立立信会计事业,对推广近代会计知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日寇入侵,上海沦陷后,潘老只身奔赴抗日后方,在一无办学经费,二无校舍的困境下,到处奔波,向社会募集经费,为会计教育事业历尽艰辛。抗战胜利后,潘老重返上海,集资筹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新校舍。解放以后,立信继续为上海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财会人才。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以后,立信并入上海财大,但潘老仍继续关心并积极支持会计教育事业,研究会计新技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潘老虽已年近九旬,而壮志不减当年,为了振兴会计事业,倡议复办了立信,采取了“自费走读、择优推荐”的办学新路子,既能更多地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会计人才,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办学经费。数十年来,潘老献身会计教育事业,治学严谨,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驰誉海内外。他的爱国主义品德和献身会计教育事业的精神,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所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财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随着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更加兴旺发达,办出新的水平。

潘老年事已高,近来又患病住院治疗,我们衷心希望潘老善自珍摄,早日恢复健康。引自罗银胜等编:《实用交际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761—762页。

潘序伦从事会计事业60周年庆祝大会的第二天,10月26日上午,雨过天晴。坐落在上海市中山西路2230号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新校舍工地上,彩旗招展,高耸入云的塔机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气球和“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奠基典礼”十二个大字的巨幅标语,吸引着远近的人们。建设工地中央设立着临时的主席台,主席台前方鲜花簇拥着一块黑色的花岗岩奠基石。锣鼓队和鞭炮队分列在主席台两旁。300多位代表准时赶到工地,代表着立信的广大校友和师生来参加这盼望已久的新校舍奠基典礼。人们比画着未来校舍的设计模型,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上午9点40分左右,在一片掌声中,专程来沪参加潘序伦先生从事会计事业60周年庆祝活动的原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顾树桢及党委书记褚后仁纷纷走上主席台。奠基典礼由孙庆元副校长主持。顾树桢在典礼上发表了讲话。

顾树桢说:“昨天,我们欢聚庆祝我们的老校长潘序伦同志从事会计事业60周年。今天又在这里举行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新校舍的奠基典礼,真是喜上加喜,这使我们无比高兴。”接着,他又说:“复校五年来,由于没有自己的校舍,教师和学生们的条件相当艰苦,师生们殷切地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潘老校长也时刻盼望着新建一所现代化的新校舍,能为国家着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今天,财政部和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拨款建造的校舍正式破土动工了,预计1987年秋天可以建成。”

当陈如龙走下主席台,亲手为奠基典礼剪彩和揭幕时,全场顿时一片欢腾,锣鼓声、掌声、鞭炮声以及打桩机的打桩声响彻工地,传得很远很远。只见黑色花岗岩的奠基石上,镌刻着金光闪闪23个大字:

公元一九八五年十月奠基,名誉校长潘序伦,校长顾树桢。

陈如龙副部长和顾树桢、褚后仁、孙庆元、魏人英、徐立元、徐文彬等学校领导一起,手握铁锹为奠基石培土……

在上述活动进行之际,潘序伦身染沉疴,在与病魔作最后的抗争。他将生命置之脑后,唯一牵挂的还是立信。时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副校长的孙庆元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情况。

那是潘老去世的前一天上午,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而思维仍然十分清晰。他反复询问:“你看立信将来会怎样?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念念不忘的仍是立信。如今,八年过去了,可以告慰潘老的是:立信,包括上海立信和全国各地的立信,虽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困难,但总的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在今天纪念潘老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觉得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进一步办好立信事业。

潘老创办立信事业,领导立信事业,历尽了千辛万苦,整个过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潘老的一名学生,对这一切,当然不可能全面了解,然而潘老创办立信的许许多多做法,仍然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孙庆元:《怀念潘老,努力办好立信事业》,《立信学刊》1993年特刊。

这期间,学校领导决定在立信新校园内为立信事业的奠基者潘序伦老校长塑一尊半身铜像。据全程参与经办此事的钟陵强回忆:

每当经过校园内潘序伦老校长的铜像,心里总有股特别的亲切感。

八年前的深秋,原校长办公室主任陈顺沐同志找到我,告知学校领导决定在将要建成的立信新校园内,为立信事业的奠基者潘序伦老校长塑一尊半身铜像,委托我全权负责塑像的组织工作。接到这项“分外”任务,我是十分乐意的。我1982年调入立信工作,耳闻目睹,深为这位老校长的人格力量所折服,为这位会计界的泰斗塑像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首先着手物色雕塑家。经人介绍找到了龙华烈士陵园巨型群雕的作者、著名青年雕塑家刘巽发先生(他的雕塑作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歌》等曾在《红旗》杂志上发表),这是位很有艺术才华和创作激情的艺术家。他听了我对潘老校长生平事迹的介绍,并研究了我提供的书面材料后,对塑造好这位杰出会计大师的形象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当时潘老校长已经重病在院,为了及时取得雕塑的第一手素材,经联系,我们特意赶到医院看望潘老。守在病床边的潘老女儿潘屺瞻女士已预先知道我们的来意,很有礼貌地招呼我们后,就用嘴附在父亲耳边说:“领导请来了雕塑家,要为您塑铜像。”满脸病容的潘老听见女儿的声音,慢慢睁开双眼,似听清非听清地轻轻“嗯”了一声,并对我们微微点点头。刘先生在一边,从不同角度观察潘老的头部骨骼和五官位置,并掏出速写簿画了好几张头像速写。之后,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道别了潘老校长。没想到两天后,就传来了潘老与世长辞的噩耗!钟陵强:《功名身后事 事业伴终生》,《立信学刊》1993年特刊。

1985年11月8日,这是潘序伦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因患膀胱癌,医治无效,不幸在上海中山医院溘然长逝,终年93岁。临终前,他忍着病痛,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潘序伦最后遗愿》。

恳切请求亲友、同学、同志们务必在我死后,切实按照我的遗愿执行,万分感谢!1.不发讣告。2.不收骨灰。3.不开追悼会。4.不收任何形式的奠礼及花圈、花篮之类。

我一生最喜欢节约一切物力、人力、财力,为建设新中国服务。

潘序伦作为中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先驱,建立了不朽的业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87年11月,为缅怀潘序伦,在新落成的立信校园内,矗立起了一座青铜浇筑的纪念塑像,供后人瞻仰。当看到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和上海市副市长叶公琦揭开红绸,露出闪着光芒的潘老塑像,所有在场的人们无不内心激动,思绪万千……

1993年春天,适逢潘序伦诞辰100周年,他的骨灰移存于立信校园。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的题词:

为我国的会计事业的开创、发展和壮大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题词:

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费孝通的题词:

建校建业,立信于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孙起孟题词:

敬业育人,会计先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雷洁琼题词:

培育财会英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题词:

发扬光大,再立新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panxulun/20221122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