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快改变殖民统治造成的落后工业化局面,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尼日利亚独立后很自然地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策略(Import 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ISI),促进民族工业发展。这也是当时许多新生国家的普遍做法。尼日利亚的东、西、北及中西区(1964年设立)四区政府甚至在还没有制订任何正式的工业化政策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各自的工业化发展。独立后前三年,尼日利亚工业附加值以年均11.4%的速度在增长,到1965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独立时的5%增长至6%。[1]1962年,尼日利亚政府出台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First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1962—1968),加大对农业、工业和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强调了制造业和工业发展。在制造业方面,烟草、食品加工以及饮料行业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始于1958的石油开采很快就成为尼日利亚最大和利润最丰厚的工业,原油日开采量由1961年的4.6万桶飙升至1967年的60万桶。[2]随着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和其他发展政策的实施,1960—1966年期间,尼日利亚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多样性显著增强。农业由独立时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63.4%下降到1966年时的55.6%,制造业由1960年的3.6%增至6.2%,采矿业由0.9%增至4.8%,商品流通由9.1%增至14%。③各种数据让许多人认为,尼日利亚经济独立指日可待,工业化前景看好。然而,1966年的两次军事政变及1967—1970年1月的内战,让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戛然而止,工业化进程不得不放缓脚步。
从总体上看,尼日利亚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在促进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1964年,尼日利亚有制造企业687家,1965年增至776家,内战期间的1968年虽降至625家,但内战结束的1970年即增至703家,两年后迅速增加到1054家。[3]另据学者统计,1964—1972年间,尼日利亚企业数量和工人数量年均增幅均达12%,而工资、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的年均增幅均在17%—19%左右。[4]因此,尽管有内战的影响,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头10年仍被一些人视作工业化进程的“黄金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也遭遇了不少挫折,给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例如,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同时,农业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对人口众多的尼日利亚来说并不是好事。由于农村发展缺乏资金,农村人口纷纷流向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5]也有学者指出,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实际上是各区规划的合集,计划出台的过程充满斗争,各区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争夺得非常激烈。例如,早在1958年,尼日利亚就提出了建立钢铁厂的计划,但因各区相互争夺,弱小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钢铁厂的选址问题,项目被迫搁浅。各区政府间的竞争和腐败还往往导致惊人的浪费。[6]由此可见,独立初期,尼日利亚不同民族、地域、党派之间的利益争夺战就已打响并逐步升级,成为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众多领域的潜台词。事实证明,这对尼日利亚工业化的悲剧色彩负有很大责任。
[1] N. I. Ikpeze, C.C. Soludo and N.N. Elekwa, “Nigeri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olicy Process, Policy Choice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arles Soludo, Osita Ogbu & Ha-Joon Chang, eds., The Politics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Africa, p.349.
[2]③ Toyin Falola and Matthew M. Heaton, A History of Nigeria, p.163.
[3] A. Arikawe, “The Rise of Industrialism in the Lagos Area” in A. Adefuye et al, eds, History of the Peoples of Lagos State, Lagos: Lantern Books, 1987, p.112. Cited in David Aworawo, “Costly Neglect: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Crisis of Development in Nigeria”,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Research, Vol.4, Issue 17 (Spring 2011), p.273.
[4] M. Berger, Industrialisation Policies in Nigeria (Munich: Weltforum Verlag, 1975). Cited in Charles Soludo, Osita Ogbu & Ha-Joon Chang, eds., The Politics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Africa, p.349.
[5] Toyin Falola and Matthew M. Heaton, A History of Nigeria, p.164.
[6] Tom Forrest, Politic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igeria,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 p.3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niriliya/202212183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3-01-15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1-29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