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欧洲

17~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如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8日 阅读:239 评论:0

17~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如何

16世纪以后,西欧通过扩张和分化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特征,外部的扩张使欧洲的旗帜遍布世界‍‌‍‍‌‍‌‍‍‍‌‍‍‌‍‍‍‌‍‍‌‍‍‍‌‍‍‍‍‌‍‌‍‌‍‌‍‍‌‍‍‍‍‍‍‍‍‍‌‍‍‌‍‍‌‍‌‍‌‍。在度过了1560—1660年间的经济政治危机以后,17、18世纪,欧洲开始了商业上的革命,在出现经济变化与人口变化的同时,社会制度也慢慢发生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应,欧洲的艺术也沿着自己的轨迹给世界留下了众多美的精品‍‌‍‍‌‍‌‍‍‍‌‍‍‌‍‍‍‌‍‍‌‍‍‍‌‍‍‍‍‌‍‌‍‌‍‌‍‍‌‍‍‍‍‍‍‍‍‍‌‍‍‌‍‍‌‍‌‍‌‍。艺术是一个极为宽阔的概念,但美术、雕塑、建筑和音乐无疑是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纵观欧洲17~19世纪的艺术,可以先从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入手。

在欧洲各国中,意大利无疑是艺术的摇篮之一。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在16世纪下半叶相继辞世,意大利的艺术在表面上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是新的风格正处于孕育之中。到了17世纪,现实主义、巴洛克艺术与尊崇古典传统的“学院派”同时出现,这使艺术领域看起来更加丰富。巴洛克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最初这个词语的使用带有贬义,形容这种风格的怪异,巴洛克风格强调激情和姿态的扭曲变形,还带着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学院派的主张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的永恒性,把它们看作是不可逾越的完美规条。

建筑方面,意大利17世纪建筑最出色的人物有波罗米尼、贝尼尼二人的风格都倾向于巴洛克。波罗米尼的代表作是圣·卡洛教堂。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建筑和雕塑上都有极大的成就,他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和柱廊、圣·安德烈·阿尔·克维里那列教堂,后者的巴洛克特点更加突出。贝尼尼在雕塑上也表现出很高的造诣,擅长表现人体的运动和人物激烈的感情,著作很多,《圣德列撒祭坛》更是综合了建筑与雕塑为一体的名作。18世纪下半叶,著名的雕塑家卡诺瓦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代表作是《丘比特之吻》。安尼巴·卡拉奇是意大利绘画倾向于古典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早年受到了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赛的影响,而后放弃手法主义的表现手段,倾向于学习拉菲尔那种单纯美丽的风格,但他对画面光线的处理方式、感情的感染力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明显的不同。

在意大利之外,尼德兰的北部联省在16世纪独立成为荷兰共和国,南部的弗兰德斯则一直在西班牙的控制下,贵族、教会和富商的审美趣味对弗兰德斯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逐渐在弗兰德斯产生了一种富丽堂皇的绘画风格,带有一定的装饰性。最为著名的画家是鲁本斯,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年轻的时候曾去意大利学习,受到威尼斯画派影响。鲁本斯善于绘制大型作品,迎合宫廷和上流社会的爱好,是他们最为喜爱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明亮、形象生动、气氛活跃。

再看荷兰。17世纪,荷兰的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当时荷兰商人的欣赏趣味与那种浮华放纵的趣味有很大不同,他们比较喜欢有节制和简单的风格,荷兰实际上既没有完全接受巴洛克风格,也不能容忍无拘无束的现实主义风格。由于社会的风俗与需要,肖像画得到的重视比其它题材都要多。绘画开始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开始出现专门化分工,风景画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完全摆脱了情节和人物,成为独立的画种。

17世纪是西班牙艺术大放光彩的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艺术家,塞韦利亚画派是17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画派之一,苏巴朗和委拉斯贵支是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18世纪末期的著名画家是戈雅,早期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乐天无忧的情绪,而后被激情与冷静的思考代替,而后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又把他带入到一种苦闷的境地。除油画之外,戈雅还极为擅长铜版画,代表作有《巨人》等。

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一时期,法国没有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影响反而发展出一种有节制的古典主义,这种风格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表现出严整、秩序、高贵的特点。在18世纪的上半期,洛可可风格大为流行,洛可可代表着优美浮华的色彩、轻巧的装饰风,主要表现上流贵族生活。尽管法国在路易14统治时期对巴洛克的风格作了某些抵触,但是著名的凡尔赛宫还是不失为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当法国发展出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以后,很快就风靡欧洲,这种建筑的内部往往明亮轻盈,大量采用C形,S形或者漩涡形的曲线,著名的苏比斯饭店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在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家是普热,18世纪著名的雕塑家有比加尔,他在保持法国传统的典雅之余为自己的作品增加了动作和教委清冽的表情。乌东则是法国最伟大的肖像艺术家,他的作品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著名作品是《伏尔泰坐像》。这个时代有很多画家到意大利学习,学习的典范是希腊罗马的传统,最为著名的画家是普桑,他善于将古典神话的景色“布置”得井然有条,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罗马度过,代表作《甚至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组画《四季》、《萨宾妇女被劫》等等。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著名代表是华托,他的画面在描绘优雅和梦境般气氛的同时带有淡淡的哀愁。洛可可风格在风靡一时以后又遭到猛烈的抨击,取而代之的是注重现实的画风,代表人物夏尔丹和格勒兹等人,而著名画家威尔奈善画风景画。

英国艺术也不甘寂寞。在18世纪之前,小汉斯·荷尔拜因与凡·代克先后到达英国,前者把肖像画的形式带到英国,他们的风格成为英国画家争相效仿的对象,很少有英国画家超出它们的成就,活动于16、17世纪的英国著名画家是尼古拉斯·希利亚德,代表作《细密画肖像画》。直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建筑、绘画才出现了自己的风格。英国18世纪建筑最杰出之处在于乡间宅第,尽量达到古典风格的“高雅趣味”。最伟大的英国本土建筑师是雷恩爵士,他的作品有圣保罗主教堂。当时英国国民整体倾向于尊崇理性,反对巴洛克风格。投其所好,版画家何加斯,绘制具有明显道德劝谕作用的绘画。

17、18世纪时俄罗斯绘画中开始出现肖像题材,俄罗斯肖像体裁的奠基人是尼基丁,彼得大帝派他去意大利学习绘画。安特罗波夫,主要活动于18世纪中叶,他的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揭示更加深入。18世纪下半叶,肖像体裁已经诞生出“内心肖像画”的种类。罗克托夫的作品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进入了新的阶段,列维茨基是18世纪俄罗斯肖像绘画最为杰出的代表。

俄罗斯绘画的古典主义比欧洲晚了一个世纪,这种风格在18世纪上半叶势力很微弱,古典主义丰富了俄罗斯的艺术,加深了对构图、素描的规律和分析,促成了主题性绘画的形成。在雕塑方面,肖像体裁给俄罗斯的雕塑带来最早的成就,著名的俄罗斯雕塑家是舒宾。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纪念碑雕塑是《青铜骑士》——彼得大帝纪念碑,作者是法国人法尔孔内。

当时光流转到19世纪,欧洲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在众多的流派中,有几个派别几乎能代表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的全貌。

首先便是浪漫派,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代表作有《美杜莎之笩》。

而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

印象派绘画则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代表作有凡高的《向日葵》等等。

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除了雕塑绘画,还有音乐。17~19世纪这个过程中,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时期。1750年至1827年可以称为古典时期,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即由多个并行发展的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的织体的作曲手法)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浪漫主义时期集中在1827年至19世纪末。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欧洲文化正经受浪漫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抒发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内心中丰富复杂的感情,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多以辉煌的炫技手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民族国家开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可称之为民族乐派。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开始蔓延,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处:都十分注重色彩(尽管音乐色彩和颜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艺术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ouzhou/20221146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