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潘序伦

第十三章 流年浮沉 【潘序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244 评论:0

第十三章

流年浮沉

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家中能被称之为思想家的,顾准是其中之一。在那个非常时代,顾准用独立思想维护了生命的尊严。潘序伦时常为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顾准,而感到荣幸。

1962年5月,顾准应允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的邀约,担任会计研究工作。到研究所不久,他即开始这项工作。

鉴于会计这一门学问,即使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也用得着,而当时又面临着提高和改革的形势,顾准虽然脱离会计工作已有20年,然而他对会计理论和技术早已吃透,驾轻就熟。一旦重新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他广泛涉猎中外会计文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顾准在短短两年中,结合多年来实际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立志编著一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学巨著,计划写七篇,后来只完成了《会计原理》《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两书(顾准逝世后于80年代初正式出版),终因遭到政治上的冲击,而不得不中辍,成为令人遗憾的残篇。

来到经济研究所的最初几个月,顾准为这项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顾准的会计研究,是从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大量调查走访开始的。这时候,顾准打算深入基层考察会计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他想到上海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师友众多,企业熟悉,到上海做这项工作,容易取得必要的帮助。所以,他就向所长孙冶方提出建议,自己到上海去一次。

孙冶方当即同意了顾准的这一建议,但孙冶方主张他先熟悉一下研究所内的环境和气氛,在研究所待上一段时间再走。这样,顾准于当年9月去了上海。

顾准的上海之行,从9月至12月,总共花了4个月。在此期间,他见到他的老师潘序伦。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即1962年8月,潘序伦夫妇参加上海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各地参观活动,来北京住在前门饭店。他的女婿管锦康告诉了顾准这个消息,顾准专程去饭店看望潘序伦。同行的还有高云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周信(上海市驻京办事处),他们都是当年立信补习学校的同学。这次见面,是1952年分开后的首次晤面。

9月,顾准一到上海,便去潘序伦寓所拜访。顾准向老师潘序伦开口要了些会计书籍。潘序伦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就推说:“我现在根本什么书也用不着了。”

潘序伦说着就让顾准随便挑选他家中所存的书。于是,顾准共挑了二三十本书,都是上海解放后两三年间他搞会计研究时置办的。后来,两人又多次会面,潘序伦积极支持顾准搞会计改革的研究工作。在上海,顾准还见到娄尔行等人。娄尔行后来回忆说:“……先生趁他来上海调查研究之机,多次去潘兆申教授家中,或来我家进行讨论。这种讨论,事先不定主题,兴之所至,自由展开,既有争论,也有相互补充。各自不存戒心,没有顾虑,颇多启发,颇能得益。”娄尔行:《怀念顾准同志》,《上海会计》1995年第6期。

据顾准自述,上海之行,孙冶方为他给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和宋季文开了介绍信。调查的安排是由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顾树桢负责的,市财政局和统计局各派一个助手协助他工作。顾准觉得,由于安排稳妥,“加上上海各厂会计人员都知道我这个人,调查进行得比较顺利”。

4个月的上海调查研究工作,很快便告结束了,顾准自认收获不小。他觉得从上海调查中可以发现,从现行会计制度的技术结构来说,证明苏联1940—1950年这一套会计制度的根本用意,是服务于国家财政系统监督控制企业流动资金的要求,因而大大限制了工业会计本来可以发挥的多方面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经济管理和会计实践方面的要求。他在调查中又获悉,“净产值”的计算,虽是统计系统的任务,但是离开会计账目,就无法把净产值计算出来,因此初步研究了企业内部统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潘序伦和他夫人张蕙生,都步入了老年。他们的家庭充满着恩爱、和谐的气氛,两人的琴瑟和鸣,相濡以沫。

抗日战争时期,张蕙生在重庆帮助潘序伦从事立信教育事业,名扬国内外。但是,他俩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他们的宗旨是“取之于会计,用之于会计”。他们的后半生约有20年历经坎坷。王勉耀目睹了潘序伦夫妇那时候的一些生活片段:

1960年的一天,我到曙光医院看病,碰到潘校长和张老师,我急忙上前招呼。他俩似想回避的样子,后来张老师问我:“你大概不在上海吧。”并说潘校长是来医高血压的。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我说:“我一直在上海。”张老师有些愕然。那时候强调‘站稳立场,划清界限’。我虽在报纸上看到潘校长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不幸消息,但我坚信潘校长是好人,是一位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为党的事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不可能是“敌人”。所以,我敢于上前同两位老人家打招呼。我知道他们是多么忧郁、内疚啊。后来,潘校长再次蒙难,牵累了张老师。有一次,我去嘉善路菜场遇到张老师,她老人家别过头迅速回避了。又有一次。我去永嘉地段医院看病碰到张老师,经过二十年折磨的她变得苍老多了。王勉耀:《怀念潘校长和张老师》,《立信史话》,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53—154页。

潘序伦在会计界名震一时,享有盛誉,他的爱好也与常人一样,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人生。他还酷爱在工作之余旅游。早在20世纪20年代,潘序伦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途中,他顺道游历了西欧十余个国家。异国风土人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对他数年苦读不啻一种良好的休闲。

到了1962年,潘序伦虽年届古稀,他随政协一起参加旅行社举办的“大西北”旅行活动。这次旅游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既游历了祖国名山大川,又开阔了视野。潘序伦在一些名胜之地摄影,如天山瑶池、玉门油田、云冈石窟、青海湖边、嘉峪关头、金瓦寺前、大漠新地、行宫故殿等许多地方,他都拍摄了照片。旅游结束后,潘序伦请人订成两册影集以作留念。

1978年,当年影集的制作者途遇潘序伦于建国西路,被邀至寓所,出示照相簿两本,照相簿所幸留存下来。俯仰之间,屈指当年游伴,18人中已经有半数成为古人,两人相与叹息。

临别时,潘序伦对该同志说:“君少我十八岁,异日离开人世,也当较迟于我。因此,希望在我辞世之后,这两本影集,即请足下保存,以供今后旅游爱好者作为参考资料如何?”该同志当时笑而诺之,以为戏语也。

数月后,潘序伦果然发信相邀称“因年事日增,体力日衰,为了早日把预约之事料理清楚起见,两本照相簿,请及早前来取之”云云,潘序伦信守前诺,将两本珍贵的影集赠送给他人。这是后话。

蔡经济记得,潘序伦为人非常谦虚。以前潘序伦与他通信总称他为“吾兄”。蔡经济非常不安,屡次去函,请潘序伦称自己的名字,但潘序伦始终不改。后来,则来信称自己为“贤弟”,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都是如此称呼。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油糖食物的供应相当匮乏,在香港谋职的蔡经济就从香港寄了些油糖给潘序伦。他收到后即来函告知,“我们对于油糖,并不缺少,此后请不要再寄”等语。

蔡经济收到信后便按潘序伦的意见而停寄。大约半年后,潘序伦给蔡经济去信说:“我们目前相当困难。生活十分清苦。”蔡经济除了先寄钱外,再每月寄油糖一次(当时当局规定不能每月寄多次)。如此维持了一段时期。

蔡经济后来收到潘序伦的来信说,“我们的生活已有好转,而且将收到的油糖食物分给钱素君女士若干,此后务请不要再寄为是”等语。

那时上海的情形已略有好转,但食物还是不够充足的。然而潘序伦的话蔡经济不敢不听,否则潘序伦会不高兴的,从此就不再寄食物给潘序伦了。蔡经济回忆说:“关于寄食物给潘师的事,我也和王蕴玉同学谈及。王蕴玉同学原是潘师会计师事务所内的职员,对潘师非常尊重而感激,有时王同学也叫我代他寄些食物给潘师。潘师知道后,即去函王同学,表示谢意。”蔡经济:《潘序伦博士百年诞辰有感》,《立信史话》,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59—60页。

有一次,蔡经济趁友人到沪之便,带了一件羊毛衫送给潘序伦,作保暖之用。因为上海冬天的气候相当寒冷,又无暖气供应,年老的人应当多穿些衣服,以保护身体健康。潘序伦收到后,致信说:“非常感谢你的好意,这件羊毛衫是纯羊毛的(Pure Wool),我很久没有买过纯羊毛的衣服,而且市场上很难买到如此好的羊毛衫,想来其保暖程度相当之高。可是我们想起欠一位医生的人情特别多,无以为报,就将你送给我的这件羊毛衫转送给这位医生,希望他此后能多照顾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潘序伦为人非常谦虚,且非常克制自己,宁可自己受寒受冻,而以人情为重,应当先还人情,真是难得之极。

潘序伦紧锁的双眉刚有所舒展,嘴角才刚浮现出微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受了难以忍受的冲击,审查、批斗、检讨、抄家……

红卫兵要潘序伦交代所谓的“罪行”,潘序伦要支撑衰老的身体,去接受“监督”劳动。他只好下放到上海纸品一厂从事“惩罚性”的劳动……

可潘序伦问心无愧,他说:“我一生培育会计人才,我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自杀不失为一种抗议手段,但他才不去干那种傻事呢!

出于对会计事业的执着追求,潘序伦身居陋室,伴着一盏孤灯和几箱书卷,自甘寂寞,安之若素,岁月流逝,始终不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panxulun/20221122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